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的人物生平
1901年4月30日,出生在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國土上。小庫茲涅茨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在出生地哈爾科夫市度過了幼年時代。十月革命之後,他進入了列寧格勒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
1920年,庫茲涅茨告別故土,隻身前往異邦,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插班學習。
庫茲涅茨在學習經濟之餘,對數學也有濃厚的興趣。1923年畢業時,他獲得了經濟學和數學兩個專業的學士學位。但庫茲涅茨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隨後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院進一步學習經濟學。
1924年,庫茲茨涅僅用一年時間就取得了碩士學位,受到學界前輩的重視。美國制度經濟學派創始人米切爾教授,對他很賞識,把庫茲涅茨招到自己的門下,親自擔任他的指導老師。從此,他開始了對制度經濟學的研究。
制度學派創始人之一米切爾教授的學術思想,著重從社會制度的角度論述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他強調制度諸因素對經濟生活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庫茲涅茨繼承了他的學術思想,於1925年發表了《美國零售和批發貿易的周期波動》的長篇博士論文,這集中地表達了制度學派和米切爾思想的精髓。從此,庫茲涅茨正式登上學術論壇。同時,他加入了美國國籍。
1926年,經米切爾推薦,庫茲涅茨來到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任職。在這里,他整天忙於處理繁雜的事務,加之制度經濟學超出了傳統經濟學規定的研究范圍,容易使人失去明確的研究對象,因此,他辭掉理事會的工作,並逐漸遠離制度學派,庫茲涅茨的這一決定,是他學術生涯中的轉折點。此後,他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制度學派研究方法,結合自己的特點,形成了新的思想體系,創立了經驗統計學。
庫茲涅茨認為,具體而真實的數據最能反映問題的實質,最富有說服力,所以,他利用工作之便,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訪問了許多總經理、總會計師和經濟法庭的律師,同時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如各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生產與銷售狀況,從而獲得幾十萬個真實的數據,並做了幾萬張卡片,為他的研究創造了好的條件。
1927年,庫茲涅茨到設在紐約的全國經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他的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從那時開始,他收集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20世紀的歷史資料,對國民收入進行研究,分析比較各國經濟增長速度。若干組數字,再現了有關國家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水準。
1930年,庫茲涅茨到賓夕法尼亞大學任經濟學、統計學的助理教授、副教授,並發表了《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的論文,文中匯集了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奧地利等國50年間的生產水平與經濟增長情況。他考察了這些國家的60種工農業產品,列出了35種工農業主要產品價格變動的時間數列,該數列由幾萬個投資、原料、生產、銷售等數據組成。他避開了一般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增長周期問題上關於時間的短程、中程周期波動的概念,著重分析了有關數列點,後來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庫茲涅茨周期」。
1933年,庫茲涅茨在《工業和貿易的季節性波動》一書中,對俄國經濟學者尼古拉·康德拉捷夫預測經濟增長的長周期為50年的提法做了修正,對經濟波動作了進一步闡述。但他完全撇開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只是單純地用技術發展、黃金供求和價格變動等,甚至用戰爭來解釋他的長周期的根源,這當然是不全面的。然而,在立論時,庫茲涅茨對歷史統計資料所進行的整理和分析,反映了近百年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的某些特點,這是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的。1938年,他的《商品流量與資本形成》問世。至此,他關於經濟增長論的思想體系基本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的長周期理論也逐漸被西方所接受。
1941年,庫茲涅茨出版了《1919~1938年國民收入與債務支出》和《國民收入及其構成》等書。1946年,他又出版了《1869年以來國民生產總值》一書,書中深化了前兩書的內容,吸取了其他經濟學家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經濟收入方面的成果,把長達90年的歷史資料分類、綜合,使之系統化,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進行嚴密論證。
