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零售業的行業優勢在那裡
1、行業景氣度持續新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升級和促進內需政策力度加大等因素,使得零售行業持續在較高景氣周期;
2、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百貨以及專業批發市場行業公司的重估價值伴隨著商業地產的增值而提升,並成為重組並購和市場投資估值越來越重要的依據。
3、在經營業績上,商業地產升值,將推動商業地產租金價格上調,從而直接提高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
4、股權激勵、資產注入等制度變革成為上市公司發展持續推動力。
此為目前零售業的行業優勢。
❷ 傳統零售商具有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
一、零售商品牌的優勢:
1、價格優勢。由於大型零售商擁有較高市場聲譽,其品牌具有名牌效應,因而廠家在產品商標設計、注冊、宣傳、使用和保護等方面無需做更多工作,也無需大額投資,因而能以盡量低的價格供貨。
對於零售商來說,其進貨渠道直接,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和相關費用,能降低進貨價格。另外,零售商品的品牌與零售商品牌相對應,使假冒偽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從而大大降低商標保護的有關費用。
2、信譽優勢。採用零售商品牌,產品在相應的零售商店內銷售,零售商對其自有品牌的商品具有極強的控制力,並會給予足夠的關注,較容易在質量方面給顧客提供保證。尤其是信譽良好的商店對消費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增加消費者購物的安全感。
二、傳統零售業的發展劣勢:
1、整體規模偏小,市場集中度較低。國內零售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大、實力強的大零售集團,尤其是能與國跨國零售巨鱷相抗衡的大企業,企業規模更多的是一種看重網點資源的外延式擴張,規模效益沒有充分體現,市場銷售額,門店數量等都與世界大零售業有較大差距。
2、零售業布局不合理,結構重疊現象突出當前零售市場中。城市大型商場超常規發展,傳統商業中心重復建設,新型業態在農村發展嚴重滯後。
(2)2018年批發零售的政策優勢擴展閱讀:
實施方式
零售商品牌的實施方式:
1、委託生產商製造。即商業企業根據市場動態對商品的質量規格、類型、原料、包裝、結構等方面進行設計,然後委託生產企業按照具體生產要求製造,在銷售時使用自有品牌。這種形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1)商業企業與生產企業之間是一種較為鬆散的協作關系,在市場競爭中兩者關系較不穩定。對於商業企業而言,這種形式會增加風險系數。
(2)這種形式中。生產商規摸小,但質量高。這種小的生產企業由於資金規模限制,無法與使用零售商品牌的商品競爭。大型零售企業正是利用這一點。以利潤為紐帶,使這些小企業為其生產,實現互惠互利。
2、自設生產基地。所謂自設生產基地是指商業企業自己設計、開發,自設生產基地生產加工某些商品,使用自己的品牌銷售。這種方式有以下幾個優點:
(1)穩定性強。在這種形式中,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之間不是交易關系而是一種坍作關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與目標,融為一個利益的整體。
(2)由於將企業間的交易行為化為分工協作關系,在企業規模的有效邊界之內可以節省交易費用。
採用這種形式的商業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有充足的人力及合理的人力結構,使得由策劃、設計到生產、銷售都有相應的專業人才;二是擁有充足的財力用來建廠、購買設備,並支付人員開支。三是專營程度較好,或者某種商品的絕對銷售額大,這樣設廠生產才經濟。
❸ 新零售有什麼優勢
新零售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於馬雲於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說的一句話:「純商業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的說法,只有新零售這一說!」
新零售這個概念被提出以後,引起了軒然大波,現在大家也都對新零售有所接觸,但是更多的人還是一臉茫然,新零售,是什麼?
