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葯品批發企業不許零售葯品,零售企業不許批發葯品
這是根據對葯品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依法進行經營許可的條件決定的。
葯品批發企業是將葯品銷售給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的葯品經營企業,批發企業的經營特點在於購銷葯品的數量大、儲存規模大、銷售去向可實施有效追蹤,而且其銷售客戶均依法應當建有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能夠對葯品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所以GSP規定批發企業的質量控制要點是購銷渠道審核、儲存養護、運輸配送。
葯品零售企業是將葯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葯品經營企業,它的經營特點是購銷數量小、儲存量少、銷售去向不能實施有效追蹤,而且其銷售對象不一定具備葯品安全、合理使用的基本專業知識,消費者很難對葯品質量進行有效鑒別和選擇。所以,GSP規定零售企業的質量控制要點是確保消費者安全、合理用葯,葯店駐店葯師或專業技術人員必須依法承擔起對消費者合理購葯的質量審核、安全用葯的技術指導職責。
由於核發《葯品經營許可證》及實施GSP認證時,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未對批發企業向消費者銷售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等條件進行審核、認定,也未對零售企業進行規模化經營、儲存葯品等條件進行審核、認定,所以,批發企業不得零售葯品,零售企業不得批發葯品。
2. 葯品批發零售
葯品經營企業只能是批發或者零售,不能兩者同時進行.
第十四條 開辦葯品批發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開辦葯品零售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憑《葯品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開辦葯品經營企業,除依據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合理布局和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第十五條 開辦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
(二)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
(三)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
(四)具有保證所經營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3. 求醫葯市場營銷論文一篇,1500字左右的。
醫葯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對產品的高要求,葯品要成功,離不開產品本身定位的創新、生產方式的創新、模式的創新等等。
筆者認為:葯品必須堅持5個創新
一、 產品定位的創新
產品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第一要素。做好產品是根本,然後如何讓手中的好產品被消費者記住,並以此帶來好的銷售成績,這就需要給產品一個好的定位,有一個響亮的賣點。同時還應注意,好賣點並非完全的新特奇,而是既讓人們記住又能給終端和患者一個明確的定位:聽到產品的宣傳點就知道是干什麼的,對其有什麼利益。所以要提煉一個好的宣傳點是最為重要的。
一般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產品賣點的提煉:
1、產品的原材料
對於產品的原材料提煉宣傳點來說,皖西制葯的「葯材好,葯才好!」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在越來越重視葯品自身附加價值的前提下,品質上乘的葯材在某一個方面來講就是質量和品質的象徵。因而,如何深度挖掘產品在自身用料方面的獨特優勢,是我們進行產品宣傳點的提煉的一個方面。
2、產品的生產工藝
大企業和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一個較為明顯方面的差別就是市場認知度的高低不同。而這個認知度是通過品牌宣傳等一系列手段塑造起來的,之所以大企業的市場影響好,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大企業由於資金和實力較為雄厚,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所採取的一些先進的生產工藝有利的支持了企業的產品品質和品牌認知。這個也可以作為我們在宣傳點提煉過程中一個可以發揮的地方。
3、產品的質量角度
在政府、社會越來越關注用葯安全的大環境下,產品質量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心葯、放心葯,彷彿只有這樣的葯品才是值得信賴的。我們在進行產品的賣點提煉中,不妨也可以通過與一些非正式的機構合作,為產品授予一個積極的、正面的光輝形象,來進行大規模的宣傳。
4、產品的價格角度
作為國家監管部門一直關注的醫葯市場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如何降低需要葯價也是目前行業關注的要點。假如你的品種有這方面的優勢,而且在目前產品本身質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大膽的向社會說出來你產品的明顯價格優勢,也會成為產品對外宣傳的一個亮點。
二、 銷售渠道的創新
生產出了好的產品,並設定了好的賣點,接下來就是利用不同的渠道來進行深度市場開發和炒作,如何最大限度的銷售取得盈利,永遠是操作該品種的單位或個人要重點把握的問題。如何最大限度的進行市場推廣,取得盡可能多的盈利,要認真考慮品種的適銷渠道。
1、研究渠道特性
產品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有適應渠道。當然也可能一些品種會同時在多個渠道出現,但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哪個渠道才是我們重點發力的主渠道,這就要我們認真的研究渠道特性。而對於我國目前大多說進行炒作的產品來說,其主要針對的渠道主要通過專科和專櫃銷售來實現的。
2、把握渠道需求點
明確了產品要進行的渠道,以及渠道的基本情況後,還要明白渠道的主要需求點在哪裡。
從市場反應來看,專科專櫃對品種自身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產品自身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產品還具有較高的市場銷售空間,有較為豐厚的利潤空間。較好的治療效果滿足了患者對產品的治療需求,產品本身有足夠的利益空間滿足了代理商對利益的需求,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方面需求的品種,才會最終受到歡迎。
3、產品導入時機性選擇
此外,對一個品種來說,選擇合適的市場導入時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市場競爭白熱化,而品種自身是作為新進入品種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的時候,不妨可以暫時對市場進行觀察,以避開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勢。同時,通過積極的市場研究尋找合適的市場機會,一旦發現進入時機成熟,要馬上介入渠道銷售,以求有機可乘。市場如戰場,時機稍縱即逝,一定要把握!
