① 正宗肇慶裹蒸棕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裹蒸棕做法:包粽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凈去皮,分別切成小方塊,調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凈,浸過夜,然後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干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凈,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鹹蛋黃一個切開兩件。燒肉、燒鴨、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凈,用水浸發,取出瀝干水分。蝦米洗凈,浸軟。栗子肉洗凈,煲「爛」,取出備用。
裹蒸粽是選用乾的荷葉包裹的(即干蓮葉,要先用水洗凈,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豬肉、火腿、燒肉、燒鴨、冬菇、蝦米、栗子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扎,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② 我在廣州天河開了一家早餐店 想批發一些粽子,糯米雞,裹蒸粽和具有廣州特色的糕點熟食。尋求廠家或作坊。
廣州人民中路西門口車站下車,有家台山粽子,實在是太好吃了,老字型大小,已經有10幾年,去看看吧,看他是否可以售賣批發等,聽說做幾年不做了要收山了,可是太好吃了,希望留傳....
③ 裹蒸的歷史典故
肇慶位於廣東中西部,有嶺南故都之譽。當地的裹蒸是肇慶地道的特產。
肇慶人制裹蒸始於秦代,秦始皇當政時,苛捐特重,勞役繁多,農民悲苦難言。 當時農民為方便田間勞作,便用葉來裹米煮熟後可隨身攜帶以作干糧,就是最早的裹蒸。另一種說法是,秦漢征統嶺南時期,為駐軍而設的隨身攜帶可隨時食用的保鮮熟食。
至漢代,肇慶的城鄉居民已有在春節、端午節包裹蒸和粽子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如今,肇慶裹蒸已經成為講白話地方家喻戶曉的傳統產品,作為春節探親拜年的必備禮品,寓意著豐衣足食和來年好運。由此可見,裹蒸與粽子不同,它並不是用來記念屈原的,而是人們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據說包拯在古端州(今肇慶)因政績突出被調往京城,赴任之際,端州百姓用家中的糯米、綠豆,加上豬肉,製作成一種形狀像鐵拳的食物,讓包拯帶著路上吃。因此,肇慶裹蒸,更像包公鐵拳的形狀。
④ 請問:裹蒸粽的材料和做法,要正宗的
裹蒸粽:裹蒸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做法
包粽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凈去皮,切成小方塊,調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凈,浸過夜,然後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干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凈,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鹹蛋黃一個切開兩件。燒肉、燒鴨、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凈,用水浸發,取出瀝干水分。蝦米洗凈,浸軟。栗子肉洗凈,煲「爛」,取出備用。
裹蒸粽是選用乾的荷葉包裹的(即干蓮葉,要先用水洗凈,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豬肉、火腿、燒肉、燒鴨、冬菇、蝦米、栗子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扎,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⑤ 肇慶裹蒸的來源和歷史
肇慶裹蒸,是廣東省肇慶地區漢族傳統名小吃,節日食俗,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製而成。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逢年過節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習。肇慶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種。用料包制特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隻重約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為主,或加以冬菇,臘腸、鹹蛋等做餡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肇慶位於廣東中西部,有嶺南故都之譽。當地的裹蒸是肇慶地道的特產。
據說肇慶人制裹蒸始於秦代,秦始皇當政時,苛捐特重,勞役繁多,農民悲苦難言。 當時農民為方便田間勞作,便用竹葉或芒葉裹以大米,煮熟後隨身攜帶以作干糧,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至漢代,肇慶的城鄉居民已有在春節、端午節包裹蒸和粽子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如今,肇慶裹蒸已經成為講白話地方家喻戶曉的傳統產品,作為春節探親拜年的必備禮品,寓意著豐衣足食和來年好運。由此可見,裹蒸與粽子不同,它並不是用來記念屈原的,而是人們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裹蒸還曾奉為貢品,南齊書記載:在皇帝御食中,有「裹蒸」這一道菜。皇帝十分喜愛:「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剩餘權當晚食。」
清代詩人王仕禎有詩贊肇慶城鄉除夕熬煮裹蒸的盛況:「除夕濃煙籠紫陌,家家塵甑裹蒸香」。
⑥ 裹蒸種的介紹
裹蒸種——廣東肇慶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製作而成。
肇慶裹蒸有三大特點:
第一、一般粽子,用竹葉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慶裹蒸,則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