有大佬說道:新零售,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依託大數據技術,使得零售商獲得大量用戶的精準數據,驅動「人」、「貨」、「場」三者關系的重構。大家一聽,原來如此,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但是一看就很厲害的樣子,但是最後還是半懂不懂的樣子。
其實馬雲在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還有後半句話,解答了新零售是什麼的問題: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的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這句話的理解難度就要低多了,線上線下結合銷售,再配合現代物流,才能產生新零售。
我們在京東、淘寶等網路購物平台購物,這個就是線上銷售,而我們去沃爾瑪、家樂福之類的商城購物,這個就是線下銷售。而這兩者結合銷售,就是所謂新零售。
以沃爾瑪為例,沃爾瑪作為世界性的連鎖企業,以營業額計算的話,也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他主要涉足於零售業,但是長期以來,對沃爾瑪產生巨大威脅的企業,不是家樂福,不是好市多。而是我們所熟知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電子商務對沃爾瑪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沃爾瑪也開始布局線上購物領域,以沃爾瑪中國為例,沃爾瑪在京東上線了沃爾瑪旗艦店,山姆會員店等等,同時沃爾瑪戰略投資達達-京東到家,構建同城配送物流,實現了線上線下+現代物流的體系,正是新零售的未來形態。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大家都認為電子商務會是未來的趨勢,線下實體店將會死亡。但是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趨近平緩,已經到了瓶頸期,線上購物終究還是缺少了一分線下購物的體驗感。電商巨頭紛紛轉戰線下,而實體行業也都開始觸網,這似乎就是馬雲所說的新零售的雛形了。
從馬雲提出新零售到現在,已經三年過去了,阿里巴巴也不再提電子商務,而是在打造一個全生態系統,電商與實體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閉環,線上與線下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一體。
簡單的說,新零售的優勢在於:全渠道銷售、線下體驗與線上購物相融合、應用最新的技術。
❹ 新零售有什麼優勢,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前段時間,馬雲在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概念,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簡單地說,線上線下和物流相結合。和微贏16年下半年提出實體微商如出一轍,在理念甚至字面上都不謀而合!通過落地執行線下體驗店,增加體驗服務和安全信任的保障。
❺ 傳統零售業的優勢在哪裡
這個很難用幾句話說明。傳統零售和電子商務目前是商業流通的兩種主要方式。只要店面的地段人氣等各方面都可以的話,可以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吸引其顧客。具有商品所見即所得,客戶可以現場挑選、提貨,也會對售後的保障有一定的信任度。缺點自然就是運營成本較高:房租、物業費用、人員費用等都會推高零售的成本。
❻ 國內零售業的優勢在哪裡
面對外資大舉登陸中國零售市場,國內零售企業不僅應看到與國際零售巨人相比的差距,同時還應看到作為本土企業所具有的地域、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優勢。不妄自菲薄,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揚長避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是中國零售企業的必由之路。 商業發展的平台已經搭起 對中國的零售業來說,WTO並不陌生,國內商貿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已經與入世所要求的條件相接近;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說,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在國內大城市開設的店鋪,早已給他們帶來實惠。中國商業經濟研究中心於淑華研究員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零售業早已提前入世了。零售業的開放試點已從沿海地區擴大到了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數量上也遠遠超過原有的試點范圍,跨國商業集團在一些大城市建立了合資或獨資連鎖企業。 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通過對外開放我國商業已經搭起了較高的發展平台。國內零售企業不斷追趕國際商業發展潮流,經營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超市、便利店、倉儲式商場等多種國際先進的新型商業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連鎖經營為代表的新型業態的市場份額從5年前的0.72%增加到目前的6.7%。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等連鎖經營起步較早的地區,發展業績更為突出,僅北京新型業態的市場份額已達到12%。目前全國連鎖企業已發展到2100家,店鋪數量達3.2萬個,年銷售總額2300億元。全國連鎖企業及店鋪數量比5年前均增加了7倍多,新型業態給流通領域注入了活力。 環境設施好是早期外資零售企業帶給國人最明顯的驚喜。商品陳列的美觀雅緻,環境的整潔清新,冷藏保溫設施的齊全周到,地、窗、台的寬敞明亮等,都曾令人耳目一新。