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林州農村養老保險咨詢電話
雖然國家准備對社保實行全國統籌,但是現在省級統籌還沒有最終實現,所以真的不好辦,建議到居住地的居委會咨詢
如果實在買不了社保的話,可以考慮買一份商業保險,現在很多人都為自己的父母這么做了,因為商業保險不存在你所遇到的繳費問題,而且保障范圍更廣更靈活,也沒有定點醫院和葯品的限制。
新華網
——對農村養老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一個老人
白露前的一個早上,王豐田老漢從自家的芝麻地里走出來,解放膠鞋上沾滿了泥土,「今年雨水大,地潤得很,芝麻都倒了,得趕緊扶扶。」
68歲的王豐田是郾城縣龍城鎮小王莊村二組的村民。他家住在村子最南頭,小院里石榴已經掛果,大葉杏枝繁葉茂,小他5歲的老伴兒在灶間忙活著。王老漢搓掉手上的泥土,點燃一支「沙河」煙,面對記者的詢問,打開了話匣子。
16歲那年,初中還沒畢業,王豐田就去沈陽軍區當兵,四年軍旅生涯造就了他雷厲風行的性格,也給了他一副享用至今的好身板。復員回鄉後,王豐田被任命為民兵營長,帶著一幫年輕人白天訓練,晚上巡邏,是鄉里重點培養的積極分子。日子流水般過去,眼看著三子一女一天天長大成人,王豐田也從一條精壯漢子變為白發老者。「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前些年,王老漢的頭等大事就是給兒子娶媳婦,為女兒尋婆家。三房媳婦娶進門,兒子們都分家另過了。大兒子跑生意多年,闖盪出了些眉目,一家四口遷居深圳,兩三年才能見上一面。小兒子在縣城當校工,隔三差五回來看看。只有二兒子住得離自己不遠,幾乎每天都要領著孫子來老漢的小院坐坐。「閨女嫁給北村一個養豬專業戶,小日子過得也怪殷實。子女們都孝順,孫子輩兒也爭氣,俺老兩口身子骨還硬朗,地里邊的活兒還能幹得動。覺著日子這么過,也怪帶勁,沒有啥煩心事。」王豐田說。
王豐田一家在小王莊村不算富,和他同齡的老哥們兒家境大抵相似。操心生計、操心兒女一輩子,到現在他們還是閑不住。伺弄家裡的幾畝責任田不說,王豐田和一個老伙計還去山西販過兩次蘋果,掙個體己錢。後來村裡成立老年協會,王豐田高票當選老年協會副會長。他和幾個老哥們聚到一塊兒,誰家有個磨牙鬥嘴的事情就去調和調和,哪個老伙計過生日了,就提籃打酒前去熱鬧一番。這些年村裡經濟狀況越來越好,老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穩步提高。「要說不孝敬不贍養老人的事兒,哪個村都有。早前比較多,主要還是因為窮,兒女都吃不飽,老人更別提。兒子還好說點,媳婦要是惡一點,摔摔打打、罵罵咧咧的情況的確存在。」王豐田說,「不過這幾年情況好多了,年輕人都忙著出去掙錢,老人在家看個門,招呼住孩子,用處不小。孝敬老人也是為自己好,能讓自己在外頭安心掙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想得都可現實,俺村幾個富戶還給父母報名參加旅遊團,去北京看天安門呢。」
「如果子女忤逆不孝,怎麼辦?」面對記者的追問,王豐田笑了笑,「他不孝就靠自己,我現在幹得動,莊稼把式樣樣不差,能養活自己。」
「那如果你年齡再大一點兒,身體再有個花錢受罪的病,怎麼辦?」王豐田沉吟良久,在青磚上摁滅煙頭,「要說真躺床上不會動那一天,實際上也指望不住孩子。幹了一輩子,俺老兩口還攢了幾千塊養老保命的錢。其他的法子,我沒想過,也想不出來。」
日上三竿,王豐田的老伴兒端上來豆角蒜汁撈面。王笑著說:「記者同志,你想的問題太深。要我說,能頓頓吃上好面,過的就是好日子。」
旁註:像王豐田這樣60歲以上的老人,在河南省農村有749萬。按照國家規定,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進入60歲以後,就應視為喪失勞動能力。城市工作人員60歲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生活。而農村的許多老人還在自耕自養,以自己的勞動創造效益,解決自己的生活來源,殊為可貴。
省民政廳提供的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河南省農村老年人,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條件有保證的,佔92.7%。其中自食其力的約佔15.4%,這部分老人大多是低齡健康老人,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或技術特長,依靠種地,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等,保證其生活來源。其餘的多依靠子女供養,一般年齡較大,身體有病,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他們仍然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農業勞動,但所創造價值已不能滿足自身需要,主要靠子女供養。
一個村莊
