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要重視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又稱第三次產業)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我國就業壓力。(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第三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8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三次產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第三產業
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可以認為是現代物流業)
51 鐵路運輸業
52 道路運輸業
53 城市公共交通業
54 水上運輸業
55 航空運輸業
56 管道運輸業
57 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58 倉儲業
59 郵政業
G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60 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61 計算機服務業
62 軟體業
H 批發和零售業
63 批發業
65 零售業
I 住宿和餐飲業
66 住宿業
67 餐飲業
J 金融業
68 銀行業
69 證券業
70 保險業
71 其他金融活動
K 房地產業
72 房地產業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3 租賃業
74 商務服務業
M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5 研究與試驗發展
76 專業技術服務業
77 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78 地質勘查業
N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9 水利管理業
80 環境管理業
81 公共設施管理業
O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82 居民服務業
83 其他服務業
P 教育
84 教育
Q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85 衛生
86 社會保障業
87 社會福利業
R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8 新聞出版業
89 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90 文化藝術業
91 體育
92 娛樂業
S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3 中國共產黨機關
94 國家機構
95 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96 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97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T 國際組織
98 國際組織
Ⅱ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第三產業的關系
按照國家統計局上的解釋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指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總額。它是反映各行業通過多種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會集團供應的生活消費品總量,是研究國內零售市場變動情況、反映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指標。
-------------------------------------
從理論上講,社消總額減去商品的成品,可以得出零售業的增加值,也是第三產業中的一部分數據,不過這個現實中很難統計了,畢竟現在社會中賣得商品不都是本地所產,無法知道成本。
所以只能通過零售企業自身公布的盈利數據來計算第三產業中的增加值,與社消總額數據上沒有直接關系。但社消總額可以從側面來反映三產的活躍程度,一般來說,社消總額越高,第三產業也就越發達。
Ⅲ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是什麼
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1、為經濟社會提供各種服務,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活動的效率。
2、為人民生活提供各種服務,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3、為優化經濟結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Ⅳ 第三產業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因素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強調兩點:
1、這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從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為生產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來源;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等五個方面論證。
2、它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志。
在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很大,並且繼續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這些國家最龐大的產業部門。第三產業的就業在發達國家持續上升,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上升趨勢更為明顯,說明發達國家工業化已趨於成熟,並開始邁進所謂「後工業化社會」。
我國第三產業的狀況: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我國第三產業相對滯後,第三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較低,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數中所佔比重比較低。與我國第一、二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的縱向比較,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間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穩中波動,無論是上升還是波動變化趨勢都不大。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改革開放20年間,上升了近9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之中,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這一內容是本框題的重點內容。書中從三個角度論述了我國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人類生產活動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第二個階段以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為標志,即所謂工業化階段;第三個階段以資本和勞動力大量湧入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為特徵,即現代化階段。我國現在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面臨著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雙重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保證社會安定。就業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關繫到社會的穩定。我國現在一年的犯罪率高於建國後十年的犯罪率,就說明了這一問題。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Ⅳ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有哪些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的影響具體分為四個層次:
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