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有什麼好的想法,建議,意見
對於商貿物流這個概念,志皓物流認為商貿物流是指與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商貿服務業及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物流服務活動,是整個物流過程中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環節,新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最為集中,作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繫到生產資料流通和生活資料流通的順利運行。促進商貿物流發展,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有利於貨暢其流,繁榮市場;有利於改善交通和環境狀況,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流通產業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城市商貿物流也獲得了發展,但由於歷史的和經濟的原因,我國城市商貿物流整體上發展水平較低,存在著許多問題。
中國的物流成本太高,利用率低。因物流供應鏈問題,國內的批發零售業庫存佔到7%(發達國家一般為1%~2%),國內商業流通資本周轉率一年1~2次(日本高達15~18次),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為18%(日本、德國佔10%左右)。我國國內企業每年因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不暢而造成的成本損失高達25000億元。可見,中國商貿物流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當前,我國商貿物流企業「小而散」的現象依然突出,缺乏品牌優、競爭實力強、連鎖網路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而強」企業,整體上不能提供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也不能有效的參與供應鏈構建,制約了商貿領域的供應鏈發展,從而無法滿足商貿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這也是我國一些大的商貿企業、電商企業自建物流的重要原因,例如,京東、阿里巴巴、蘇寧等都大量自建物流。因此,要切實破除商貿物流企業網路化發展的瓶頸制約,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同時,要支持商貿物流平台的發展,積極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改變商貿物流企業「小而散」的現狀。
目前城市的絕大部分商場(或市場)仍採用自營物流和供貨商物流的方式,這種物流配送的模式既不利於提高商貿企業整體運作效率,又不利於發揮商貿企業核心業務優勢。因此,城市在引導企業剝離自營物流功能,徹底釋放商貿企業潛在物流需求,並使之走向產業化、社會化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雖然市場掀起了物流配送熱潮,各地政府與相關機構紛紛開展對發展現代物流的探討,一些企業也宣布涉足現代物流業,但是,由於受傳統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許多人思想觀念仍舊沒有脫離舊體制的束縛,對現代物流的理解不深,對物流配送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
事實上,正在運營的大多數物流企業競爭實力較弱,具體表現在:規模偏小、功能單一;缺少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撐,物流管理水平、技術手段和裝備設施還比較落後;企業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物流資源利用率不高,粗放式經營仍占統治地位;專業化物流服務水平較低,物流方案設計、物流信息服務、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物流服務等高層次增值服務還未全面展開。
大多數城市的物流配送體系不夠健全,企業大多使用傳統的運輸配送模式,致使城市出現了物流「三低三嚴重」的現象,即「企業組織化程度低、運輸車輛檔次低、物流服務質量低;城市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嚴重、無序競爭嚴重」。
此外,大多數城市的政府沒有協調城市物流發展的專門機構,缺乏對物流業的宏觀管理與統籌協調,不能充分發揮其對物流市場管理與規范的作用,具體表現在:有關物流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物流市場的准入缺乏科學性,對社會性的物流服務缺乏有效的外部約束;市場管理混亂,物流運作效率低下,企業參差不齊、運營車況差、服務質量低、惡性競爭嚴重等現象。
引導生產和商貿流通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模式,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實行主輔業分離。支持商貿物流企業開展供應商管理庫存 (VMI)、准時配送 (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務,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如志皓物流可以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和供應鏈集成服務的第四方物流。這有助於支持傳統倉儲企業轉型升級,向配送運營中心和專業化、規模化第三方物流發展,有助於倉儲、配送一體化,引導倉儲企業規范開展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有助於貨代物流企業發展壯大,為各類企業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提供支撐。
有助於共同配送的發展,通過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進模式,依託專業化第三方物流或供應商為多個商貿企業、社區門店、市場入駐商戶等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和環境成本,有助於開展干線與支線結合的城區集中配送使大型連鎖零售企業通過集中采購提高統一配送率,希望對你有幫助。
2. 請問各位對未來 零售行業的看法, 未來零售業發展前景如何
大小企業將成為社會的潮流趨勢
多樣化
3. 傳統零售業應如何發展
傳統零售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銷售方式來轉變企業的發展方向。
4. 關於零售行業目前最需要什麼樣的方式帶動其發展
零售業如果不換模式很難發現,模式轉換企業銷售問題就可以解決,不要盲目跟風星零售。
5. 批發零售業的零售發展
商品交易市場概況
根據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北京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867個,總成交額達1631.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市場122個,總成交額達1512.3億元,交易規模非常龐大。
表1:2007年北京商品交易市場基本情況 (單位:個) 項 目 全市 各區 各縣 項 目 全市 各區 各縣 商品交易市場總數 867 819 48 煤炭市場 1 1 億元市場 122 119 3 木材市場 4 4 綜合市場 411 382 29 建材裝飾材料市場 82 79 3 工業品綜合市場 18 16 2 糧油市場 4 4 農產品綜合市場 393 366 27 干鮮果品市場 2 1 1 專業市場 386 377 9 水產品市場 3 2 1 紡織品服裝鞋帽市場 86 85 1 蔬菜市場 19 18 1 食品飲料煙酒市場 11 11 肉禽蛋市場 1 1 傢具市場 30 30 農業生產資料市場 1 1 小商品市場 45 45 計算機市場 12 12 文化、音像、書報雜志市場 4 4 通訊器材市場 5 5 舊貨市場 26 24 2 花卉市場 18 18 機動車市場 17 17 五金電料市場 11 11 金屬材料市場 4 4 其他市場 70 60 10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表2:2007年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 (單位:萬元) 項 目 全 市 各 區 各 縣 項 目 全 市 各 區 各 縣 商品交易市場總計 16313666 16113845 199821 煤炭市場 212 212 億元市場 15122746 14989325 133421 木材市場 5301 5301 綜合市場 7959755 7876441 83314 建材裝飾材料市場 816743 807146 9597 工業品綜合市場 33384 29274 4110 糧油市場 549919 549919 農產品綜合市場 7926371 7847167 79204 干鮮果品市場 25098 24477 621 專業市場 8061534 8012043 49491 水產品市場 45943 45680 263 紡織品服裝鞋帽市場 458013 455267 2746 蔬菜市場 168623 137070 31553 食品飲料煙酒市場 43775 43775 肉禽蛋市場 378 378 傢具市場 413482 413482 農業生產資料市場 471 471 小商品市場 367009 367009 計算機市場 1331635 1331635 文化、音像、書報雜志市場 132955 132955 通訊器材市場 1690 1690 舊貨市場 60304 55593 4711 花卉市場 43954 43954 機動車市場 3022831 3022831 五金電料市場 203220 203220 金屬材料市場 369978 369978 其他市場 292377 225361 67016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本年度居民消費需求情況
