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不少600字)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貿易中心。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001年,旅遊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遊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遊國,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為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遊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遊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遊客比上年減少8%,為1287萬人,北美遊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遊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遊總收入為 113億英鎊。商務旅遊收入34億英鎊,占海外旅遊總收入的30%,並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遊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為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注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為182億英鎊,比 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遊業,損失達150億英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咨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0多萬,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工黨政府執政後首次進行金融監管改革,並於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英國政府鼓勵外國向英國投資,並將其視為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業、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英國成為外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地。2001年,英國吸引外國投資總額5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國是英國的最大投資國,投資額佔48.4%,其次是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分別佔8.2%、6.4%和5.9%。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投資形式為收購、兼並現有企業、擴建已有生產廠、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2000年,外國在英直接投資862億英鎊,證券投資1746億英鎊,其他投資2818億英鎊。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⑵ 零售業總產值怎樣計算
用通俗的語言來說:
總產值是製造業企業的一個統計指標,不是財務指標,與財務的銷售收入不一樣。
銷售收入是企業當年實現的收入(基本是開出發票收入),產值是企業當年生產的價值。
產值等於銷售收入,說明當年生產的產品全部銷售出去了。
產值大於銷售收入,說明當年生產的產品,有一部分銷售了出去,有一部分沒有銷售出去留在了庫存。
產值小於銷售收入,說明當年銷售的產品,有一部分是上年或前幾年的。
單純的零售業應該沒有產值之說。
這樣的回答,希望能使你對產值概念的理解有所幫助。
⑶ 英國經濟怎麼樣呢
英國經濟:年底有望走出谷底
自去年經濟危機發生後,英國經濟受到很大沖擊,出現嚴重衰退,英國政府適時採取多種刺激措施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目前已出現一些積極跡象。英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伊恩·斯圖爾特認為,英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並從明年開始有所增長,但整體經濟復甦仍需較長一段時間。
60年來最嚴重衰退
英國是歐盟中受經濟危機影響較早且程度較深的國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08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了1.6%,2009年的第一季度繼續收縮1.9%,為30年來最大降幅,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的衰退均創歷來最高。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今年4月份新增失業人數57100人,使失業人數升至220萬人,創12年來最高水平。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指出,繼去年流失2.8萬個工作機會後,倫敦銀行與保險業者今年可能裁員近2.9萬人。英國房價和頂峰時期相比,也將近下跌28%。英國破產服務局宣布,英國第一季度申請個人破產人數上升到2.98萬人,刷新該統計最高紀錄。英國財政大臣達林早前表示,英國經濟正遭遇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危機。
多項措施刺激經濟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2008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一項200億英鎊經濟刺激計劃,買入多家銀行股份,為銀行提供擔保以緩解信貸緊縮。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間,英格蘭銀行連續6次降息,將基準利率從5.0%降至0.5%,創英國央行自1694年創立以來新低。隨後,又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在今年4月宣布將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向市場注資750億英鎊。5月7日,英格蘭銀行宣布再向市場注入500億英鎊資金,使其「定量寬松」貨幣政策規模擴大到1250億英鎊。