庫茲涅茨提出貨幣計算的各種非生產收入應歸到國民收入中去,而政府人員、軍隊、警察、法官及家眷的再分配收入,也應納入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之內,使之成為一個整體而進行處理。庫茲涅茨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核算及統計的系統研究,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庫茲涅茨被美國政府任命為華盛頓戰時生產局計劃統計處副處長。戰後,他被派往中國擔任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的顧問。從1946年起,他游歷了中國的大中城市和農村,走訪了許多銀行、企業、公司、錢庄及交易所,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考察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進行經濟滲透,給這些地區在經濟增長及國民生產總值方面帶來的影響。他於1948年底回到美國,1949年被美國統計學會選舉為會長。1950年,他被派往印度,任印度國民收入機構總局的顧問。庫茲涅茨兩次共計8年的東方之行,使他目睹貧窮落後國家的經濟狀況,深知帝國主義國家對半殖民地經濟侵略的後果,這為他研究經濟增長史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1954年,庫茲涅茨卸任回國,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同年,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發表了《高收入階層在收入和儲蓄中佔有的份額》的論文,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被推舉為會長。1960年,庫茲涅茨接受哈佛大學聘請,任經濟統計學教授。這是他研究國民生產總值的經濟的高潮時期。1961年,他60歲誕辰之際發表了《美國經濟中的資本》一書。他在書中介紹了自己多年研究國民收入及國民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方面的成果,建立起「收入革命」的理論。這一理論是他關於福利經濟學和資本積累理論的主體。1966年,他又出版了《現代經濟增長》一書,書中涉及美國經濟增長過程的分析、增長率的變動、資本的供給(儲蓄)和需求(投資)、資本形成的作用、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口和生產率的增長以及收入分配的變動等。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喬治·墨菲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庫茲涅茨出色地運用他高超的技巧,從紛亂的資料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數據,恰如其分地用它來表達他需要的意思。這書有許多附屬的和有見識的結論,它確實是很有價值的產物。」1969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庫茲涅茨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榮譽教授。
庫茲涅茨長期致力於各國經濟統計資料的收集、整理、比較和分析,是經驗統計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國民收入研究領域走在前列,建立了現代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結構,為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奠定了基礎;提出了各國經濟增長的長周期平均為20年的觀點,並證明這種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增長率變化的影響,人稱「庫茲涅茨周期」;運用大量歷史統計資料闡釋各國經濟增長的特點和各種變數的變化趨勢及相互關系,並對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提出了許多深刻見解,在經濟增長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西方經濟學界有著廣泛影響。
1926年,庫茲涅茨發表博士論文《零售和批發貿易的周期波動》,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他主要研究經濟變化的類型(周期波動和季節性變化)。1930年,在《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一書中運用經驗統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美、英、德、法、比、奧等國50年來工農業主要產品數量和價格的長期消長過程,得出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存著長度從15~25年不等,而平均長度為20年的「長期消長」的結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他側重研究國民收入核算問題。1941年,他發表了重要著作《國民收入及其構成》,把以往對國民收入的研究系統化、理論化,詳細闡述了國民收入及其構成的含義及運用現有資料估算國民收入的過程,為西方現代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奠定了基礎,被稱為GNP之父。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他把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領域,用國民收入的概念和計量法研究各國經濟增長,形成現代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1954年,他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發表論文《高收入階層在收入和儲蓄中所佔的份額》,受到高度評價。1961年,他在《美國經濟中的資本》一書中介紹了多年研究國民收入及國民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方面的成果,建立起「收入革命」理論。