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遼陽商業零售業現狀
今年上半年,遼陽市經濟在困難中艱難前行,工業經濟增長壓力較大,投資面臨困境。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二季度以來,全市經濟呈現工業生產逐步回暖,投資情況有所好轉,消費、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經濟總體由冷趨暖,增長實現低谷攀升的發展態勢。
一、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上半年,在工業經濟增長壓力巨大,服務業各行業未有明顯突破的情況下,全市經濟在冶金和農產品加工業增長不斷攀升、礦產建材業形勢好轉的帶動下,增長實現低谷攀升。全市GDP完成528.9億元,增長5.6%,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增速列全省第11位,比一季度前移3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4億元,增長4.6%,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8位;第二產業349.1億元,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3.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6.1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2位,其中工業332.42億元,增長5.4%,比一季度加快3.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6.1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2位;第三產業165.5億元,增長6.0%,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9位。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67.1%和31.2%,分別拉動GDP增長0.1個、3.8個和1.7個百分點。
(一)生產形勢有所好轉
1.農業生產平穩發展
今年上半年同常年比氣侯變化劇烈,5月前近65%的農田耕層出現輕到重度乾旱,給玉米等旱田作物播種帶來了不利影響,影響了春播進度;5月水稻育苗和移裁基本順利;6月部分地區出現輕到中度乾旱,影響部分地塊玉米及蔬菜生長;6月下半月旱情解除,對農作物生長有利。上半年前期設施農業穩定發展,大棚等設施面積增加,大棚蔬菜、水果等收成良好;目前經濟作物種植和生產及漁業生產保持穩定發產態勢;但是由於牛、生豬存欄、出欄下降,生豬價格雖曾上升,但又出現反復,導致牛和生豬生產負增長態勢仍未扭轉,畜牧業仍然低位徘徊。上半年全市農業總體上延續平穩發展態勢,農業總產值完成28.2億元,增長6.2%,其中農業產值完成13.0億元,增長7.5%;林業產值0.3億元,增長7.6%;牧業產值12.6億元,增長4.1%;漁業產值1.8億元,增長9.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7億元,增長14.3%。蔬菜播種面積1.2萬公頃,比去年同期增長3.9%;產量19.9萬噸,下降28.6%。食用菌產量1.2萬噸,增長3.2%。瓜果播種面積0.1公頃,增長13.1%;產量1.7萬噸,增長39.7%。肉類總產量5.5萬噸,其中豬肉產量3.7萬噸,牛肉產量0.5萬噸,禽肉產量1.8萬噸。禽蛋產量3.1萬噸;牛奶產量0.5萬噸。生豬存欄41.6萬頭,下降12.8%;牛存欄3.8萬頭,下降31.7%;羊存欄11.2萬只,增長4.8%;家禽存欄929萬只,下降22.0%。
2.工業生產穩步回升
全市工業經濟在2月份達到低點後,3月份以來,呈現谷底攀升、逐月好轉態勢。雖然化工等部分行業受到市場和政策等因素疊加影響生產下滑,以遼化為化表的大中型企業生產形勢總體萎縮態勢未見扭轉,但是以忠旺集團為代表的冶金及金屬加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處於良性上升軌道。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23.7億元,增長5.4%,增速分別比1-2月、1-3月、1-4月、1-5月提高11.5個、4.9個、1.6個和0.6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個百分點。主要特點:一是重點行業拉動作用明顯。5個重點產業中4個產業實現正增長,冶金及金屬加工業拉動作用顯著。冶金及金屬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9.7億元,增長23.8%,對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02.9%,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速提高5.6個百分點;農副產品加工業增加值21.8億元,增長48.8%,對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5%,拉動增加值增速提高3.3個百分點;礦產建材業增加值73.0億元,增長4.1%;裝備製造業增加值10.9億元,增長9.5%。化工化纖及塑料業增加值53.8億元,下降18.3%,下拉增加值增速5.6個百分點。二是主要產品產量平穩增長。全市10種代表產品產量7升3降。其中,鐵礦石原礦、服裝、天然毛皮服裝、鋼材、鋁材、水泥、化學纖維分別增長11.2%、18.6%、97.0%、27.3%、21.6%、1.4%和42.0%。原油加工量、柴油和塑料製品分別同比下降19.9%、18.0%和20.4%。三是產銷銜接情況不斷好轉。累計產銷率97.6%,分別比1-3月、1-4月、1-5月提高0.4個、0.2個、和0.5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實現18.7億元,增長27.9%,其中兩大家主要出口企業忠旺集團、寧峰木業有限公司增勢良好,帶動作用顯著。
3.服務業增長趨緩
上半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沒有明顯亮點,剝離生產性服務業進展不快,服務業投資項目沒有新的大項目投產形成新增長點。受政策環境、工業生產增速不高等關聯性因素連鎖影響,原來增長較快的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出現了新變化,金融業、營利性服務業、批發業和餐飲業增速放緩,房地產業負增長,政府支出縮減導致公共管理業增長緩慢。上半年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0%,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從限額以上統計數據看,服務業也是微增長或回落:1-5月,全市257家重點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僅增長0.1%,比一季度低1.8個百分點;1-6月,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零售額比一季度回落5.8個百分點。公路運輸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9.0%和8.9%,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17.0和4.5個百分點;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分別增長4.4%和4.8%,增速比去年回升。郵政業務總量和電信業務總量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別回落9.0個和16.2個百分點。