如今再看法國的家樂福、上海的華聯超市、北京的物美商城,誰還說得出它們在環境設施上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可以這樣講,國內企業在商業設施硬體上,已不遜色於外資零售企業。 與外資企業競爭已積累了經驗 國內零售業在入世前與外資企業七八年的競爭中最大的收獲是,積累了規模擴張、商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的經驗,培養鍛煉了人才,為今後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深圳,萬佳超市就是在與沃爾瑪的成功對壘中聲名鵲起的。沃爾瑪以「一站式購物」、「天天低價」為主要賣點,但其食品主要以西式為主,不能適應多數中國人飲食中需要較多生鮮食品的習慣。而萬佳超市在競爭中不斷學習,採取「錯位經營」戰略,專門開辦中檔超市,在商品設置中安排了較多生鮮食品,使企業銷售額大幅增加。2000年,萬佳超市銷售額同比增長60%,摘取了廣東零售企業第一的桂冠。對此,沃爾瑪中國有限公司商品采購及市場營銷副總裁麥羅倫先生深有感觸。他說:「萬佳曾向沃爾瑪學習了很多經營方式,現在反過來沃爾瑪又要向萬佳學習,萬佳超市是中國傳統企業在與外資競爭中成功發展的一個典型事例。」 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走了一條「全國大連鎖」之路。王府井百貨在北京與東安集團實現了強強聯合,同時在廣州、武漢、成都等地開辟分店,並全部贏利。其中廣州王府井百貨商店5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達到30%,當年的投資早已收回,在當地消費者中頗有聲譽。王府井百貨集團董事長鄭萬河說:「未來的商業競爭一靠規模,二靠管理,王府井百貨通過發展『全國大連鎖』,在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市場分析等現代企業運營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百貨業傳統運作模式經過提升改造,在引領時尚消費方面商機無限,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 擴展市場尚有很大空間 外資企業雖然大舉進攻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空間之大,地域之廣,為國內企業參與競爭提供了各種選擇,發展的餘地仍然非常大。統計資料顯示,外資企業的銷售額去年還不到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3%,專家認為目前尚不足以對我國零售業構成威脅。在外資進入最多的上海,洋商業的市場份額也僅為8%。北京市外資零售企業銷售額則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5%。專家指出,即使沃爾瑪每個店年銷售額3億元,在京5個店的銷售額也不過15億元,僅北京的「超市發」一家連鎖企業年銷售額就有12億元。可見,最終外資商業企業控制的只是點和線,但網和面還是國內企業占優。 從業態上看,大型綜合超市仍然是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競爭最激烈的零售業態,外資將在這一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同時,繼國內家電專業連鎖店快速發展後,其它類型的專業連鎖店將會迅速形成和發展,目前這一市場尚未有大的外資進入,可能成為國內企業尋求發展的新的市場空間。 「社區商業」是未來商業新的增長點。從國際大都市的發展規律看,居住區和郊區城鎮商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商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西方發達國家,社區商業的發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北京市「十五」規劃確立未來5年商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就是將在市區和郊區城鎮形成400個配套齊全的社區商業中心,使之滿足迅速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上海商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從便民利民出發,向社區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入世後我國商業市場發生變化是必然的,但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我們應該正視這種變化,並看到自己的優勢,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外資企業的競爭。
❼ 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的優勢和劣勢
代理商 :不一定是獨立機構,不擁有商品的所有權(代理製造商的產品/服務),賺取傭金(提成)
優點:供貨權力較大。缺點:經營活動受供貨商指導和限制。
批發商:就是大批進商品,一定量以上出商品,靠的是量賺錢和在批進商品的價格和小批量商品的差價。
零售商:靠每個商品的利潤賺錢,指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中間商,是相對於生產者和批發商而言的,處於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
❽ 批發商開零售店是最大的優勢、劣勢是什麼
最大優勢是:1、單價便宜,在同等的利潤下,可以以低於對手的價格賣出。2、貨源充足,且有完備的貨源渠道;3、以經銷策略方面,可以推出各種促銷策略以吸引顧客,增加銷量。4、可以由你的顧客帶動他們的周邊銷費群體去購物。
最大的劣勢是:1、品種較零售商較單一且品種更新速度慢。2、庫存積壓多,需要增加銷量以減少庫存積壓。3、資金回收周期長,如果你的供應商不提供退換貨商品服務的話,便增加了資金回收風險,如果你經營的是有季節性的商品,更是增加了資金風險。4、如果你經營的是非極速消費品的商品商品(如食品),很難刺激老顧客的再次購物之新鮮感
至於對下游零售商的影響不大,一個零售店的出貨量太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