三、 配合完善的宣傳物料
畢竟產品的市場推廣是個全方位的工程,對於炒作品種相關的各類宣傳物料是有別於其它品種的,我們要認真對待,精心准備。
產品單頁:突出產品的響亮賣點和療效,要簡單大方,千萬不要以小報的形式出現,免得降低產品的價值,影響產品品質。
用葯指南:配合產品宣傳單頁,在患者購買後發放。可以做成台歷和便簽的形式,用於提醒患者按時正確服葯,可以很好的宣傳企業的社會責任性和功德心。
康復手冊:與產品所治療疾病相關的保健和生活常識,可以用來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患者康復。
產品信譽卡:在患者購買的時候發放,記錄產品出售的時間、地點、患者購葯情況等,用於解除患者的購葯疑慮,提升用葯信心;也可以使代理商較好的掌握患者購葯情況,及時展開電話回訪等。
產品積分卡:鑒於專科疾病多為慢性病,用葯周期一般較長的特性。通過製作產品積分卡,可以很好的促使患者多次購葯,提升再次銷售的成功率。
贈 品:對於一些新上市品種和高附加值的品種,適當的設置一些贈品可以很好的吸引患者購買。但是,在贈品的設置上,要保持一個很好的度,最好是以輔助治療患者疾病的相關葯品、物品為主。
四、 選擇合適的宣傳媒體
對於要進行市場炒作的品種來說,有了響亮的賣點、找准了適銷的渠道,還是不夠的。產品要實現成功的銷售,特別是要進行重點炒作的品種,還必須要進行媒體宣傳和推廣。常用的媒體有:1、報 紙 2、廣 播 3、電 視 4、展 會
五、 全方位的終端發力
無論品種如何炒作,最後完成銷售的重要環節還是必須要落實到銷售終端。這個銷售終端可能在葯店,也可能在專科門診。所以,在這個環節還是要認真對待的。
1、終端展示
終端展示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務必要求信息傳遞的全面和正面。在與銷售相關的葯店、各種渠道,要做好宣傳品陳列、導購人員培訓、促銷活動的全面落實等一系列工作;
而在圍繞產品銷售的社區、葯店、診所等,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條幅、板畫的宣傳;在專科醫院,圍繞主治大夫做文章,爭取得到他的口頭推薦,而圍繞專科醫院的葯店,是必須要佔領的市場,並且要加大宣傳力度。
2、事件營銷
而作為目前一個有效的營銷手段,我們也可以根據實際銷售情況,針對某一個產品展開事件營銷。因為,一則新聞永遠比一個廣告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
我們可以展開通過媒體進行「**康復之星評選」、聯合愛衛會/社區開展免費體檢、贈葯活動、舉辦某項針對目前人群和相關群體的比賽(蒙牛的快樂女生就是一例很好的案例)等等。
總之,利用一切可以產生正面積極影響的事件,來給予報紙、電視等媒體給予盡可能多的關注,是我們的宗旨。產品,需要在市場經營過程中完善和提升。擁有一套科學的策劃流程配套,才能保證產品的市場經營有目的,有效果。需要肯定的是處於當代大環境中的耕耘者,總是在不斷的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不斷的嘗試,以此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市場。
4. 葯品批發零售企業定義
根據《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十章第83條 之規定,將葯品經營企業分為兩類:
「葯品零售企業:是指將購進的葯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葯品經營企業。」
「葯品批發企業: 是指將購進的葯品銷售給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的葯品經營企業。」
註:( 這里「將購進的葯品銷售給葯品生產企業」是指葯品批發企業將購進的生產所需的原料葯銷售給葯品生產企業。)