(二)需求形勢有喜有憂
1.消費市場穩定增長
上半年,傳統商業受到了中央政策對公務集團消費和現代網路商業的雙重沖擊的影響,但城鎮化和消費升級帶來的消費市場仍然廣闊,加上遼陽市特色市場消費潛力較大,中小型大眾餐飲消費活躍;節日效應、婚慶效應不斷釋放,全市消費品市場總體仍較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81.3億元,同比增長12.2%,增幅雖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主要特點:一是限上市場貢獻減弱,限下單位表現活躍。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2.4億元,佔零售總額的比重28.9%,拉動零售總額增長4.2個百分點;限額以下消費市場零售額達128.9億元,增長11.0%,佔比呈提升趨勢,拉動零售總額增長7.9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消費市場增長的主力軍。二是消費熱點轉換,升級步伐總體放緩。受政府一般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即將啟動等因素及消費升級加速等因素的影響,汽車銷售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全市30戶限上汽車銷售法人企業零售額增長26.5%,大大高於限上平均水平。此外,糧油、肉禽、蔬菜等食品類、飲料類增長增長超過20%,服裝類超過15%;化妝品、建築及裝潢材料、通訊器材、傢俱等前階段消費熱點變冷,消費下降。這些情況表明目前多數百姓消費以基本生活消費為主,消費升級步伐總體放緩。
2.固定資產投資降中趨穩
今年前5個月,投資增速一路下滑,增速1-2月增長17.5%,1-3月增長17.2%,1-4月下降7.6%,1-5月下降22.0%。全市了加快項目入庫等工作,6月當月新增項目個數、新增項目計劃投資額都有較大增加。新項目入庫後,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比前5個月比有所好轉。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6.5億元,下降7.4%,比1-5月提高14.6個百分點,但增速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0.5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4位。建設項目和房地產投資全線下降,其中,建設項目投資281.0億元,下降5.7%,房地產開投資55.5億元,下降15.1%。從產業看,一產投資保持增長,二、三產業投資下降。第一產業預計完成投資9.1億元,增長35.1%;第二產業投資193.9億元,下降8.5%,其中工業投資188.2億元,下降9.8%;第三產業投資133.5億元,下降7.6%。從新增項目看情況看,上半年新增項目個數175項,計劃總投資743.9億元。
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5.5億元,同比下降15.1%,其中住宅投資下降21.6%。房屋新開工面積238.8萬平方米,增長3.3%,其中住宅增長13.5%。商品房銷售額48.4億元,下降12.3%。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1.1萬平方米,下降32.7%。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2.8萬平方米,下降4.1%。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71.7億元,下降4.8%。
3.對內對外開放數據有喜有憂
上半年,在忠旺集團增資項目的帶動下,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7億美元,增長57.6%,列全省第1位。在對日韓和歐盟出口快速增長帶動下,全市出口總額完成4.3億美元,增長7.4%,列全省第9位。引進省域外資金完成149.3億元,增長16.9%。
(三)運行質量總體欠佳
1.企業效益情況不佳。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3.5億元,同比增長1.4%,低於全省平均水平6.4個百分點,在全省14個市中排名末位。從重點行業來看,冶金及金屬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2.4億元,增速最高,增長19.5%,高於全市18.1個百分點;化工化纖及塑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1.3億元,增速最低,同比下降21.4%,比上年同期水平下降5.8個百分點,低於全市22.8個百分點。扣除遼化因素主營業務收入完成673.5億元,增長11.4%。規上工業實現利潤26.4億元,比同期減少1.3億元,下降4.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3.2%,比同期下降0.21個百分點,比全省低0.98個點。扣除遼化後規模企業利潤總額實現49.3億元,同比增加4.5億元。
2.財政收入負增長。今年前5個月全市財政收入基本穩定,1-2月、1-3月、1-4月和1-5月增速分別為10.8%、10.4%、9.4%和11.2%,到1-6月出現負增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2.2億元,同比下降9.5%,比一季度下降19.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列全省未位。各項稅收完成43.6億元,下降7.9%,列全省末位;其中增值稅5.4億元,增長4.8%,全省第12;營業稅8.1億元,下降7.2%,全省第9。財政收入中非稅稅收入完成18.6億元,下降12.9%。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69.8億元,增長6.2%,比一季度提高4.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
3.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9元,增長9.2%,列全省第14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3元,增長12.1%,列全省第11位。
(四)結構調整穩中有進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3%,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0.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05,比上年同期縮小0.05。縣域經濟發展加速。縣域GDP增長7.8%,比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2個百分點。
(五)經濟環境整體向好
全市生產價格和消費價格穩中有升,金融支撐力度加大,但用電量情況尚不穩定。
從消費環境看,居民消費價格小幅上揚。上半年上漲2.0%,交通、文化娛樂、居住類為物價小幅上揚的主要因素。
