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湄洲島上的媽祖神像,是真身嗎
不是。湄洲島上的媽祖神像是巨型石雕媽祖像。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1993年,正殿前方上建造了一尊高達14.35米的巨型石雕媽祖像,面向台灣海峽,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瞻仰。從山門至升天樓的石階有323級,從天樓至媽祖石像的石階有99級,含有「3.23」和「9.9」,即媽祖誕辰和升天的月日之意。
擴展資料
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媽祖,作為民間神祈,道教神祇,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媽祖的宮廟,在中國沿海各省、市,例如莆田、潮州、揭陽、汕頭、汕尾、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
《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
② 媽祖是怎樣塑像的
簡介福建最大漢白玉專業雕塑企業——振華雕塑廠負責製作的漢白玉媽祖雕像,運抵上海世博園,亮相福建館第一展區。 這尊媽祖雕像採用整塊緬甸漢白玉雕成,高為3.23米,形象如湄洲島媽祖公園里的媽祖石雕站像,是目前大陸最大的漢白玉媽祖雕像。 漢白玉媽祖雕像-製作2009年底,媽祖故鄉莆田市政府接到福建省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籌備委員會辦公室函件,要求莆田市於2010年4月1日前,在上海世博園福建館中安座一尊媽祖雕像。莆田市政府經多方咨詢、調研和比選,最終確定選用整塊緬甸漢白玉並由振華雕塑廠製作。 因雕塑重量超過上海世博園要求的單位面積承載力,經與上海世博會展覽組多次溝通,雕像提前運抵上海安座,之後方才進行展館封頂施工。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這尊漢白玉媽祖雕像終於雕成。 漢白玉媽祖雕像-原料雕刻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製作與雕像同樣比例的泥塑。因此在此後的每天睡覺前,他都要將自己的構思在腦海中想像一遍。「經過一番思量,我最終將雕刻的重點鎖定在雕像面部表情的處理上。」秦建華說,他僅花費10天就將泥塑製作出來,面部表情細節的處理全部都是他親手操作。由於整個雕塑形象生動,面部表情豐富,而且身上的各種線條流暢,還得到省世博辦和湄洲媽祖祖廟的肯定。 泥塑模型雖然製作出來了,但雕刻原料的運輸卻成了難題。此次雕刻的塑像高3.23米,取媽祖誕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之意,採用整塊緬甸漢白玉雕成。按照這樣的尺寸,所需的緬甸漢白玉要30多噸,這樣的重量根本沒有車子能拉得動。 為了減少材料的重量,前往緬甸廠家,按照原先量好的尺寸,在原材料上將整塊漢白玉按泥塑雕像的線條分布,打出了一個雕像粗坯。這樣一來,經過「瘦身」後的漢白玉重量雖然還有18噸,但比原先的30多噸已減少了將近一半,因而才得以運回福建
③ 石雕媽祖(海上聖母雕像)的神話傳說誰知道
媽祖,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他們不僅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而且作為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在以福建為中心的一些地區,處處可見媽祖廟和祭祀媽祖的活動,尤其是在台灣,媽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祭祀媽祖的媽祖廟多達五百餘座。如果去福建、台灣等地旅遊,你可一定得了解一點關於媽祖的常識。
媽祖的來歷
媽祖是民間林默娘的化身,林默娘為福建莆田湄洲林願的第六個女兒,生於宋建隆元年,出生後不聞其啼哭,因而取名為林默,意為沉默的女子。默娘自小表現出神異的功能,她讀書能過目能誦,且能理解其含義。據史書記載,當她十幾歲時有道家人士來往於她家看透病人體內病情,加上能說出別人的吉凶禍福,顯得非常神異,人們對她非常崇敬。
傳說一天默娘正在織布,忽然眼前出現她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慘狀,她於是掩面泣哭。過了一會兒果然有其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消息傳來。由於她的特異功能,常為漁民預報海上天氣變化,使人們避過了台風等自然災害。當地的漁民非常感激她,把她當作神女、龍女來崇敬。
林默娘死於28歲那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建造了祠廟奉祀,望她庇護漁民的安全。後來林默娘的「聖跡」四面,教授給她「玄微秘法」,學會了氣功本領。由於她能運用特異功能,傳開,漁民們親切地稱她為「媽祖」。從夫人到妃、到天妃、到天後、到天上聖母,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對她的崇拜愈加發展。
媽祖廟
在福建、台灣等地隨處可見祀奉媽祖的媽祖廟。媽祖廟一般為「前殿媽祖,後殿觀音」,即在供奉媽祖的前正殿之後,隔羊一個天進,後面供奉觀音的十八羅漢。
台灣北港媽祖廟
台灣北港媽祖廟是現在台灣媽祖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遷往台灣的,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媽祖舞
因為媽祖文化的影響和傳播,形成了許多與媽祖有關的習俗。每當重大節日或媽祖生日(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人們要抬媽祖像出遊,出遊時,有特殊性別的規范、律譜,人們敲鑼打鼓,由9個小孩執小旗,18個大人抬著棕橋。小孩、大人邊走邊舞,到了廣場,便圍著火堆起舞,叫做「擺棕舞」。
④ 湄洲媽祖的石像有幾米高
14.35米.