即便是在1∶55000的郾城縣政區圖上,龍城鎮小王莊村也不過是個綠豆大小的圓圈。村子裡住有315戶1346口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60多位。
村支書趙自甫說:「俺庄只有1080畝地,人均才合八分地,要不是臨著洛界(洛陽—界首)公路,光指望種地,吃飯都困難。」小王莊村子小,人少腦子活,改革開放之初,這里的村民就倒騰點小生意做。洛界公路穿村而過,門面房價格逐年上漲,好些家都蓋起了二層小樓,上面住人,下面出租。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村裡幾個膽大的從山西、甘肅等地販運蘋果賺了錢,大夥兒看好這個行當,紛紛殺入。短短幾年,小王莊成了遠近聞名的蘋果批發集散地,小生意成了大氣候。去年,小王莊村人均純收入突破3300元,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
這幾天外地蘋果陸續運到,村裡能幹動體力活兒的老年人,都跑到村口幫助卸車。老人們把這當成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每年還能掙上不少裝卸費。
53歲的魏桂雲快人快語,「俺村尤其是這些年,風氣不賴,基本上沒聽說誰家兒女不孝順、虐待老人的。俺娘今年都92歲了,身體還是棒得很,村裡的老少爺們都看著哩,對老人說話嗓門高點都不敢。大家還說哩,爭取讓俺娘活到100歲,也算給村裡爭光了。」王然是外村嫁進來的媳婦,今年60歲,前些年當了奶奶。她說:「小王莊的風氣好,村規民約大家都自覺遵守。那一年姓張的那一家媳婦對老公公不好,全村人都不理她、看不起她,搞得她自己都抬不起頭。風氣只要是正了,就不怕那個別調皮搗蛋的,他們也成不了氣候。」
村民應秋花接著話茬說:「其實農村人都有個攀比心理,要是一家對老人不好,能帶著好幾家兒女都不孝順。這裡面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分家嫌老人偏心,有的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對勁,還有的老人再找老伴,二婚,子女嫌丟人,不登老人門。這些事兒俺村沒有,但是聽說其他地方有。」
「貧賤生百事,吃飽萬事寧」。如今衣食無憂,庄戶人家的生活也少了很多不和諧音符。即便偶有家中老人長年卧病在床,子女不耐煩的,村裡就會組織村幹部、老年協會會員,登門去做思想工作。年底評議十星級文明戶時,孝敬老人也是一項硬指標,誰家缺顆星,親戚鄰居都會有看法有說辭。「前些年還搞過簽訂贍養協議書,讓有老人的戶家訂責任狀。這兩年就是不搞這東西,大家也都自覺自願,傳統道德的力量其實在裡面起作用最大。」趙自甫說。
兩年前,57歲的焦建中張羅著成立了一個腰鼓隊,她說:「原來家裡有個小孫子,眼看著長大了,不用天天有人跟。我一個農村老婆家,在家裡閑待著渾身都不舒坦。幾個要好的在一塊兒商量商量,就想著成立個腰鼓隊,一個人兌100塊錢買樂器買服裝,吃完晚飯到打麥場上活動活動,精神頭也足了,身體也好了。哪家有個紅白喜事,俺們還去給助助興,可受歡迎啦。外村的都開始請我們去表演了。」如今,小王莊村的腰鼓隊已經有30名隊員,原來都是年齡較大的,現在,20、30歲的大姑娘、小媳婦也紛紛加入其中。
作為老年協會副會長,王豐田和一幫老伙計正積極向縣老齡辦申請,在村裡建一個門球場,事情已經有了眉目。「看著城裡的老年人射門球怪有意思,俺們農民也願意玩點新鮮東西。」王豐田說:「一到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扯閑篇,怪憋屈。多活動活動筋骨,能活大壽限。」
村委院子的南臨,是四間粉牆黛瓦的房子,趙自甫說這里就是小王莊村的敬老院。原來打算讓村裡的四個「五保」老人搬到這里,但一是有的窮家難舍,二是稅費改革後,村裡沒有專項資金請護工和炊事員,房子就一直閑置。「五保」老人一個進了鄉敬老院,三個有親戚周濟,自己有地,村組每年對給他們糧食,平安度日不成問題。
在村西地頭遇上74歲的「三無」老人趙國仁,他正幫著78歲的老哥哥種田。趙自甫說:「縣民政局的領導已經說了,像他這種在村裡散居的五保對象,從明年1月份,一個月給補助100塊錢,這可頂了大事了。」
旁註:小王莊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整個龍城鎮屬於中等略偏上,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村,該村的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得到了較好的贍養。河南省其他地方的情況也大體相似,這主要歸因於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收入相對有了較大提高。隨著農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