曾先後發表《關於經濟增長的六篇演講》(1959)、《現代經濟增長》(1966)、《各國的經濟增長》(1971)等一系列研究經濟增長的著作,通過對大量歷史統計資料的整理和比較,闡述了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國民總收入、生產率、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產品使用結構、國際經濟流量等經濟變數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變化趨勢、變化特點及相互間的聯系,為經濟增長研究領域提供了權威性的統計資料,對經濟增長過程作了以經驗為依據的解釋,指出經濟增長是通過技術進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構、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相應調整而實現的。
由於庫茲涅茨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1971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⑵ 經濟周期性變化指標有哪些
經濟周期性變化指標包括先行指標、同步指標、滯後指標三類,具體的主要指標則有GDP增長率、失業率、價格指數等。
(一)先行指標。先行指標是指預示未來月份經濟狀況和可能出現的商業周期性變化,並為分析者提供利率趨勢變化早期跡象的市場指標。這些指標的高峰和低谷順次出現在經濟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因此對將來的經濟狀況有預示作用。先行指標有貨幣供應量、股價指數、房屋建造許可證的批准數量、機器設備的訂單數量等。先行指標一般能在總體經濟活動發生變化之前6個月達到頂峰和谷底。投資者採用該指標可以事先知道經濟波動的轉折點,從而採取恰當的投資策略。如當貨幣當局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它一方面顯示了當局的政策意圖,暗含著目前經濟中的過熱趨向;另一方面會帶來利率的提高,利率的提高會帶來企業成本的上升,減少盈利,從而降低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利率提高增加了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因而必然導致投資的減少進而引起股票價格的下降。
(二)同步指標。同步指標是指其達到高峰或低谷的時間與總體經濟出現高峰或低谷的時間大致相同的指標。同步指標可描述總體經濟的運行軌跡,確定總體經濟運行的高峰或低谷位置。它是分析現實經濟運行態勢的重要指標。同步指標的變動時間與一般經濟情況基本一致,可以顯示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並確定或否定先行指標預示的經濟發展趨勢。主要的經濟同步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
(三)滯後指標。滯後指標是指相對於國民經濟周期波動,在時間上落後於經濟周期波動階段的指標。此類指標的變化一般滯後於國民經濟的變化,有助於驗證先行指標所表示的經濟趨向是否真實。如失業率,庫存量,銀行未收回貸款規模、全民固定資產投資、商業貸款、財政收支、零售物價總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集市貿易價格指數等。
⑶ 從美國庫存油的變化可以看出什麼來
估計你想看經濟指標,提供一些參考
世界上絕大多數交易者都會在交易時採用這些宏觀指標。 所發表數據的「質量」或影響力可能在不同時間有所不同。 如果指標數據代表了新信息或者據此數據能得出其它報告或數據無法得出的結論,那麼該指標數據就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如果人們可以用某個指標來更好地預測未來趨勢,那麼這個指標就是極具價值的。
根據重要程度,每個指標都帶有[高]、[中]或[低]標識,需要注意的是指標的重要程度會隨時間的不同而改變。
CCI - 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高]
美國會議委員會會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二,美國東部時間早上10:00公布當月數據
CCI是從5,000個美國家庭的抽樣調查中得出,是反映消費者信心強弱的最准確指標。 消費者信心指數表明,當經濟能確保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工資和較低的利率時,消費者的信心和購買力就會增加。 受訪者回答的問題包括其收入狀況,對當前市場的看法以及增加收入的可能性。 信心指數是美聯儲決定利率的重要依據之一。由於個人消費開支佔美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信心指數對市場的影響很大。
CPI -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CPI) [高]
美國勞動統計局會在每月20號左右,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CPI被廣泛用於衡量通貨膨脹,也是衡量政府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CPI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居民購買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不含稅)。 CPI是最受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驅動力。 CPI上升可能引起通貨膨脹。 Core-CPI(CPI中扣除食品、能源和受季節波動影響的費用項目)能更好的反映物價形式。
就業報告(Employment Report )[高]