資料:湄洲島的人文旅遊資源更是獨具特色,名揚四海的媽祖祖廟,是億萬媽祖信徒敬仰的聖地。湄洲祖廟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初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湄洲島上林氏女,原名林默,一生雖短暫卻留下無數救難濟世的動人事跡,後被人們奉祀為神,形成一種民間信仰,一千多年來,媽祖信仰遠播海內外,分靈廟遍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有媽祖信徒1億多人,媽祖廟3000座,僅台灣省就有媽祖廟800多座,信徒1400多萬人。近幾年,每年到湄洲祖廟朝聖的遊客達100萬人次以上,其中台胞達10萬多人次。特別是農歷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朝聖旅遊更是盛況空前。湄洲祖廟經歷代擴建修葺,日臻完善。現有正殿、太子殿、佑德殿、中軍殿、山門、儀門、梳妝樓、鍾鼓樓、朝天閣等殿堂樓閣30多座,形成了錯落有致,輝煌壯麗的建築群。正殿後面石崖上,刻有「升天古跡」四字,相傳為媽祖羽化升天的地方。1993年,正殿前方上建造了一尊高達14.35米的巨型石雕媽祖像,面向台灣海峽,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瞻仰。從山門至升天樓的石階有323級,從天樓至媽祖石像的石階有99級,含有「3.23」和「9.9」,即媽祖誕辰和升天的月日之意。祖廟山上還建有媽祖故事石雕公園,感人肺腑的媽祖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讓遊客留連忘返。祖廟山上海邊,怪石嶙峋,繼如鍾鼓齊鳴,再若虎嘯龍呤,終則像巨雷震天,驟雨瀉地,被人譽為「湄嶼潮音」,為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湄洲祖廟1991年3月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⑤ 汕尾鳳山媽祖雕像
鳳山媽祖石像建於一九九四年,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型的媽祖藝術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的標志。由中國現代雕塑大師李維祀(sì)教授設計,福建惠安名石匠雕刻,石像高16.83米,重量約1000噸,由468塊來自媽祖故鄉福建的優質花崗岩石構成;56條20厘米17米深的鋼筋砼(tóng)樁為基礎,56條樁象徵56個民族團結一致,根深蒂固,能抗12級台風和八級地震。當代著名文學家冰心親自為石像題「天後聖母」四個大字。石像建成至今,風調雨順,十多年來,台風沒有正面襲擊過汕尾,媽祖顯靈,萬眾贊頌,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慕名而至,無不對此發出由衷的贊嘆,都認為她無疑是現代中國石雕藝術精品中的精品,她庄嚴,肅穆,卻充滿活力和朝氣,在華貴神聖中流淌著秀慧和嫵媚,她是走向人間的女神,她離我們很近很近,讓我們感受著她慈祥的目光,博大的胸懷以及一種勇往直前的氣慨。
⑥ 媽祖像的各地媽祖像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初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湄洲祖廟經歷代擴建修葺,日臻完善。現有正殿、太子殿、佑德殿、中軍殿、山門、儀門、梳妝樓、鍾鼓樓、朝天閣等殿堂樓閣30多座,形成了錯落有致,輝煌壯麗的建築群。正殿後面石崖上,刻有「升天古跡」四字,相傳為媽祖羽化升天的地方。1993年,正殿前方上建造了一尊高達14.35米的巨型石雕媽祖像,面向台灣海峽,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瞻仰。從山門至升天樓的石階有323級,從天樓至媽祖石像的石階有99級,含有「3.23」和「9.9」,即媽祖誕辰和升天的月日之意。
祖廟山上還建有媽祖故事石雕公園,感人肺腑的媽祖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讓遊客留連忘返。祖廟山上海邊,怪石嶙峋,繼如鍾鼓齊鳴,再若虎嘯龍呤,終則像巨雷震天,驟雨瀉地,被人譽為「湄嶼潮音」,為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湄洲祖廟1991年3月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4月11日,全球最大黃金媽祖像開光典禮在「媽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祖廟順濟殿舉行。當天,包括百家台灣宮廟在內的兩岸近千家媽祖宮廟3000餘名信眾齊聚湄洲島共同禮拜媽祖。
該尊黃金媽祖像由兩岸鑄造專家耗時278個工日共鑄而成,高3.23米、使用純金323公斤,寓意媽祖三月廿三出生,總造價更是高達一億零六百八十六萬元人民幣,為全球最大最重的黃金媽祖像。 在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雙告山村,村民們自發建設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公園。這座媽祖文化旅遊公園位於雙告山村新文路與沁嶠路交匯點,離媽祖城僅有10公里。