從生產環境看,出廠價格逐步回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5.8%,雖仍下降,但回暖態勢比較明顯,從15個工業部門看,除化工工業外,其它部門出廠環比價格均為上升或持平,其中5個部門環比上升。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1%。出廠和購進價格差距逐步縮小,成為促進企業經營形勢向好的有利因素。
從金融支撐看,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強。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03.9億元,比年初增加32.8億元,比上月增加23.2億元。
從工業用電量看,全市工業用電量57.2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下降0.38%,為連續數月小幅攀升後首次微降。其中采礦業下降2.70%,製造業增長1.8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8.68%,從主要耗電行業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化學纖維製造業分別下降4.96%、19.8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分別增長8.71%、6.11%和26.49%。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看,當前全市經濟形勢整體好轉,但經濟運行的壓力仍未徹底消除,生產、消費和投資領域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工業生產經營情況不容樂觀,投資萎縮比較明顯、經濟增長後勁不足和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等等。
1.畜牧業復甦緩慢。種植業方面,氣候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糧食等主要農作物生長還存在災情隱患。畜牧業方面,牧養殖情況形勢依然堪憂,生豬市場供需不平衡、生豬價格低迷狀態持續,配套設備門檻高、投資較大,養豬戶的積極性不高,主要種類養殖仍處虧損狀態,多數養殖戶觀望態度濃厚,嚴重製約畜牧業生產復甦進程,畜牧業增長低谷徘徊局面難以打破。
2.工業生產經營情況不容樂觀。一是需求不足。市場總體低迷,企業開工不足比較普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負增長狀況一直沒有扭轉,部分產品購銷價格倒掛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壓力,鋼鐵等行業的下游產業需求下降,行業銷售不暢,訂單嚴重不足。二季度景氣調查顯示,需求低於正常水平、生產能力利用率低於正常水平佔一定比例,產品需求少、訂單不足的問題比較普遍;二是虧損面提高。虧損企業131戶,同比增加28戶,虧損面21.3%,虧損面同比增加4.6個百分點。鐵礦采選業、鋼材、水泥等行業產成品價格振盪下降,企業利潤空間大幅收窄,部分企業出現生產下降和虧損局面。三是企業資金不足情況比較普遍,企業招工難問題比較突出。
3.投資萎縮,後勁不足。企業投資意願不強,新項目落地難、入庫難,項目儲備不足,投資剩餘量少。部分新項目難落實,處於擱淺狀態,部分縣區等縣區項目儲備近於枯竭。房地產消費熱度聚減,投資活躍度下降。房屋消費和投資出現持幣觀望現象。1-6月,商品房銷售額完成下降12.3%,比1-5月下降14.6個百分點。投資、施工面積、待開發土地面積和本年土地購置面積分別比去年下降15.1%、6.2%、76.3%和32.7%。房地產弱勢,不但直接對服務業增長造成直接沖擊,也會對全市水泥、鋼材、選礦業及裝飾行業銷售、建築業等行業造成連鎖負面影響。
4.消費面臨增長放緩壓力。一方面受經濟形勢影響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能力提高有限;另一方面,受到宏觀政策環境不利政務性、集團消費以及電商等新市場經營模式造成消費流出等因素的影響和沖擊,部分消費場所增長壓力大,甚至負增長。表現在一是大型超市等傳統零售業和高檔洗浴、會館等消費場所銷售下降;二是特色服務業區消費增長放緩,弓長嶺溫泉旅遊休閑度假集聚區、佟二堡皮裝裘皮商貿流通集聚區限上單位銷售額(營業額)、零售額二季度以來增長逐月放緩。
三、幾點建議
總體看,上半年在外需不振、產能過剩和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全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宏觀經濟呈現增長放緩,省、市經濟也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進入4月份以來,為了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實行「微刺激」,並提高「微刺激」頻率,加大「微刺激」力度。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和效應顯現,外部環境也得到了改善,近期全國經濟出現了好轉跡象,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經濟先行指標,均顯示經濟活動在擴張、經濟景氣度在上升,但從全國物價指數看,除食品外的價格仍僅增長0.8%,為通縮狀態,顯示生產的需求環境仍不能過分樂觀。從遼陽情況看,投資萎縮、消費增長弱動力及流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度減弱;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水平很低,顯示產品需求不旺;工業用電量繞零波動,顯示工業生產不足情況總體仍然比較嚴重。總體來說,全市經濟下半年仍需在困難中前進。
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出現的問題,為全面完成全年各項任務,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快投資項目服務和推進工作。保證現有項目,特別是重特大項目、年度內可能建成達產項目,以及競爭力強、成長性好、關聯度高的大項目迅速推進,保證投資全年目標順利實現,也為全市經濟順利回升提供有力保證。二是制定更加具體的扶助企業行動計劃。進一步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幫助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用工困難、資困難及成本增加等經營困難。三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助力企業迅速成長。四是著力在引導和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和結構調整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五是加強對民生領域的關注和傾斜,保證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形成經濟和民生互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❷ 什麼叫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是指零售的銷售收入。
我國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統計報表制度,對納入定期統計報表范圍的批發企業、零售企業以及住宿餐飲企業的銷售(營業)額及從業人員標准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具體為:(1)批發業(包括外貿企業):年商品銷售總額在2000萬元以上(包括2000萬元,下同),同時年末從業人員在20人以上;