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影響深遠,加之近些年老年人權益、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也提高了人們的養老意識和法律意識。絕大多數子女孝敬或比較孝敬,不但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也多關心照顧,家庭和睦,代際關系融洽。
另外,這一代老年人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飽嘗過戰亂飢荒的苦,所以十分珍惜現在的好生活。他們往往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只要衣食有著落,他們對所謂生活質量,要求不高。
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無經濟來源的「三無」老年人占河南省農村老年人的4%,他們中的半數以上也納入了「五保」供養,生活穩定。
一個敬老院
月亮門、夾竹桃、紅磚道,西去鎮政府約一公里的這個小院,就是龍城鎮敬老院的所在地。民政所長宛向榮說:「我們剛剛搬過來不到兩個月。這里原來是鄉衛生院,敬老院用了以後需要再投資整飭一下。廚房、淋浴房、衛生室都要建新的,估計到10月底就能建好。到時候,俺鄉敬老院能接納80位以上的『五保』老人,硬體上應該說也是不錯的。」
目前,敬老院里一共住著20位老人,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69歲,最大的王閃老人已經97歲高齡。幹了15年敬老院長、已經超過退休年齡的李愛枝說:「吃的住的,政府全管,還有專門的護工負責他們日常起居。可以說,這些老人在這兒比分散在家過的日子還要好,很多老人都能活到80、90歲,如果在家裡養老的話,恐怕這些人早就沒了。」
老人們兩個人住一間房,除了換洗衣服,其他的由政府配給。身體尚好的,就幫忙喂兩頭豬,養幾只羊,能換個活錢。敬老院的各項工作還沒有全面到位,69歲的趙尚倭就臨時充當炊事員。灶間凌亂地堆著幾袋麵粉,蒼蠅在空中飛來飛去。午飯是大鍋煮麵條,撒幾根玉米菜,沒什麼油水,但保證供應。「後院冰櫃里還有大肉。」趙尚倭說:「隔三差五,俺們也管弄個葷菜吃吃,改善改善生活。」
敬老院里的老人們基本上都無兒無女,平日里除了工作人員,也少有人來探望。能有個地方住,有頓飽飯吃,這些飽經滄桑的老人們已經很知足了。有時候鄉里趕會唱大戲,他們還能搬著小板凳去湊熱鬧。遇到個頭疼腦熱的小病,李愛枝他們給包個葯,打個針;如果是大病送醫院,敬老院就會和老人所在村組聯系,保證醫療費用的支出。「稅費改革之後,五保供養經費這一塊兒是從村為單位的附加稅里頭支出的,往往收不上來。省里規定每個老人一年費用1300元,但能落實一半就不錯了。」宛向榮說:「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向鎮政府借糧、借款,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啊。俺們也想讓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再提高一些,但是經費問題實在頭疼,俺們心有餘,力不足。」
「要說全鄉夠『五保』條件的,在200人以上,就算建成以後全部利用上,敬老院也只能負擔全鄉1/3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李愛枝說:「大部分散居的五保對象現在還得由村組負責,他們的生活照料、房屋維修、有病治療、死後喪葬等等很多事情,我們也無能為力,全看村班子辦事的能力,村子的經濟實力。鎮上原先考慮過搞些院辦經濟,但沒有啟動資金,說說也就擱那兒了。我們也希望能有個什麼好法子,給敬老院這一塊兒更多重視,多辦點實事。」
旁註:據省民政廳統計,全省目前共有農村五保對象33萬多人,佔全省農業人口的4.26%。集中供養五保對象3萬多人,只佔其中的10%。大部分五保對象,要麼分散供養,要麼應保未保。全省目前共有鄉鎮辦敬老院2020所、村辦172所,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
對於自耕自養的農村「三無」老人,在稅費改革前,他們責任田的農業稅、鄉統籌和村提留及各種集資,大都由地方免除。稅費改革後,由於實行按土地收稅,又沒有拿出相應的免稅政策,他們要與其他青壯年勞力同等繳稅,增加了他們自養的困難。
敬老院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陣地,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敬老院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但由於稅費改革以後,村級可支配財力下降較大,對村級的轉移支付資金很難落實到位,造成五保供養經費落實困難。很多地方的鄉鎮敬老院也和龍城鎮一樣,境遇尷尬無奈。而且河南省地域之間差距比較明顯,一些經濟基礎差的地方,往往五保對象也多,群眾負擔更重,不利於當地農村脫貧致富。
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關鍵在農民、農業、農村。農民是難點,農村老年人更是難點中的難點。