美國勞工部會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通過對375,000個企業和60,000個家庭的調查來收集數據。 報告顯示: 經濟中新增或減少的就業崗位,每小時平均工資和每周平均工作時間。 此報告是最重要的經濟報告之一,它不僅披露了最新的實時信息,而且同NFP(非農業就業人數變化報告)一起反映了完整的國家經濟狀況。
報告還會分別介紹不同部門(生產、服務、建築、采礦、公共事業)的情況。
就業情況報告(Employment Situation Report) [高]
美國勞動統計局會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就業情況報告是一個月度指標,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失業人數和新增就業機會,報告會介紹失業率及失業率的變化情況。 報告的第二部分介紹有關每周平均工作時間和每小時平均工資等方面的信息,數據反映了勞動力供求關系而這也是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之一。 勞動局的調查涵蓋了全美的250餘個地區,幾乎包括了每個主要產業。該指標作為金融市場上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總會對市場構成影響。 因內容時效性強,發布及時,就業報告深受投資者重視。 它是反映當前經濟健康狀況的最佳指標之一。
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 利率聲明(Rate announcement)[高]
由美國聯邦銀行的代表們參加的會議,一年舉行8次。 每次會議中(大約在東部時間14:15)會公布有關基準利率的決定。
美聯儲(美國聯邦儲備局)負責調控美國的貨幣政策,監管銀行,為政府機構和公民提供服務並保持國家的金融穩定。
美國有12個聯邦區域(每個區域由幾個州組成)在聯邦委員會中由地區專員代表其所在區域。
一個國家的利率實際上就是持有該貨幣的投資回報率。 貨幣利率越高,就會有越多的人持有、買入該貨幣從而加強了貨幣價值。 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會影響通貨膨脹率和市場驅動力。
FOMC關於利率的聲明是極為重要的,會議的其他內容(通常在2周後發布)對市場投資者同樣重要。
GDP -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 [高]
BEA(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會在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天,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季度數據。
美國商務部,分3階段公布GDP: 預估值;初值;終值。
GDP從總體上衡量市場活動。它反映了在一定時期內一經濟體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貨幣價值。這包括消費、政府采購、投資和貿易收支。 GDP可能是表現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狀況的最佳指標。它通常按年衡量,但也會發表季度統計數據。
美國商務部在每季度的最後一天會發布一份「預估值報告"。 該報告發布後的一個月之內發布「初值報告",之後再過一個月發布「終值報告"。 越新的GDP數據對市場而言相對越為重要。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或衰退)的速度。
ISM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製造業指數(Manufacturing Index)[高]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在每月的第一個工作日,美國東部時間早10:00公布上月數據
製造業ISM報告基於400餘家工業企業采購經理每月對問題的回答編輯而成。 它反映了5個主要經濟領域(新用戶訂單佔30%,製造業佔25%,就業佔20%,供貨訂單佔15%,庫存佔10%)的復合平均值。 若此數據高於50,則說明經濟活動擴張;若其低於50,則經濟緊縮。
MCSI - 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Michigan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高]
密西根大學在每月的第一天公布上月數據
由密西根大學調查得出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對投資者來說變得越來越有用。 它提供了消費者是否願意消費的信息。
NFP - 非農就業人數變化(Changes in non-farm payrolls) [高]
美國勞工部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數據旨在反映美國任何行業帶薪雇員的總人數變化情況,但不包括以下人員:
- 一般政府雇員;
- 私人家庭雇員;
- 為個人提供幫助的非營利機構雇員;
- 農業人口。
在參與創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雇員中,非農雇員佔80%,它可幫助政府決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把握當前經濟狀況和預測未來經濟活動水平。 由於預測值常常與實際值有較大的偏差,該數字的公布往往會造成大幅的市場波動。
PMI -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高]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在每月的第一個工作日,美國東部時間早上10:00公布上月數據
PMI 是基於五項主要指標的綜合指數,包括: 新訂單指標、庫存指標、生產指標、供貨商交貨指標和就業環境指標。 每一指標的側重不同,同時數據會根據季節因素進行調整。 采購經理人協會將調查來自全國20個不同行業的300餘名采購經理人。 若PMI指數超過50,則表明製造業正在擴張;若其低於50,則意味著產業萎縮。 由於PMI報告是反映工廠生產的最佳指標,它對金融市場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此指標通常被用於監測通貨膨脹壓力和生產經營活動。 在監測通貨膨脹方面PMI沒有CPI敏感,但由於PMI數據是在每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公布,它的時效性較強。 若PMI中提到了預期之外的變化,那麼通常隨著它的發表,市場很快就會作出回應。 報告中特別重要的地方是新訂單的增加,它預測了未來幾個月的生產活動。