(2)零售業:年商品銷售總額在500萬元以上,同時年末從業人員在60人以上。
❸ 什麼是 限額以上 住宿餐飲業
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是統計學指標,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的住宿業和餐飲業。
中國住宿和餐飲業存在以小型住宿和餐飲居多,大中型住宿和餐飲較少的格局,為了方便對住宿和餐飲行業進行統計,區分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採取全面調查。而限額以下餐飲業數量龐大,採取抽樣調查方法進行統計。
住宿餐飲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傳統行業,在拉動消費增長、擴寬就業渠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通過相關數據對我市住宿餐飲業現狀進行分析,並對現存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為更好地實現我市住宿餐飲業平穩健康發展服務。
限額以上建設項目是限額以下建設項目的對稱。是對建設項目買行分級管理的一種方法和制度。指總規模或總投資超過或等於規定限額的建設項目。
(3)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發展概況擴展閱讀:
中國限額以上建設項目規劃:
中國「一五」時期,對建設項目主要是按項目投資總額的大小劃分為「限額以上」和「限額以下」兩類來實行分級管理。60年代,為了反映中央關於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相結合、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方針貫徹執行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各項建設條件的變化,國家不斷調整了規定限額的標准,並多次調整了審批許可權。限額以上建設項目,一般是指其總投資大於或等於3000萬元的項目。
凡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的建設項目,其立項報告、計劃任務書、總規模、總概算等均須經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 總投資在2億元以上的建設項目,則須經國家計劃委員會上報國務院批准,限額以上建設項目均由國家統一管理。
❹ 旅遊業餐飲業娛樂業經營狀況調查
是福建省的么
2009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015.67億元,增長16.6%;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465.33億元,增長16.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3819.11億元,增長16.0%;住宿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580.73億元,增長18.4%。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傢具類比上年增長56.5%,汽車類增長35.8%,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8.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8.2%,金銀珠寶類增長15.8%。
入境旅遊、商務、探親等人數312.0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4%。其中,外國人97.8萬人次,下降0.8 %;台灣同胞123.43萬人次,增長25.3%;港澳同胞90.77萬人次,下降5.5%。在入境旅遊者中,過夜人數273.5萬人次,下降2.5%。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5.99億美元,增長8.5%。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9706.41萬人次,增長13.4%;國內旅遊收入955.18億元,增長12.2%。旅遊總收入1132.62億元,增長11.3%。
2009年,全省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收入64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零售額580.73億元,增長18.4%,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1.9個百分點。
分行業類別看,全省住宿業實現營業收入11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餐飲業實現營業收入534.01億元,增長18.8%,增幅高於住宿業6.9個百分點。
分限額標准看,全省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4.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7%;限額以下住宿餐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4.07億元,增長19.1%,增幅高於限額以上企業6.4個百分點。
分收入結構看,全省住宿餐飲業實現餐費收入555.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增幅高於同期客房收入7.2個百分點;餐費收入佔全省住宿餐飲業營業收入的比重達85.8%,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拉動全省住宿餐飲業營業收入增長15.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90.3%。
可以去廈門統計局
和福建省統計局查
❺ 如何查看2020餐飲業的現狀與前景
1、機器人出餐高效快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中國餐飲收入為4964億元,同比增長9.7%,累計方面,2019年1-11月份,中國餐飲收入達到41896億元,同比增長9.4%,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9.0%),預計2020年中國餐飲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傳統餐飲行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人力成本逐漸增長、人員流失率高、管理效率偏低等挑戰。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預測,隨著新消費群體崛起,餐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行業結構轉向、供給側數字化、商業模式升維、智能商業、餐飲零售、精細化運營。
不少餐飲企業已嘗試將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應用於傳統餐飲業場景,機器人餐廳、無人餐廳、智慧餐廳成為近一年來餐飲行業的熱詞。
❻ 重賞!求與「中國住宿餐飲業發展的歷程、現狀和展望」相關的文章或資料。回答的好我會追加懸賞!!