農村目前養老形勢總體是好的,這得益於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增長的好勢頭。老年人也享受到了現代文明進入鄉村後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吃、穿、住、用、葬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有較大改善。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力量支撐著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穩定,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僅僅是個別現象,老年人應享受的基本權益和社會尊重都可以得到保障。各地基本都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一些地方還提出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各級黨委政府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必須看到,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的趙玉民說:「農村老年人自我養老保障能力差是最根本的原因。農業產業效益低下,農民積累少,用於養老的積累更少,農村養老96%以上不得不沿襲千百年來一貫的家庭養老方式。一旦傳統道德的束縛力量減弱,農村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施行、家庭規模縮小,農村的養老保障體制和老年福利服務業又沒有形成氣候,農村養老問題就會凸現出來。加之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勞力大量湧入城市,農村老齡化提速,這更要求我們重視農村老齡問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作為農村社會保障體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五保供養工作在稅費改革之後,其資金籌集方式、工作體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村級附稅的支出比例沒有具體規定,鄉鎮財政對村級的轉移支付又往往不到位,造成五保供養經費難以落實,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有而不保、保而不好」的現象。農村「三無」老年人本來生活水平就不高,如果供養經費不能到位,將難以保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加大對老年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敬老、助老、養老意識;抓好村裡面老年協會的建設,表彰先進,鞭撻落後。這些工作我們都可以做。」郾城縣老齡辦主任袁富生說:「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還要研究制定出農村養老的保險制度,與土地保障、家庭養老、社會救助相結合,打造出一張確保河南省農村老人基本生活的保護網。」
黨的十六大提出,「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為河南省做好農村養老工作指明了方向。老年人「自耕自養田」土地稅、農業附加稅的減免,宅基地分配政策上老年人權利共享等政策,雖然醞釀了很久,但是一直沒能進入具體操作階段,這更增加了城市養老與農村養老之間的差距。而且,從未來的發展看,建立與城鎮統一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勢所必行。
「蘇、浙、粵等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逐步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經驗。」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殷俊博士說:「堅持自願原則,通過集體補貼與政策引導等激勵措施,提升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就能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健康持續地發展起來。」