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英國政府提出通過削減公共開支和提高稅收來恢復財政收支平衡,使得2009年英國政府公共部門借款為1750億英鎊,佔GDP的12.4%,這份財政預算案為今後幾年英國財政政策定下了基調。該預算案還預測2009年英國經濟可能出現3.5%的負增長,而明年將有1.25%的增長。
盡管英國經濟仍處於衰退階段,但也出現一些積極跡象:金融市場利好消息不斷,英國股市FTSE-100指數持續走高,整體市值有所增加;英鎊對美元匯率漲至5個月來新高;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就業指數都有上升跡象;英國房地產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上升,創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英國零售業協會的數據,自今年2月開始英國零售業銷售額大幅回升;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的預測認為,雖然英國經濟在2009年將萎縮4.3%,但在2010年則增長0.9%。
⑷ 生產總值和批零銷售總額的差別是什麼
生產總值是生產企業的生產數量乘以生產企業的銷售單價。批發企業是從生產企業買入後批發數量乘以批發單價得出批發產值,零售企業是從批發企業批發來後銷售數量乘以銷售單價得出銷售產值。
生產產值是出廠價,批發的價格是生產的出廠價加上批發的成本和利潤,零售價格是批發價加上銷售成本和利潤,所以生產產值低於批零產值。
⑸ 請問英國十大賺錢的行業是什麼
12月30日 01:22 這里有個200年的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可供你參考
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魏雅華
一、房地產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星級)
從2002年第一版《中國十大暴利行業》,到2004年第三版《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國的房地產業已一連三年蟬聯《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之首。
時至今日,沒有哪一個行業的絕對利潤值,能挑戰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暴利,沒有哪一個行業的利潤,能動搖甚或問鼎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榜首地位。
發表於2004年10月的,2004年胡潤版的《中國百富榜》上,涉及房地產的富豪們竟占據了近半數,准確的數字為45人。而在全世界進入《全球百富榜》上的房地產富豪,不過5名。這與美國、英國及歐盟國際經濟研究機構作出的分析判斷,"中國的房地產業的暴利為全球之冠"完全吻合。
2002年進入《中國百富榜》房地產大亨為25人,2003年為35人。2004年為45人。這個數字不斷在攀升,這表明中國的財富正在加快速度,向中國的房地產業大亨們的私家錢櫃里集中。
2004年,近乎瘋狂的房價繼續快速攀升,漲幅高達13.4%,上海上漲21%,寧波上漲19.9%,天津上漲16.7%,南京上漲16.2%,重慶上漲15%,均創出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而恰恰是近乎瘋狂的房價,結束了中國歷時八年的通貨緊縮,導致了從2003年10月開始的通貨膨脹,並造成了中國越來越大的金融風險。到2004年9月,通貨膨脹的勢頭不僅未能受到遏制,反而越過了5%的警戒水位,達到了5.2%,迫使央行在10月28日宣布加息。
但是,如果細分中國的房地產業,似乎地產業的暴利遠遠高於房產業的暴利。如果說房產業的暴利率在15%到30%,那麼地產業的暴利則在150%到300%。
說到征地,你只要聽到這個「征」字,你就會明白,「征」者,戰也。此種交易絕非雙方自願的一種交易行為,乃是一種城下之盟,或稱刺刀下的交易。你再聽聽「征地補償」,什麼叫「補償」?你就會明白,此種交易絕非一種公平交易的市場行為。
二、高速公路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
2004年對於中國的高速公路業來說,是暴利如雨的年頭。2004年中國出現了煤、電、油、運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況,隨著煤、電、油的四面著火,全國運力八方告急,公路運輸價格不斷攀升,於是,中國的高速公路業的暴利,再次浮出水面。
據新華社2004年6月30日報道,江蘇省委組織部長徐國健因賣官被「雙規」,經中共中央批准,免去徐國健的江蘇省委常委、委員職務。
據查,徐國健賣官單筆最大收入,是由原江蘇省交通廳廳長章俊元提供的,數額為200萬元。也就是說,一個交通廳廳長的位子值200萬元。
這里有兩個問題存疑: 一是一個省交通廳廳長的位子,能值200萬元,那麼, 一任交通廳廳長在任得賺多少錢,才能不虧本?至少要賺個5、6百萬吧,要不,豈非賠本賺吆喝,白辛苦一場?二是還沒當上交通廳廳長,這200萬又從何而來?一個國家公務員就是干到死,一輩子能掙到200萬嗎?可見,還沒當上交通廳廳長,章俊元就己經是個大貪官了。
看來,省交通廳廳長的位子的確很值錢,兩百多萬呢。買別墅買豪車,都夠了。這是中國建國以來,可以查到的、有根有據的、買官賣官出手最闊綽的,一筆成交了的交易。
如果統計一下中國在廳長的職務上倒下的貪官,榜首地位非交通廳廳長莫屬。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省交通廳廳長倒下了一多半。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能歸咎於制度之弊。
關於高速公路業的暴利,讓我們再看一起也是發生在江蘇省的行賄受賄大案。
南京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處處長方賢國、偵查員李文宏說: 「高速公路建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行業,例如滬寧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高達2,400萬元以上,平均每米至少要2.4萬元。」真是寸土寸金呀。
中國的高速公路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發展,總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
2004年,坐地收銀的中國高速公路進入了收獲期。據中央電視台披露,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月薪高達八九千元,超過了國家公務員最高一級的工資。請問,一個從事如此簡單勞動的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憑什麼拿這么高的工資?是物有所值嗎?