第二、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0.5公斤。
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直至糯米、綠豆、肥豬肉溶化為止。
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日期間製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是用冬葉包裹糯米加綠豆製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慶城鄉居民歡度春節的傳統美食目,肇慶市面上的肇慶裹蒸品牌有「鼎湖山」、「裹香王」、「皇中皇」等,價格由三元至十二元不等。
圖片:http://www.ctsgz.cn/UserFiles/Image/1254894/71.jpg
⑦ 裹蒸的近代發展
除了傳統的糯米、綠豆、豬肉餡裹蒸外,近代還發展出更具營養的黑糯米等新品種,而內餡方面更是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填入冬菇、白果、栗子、臘腸、臘鴨、蛋黃、臘肉則譽稱為「七星裹蒸王」;也有以日本大瑤柱、湖北鹹蛋黃、上靚肥膘肉、自製鰻魚干、鮮花生仁……配以味料用干荷葉包裹,用湯水熬制四小時而成的豪華版裹蒸……但是民間百姓常吃的大多以糯米綠豆肥肉製成,原汁原味,毫不遜色。
有食客認為肇慶裹蒸個頭太大,餡料歷來都沒有過多的變化,略嫌肥膩,殊不知,裹蒸特有的味道和松化口感是必須要個頭大才能蒸得出來,體積小的裹蒸味道和口感都是欠缺的,因為要有足夠多的大小冬葉包裹才能吸收到冬葉的清香及發揮其保鮮效果,半肥豬肉亦必須要很大塊才能在裹蒸裡面內熏香氣而融合於內,體積夠大才可以蒸制十小時以上,而長時間蒸煮,各材料的味道才能有足夠的時間融合和達到松化的口感。傳統正宗的裹蒸風味,就是在糯米綠豆半肥豬肉的合理比例和必須的體積通過具有封聚能量的「金字塔」造型下被蒸出來,是為「裹蒸」。
⑧ 肇慶裹蒸粽批發
肇慶醫院大樓對面有間叫 巧心 的店,他那裡做的裹蒸算很出名的,老店了,我平時帶裹蒸都他那裡帶的,單買大概六七塊一個,都是傳統裹蒸,要買什麼蛋黃的,黑糯米的就去特產店吧,市車站那一堆,不過本地人沒人吃這些亂七八糟的裹蒸的。
⑨ 裹蒸怎麼做
傳統做法一直以來,裹蒸是肇慶地區春節的傳統食物,當春節將至,肇慶的女人們就開始忙碌了。她們一大清早就上菜場挑選冬葉,冬葉是本地特產,據說長在鼎湖深山,承天地之精華,吸天然之雨露,因而格外肥大,具色綠、葉香、柔韌、防腐等特點,比葦葉、竹葉更勝一籌。
而實際上,鄉間很多人通常都會自己找地方種植一些冬葉,冬葉是非常粗生的植物,房後屋邊、田邊地頭均可以種植,也不用費神,等年尾需要包裹蒸的時候就可以采割收集,自給自足;而大規模種植的,則算得上是懷集地區,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多是懷集出產的柊葉。
包裹蒸的冬葉最好選用老葉,柊葉在使用之前需要用熱水燒煮一番,既可以讓葉片變韌變軟易於包裹,又可以除去冬葉的苦澀味。糯米、綠豆都以當年產的為佳,糯米淘洗後浸泡,綠豆去豆衣,對半磨開,篩去癟豆;做餡的豬肉相當講究,以肥瘦相間又偏肥的為五花肉上乘;製作「五香」調味料是一個關鍵步驟,直接影響到裹蒸的味道,裹蒸是傳統的民間食品,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來調制,跟市面所賣的五香粉的味道有所不同,所以肇慶人有「裹蒸世家,秘方無價」的說法,調味料大體說來要用到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製作好調味料之後,要提前將肉餡腌制一晚,使之入味;在包制之前還要將肉餡炒干水,一可增加香味,二可防止肥油散失。
各種材料都准備妥當後,女人們便圍坐在裝有糯米、綠豆、肉餡的大木盆旁,開始包制裹蒸。包裹蒸需要模具,傳統用尖頂大竹帽,將三張冬葉依次鋪放在帽的中間,以10:6:4的比例先後放上糯米、綠豆和肥豬肉,依照柊葉包糯米,糯米包綠豆,綠豆包肥豬肉的順序包裹,然後在頂端(其實這是成品裹蒸的底部)覆上一到兩張柊葉,接著用水草或者席草捆紮。用模具包出來的裹蒸大小相同,只只都有一斤以上,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這和普通棕子相比,簡直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了。
傳統燒煮裹蒸的器具是大甑或鐵桶,民間一般用大油桶改裝,在燒煮之前用黃泥巴塗抹外壁,可防止熏黑鐵桶。將包制好的裹蒸一層層放置在桶內,加入清水猛火燒煮,在燒煮過程中桶內熱水會溢出和蒸發,則需要不斷補充熱水,以水面蓋過最頂的裹蒸為標准,經過八至十個小時的連續煲煮,柊葉內的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會互相融化,混為一體。這樣,色、香、味俱全的肇慶裹蒸便可以上桌食用了。據說,這種傳統已經沿襲了近2000年,體現了裹蒸原汁原味的特點
⑩ 裹蒸棕的來歷
裹蒸粽的來歷是一個動人心弦的愛情傳說故事——相傳古時候,端州有一對青年男女,女的叫阿青,男的叫阿果,情深意篤。但阿青父母認為阿果只是一介書生,無財無勢,不允許女兒和他相愛。為此,阿果立志發奮圖強。
這一年大考又到,他打點行李趕赴京城。清晨,阿青趕到,送上連夜用冬葉包裹的糯米綠豆飯團,叮囑他一路珍重,勿忘雙方情意。阿果高中狀元,皇帝欲招為駙馬,阿果不從。皇帝怒而囚之。阿果每日撫飯團而泣,公主奇之,阿果曰:糟糠尚不棄何況飯團乎?
公主大受感動,遂放阿果歸鄉。阿果和阿青終成仙眷。後人發現用冬葉包著糯米、綠豆、豬肉等材料做成的飯團味道甘香可口,遂紛紛仿效,及至後來,更成了端州年關時家家必備之物。裹蒸者,「果青」也。
(10)傳統裹蒸廠家批發擴展閱讀:
包粽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凈去皮,切成小方塊,調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凈,浸過夜,然後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干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凈,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鹹蛋黃一個切開兩件。
裹蒸粽是選用乾的荷葉包裹的(即干蓮葉,要先用水洗凈,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肥瘦豬肉和半邊鹹蛋黃等;
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扎,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