旁註:據河南省民政廳的調查資料顯示,河南省具備或初步具備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縣區已經超過85%,這項政策也正逐漸被農民們認識和接受。隨著河南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群眾溫飽問題已經解決,農村基層組織比較健全的地區,完全可以採取政府引導和群眾自願相結合的辦法,逐步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河南省林州等縣市已經從1995年開始,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林州市目前已經有16萬農民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覆蓋率達到18.4%,保費基金積累總額達5700萬元,已經有2900人開始領取養老金,累計發放金額58萬元。養老金在當地由金融機構代發,管理比較規范。
這樣看來,用養老保險制度在河南省廣大農村建一座「沒有圍牆的敬老院」,對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意義都將是深遠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山西太原裝修100平米房子需要的預算是多少
在裝修房子之前首先需要對裝修檔次有所了解。一般6-8萬的屬於中低端裝修,8-10萬中檔裝修,10萬是中高檔了,15萬算是高檔裝修了。以100平米房子為例,以簡裝、中檔和豪華裝修三種來介紹下100平米房子裝修預算。
A.100平米房子簡裝費用:6萬元左右
100平米房子簡單裝修簡單裝修項目:
1、水電路改造:1800元左右傢具:1.6萬~2萬元,包括沙發、茶幾3500元,床5500元,衣櫃7000元。注意購買的成品傢具在色彩、款式與整體風格上不矛盾。
2、地面材料:1.5萬元以內,客廳等公共空間實用地面大約有35平方米,卧室地面大約有33平方米,廚衛地面大約有12平方米。卧室地面鋪設強化木地板,每平方米75~125元,費用約3300元;如果會客頻繁,客廳也可選擇微粉或晶石地磚,預計此項花費在3500元左右;在廚房、衛生間,可以選擇30~60元每平方米的牆地磚,費用600多元。
3、廚衛間:包括基礎項目,立管、塑鋼吊頂、牆地磚鋪貼,不計櫥櫃、電器等,花費在1100~3000元。
4、潔具:選擇一些合資或進口產品中的普通型,包括「坐便+面盆+淋浴器+水龍頭+下水」等,花費在1800~3500元。
5、燈具::2000元以內,其中主燈800元,卧室燈500元,廚燈、浴霸、鏡燈500元,輔助燈具200元。
6、五金::五金包括水龍頭、門鎖、門吸、把手、開關、推拉門的軌道等,可以考慮質量優、價格適中的合資品牌,總花費控制在800~1000元。此外,開關插座在800~1000元,共計1600~2000元。
7、軟配飾::3000元以內,包括窗簾、布藝2000元左右,裝飾畫等500~1000元。
B.100平米房子中檔裝修費用:10萬元左右
1.中檔裝修項目:不僅將廚衛裝修好,還包括主要的大件硬傢具等,裝修後可直接入住;3.時間:2個半月至3個月。
C.100平米房子高檔裝修費用:15萬元左右
另外除了房屋面積和風格之外,具體還要看是在哪個城市、選擇怎樣的裝修材料才能夠估計價格,否則最後給出的預算差異會很大。
C. 問:我想做淋浴房批發,就是從廠家拿貨在賣給實體店賺差價可是之前都沒有做過不怎麼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質量、款式、價格、售後服務,這些都比較有優勢那恭喜你可以賺錢了。
D. 本人打算做淋浴房批發,不知道哪裡有賣淋浴房型材和配件的廠家或者經銷商
我們一條龍生產淋浴房
配件成品都有
E. 今天農民如何養老
首先,應該對高齡農民工問題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到目前,我們似乎只是掌握高齡農民工總量,他們的流向、工作、收入、健康、保障等方面究竟如何,並不完全掌握;他們為什麼在高齡階段打拚,到底為誰打拚,原因不完全了解。只有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才能制定政策制度措施化解他們的困難。
其次,針對已經暴露的問題應早日從制度層面著手解決。比如說,由於高齡農民工沒有繳滿足夠年限的養老保險而面臨養老難題,應該早日進行化解,可通過補繳的辦法讓他們領到城市的養老保險。再如,高齡農民工之所以拚命,也是因為要為自己的老人養老送終,如果對70歲以上老人每月增加補貼,他們壓力會小點。
另外,各地要為高齡農民工開發適合他們年齡、體力、技能的相關產業,或者創造適合他們特點的工作崗位,以降低他們的勞動強度和健康風險。如果說農民工是社會弱勢群體,高齡農民工無疑是弱勢中的弱勢。既然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就需要特殊的制度關照和關愛,絕對不能讓他們一直在外打工缺少保障。
F. 浙江寧海縣批發淋浴房的廠家在哪裡
浙江寧海縣的批發淋浴房現在就在他們這浙江寧海縣的批發淋浴房,現在就在他們這縣城的正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