這個行業在所有的層面上,都具備了暴利行業的特徵。
三、殯葬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在《2003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殯葬業暴利第一次露面,且排位第三。這一點,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很大震動。
盡管在2004年中,殯葬業暴利遭遇了包括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們在內的,社會各界的猛烈批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盡管主管殯葬業的民政部門,也被迫作了點表面文章,但我們所看到的是,殯葬業暴利依然如故。而且,從2004年揭露出來的情況看,殯葬業暴利更加觸目驚心。
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殯葬業暴利?首先是因為它涉及千家萬戶,涉及到公共利益。
讓我們來看看殯葬行業的市場有多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我國死亡人口每年大約有820萬人。按照低標准喪葬費用計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喪葬費,那麼,可以估算出殯葬行業每年的市場是164億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購買墓地等費用,殯葬行業的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
如此之大的一個市場,我們能漠然視之嗎?
關於殯葬業暴利,讓我們看看2004年10月12日的,來自新華社的這條新聞:
江西南昌市審計部門不久前在對南昌市殯葬管理處審計時發現,去年全年殯葬處除工資外發放職工獎金、福利477萬元,人均約5.6萬元; 全年招待費開支61.89萬元,月均5.15萬元,佔全部公務費支出的33%; 違規列支市民政局和稅務、物價等單位人員的加班費、補貼、餐費及差旅費等11萬元。
去年,有80多名職工的南昌市殯葬管理處,收入超過2,000萬元。審計還表明,去年南昌市殯葬管理處超標准多收費52萬多元。
這里有幾個數字讓人震驚: 江西省城鎮職工去年的人均收入才6,900元。可去年全年殯葬處除工資外發放職工獎金、福利477萬元,人均約5.6萬元。殯葬職工的工資外收入,便為該省城鎮職工人均收入的8倍。中國哪個行業能望其項背? 這不是行業暴利,又能作何解釋?
那麼,南昌市殯葬處的情況,僅僅是一個個案嗎?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震動自貢的「韓峰案」近期告破。
國慶前夕,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檢察院將自貢市殯儀館館長韓峰特大受賄、挪用公款案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查明,韓峰利用職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77萬余元; 挪用公款103萬元; 還有巨額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當辦案人員打開韓峰租用的銀行保險箱時,這個靠死人發財的殯儀館長,在市內購買了9處門面,兩套住房,還有現金存款50多萬元,債券票據10多萬元,總「資產」居然達230萬元之巨。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起發生在四川省廣漢市民政局的案件:
審計部門在對廣漢市原民政局長徐維清進行離任審計時,發現徐主管的廣漢市殯儀館財務混亂,兩年就用去94萬多元招待費。
反貪部門調查認定,出納王莉私人財產總額為511萬多元,有近374萬元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同時,廣漢市原民政局長徐維清,殯儀館館長廖興洪、原副館長兼會計劉開全等3人也有重大經濟問題。4人勾結並瓜分骨灰盒款118.87萬元,貪污挪用的「死人錢」總共為588.49萬元。
那麼,如此觸目驚心的殯葬暴利又從何而來的呢?
讓我們來解剖一下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的《殯儀服務項目收費標准》。
按最低收費標准和最高收費標准分別進行計算,如果選用最低標准,喪葬費用只需1,200—1,500元左右。
主要收費項目有: 骨灰盒400元、殯儀車105元、火化費100元、骨灰存放費90元、裝卸屍體費30元、租用禮廳費240元等。
如果按照高標准,喪葬費用可達到20,000~30,000元左右,比如,高檔骨灰盒的價格萬元以上,殯儀車1,600元/次,租用高級禮廳告別、悼念每45分鍾1,560元、選用全自動火化爐680元。
以上所列費用都必須由民政部門下屬的殯葬管理機構收取,那麼這些費用的利潤有多少呢?