零售銷售數據(Retail Sales Data);扣除汽車外的零售銷售(Retail Sales less Automotives)[高]
美國商務部統計局在每月12號左右,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零售銷售是帶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它跟蹤公司在零售領域內的銷售, 衡量了消費者在零售銷售中(不含服務費用)的總花費。 零售收入占據了美國經濟的主要部分(三分之二)。 普查局的調查涵蓋了上百家提供零售業務的不同規模的公司和企業。 每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了上月變化的百分比。 負數表明著與前幾個月相比銷售下降。 這個指標是一股重要的市場驅動力,因為它被作為衡量消費者活動和信心的標准,較高的銷售數據代表著經濟活動的增強。 上月的零售銷售數據會在本月的前兩周內公布,它的時效性較強。
短觀調查報告(Tankan Survey)[高]
BoJ (日本銀行);每年4次分別在4月、7月、10月和12月中旬;格林威治時間晚上10:50發布
由日本中央銀行發布的日本企業經濟狀況調查,可作為制定貨幣政策的參考。 參與調查的上千家企業都具有雄厚的資本,一些影響力很大的公司也被包含在內。 問題包括對當前行業狀況和趨勢的看法,以及對下一季度和下一年商業活動的預期。 它被認為是日元貨幣對的主要市場驅動力。
長期債券交易TIC(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 [高]
美國財政部在每月的第十二個工作日左右,美國東部時間早上9:00公布隔月數據
TIC數據提供了有關美國處理當前帳戶赤字採取的主要方法: 向外國賣出長期債券,或者轉移債務。 重要的是,我們須知道解決赤字還有其他方法:從外國銀行借款或者吸引凈FDI(海外直接投資)流入。 但由於FDI是負值,而銀行流入的資金又較少,所以美國主要通過向海外出售長期債券獲取所需資金。TIC數據是衡量某一貨幣在國際投資市場受信任程度的最佳工具。該數據可以導致大幅的市場波動。
貿易收支(Trade Balance)[高]
美國商務部在每月的第二周,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隔月數據
貿易收支是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的最大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出口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值與其進口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值之間的差額。 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大於出口,會出現貿易逆差;反之,則會出現貿易順差。該數據可以導致大幅的市場波動。
褐皮書(Beige Book)[低]
聯邦儲備委員在每次FOMC會議召開的前兩周的星期三,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15公布, 每年8次
褐皮書 即「聯邦儲備區對當前經濟狀況評價的總結」。 它在FOMC利率會議前發布, 用於告知成員們自上次會議以來經濟中的變化。 本報告一年發布8次。 褐皮書對市場的影響交小。它用以衡量經濟的強弱, 不是對聯儲成員觀點的評論。但是如果報告的內容大大的偏離分析師的預期,則可能會影響金融市場。
ECI - 僱用成本指數(Employment Cost Index) [低]
美國勞工統計局在1月、4月、7月和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季度的數據
ECI追蹤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這包含工資、工資外補貼和公司內所有員工的獎金。 勞工局的調查涵蓋3,000餘家私人公司,500多個地方政府、學校和其它公共機構。 雖然這個指標不是很受關注,但它是有能力影響市場的指標之一,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時期。 ECI所反映的是隨著工資壓力加大,通脹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這主要是因為補助的增加往往會早於公司提高產品的價格。
PCE - 個人消費開支(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低]
BEA(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在每月的最後一天,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PCE反映消費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 PCE是一個大體可預測出的數據,通常它對市場影響不大。核心PCE指數中去除了食品和能源的價格,因而它對通貨膨脹趨勢的預測更為准確。
每月預算聲明(Budget Statement Monthly)[中]
美國政府(財政部)每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了每月預算的赤字和盈餘。
赤字/盈餘的水平影響美國政府的債券發行量,從而影響它們的價格。另外,此報告還反映了代表經濟活動水平的政府稅收額。 由此來看,四月份的報告(年度稅收交納月份)比其他月份報告更為重要。
先行經濟指標綜合指數(Composite Index of Leading Indicators)[中]
美國會議委員會在每月20號左右,於美國東部時間早上10:00公布
該指數用於預測未來幾個月的經濟發展趨勢。 它包括10個經濟成分,整體經濟往往會隨著這些指數變化。 它們分別是:
製造業工人每周平均工作時間;
平均申請失業保險金人數;
製造商新增消費品和材料訂單;
新貨品從供應商到賣主的交割速度;
與軍事防禦無關的新增資本品訂單量;
新增房屋興建許可量;
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
通貨膨脹調整的貨幣供應(M2);
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之間的差額;
消費者信心。
投資者和商業人士根據商業周期和整體經濟環境來看先行經濟指標綜合指數以做出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同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此指數的重要程度為中,因為在其發表前,人們已經知道了它所包含的經濟成分的數據。
經常賬戶(Current Account)[中]
BEA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在每個季度結束後6星期左右公布
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全部出口的產品、服務和轉賬與全部進口的產品、服務和轉賬之間的差額。 經常賬戶計算中不包括金融資產和債務方面的交易。因為經常賬戶狀況可被視為外貿趨勢指標,所以它對市場有較大的影響力。
耐用品訂單(Durable goods)[中]
美國商務部統計局在每月的第四周,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耐用品訂單衡量了國內製造商需在當前和未來交貨的新增耐用品訂單量。 耐用品是可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三年)的產品。 其訂單量的上升通常標志著經濟活動的增強,因而它會帶來至少在短期內有利於貨幣的較高短期利率。
GDP物價平減指數(GDP Price Deflator) [中]
BEA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在每季度的最後一天,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季度數據
GDP平減指數顯示了基準年GDP受價格變動影響而發生的改變。 它也被稱為「GDP絕對物價平減指數。」 由於它不基於固定的一籃子產品和服務,GDP平減指數優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消費模式的變化或新產品和服務的引入可自動在平減指數中反映出來。 對市場來說,此數據的重要程度為中。
新屋開工(Housing Starts)[中]
美國商務部統計局在每月中旬左右,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此經濟數據跟蹤每月新開工單戶住宅或房屋的數量。 在調查中,新增的每間房子和每個單戶住房都被計為一個新屋開工。 雖然這個指數對市場的影響不是很打,但美國商務部統計局稱地產業占據著25%的美元投資額和5%的總體經濟價值。 新屋開工被認為是一個領先指數,這意味著它反映了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 新屋開工下降表明經濟減緩,而增加則可以標識出經濟走出衰退。
工業產值(Instrial Proction Capacity);產能利用化(Proction Utilization)[中]
美聯儲在每月中旬,美國東部時間早上9:15公布上月數據
它連鎖加權地衡量了國內工廠、開采業和公共事業的生產變化,同時也衡量了它們的工業生產能力和使用了多少可用資源 ,即產能利用化。另外, 產能利用指數也估測了工廠生產能力的應用情況。 由於製造業占整體經濟的四分之一,它們是重要的指標。
首次申請失業保險金人數(Initial Jobless Claims)[中]
美國勞工部,會在每周四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周數據
數據顯示了首次申請失業保險金的人數。 由於每周數據的變化大,它的重要度在低到中之間;四個星期的平均數據更為穩定。
費城聯儲指數(Philadelphia Fed Index)(商業展望調查 Business Outlook Survey)[中]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在每月17號左右,美國東部時間早上10:00公布上月數據
商業展望調查是對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州和特拉華州的製造業的每月調查。 參與調查的公司給出他們整體商業活動和其不同工廠活動的變化趨勢。 若指標大於零,則意味著擴張;若其小於零,則為縮減。 此指標被視為反映就業、物價和製造業內部狀況變化的准確指標。 雖然對市場的影響較小,但是根據其調查結果可預測出采購經理人指數(通常在幾天後公布,涵蓋全美)。
PPI -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Core-PPI) [中]
美國勞動統計局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 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公布上月數據
雖然PPI的使用沒有CPI廣泛,但它仍被認為是反映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之一。 指標反映了生產者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原材料;半成品等)。 PPI曾被稱為批發價格指數, 由影響國內生廠商的、覆蓋多種領域的一籃子指數組成。 每月會在30,000個生產和加工廠收集100,000個價格。 在監測通貨膨脹方面生產者物價指數沒有CPI敏感,但由於它包含了正在生產的產品,因而它可作為CPI的先行指標。
⑷ 為什麼美國與加拿大的貿易如此頻繁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優勢
北美 — 世界上最大的、最富饒的市場
想要進入一個有著超過4.47億的消費者以及綜合GDP超過17.4萬億美元的大市場嗎?那加拿大就是您最好的選擇!