2005年餐飲業零售額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達到17.4%,比上年提高7.2個百分點。
根據1976年~2005年30年間的餐飲經濟增長貢獻率分析,前15年貢獻率在2.19~7.21%之間,年均值約4.91%,從形態上看,屬於緩坡慢起的變化狀態;1996年~2005年的後10年則上升到10.72~17.41%之間, 年均值約16%,形態表現上,數據指標震盪上行,表明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從移動平均趨勢線看,除2004年因經濟普查結果調低數據外,未來兩年貢獻率指標仍將坡起揚頭,繼續上抬。(見下圖)
1976-2005年餐飲業增長貢獻和拉動率變化情況
近兩年餐飲企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行為逐漸減少,全國重點餐飲企業發展的協調性得到改善,大型連鎖發展尤其是直營連鎖發展勢頭強勁,快餐、火鍋連鎖方式發展加快,團體供餐異軍突起,休閑餐飲方興未艾,餐飲食品不斷增加,送餐外賣發展加快,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有關資料表明,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尤其直營連鎖快餐企業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其中,東部省市快餐的營業規模明顯超過正餐,廣東快餐的市場份額高達90%,江蘇、上海、遼寧、北京、浙江、山東等東部省市也已達到50%以上;與此相反,中、西部省市除四川外,仍以正餐為主;內蒙古、北京、重慶、上海等省份的限額以上餐飲連鎖企業零售額已佔當地餐飲業零售額的10%以上,連鎖經營已經成為餐飲業做大做強的主導經營模式。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增加居民消費、擴大消費需求的政策推動下,餐飲業將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加快,餐飲經濟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根據餐飲業發展模型分析,預計2006年我國人均餐飲消費支出將增長17.6%,達到800元;餐飲業市場運行將繼續以17%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全年將越過九千億元台階而直接突破一萬億元大關,達到10400億元。(見下圖)
餐飲業零售額相關年度「跨千億元台階」情況
據商務部最新調查顯示,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尤其是直營連鎖快餐企業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其中,東部省市快餐營業規模明顯超過正餐,廣東快餐的市場份額高達90%,江蘇、上海、遼寧、北京、浙江、山東等省市也已達到50%以上。連鎖經營已成為餐飲業做大做強的主導經營模式。到2006年底全國餐飲業零售額將突破一萬億元,連鎖餐飲功不可沒。但連鎖餐飲企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逐漸暴露出品牌管理缺失、加盟商糾紛增多、人力資源匱乏、培訓力量薄弱、配送技術落後、體系、產品標准化難等內部問題,再加上火鍋底料、蘇丹紅等外部食品安全危機問題的困擾,迫使餐飲連鎖企業在困境中不斷尋求解決方案,走向成熟。
2008年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增速繼續領先。假日經濟的方興未艾、會展等商務活動的日益增加及價格上揚,共同推動了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持續快速增長。2008年,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540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7%,同比加快5.3個百分點,分別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增速3.1個和3.2個百分點。
到2013年,全國餐飲業將保持年均18%的增長速度,零售額達到3.3萬億元;培育出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圍濃烈、社會影響力大、年營業額10億元以上的品牌餐飲企業集團100家;全國餐飲業吸納就業人口超過2500萬人;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800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16萬個連鎖化、標准化的早餐網點,規范一批快餐品牌,初步形成以大眾化餐飲為主體,各種餐飲業態均衡發展,總體發展水平基本與居民餐飲消費需求相適應的餐飲業發展格局。
❼ 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屬於服務業嗎
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屬於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