公園內有一座我市陸上最大的媽祖石雕像,由109塊白色花崗岩雕成,總重量約365噸,基座總高度為14.18米,海拔高度89.88米。2008年12月21日,製作歷時一年多的媽祖石雕像終於在公園安座成功,石雕像面朝湄洲媽祖祖廟。 在媽祖誕生地——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山亭鄉港里村的賢良港天後祖祠,建有青年媽祖石雕像,該雕像於2010年農歷三月廿三舉行落成開光儀式。
天後祖祠媽祖石雕像高15.13米,嶼立在祖祠山公園之頂,面朝興建中的媽祖城.。青年媽祖手持夜明珠,神態慈祥,眺望著前方。
賢良港天後祖祠位於山亭鄉港里村,是媽祖的誕生地,是全世界媽祖信仰的發源地,有媽祖誕生地碑坊、螺港秋潮、天後祖祠、媽祖故居、媽祖受符井、石塔、三炷香等一批媽祖文化群景點。
媽祖石雕像建成後,與媽祖城、媽祖閣、湄洲祖廟連成一體,成為莆田媽祖文化的標志性新景觀。媽祖石像造型由著名雕塑家方文姚設計。 鳳山媽祖石像位於廣東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鳳山頂上塑建的媽祖石像,高16.83 m,重1000 t,由468塊來自媽祖故鄉福建莆田的優質花崗岩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後聖母」4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所題。
旅遊區內還建有鳳儀台展廳,展示汕尾漁家民俗風情;有海陸豐戲曲臉譜園,展示中國稀有劇種正字戲、白字戲和西秦戲臉譜;有媽祖聖跡造型藝術館,展示媽祖一生的動人事跡和美麗傳說;有恐龍世界園、十二生肖園、兒童樂園;有佔地4萬m2的中山公園,園內有柴鋪井園、辛亥革命紀念亭、古炮台等景點。
與鳳山旅遊區相連有鼎蓋山、嶼仔山和品清湖。站在鳳山頂上既能俯瞰汕尾市區的全貌,更能環視鳳山景區周圍山水景色。鳳山有「金鳳展翅」之稱,東面小山似鐵鍋倒蓋,稱鼎蓋山;向東伸展隔一小海峽山崗稱嶼仔山;環山下是方圓22km2的品清湖,當霞光映照時,它宛如一面圓鏡,山色倒影,蔚為壯觀。 2009年10月25日,台灣連江縣政府舉辦了「祖在馬祖-升天祭祭祀大典」,大典上,為一座高達28.8公尺(編者註:一公尺等於一米)、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石像揭幕。據介紹,連江縣縣府近年主打媽祖旅遊牌,成為地方觀光發展主軸之一,媽祖出生地的大陸湄州連結至媽祖靈穴地的馬祖,觀光的效益極大,因此年年舉辦「媽祖文化節」。縣府還大力支持興建媽祖巨神像,並邀請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出任籌備會榮譽主委,2009年6月動土興建,10月初完成高達28.8公尺的巨像,全部以花崗岩打造,是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石神像,25日,在「媽祖升天祭」大典中正式揭幕。
祭祀大典全程仿古禮進行,包括天庭仙女引路、天兵天將護衛、七彩旗幟羅布、六佾舞起陣式等,共動員數百人參與,還有一連串在地民俗表演節目。據說,連江縣縣府還計劃為該石像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2012年9月28日面朝大海,高度42.3米,全球最高媽祖聖像落成,作為第六屆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的重要活動,來自台港澳2500餘名遊客和表演家以鼓樂、舞蹈等傳統民俗方式,向這和諧女神致敬。
天津濱海媽祖文化經貿園項目是台灣媽祖聯誼會發起,台灣大甲鎮瀾宮財團投資興建的旅遊經貿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項目整體開發建設時限為8至10年。媽祖文化經貿園坐落在濱海旅遊區臨海最東端,位處濱海旅遊區南部填海區域的北堤路與東堤路交匯處,填海用地面積6.267公頃,主要建設世界最高42.3米的媽祖聖像、媽祖廟、媽祖閬苑、禪居會館等建築。未來,媽祖經貿文化園將定期舉辦媽祖文化節活動,將傳統文化傳承延續。
⑦ 南普陀寺裡面有媽祖像嗎
1993年,正殿前方上建造了一尊高達14.35米的巨型石雕媽祖像,面向台灣海峽,為...距今有1430多年歷史,是著名的千年古剎,與福州鼓山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
⑧ 莆田石雕媽祖像有多高
媽祖石像,高14.35米,身披霞衣,頭頂冕冠。一個崇高名字,一座永恆的豐碑。正是她,以28歲的青春年華、演繹了為人處世的盡善盡美。她那充滿愛心的純真之魂已化作亘古不滅的璀璨靈光、逾越泱泱海波、遍照迢迢異國。石像組石365塊、即寓媽祖保佑四海萬民、一年365天,天天平安! 湄洲祖廟媽祖像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璜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璜,在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⑨ 有湄洲島的嗎湄洲島媽祖神像。是媽祖的真身嗎
