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其實,搜百特平台是主要批發的還是零售的啊線上貿易能力怎樣啊有誰說說嗎
它是一家B2C外貿零售+批發的電子商務平台,做歐美市場。不同產品銷售的線上貿易情況不一樣。從總體上看,搜百特的需求對於現代商家就是一個機遇。走向國際化的簡單操作流程,目前該平台得到了許多商家的好評。有各大品牌商家在線支持,皮具、婚紗、服裝、飾品、手錶、玩具、電子產品、家居用品……
㈡ 我要做服裝行業的零售或批發求業內人士給見意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顯示,近三年來我國服裝零售業走勢不容樂觀。2010年,我國服裝業量價齊升;2011年價升量跌;2012年,量價雙雙承壓;進入2013年,我國服裝終端消費仍然未見起色,延續疲軟的發展態勢,服裝消費增長動力遭遇了發展瓶頸。2012年行業經歷拐點,2013年行業頹勢依舊
㈢ 我是服裝公司的,對那些批發零售商如何收款有那些收款方式
這要看你們的品牌知名度了和批發零售商的信譽度而定,一般的零售商信譽度高的,在一定的額度能可一先活後款,在下一次進貨時解清上一次全款,現在很多公司都是這么鋪貨,一般是(2W-5W)之間,也可以先讓新的零售商予付50%-60%貨到解清,小額定貨必須全款.這要看你們公司執行的是什麼政策了.解款方式是根據公司政策和實際情況而定的.
㈣ 傳統服裝批發行業生意越來越難做,需要轉型新零售嗎
可以考慮轉型的。
浙江途驁(ao)是做跨境電商代運營的,主要給傳統外貿轉型跨境電商,公司在杭州
㈤ 批發零售業的基本情況
概念定義
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標准,批發零售業共包括2大類、18中類、92小類,詳情見附件。
批發業是指批發商向批發、零售單位及其他企業、事業、機關批量銷售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的活動,以及從事進出口貿易和貿易經紀與代理的活動。批發商可以對所批發的貨物擁有所有權,並以本單位、公司的名義進行交易活動;也可以不擁有貨物的所有權,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銷售商;還包括各類商品批發市場中固定攤位的批發活動。
零售業指從工農業生產者、批發貿易業或居民購進商品,轉賣給城鄉居民作為生活消費和售給社會集團作為公共消費的商品流通企業。它是百貨商店、超級市場、專門零售商店、品牌專賣店、售貨攤等主要面向最終消費者(如居民等)的銷售活動。包括以互聯網、郵政、電話、售貨機等方式的銷售活動。還包括在同一地點,後面加工生產,前面銷售的店鋪(如麵包房)。
目前我國的客戶中,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客戶佔45%,包括從事服裝、圖書、建材等產品銷售的客戶,均屬於此類行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當地政府根據從業人數與銷售額來規定的一種劃分界線,比如某市批發業限額以上是指年末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貿易業限額以上是指年末從業人員60人及以上,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每個城市的這個限額都不同的。
㈥ 服裝批發市場詳細情況與介紹,越詳細越好。
網上進貨安全保障還是有的。也可以直接到服裝批發市場看看。 建議到庫存商盟看看,裡面有較多的服裝批發市場地址以及坐車路線
㈦ 服裝批發兼零售網站的商業功能都有哪些詳細點的哦,謝謝
首先,可以增加銷售啊,通過網路平台拓寬了營銷渠道。
其次,可以突破了時空壁壘,有利於零售企業國際化市場開拓 。傳統的零售商業是以固定不變的零售地點、零售時間為特徵的店鋪式銷售;相對傳統的零售商業網上的零售商業具有全新的時空優勢。事實上網上購物已沒有了國界時間的限定。電子商務實質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的市場交換場所,它能夠跨越時空,實時地為用戶提供各類商品和服務的供應量、需求量、發展狀況及買賣雙方的詳細情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電子商務的方式實現管理和營銷。
再次,不僅可以在網路虛擬空間樹立公司的企業形象,還可以在網站上向世界各地的潛在客戶發布各類商業信息、宣傳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最後,電子商務使企業內部部門交流更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企業內部之間,通過企業內部網的方式處理與交換商貿信息。企業內部網是一種有效的商務工具,通過防火牆,企業將自己的內部網與互聯網隔離,它可以用來自動處理商務操作及工作流,增強對重要系統和關鍵數據的存取,共享經驗,共同解決客戶問題,並保持組織間的聯系。通過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可以增加商務活動處理的敏捷性,對市場狀況能更快地作出反應,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㈧ 服裝零售行業線上線下融合的難度到底有多大
目前整個服裝行業線上線下仍然普遍處於割裂的狀態。線上線下分屬兩個系統,特別是倉儲和物流,要融合就面臨著重新建一套系統,而這將牽一發動全身,無論是時間還是管理成本,都需要去投入。
現在,做O2O的服裝品牌商,通常都採用分倉管理,一個倉庫供線上,一個供線下,是兩套系統,兩套人馬。這與新零售強調的「線上線下和物流的融合」還是從0到1的距離。更何況,要實現「商品通」「服務通」「會員通」,需要線上線下共同使用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統,要打通就意味著先要拆掉,而線下品牌幾十年的管理系統很難迅速導入和切換。
對於服裝產業來說,物流、倉配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而系統的重新建立、導入和調用,絕不可能短期完成。而且,更重要的是「新零售思維」有沒有準備好,有沒有認為它不改不行。
與此同時,在員工KPI考核方面,如何評價線上線下的崗位職能,不同店鋪的責任權重又有何不同,這樣又涉及到如何去做KPI、怎麼定績效。比如:消費者在門店體驗好卻在線上購買,或線上看好後在門店試穿直接購買。那麼,薪酬體系怎麼設計更合理,這些都是管理問題。
線上的優勢是拉新能力比較強,因為其覆蓋面更廣,更新也可以很快;線下則具有區域性優勢,看似劣勢也可轉換為優勢,企業可以對這個區域做更精準的定位。
換言之,線上用於拉新,線下做數據的承接。將這些數據再進行篩選,在線下的店鋪里有針對性地運用。這樣,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數據進行市場細分、顧客細分、區域細分等。比如:數據可以看到不同區域的顧客傾向於什麼樣的商品,二三線的城市需求是什麼。可以根據不同的消費層級,在不同的店鋪裡面去做營銷。所以,即使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不同的區域、商圈,產品的分布都是不同的。
而線上的數據,無疑也是一個信息數據採集中心。同時,線下的數據也可以導流到線上,進行更恰當、精準的產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