前三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58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07年同期增長9.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累計3356.1億元,累計增速2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7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2%,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9389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1%。
表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指標 本年 上年 為上年同期%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3561239 27758061 120.9 吃類商品 8551767 7076605 120.8 穿類商品 3030404 2547429 119.0 用類商品 19304364 15813170 122.1 燒類商品 2674704 2320857 115.2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表4:截至9月份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況 指 標 累計 增長%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577 12.2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2101 5.7 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 9389 13.1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5545 12.4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從上述幾個表中可以看出,今年北京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一個穩定的增長,居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總量都在穩固的提升。從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增速圖中來看,增速最快的在07年12月份至08年1月份這段時間,這是由於春節的原因,之後增速曲線再平緩遞增,高於去年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批發零售行業一直都在不斷的增長。
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景氣狀況
表5: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景氣狀況: 2008年3季度 項目 本期實際 比上期增減 比上年同期增減 下期預計 一、企業家信心指數 134.4 -17.2 -38.0 125.6 二、企業景氣指數 159.7 -7.8 -15.0 160.2 三、分類景氣指數 購貨合同 118.2 -16.3 -37.4 118.3 商品購進價格 84.8 31.6 14.7 94.5 商品銷售額 120.9 -12.1 -44.8 110.9 其中:出口 67.5 -20.9 -61.3 74.7 商品銷售價格 109.7 -13.9 -8.3 101.0 商品庫存情況 112.8 -9.7 -21.4 123.8 經營費用(營業費用) 59.9 3.5 -35.3 74.1 競爭能力 154.0 -7.1 -12.5 124.3 盈利(虧損)變化 143.4 -6.7 -22.9 143.8 資金情況 117.9 -9.4 -32.6 121.6 企業融資 116.6 -8.4 -21.5 111.5 貨款拖欠情況 119.4 36.6 16.2 105.4 勞動力需求 122.1 2.8 -25.3 116.8 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02.1 -12.1 -33.3 97.0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從上表可以看出,無論是企業家信心指數還是企業景氣指數,今年第三季度較去年同期都成下降的趨勢。從分類景氣指數中看出:簽訂的購貨合同比上期下降16.3%,較去年下降了37.4%,下降幅度較大;商品購進價格卻在不斷的攀升,從一定程度說明了商家的進貨成本在增高;無論從商品銷售額、商品銷售價格還是商品庫存情況都程下降的趨勢,說明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從而使得企業資金情況愈加困難,企業融資難度加大。因為經營的困難使得相關企業貸款拖欠情況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們在做相關行業客戶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考察其經營情況和信用狀況等。
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十一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增幅達到9%左右;到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470億元左右。要提升發展零售業,建成國際化的現代都市零售商業體系。扶持品牌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提高行業組織化、集約化發展水平。從宏觀政策上看,政府對於批發零售行業的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無論從政策導向、稅收和融資渠道上都有很大的支持。盡管目前的危機對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政府政府決定投入4萬億資金,用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北京市政府決定投入1200-1500億資金,帶動投資1萬億來刺激北京市的經濟發展,這對於全市各個行業都是非常振奮地消息。因此,在確保風險的情況下,我行應繼續加大對於批發零售行業的資金支持,擴大信貸規模。
6. 對於零售行業的發展有什麼困難或者面臨的問題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低回報、難擴張等難題,利潤低下,業績下滑,成本卻越來越高,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網購沖擊的背景下,實體零售業更是面臨低增速和企業負利潤的嚴峻挑戰。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8999億元,增長10.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932億元,增長12.0%。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68621億元,增長10.60%;餐飲收入額32310億元,增長11.70%。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消費者將更加註重服務消費,追求購買及使用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和體驗,更為講求品牌和文化內涵,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等,消費個性化、便利化、情感化特徵更加明顯。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必將促進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旨的各種新型零售業態營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