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商營業執照上登記批發字樣,稅收會比零售字樣的高嗎
不會的。
批發、零售均屬於商業。商業交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率17%,可以抵扣進項稅;小規模納稅人稅率3%,不可抵扣進項。
1950年1月公布的《工商業稅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對攤販營業,按其超過規定之資本額及經營情況,課征定額攤販牌照稅。
於是財政部在同年3月16日公布《攤販營業牌照稅稽徵辦法》,規定從事固定經營或流動經營之攤床小販,凡資本總額滿20萬元(舊幣,下同)者,應領取營業牌照,照章納稅。不滿20萬元者,領取免稅營業牌照。攤販營業牌照稅採用定期定額課征辦法,按季徵收。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
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政府徵收,取自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零售和批發稅一樣多嗎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征稅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是伴隨著互聯網派生的一種新的商業貿易形式,在知識爆炸式發展的今天迅猛成長。它作為一種新興貿易形式推動著經濟發展,並且在提高貿易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都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但是,電子商務也給各國的稅收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新課題。
1、電子商務征稅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在給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推動的同時,也給各國的稅收帶來了問題。因為無論是現行的國際貿易條約,還是各國法律的現行規定都是為適應傳統的有紙貿易的要求而制定的,當這些現行的條約應用於國際電子貿易時必然會引起法律上的不協調。
第一,確定納稅主體難。電子商務是在網上進行的,個人或企業的身份是可以虛擬的,網站只是中間媒介,買賣雙方完全可以在網上溝通好後再通過網下完成交易。
稅務機關難以察覺交易的發生,即使知道有交易行為發生,如果刻意隱瞞,稅務機關要找到買賣雙方也非常困難,大量的稅款在網上交易中流失。
第二,確定稅收征管對象難。電子商務改變了產品的形態,藉助網路將有形商品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傳輸與復制,模糊了有形商品、無形資產、特許權使用及服務之間的概念,難以確定一項收入到底是何種所得,失去了區別稅收性質和稅種的依據。
傳統的憑證是以紙質銷售憑證為基礎的,而在電子市場這個獨特的環境下所有買賣雙方的合同,以及作為銷售憑證的各種票據都以電子形式存在,這使傳統的追蹤審計失去線索。
第三,實行稅收管轄權難。首先,電子商務弱化地域稅收管轄權。地域稅收管轄權是對來源於一國境內的全部所得,以及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財產行使徵收權。
地域管轄權以各國地理界線為基準,電子商務則消除了國家間的界限,模糊了地域管轄權的概念。其次,電子商務動搖了居民管轄權。
居民管轄權是對一國居民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所得和財產行使征稅權力,而現行稅制一般都以有無住所、是否為常設機構等作為納稅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標准。
然而,電子商務的虛擬化,往往使企業的貿易活動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營業場所等有形機構來完成,造成無法判定國際稅收中的這類概念。
2、電子商務稅收的國際形勢
以美國為代表的免稅派,認為對電子商務征稅將會嚴重阻礙這種貿易形式的發展,有悖於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美國已對電子交易制定了明確的暫免徵稅的稅收政策,這極大地促進了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其非常有效的一面。
此外,從美國政府的主張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其極力維護自身利益的一面。因為完全免徵電子商務稅的物品,無非是軟體、音像製品及書籍等,而這些產品大都是美國的出口產品。這樣可能導致美國一直居於國際電子商務的主導地位。
② 商貿企業批發和零售各自適用稅率是多少
商業企業的批發零售企業且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統一按4%的徵收率
③ 零售批發稅收是不是定得高有什麼區別
零售和批發,增值稅稅率小規模和個體戶,都是按銷售額的3%
一般納稅人是增值額的17%
④ 辦個體執照批發和零售在交稅上有什麼不同
各地對不能建賬的個體戶大多實行核定方式徵收稅金,根據你的營業收入、營業地點、營業面積、同行業比較等多方因素,核定出每月需要繳納的稅金。因各地的收入與消費水平不同,核定標准以當地標准為准。如果該個體可以建賬,則要按實際銷售收入據實納稅。
⑤ 營業執照上批發和零售的稅點一樣嗎
一般稅務的角度上沒區別,都是交增值稅的.對一些特殊的行業,比如消費品銷售,農產品銷售等可能有影響,因為可能涉及的征稅或者減免稅環節不一樣。
⑥ 批發與零售的稅率會不會一樣
稅率是一樣的根據企業的規模大小來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的稅率是17%,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為4%
⑦ 批發和零售分別收多少稅呀
《增值稅條例》規定從事貨物生產和銷售的納稅人都要交納增值稅,稅率是多少與你經營方式無關,只是看你的年銷售額多少。如果年銷售額達到180萬元,就按17%的稅率計算銷項稅額,可抵扣進項稅額(但必須申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如你一年的進貨額是275萬元,銷售額是300萬元,銷項稅額就是300*17%=51萬元,進項稅額是275*17%=46.75萬元,那麼你應該交納增值稅51-46.75=4.25萬元,實際稅負是4.25/300=1.4167%;如果你是小規模納稅人,一年的銷售額是160萬元,那麼稅務部門按徵收率是4%給你計算增值稅,你一年就得交納增值稅160*4%=6.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