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 縱觀市場,2008年美加間的雙邊貨物服務貿易總額達7,400億加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鍾交易額達140萬加元。此數字超過美國與所有歐盟國家間貿易額的總和。 資料來源: 加拿大統計局,2009年2月27日。
加拿大距美國市場的距離比. . .美國本土還近?
許多加拿大生產中樞事實上比美國境內的生產中樞距離大型美國市場還要近。 在加拿大20大城市中,有17個城市離美國的距離僅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某些城市甚至還更近。 一些城市如溫哥華、溫莎以及蒙特利爾距美國只需幾分鍾的路程。
魁北克的生產地點和西南安大略的工業心臟地區距離龐大的美國市場,如紐約、波士頓和芝加哥,比常規的美國生產基地還要近,如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和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
智能邊境
快速高效的公路、鐵路、海運和空運連接兩國。為滿足日漸增長的商務貿易需求,加拿大和美國已簽署協議,共同努力,建立智能邊境。協議列出了 30 點行動計劃,在辨認和解決安全的風險上持續合作,同時有效加快人員和物資的跨境流動。
進入拉丁美洲市場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 使加拿大能夠打入整個北美和拉丁美洲市場。 1988 年加拿大和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 1994 年墨西哥也加入這一貿易合作組織,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2004 年,加拿大與美國和墨西哥的貿易產品由於符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條款,大多數關稅被取消。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形成顯示出加、美、墨三國貿易的真正潛力,帶來經濟整合的新時代。加拿大和美國彼此是最大的貿易夥伴。 墨西哥為加拿大第四大出口市場,加拿大成為墨西哥第二大出口市場。
⑸ 庫茲涅茨的生平事跡是怎樣的
1920年,庫茲涅茨告別了哺育他的伏爾加河和母校,來到異邦,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插班學習。庫茲涅茨在學習經濟學之餘,對數學也有濃厚的興趣。1923年畢業時,他獲得了經濟學和數學兩個專業的學士學位。但庫茲涅茨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隨後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院,進一步研究經濟學。1924年,庫茲涅茨僅用一年時間就取得了碩士學位,受到學界前輩的重視。美國庸俗政治經濟學派中的制度經濟學的一位創始人密契爾教授,對他很賞識,把庫茲涅茨招到自己的門下,進到博士研究生班,親自擔任他的指導老師。從此,他開始了對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制度學派創始人之一密契爾教授的學術思想,著重從社會制度的角度論述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他強調制度諸因素對經濟生活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庫茲涅茨繼承了他的學術思想,於1925年發表了《美國零售和批發貿易的周期波動》的長篇博士論文,這集中地表達了制度學派和密契爾思想的精髓。從此,庫茲涅茨正式登上學術論壇。同時,他加入了美國國籍。1927年,庫茲涅茨到設在紐約的全國經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他的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從那時開始,他與美國另一位經濟學家科林·克拉克匯集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至20世紀的歷史資料,對國民收入進行研究,分析比較各國經濟增長速度。若干組枯燥無味的數字在庫茲涅茨面前立刻展現出活生生的內容,成為各種有形的實物,再現了有關國家當時生產力所反映的經濟水準。那十分簡單而平淡的數碼,伴隨著庫茲涅茨渡過了許多不眠之夜。1929年,庫茲涅茨與伊迪絲·漢德爾女士結婚。1930年,他到賓夕法尼亞大學任經濟學、統計學的助理教授、副教授,這時發表了《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的論文。他在文中匯集了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奧地利等國50年間的生產水平與經濟增長情況;他考察了這些國家60種工農業產品和35種工農業主要產品價格變動的時間數列,其數列是由幾萬個投資、原料、生產、銷售等數據組成。他避開了一般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增長周期問題上關於時間的短程、中程周期波動的概念。他在著重分析了有關數列的長周期消長後,提出了各國經濟增長的長周期平均為20年的觀點,後來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庫茲涅茨周期」。