5. 求醫葯營銷方面的論文或素材
作為醫葯產業價值鏈上的重要一環,葯品營銷總是那麼令營銷人振奮的話題,由於歷史因素它「銷聲匿跡」了幾十年,但在獲得「解放」後,它的能量終於瘋狂釋放,以致又步入了「過度」的境地。
遠去的時代背影
對於七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人來說,計劃經濟的年代或許沒有什麼印象了,但對於那些曾經在那個代里從事葯品購銷的人而言,深深打上了時代烙印的葯品購銷、價格制定、經營模式、調撥方法等等,相信還不會從記憶中抹去,也很難抹去,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甚至半個世紀。
計劃經濟年代的葯品銷售根本談不上「營銷」,而僅僅是一種「購銷」,葯品經營企業實行全國統一規劃,省以下統一管理,葯品計劃調撥,經濟統一核算,購銷實行「三級批發,一級零售」,層層下達指標,層層調撥,葯品進口統一掌握,層層分配,醫葯批發商是貴族,醫院是孫子,要送禮才能拿葯物。「廣西玉林某老牌制葯廠銷售科只有一個人就撐起了整個企業的葯品銷售任務」,廣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沈兆熊副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這樣形容醫葯企業的優勢地位。
事實上,葯品營銷的變革與醫葯商業流通史的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僅以安徽醫葯流通史為例,建國初期,大宗化學葯品供應主要由皖北行署衛生處材料科負責,葯品均採取單位申報,領導批准,葯庫直供的辦法供應。1952年至1956年,中國醫葯公司安徽省、市、縣三級公司紛紛建立,葯品經營網路基本形成,國營醫葯公司已成為葯品供應的主渠道。1957年,省級醫葯公司按商品流向,先後組建合肥、蚌埠等9個二級站,二級站負責對轄區各縣市公司的貨源供應和業務指導,形成了以二級站為主體、按商品自然流向調撥的葯品供應網路,這種經營形式,延續到1983年。在此期間,所謂的葯品營銷是不存在的,但那些從事葯品購銷的人,還是結識了全國各地的同行,這成為了他們在醫葯行業實行對外開放後進行葯品營銷的良好資源。1983年後,除國營醫葯公司外,出現了專門從事葯品經營的個體戶,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及邊遠山區的消費者,由於葯品過剩,為爭奪有限市場,葯品營銷時代才真正來臨了。
營銷的動盪歲月
8月初,廣州某星級賓館,洋溢的條幅,紅色的地毯,柔和的燈光,映著前來參加全國某醫療會議的醫生們輕松的笑臉,在會議一角的葯品生產廠家展位,成為了議會間醫生們光顧的集中地,參會的醫葯代表就這樣結識了醫生。會後一位醫葯代表表示,這次會議效果還不錯,但具體還需要跟進,否則對會議的贊助將會「打水漂」,至於如何跟進,那就大可不必宣揚了。
諾貝爾獲獎者、對博弈論研究學者納什曾經說過「當市場上其他競爭者的行為都已經確定下來時,我們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利」。相信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葯品營銷的一切,只是許多葯品製造商、經銷商無奈選擇的結果,特別是對處方葯推廣而言,更是如此。
相信上述這位醫葯代表講的是真話。因為這個看似創新的處方葯營銷方式,事實也是很普通的,並且與帶金銷售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在整個行業都在那樣操作的tine,他已經別無選擇。與計劃經濟時代的「醫院推廣靜悄悄」局面相比,當前的推廣更是充斥著一股燥熱不安與急功近利的情緒。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葯品醫院推廣,又是何時開始形成的呢?