以火化費用為例,按每次火化費用680元、每年使用1,500次計算,一年就能收入100多萬元。一台日本進口的最先進的火化設備,價格在80萬元左右,包括佔地、安裝等費用,引進安裝一台高級火化爐大概需要100萬元。資金回收率是非常之高的。
骨灰盒的利潤是最驚人的,小小一個骨灰盒,價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0,000~20,000元不等,樣式繁多。而實際上,一個低檔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幾十元,骨灰盒的利潤能夠達到1000%~2000%。可以說,骨灰盒是絕對的暴利商品。
那麼,讓一位亡故親人「入土為安」要花多少錢,可以隨便問一位市民,哪一個能少於一萬多元?稍體面一點,便10多萬元了。
購買墓地或靈塔的費用就更昂貴了,交通不便,距離較遠的公墓,最便宜的一塊墓地也要5、6千元; 面積不過1~1.5平方米。一個平方米的商品房也才2,700多元。(2004年全國平均價)。
這些花銷都給殯葬業帶來了巨大利潤,如壽衣成本不過5、6十元,骨灰盒中用料最好的玉雕製品成本不過2,000元,卻能夠賣到3萬元。
現在看來,中國需要一部《殯葬法》來管管作為「特殊行業」的殯葬業,殯葬業的所有價格都必須進行價格聽證,因為它涉及公共利益。
殯葬暴利為何如此痼疾難愈?
因為至今中國的殯葬業還是壟斷經營。可民政部門說,在政策上,我們己經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了呀。盡管從理論上說,中國的殯葬業已作出了打破壟斷的姿態,可實際上,由於進入殯葬業的行政審批的大權,仍緊緊地握在民政部門的手中,所以中國殯葬業的壟斷經營依然故我。
還有,居然新進入的民營的殯儀館與國營的殯儀館結成價格同盟,為殯葬暴利推波助瀾,看來不立法還真的沒治。
四、駕校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駕校業是首次入選《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的新興的暴利行業。我們之所以將駕校業納入暴利行業,是因為它的收入中不僅含有暴利,而且在它的收入中,還包含著太多的、明顯的非市場因素和司法權力尋租。
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人超過500美元時,這個國家的一隻腳便己跨進了汽車時代。而中國在2003年中國的人均收入便己超過了1,000美元。在中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區,人均收入己達到了3,000~6,000美元。
所以,以2001年中國加入WTO為契機,中國的小汽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的家庭購物單。
當中國的小汽車每年以兩百多萬部的加速度,進入中國人的家庭的時候,中國每年至少有4、5百萬人,(甚至更多),有學習駕駛小汽車技術的市場需求。
而我們粗略地計算一下,便會發現,這個市場需求的規模超過150億元,因此而產生的暴利在50億到100億元。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關於這件事,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私家車發展最快的北京市。
2002年北京市就出現了學車人數激增的跡象,當年北京市新增駕駛員數量就已經高達26萬人。2003年北京市新增駕駛員的數量是28.8萬名,而報名學車的人數在36萬人左右,這意味著僅去年一年,北京的駕校業供需之差,便高達7萬多人!
北京的駕校業如火如荼。
那麼,駕校從培養一個駕駛員能獲得多少利潤?一位駕校業的業內人士估算: 僅以學桑塔納的北京市最低收費2,700元為例,(北京在全國的收費是較低的,深圳竟有高達7,000多元的)刨去教練員的工資、油錢和車輛磨損折舊,1,000元的毛利應該是沒問題的。需要說明的是,在這2,700元當中,有900元是要上繳給主管駕校業的交警部門的。
於是,便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 如果你的父親、兄長、老公、妻子,或其它親朋好友是司機,你跟他們早己學會了一手好車技,並對交通規則有很深的理解,給駕校當教練都綽綽有餘,可你還得進駕校上學,因為你只有到駕校上學,才能拿到駕照。或你不上學也成,你只要交了這2,700元,你才能拿到駕照。
獲得駕車的技能,駕校並不是惟一的途徑,但拿到駕照,駕校卻是惟一的途徑,這又是為什麼?
在美國,你向交管部門申請駕照,你只要繳納5美元,(不要折換成人民幣,那是一種誤導),你就可以參加考試,若考試合格,第二天就能拿到駕照。
讀到此處,你會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誰為駕校業製造了這場黃金雨?