1933年,庫茲涅茨在《隨季節變化的工業和貿易》一書中,對俄國經濟學者尼古拉·康德拉捷夫預測經濟增長的長周期為50年的提法做了修正,對經濟波動做了進一步闡述。但他完全撇開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只是單純地用技術發展、黃金供求和價格變動等,甚至用戰爭來解釋他的長周期的根源,這當然是不全面的。然而,在立論時,庫茲涅茨對歷史統計資料所進行的整理和分析,反映了近百年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的某些特點,這是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的。1938年,他的《商品流量與資本形成》問世。至此,他關於經濟增長論的思想體系基本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的長周期理論也逐漸被西方所接受。
⑹ 一道經濟學案例分析題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從1981年的9.7%下降到1985年的3%,而失業率從9.5%下降到7.1%,周期
菲利普斯曲線可以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交替關系。即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於蕭條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低,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低;反之失業率低,表明經濟處於繁榮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高,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高。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這曲線指的是一般發展情況下的普遍規律,而美國80年代經歷了一次很重要的經濟變革,美國在70年代~80年代初,在日本和聯邦德國的競爭下,美國經濟狀況很差,高科技發展以及兩大支柱產業汽車製造業和鋼鐵業都受到很大沖擊,經濟下滑明顯,通貨膨脹率從10%以上下降到9.7%,而失業率不斷攀升。在這時,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通過經濟手段扭轉了經濟頹勢,使得失業率下降,同時通貨膨脹率在高生產率的情況下也不斷下降,達到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這段時期是美國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一段時期之一。不能完全用菲利普斯曲線解釋,菲利普斯曲線解釋的是一般情況下的周期性波動。
⑺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差異
工業與貿易(產業內貿易)是最新的當代國際貿易理論之一,它打破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假設(如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規模報酬不變,等等)國際貿易的傳統理論,從經濟規模化,產品差異化,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形成機制方面,從而解決了傳統的貿易理論不能解釋貿易現象:產業內貿易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越來越多地主導地位。產業內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⑻ 與以往美國多在經濟下行時製造貿易摩擦以對國內進行反周期調節不同,特朗普發
與以往美國多在經濟下行時製造貿易摩擦以對國內進行反周期調節不同,特朗普發?他就是一個生意人。
⑼ 獲得諾貝爾獎的西方宏觀經濟學家及其代表作(需要四個)
拉格納·弗里希 挪威經濟學家、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
《測量邊際效用的新方法》(1932)
《動態經濟學中擴散問題的沖擊問題》(1933)
《運用完全回歸系統計合流分析》(1934)
《生產理論》(1965年)
《定量、動態政治經濟學》(1974)
《經濟計劃研究論文集》(1976)
保羅·安·薩繆爾森 美國人
《經濟分析基礎》
《經濟學》
《線性規劃寫經濟分析》與多夫曼及索洛合著
《經濟學文選》
《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選》
西蒙·庫茲列茨 美國人
《美國零售和批發貿易的周期波動》(1925);
《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1930);
《工業和貿易的季節性波動》(1933);
《商品流量與資本形成》(1938);
《國民收入及其構成》(1941);
《1869年以來的國民總收入》(1946);
《經濟的變化》(1954);
《關於經濟增長的六篇演講》(1959);
《美國經濟中的資本》(1961);
《現代經濟增長》(1966);
《各國的經濟增長》(1971);
《人口、資本和增長》(1973);
《增長、人口和收入分配》(1979)等。
米爾頓·弗里德曼 美國人
《資本主義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