在上世紀80年中後期,一些跨國制葯企業落腳中國以後,醫葯代表就開始出現,當時一般以新葯推廣會的形式出現在醫院相關科室,主要是宣傳產品,這些大公司沒有向醫生支付臨床費用。後來成為日本第一制葯(北京)有限公司營業首席執行官的吉田昌利在回憶當時學術推廣時的表示,1986年他開始嘗試在中國進行學術推廣,那時國內還籠罩著濃厚的計劃經濟味道,沒有人對醫生從葯性、療效、副作用等方面介紹新葯,也沒有人意識到開學術推廣的意義,他當時帶著10個組成的團隊,從東北的佳木斯、牡丹江、哈爾濱開始,到處召開學術推廣會議,他們用大貨車裝著葯品、資料,直接到達會場,3個月里就開了大概13場學術推廣會議,所有參會人員都非常認真地聽課,醫生們也很樸素,發給他們的只是一隻小小的電子溫度計。
隨著更多的跨國企業開展學術推廣會議,葯品營銷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揚,企業需要花很多錢,包括學術贊助、設備贊助等,甚至在會議當中給每一位參會者「紅包」,美其名曰「車馬費」「誤餐費」。這些舉措很快被國內眾多企業模仿並加以「發揚光大」,後來廠商發現收效甚微,因為這些活動的實惠手握處方大權的一線醫生太遠,慢慢地,費用的花銷形式發生了改變,一切從醫院實際出發,只有按盒按支計算,才能抓住一線醫生,此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越演越烈,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切。
某知名跨國醫葯公司一位中國醫葯代表分析了處方葯帶金銷售的原因時表示,很多國外的新產品在國內都有仿製品,而仿製品質量不夠高,產品和別人一樣的,東西沒人好,只好給回扣;很多過了專利期的產品有大量同類仿製品,療效相近,而且幾乎90%以上是國內廠商,為競爭只好帶金銷售;大量中葯雖然臨床驗證有效,但是沒有自然科學的數據,沒有權威文獻,醫生用葯是要理由要證據的,只好拿錢變通;醫葯流通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讓人們有機可剩;大量的私人代理導致無數「葯販子」的出現,他們無力進行學術推廣,只好「暗箱操作」;中國醫生的低收益與高風險已嚴重失調,醫生也不能像國外一樣可以從醫院拿到「處方費」。
「過度營銷」來臨
「手拎仿冒名包,身揣兩百零鈔,說話點頭哈腰,遠看像海外歸僑,近看像港澳同胞,仔細一看,原來是醫葯代表」。這句順口溜基本道出了醫葯代表這一群體的面貌,他們就像生活在陰影之下,小心翼翼地開展業務,彼此心照不宣地與醫院院長、葯劑室人員、臨床大夫和庫管、財務人員維護著一種微妙的關系,生怕得罪了醫院的人,生活時刻處於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正是因為才進入中國十多年的「醫葯代表」,讓葯品營銷變得新鮮、豐富、多樣,乃至過度起來。
葯品營銷當中的「回扣」「紅包」甚至經成為寄生在醫療行業的體內「毒瘤」,國家有關部門雖然歷經多次「整風」,但根本無法根除。而走學術路線還是走帶金銷售路線,其實醫葯代表是沒有太多的選擇的,企業的策略決定了他們的工作方式方法。有醫葯代表向記者表示,目前再單純的搞學術贊助什麼的,已很難引起醫生們的興趣。即便是已經中標進入醫院,相近的產品在爭奪客戶(醫生)之時,仍然是把搜索競爭對手的情報放在第一位,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推廣策略,特別是考慮怎樣和醫生形成更緊密的關系。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已經是不是正常的營銷,而是「人銷」,或者叫做「關系營銷」。在OTC和保健品營銷領域,「過度營銷」是目前營銷人所關注的話題,但營銷手段和方式方法相對簡單得多的葯品醫葯推廣,事實上「過度」的行為也比比皆是。
處方葯的銷售與醫院分家、醫療體制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事實上醫療改革的落後嚴重影響了處方葯營銷的革新,但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介入醫院葯房,他們收購或委託管理醫院葯房,銷售企業本身生產的產品和其它制葯商的產品。但這畢竟只是一小部分企業的行為,醫療體制改革難以進行,關鍵是利益作崇,多年來葯品醫院推廣價值鏈已經根深蒂固,要打破現行的規則而且樹立相應的新規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新規則的確立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