2004年10月26日,吉林市公安局原交警支隊車務處長古占欣等人受賄案,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古占欣,在兩年的時間內,給13所學校違規辦理駕駛證近6000個,收取賄賂210萬元。
五、電力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電荒是2004年中國的一場災難,它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由國家壟斷的國家電力公司,成了2004年中國電荒最大的受惠者。有人懷疑,2004年中國電荒是電力行業所刻意製造的電荒。
一方面,電力行業借電荒向煤炭行業施壓,強迫煤炭行業以大大低於市場價的價格,以比石頭還便宜的價格,以「電煤價」將煤炭賣給它,一方面,電力行業又借電荒向國家施威,強迫國家提升電價,以製造行業暴利。
提高電價是殺貧濟富,節電是讓我們再過窮日子。
只要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依然故我,只要國家對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像現在這樣倍加呵護,中國的電荒只會愈演愈烈。
中國的電荒並非自2004年始。
2003年的夏天,似乎一直在為電能過剩、電賣不出去而犯愁的中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積電荒,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9個省市自治區拉閘限電。
2004年的春天,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拉閘限電的從19個增加到了24個。
2003年的夏天,電力供應的缺口是1,000萬千瓦/小時,原先電力部門預測,2004年中國的電力供應的缺口是2,000萬千瓦/小時,這還是留有餘地的、很富裕的估計。
可才到2004年的春天,電力供應的缺口便己超過了3,000萬千瓦/小時。人們不能不問: 這到底是怎麼了? 2003年的夏天,有的省會城市每5天要停兩天電,人們便已受不了了,可2004年的夏天,竟然有省會城市每7天要停4天電,沒電的時候比有電的時候還多。
停電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兒?在沒有電的日子中苦苦煎熬的人們問。國家電力公司回答說,到2007年再看吧。
在中國,電力行業是最賺錢、最富裕的行業。
據國家經貿委2003年1月24日公布的數字,2002年,我國510戶重點企業總計實現利潤超過2,800億元。
中國最賺錢的行業排名依次為: 電信719億元,石油644億元,電力228億元,汽車204億元,冶金200億元,石化175億元,煙草119億元,輕工113億元。
我們再來看看電力行業的平均年工資: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鑒顯示: 2003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年工資為14,040元。其中,非壟斷行業的農林牧漁業職工工資為6,969元,電力、煤氣、水等壟斷行業是18,752元。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職工收入的差別,並沒有隨著中國打破行業壟斷的進程而縮小,反而還在迅速擴大。
據中國統計年鑒披露,1978年壟斷行業(以金融保險業和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為例)與非壟斷行業(以農林牧漁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為例),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關系是1.43倍,1994年上升到2.02倍,而到2000年上升到2.13倍。
工資實際差額的絕對值,由1978年的219元,1994年上升到3255.5元,到2000年高達6967元,23年間,差額增長了32倍。
如果考慮到工資外收入,上述差距還會更大。
據了解,廣州市電力集團公司一名普通職工的月工資不到6,000元,盡管此工資在各行業工資上已經是鶴立雞群,但加上獎金、住房公積金及各種補貼後,其年薪可達到15萬元,相當於全國職工年均工資的10倍。
2004年,國家審計局在審計中發現,國家電力公司4年前在武漢召開的一個內部人事幹部會議,短短3天時間,125名國電公司系統內負責人,竟然總共揮霍了304萬元,人均耗費2.4萬元。
國家電力公司是錢多的只愁沒法花的主兒。可就是這樣,電力公司還鬧著要漲價。不是殺貧濟富,又是什麼?
看上去,2004年中國所爆發的災難性的電荒,似乎是個很復雜的矛盾,其實這個矛盾並不復雜。
只要我們毫不手軟地打破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將電力供應最大程度地交給市場去自然調節,缺電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不要忘記,中國是個在十年前就進入了過剩經濟時代的國家,中國不但有著讓世界上經濟最強大的國家都望而生畏的生產能力,而且,中國也不缺少資金,中國的資本己大規模地開始向國外輸出,在這樣的形勢下,解決中國的缺電,並非是件難事。
可只要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依然故我,只要國家對電力行業的行業壟斷,仍像現在這樣倍加呵護,偏愛有加,對民營資本與外資繼續用行政審批手段實行行業禁入,中國的電荒只會愈演愈烈。電荒的災難便永遠沒個頭。
六、有線電視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從2003年7月1日起,北京市有線電視收視維護費從12元調整到18元。收視費大漲50%,此新聞發布後,輿論嘩然,有線電視作為壟斷行業及暴利行業,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
「歌華有線」因資費大漲發布公告稱: 此次調價將為「歌華有線」每年帶來1.4億元的新增收益。「歌華有線」還預言說,「用戶月均消費額」 也將會大大提高。
可當「歌華有線」得意洋洋地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想到過有線用戶的感受嗎? 是誰在為「歌華有線」的暴利買單?