不是。湄洲島上的媽祖神像是巨型石雕媽祖像。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1993年,正殿前方上建造了一尊高達14.35米的巨型石雕媽祖像,面向台灣海峽,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瞻仰。從山門至升天樓的石階有323級,從天樓至媽祖石像的石階有99級,含有「3.23」和「9.9」,即媽祖誕辰和升天的月日之意。
(9)石雕媽祖像廠家批發擴展閱讀:
媽祖,作為民間神祈,道教神祇,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媽祖的宮廟,在中國沿海各省、市,例如莆田、潮州、揭陽、汕頭、汕尾、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
《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
⑩ 媽祖的雕像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嗎
媽祖石像建於一九九四年,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型的媽祖藝術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的標志。由中國現代雕塑大師李維祀(sì)教授設計,福建惠安名石匠雕刻,石像高16.83米,重量約1000噸,由468塊來自媽祖故鄉福建的優質花崗岩石構成;56條20厘米17米深的鋼筋砼(tóng)樁為基礎,56條樁象徵56個民族團結一致,根深蒂固,能抗12級台風和八級地震。當代著名文學家冰心親自為石像題「天後聖母」四個大字。石像建成至今,風調雨順,十多年來,台風沒有正面襲擊過汕尾,媽祖顯靈,萬眾贊頌,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慕名而至,無不對此發出由衷的贊嘆,都認為她無疑是現代中國石雕藝術精品中的精品,她庄嚴,肅穆,卻充滿活力和朝氣,在華貴神聖中流淌著秀慧和嫵媚,她是走向人間的女神,她離我們很近很近,讓我們感受著她慈祥的目光,博大的胸懷以及一種勇往直前的氣慨。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褒稱。媽祖姓林名默。關於她的生平,說法不一,一曰唐天寶年間生人,另說生於宋建隆年間,但有一點確定無疑:媽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漁家姑娘。據史料較多的宋
海神媽祖
代記載,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畔一個美麗的小漁村——賢良港。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林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鑒於天下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媽祖的父親名林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為家中之小女。 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然終胎又是一女嬰,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鄰里鄉親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映得島嶼上之岩石紅光四射,父母察覺此嬰必非等閑之女,遂關懷備至,疼愛有加。因其出生至彌月間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時聰明穎悟,勝於姐妹,八歲入塾師讀書,勤學強記且過目成誦。她年小志弘,不滿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鑽研醫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災。她性情和順、熱情,排難解紛,行善濟世,均樂事為。傳說林默二十八歲時,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險船隻不幸被桅桿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後人緣以「人行善事,死後為神」,視她升天為神,專門到海上搶險助人去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亦時常見她於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急難,嗣後,鄉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覲祭祀者絡繹不絕。 媽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濟險拯溺,護國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後,她仍以行善濟世為已任,救逢凶遇難於眾,人們最終將媽祖奉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