就是那句話: 都是壟斷惹的禍。
按說,「歌華有線」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家股份制公司,那就不應該再是官商了,可他還是紅頂商人,不過是穿了便衣而已。
因為他還在吃獨食,一個偌大的北京,就此一家,別無分店。真是讓人嘖嘖稱奇,全世界很難找到有著1350萬人口的,如此之大的城市,竟只有一家有線電視網運行商的。他是壟斷行業的壟斷企業。
這也就難怪裝電話的初裝費早就取消了,可有線電視的初裝費還照收不誤。有線電視可比電話「牛」多了。
「歌華有線」 有線電視收看維護費漲了價,全國的有線電視網都看得眼紅,緊隨其後,都要漲了,我們開始還以為那隻不過是北京的事,「歌華有線」的事。原來一年收144元,現在一年收216元。不但一年收一次,還沒看電視先收錢。收電費水費暖氣費都沒這么「牛」。
僅靠價格聽證,公眾仍然不能從有線電視運營商那裡獲得物美價廉的服務。盡管有線電視的收視費在不斷上漲,但有線電視的服務並不能讓公眾滿意。
有些地方的有線電視訊號經常斷線,弄得人火冒三丈。還得准備個101天線,好收看無線電視,讓人產生的聯想是,用著電燈還得准備個煤油燈。收視的清晰度也不是個個頻道都能讓人滿意,連中央電視台的重要頻道,也會發生無論如何就是搜索不到的情況。
七、醫療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2004年,中國醫療業的暴利、葯價虛高的問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醫療業也已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今年再次入選。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價格上漲的巔峰是葯品。二十年來,工資上揚了10~20倍,而醫葯費用上漲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漲幅不但大大高於工資上揚的水平,而且大大高於同一時期國民經濟增長的水平。
八、教育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最近,教育亂收費的問題再一次成為中國的焦點話題,起因是在10月26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批駁了日前流行的「教育亂收費(十年)2000億元」的說法。他認為,這個數字只是一個推斷,建議不要把個別學校的問題通過乘法變成整個教育界的問題。
九、教材出版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如果我們砍掉「教材出版」這一塊,那對於我們的出版業真是一場滅頂之災。「教材出版」竟然佔到了中國圖書出版的80%。(在發達國家,「教材出版」約占圖書出版20%)中國出版業幾乎可稱作「教材出版」業了。
十、網路游戲業
暴利率***** 暴利絕對值*** 壟斷程度** 公眾評價惡譽度**
在2003年10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名不見經傳的陳天橋突然出現在第6的位置上,成為中國財富增長最快的財富新星。
⑹ 求英國零售業巨頭Tesco等四家的銷售額及市場佔比
根據高清靈感KWP以及Grocery News的數據,2013年8月的市佔率為:
Tesco 30.2%
Asda 17.1%
Sainsbury 16.5%
Morrisons 11.3%
Waitrose 4.8%
另外,Safeway在2005年被Morrisons並購,現在沒這家了。你要的數據自己都能查到,你也有點兒太懶了。
⑺ 英國的經濟特點
經濟的五大特點:
1、堅持以貨幣主義為主的緊縮政策,制定並推行中期財政戰略
2、放鬆政府管制,強調市場機制,鼓勵自由競爭,以調動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
3、通過實行減稅等措施,刺激投資和消費。積極引進外資。
4、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
5、改革福利制度。削減福利津貼,撤銷部分福利機構,使政府節約了大量的福利開支。
(7)英國批發和零售業的產值擴展閱讀: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其中英國的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而旅遊業也在英國的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近幾年英國經濟雖然基本上走出了金融危機的沼澤,但其經濟復甦的腳步卻顯得十分沉重,而且其後續的經濟動力顯然不足。
而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該行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且從事該行業的人員100多萬,產值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
英國主要是以出口汽車、航空設備、化工產品和石油為主,此外,英國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
其中,倫敦是世界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倫敦主要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此外,倫敦還有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近年來,英國經濟處於溫和上漲態勢。
英國整體經濟增長步伐逐步好轉,表現得更為強勁和均衡。其中,英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然是服務業。目前該行業發展迅速,而且很多投資者也非常看好英國經濟前景,外商向英國投資的領域有很多,如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
⑻ 英國脫歐會對零售交易行業造成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是短視的行為,會造成潛在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