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兗州批發市場有哪些
1、兗州火車站小商品批發市場;
2、兗州息馬地蔬菜批發市場;
3、兗州義烏商貿城批發市場等等。
2. 在濟寧的嘉祥、汶上、泗水、兗州有石材批發市場嗎急急急
明確的可以告訴你整個濟寧沒有石材批發市場,我曾做過濟寧市的市場調研,可以確定沒有,石材你只能去嘉祥(雕刻比較好)和汶上白石(原石比較好)看看那些個石材加工廠
3. 兗州市區哪裡有比較安靜的地方,適合情侶之間說
兗州景點大全
景點擷萃 津浦線上第一塔----興隆塔
始建於隋朝,因興隆寺而得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苡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設台階式磚梯踏步,層間設迴廊,遊人可順梯拾階迴旋而上;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台,四周有石雕欄桿,憑欄遠眺,風物盡收眼底.上六層驟縮細小,挺秀玲班,直入去端;六層空心,設有樓板木梯直至塔頂(現已拆除);塔頂用琉璃瓦製成的蓮台寶相式寶剎,塔內有題名碑記6塊.舊時每年正月十六此處有廟會.文人騷客,商賈去集,多登塔攬勝,題詩賦文.
兗州博物館
兗州博物館坐落於城區東北部,新館始建於1999年8月20日,佔地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由三部分組成:主展樓、"端信"廣場、興隆塔.
兗州的"天下第一劍"
大鐵劍的發現是在1988年的春天,那時兗州城南的泗河正處於枯水期,沒有水流,當的的群眾像往常一樣在乾涸的河底挖沙,不知道是誰的鐵鍬磕到了一個很硬的東西,一般而言,河底淤積的只是軟的泥沙,不會有硬的東西呀,莫非河底因故沉入了大石頭?一些人還在迷惑時,已有人扒開沙層,於河光榮露出了一塊鐵疙瘩.鐵疙瘩好像很長,好奇的人們紛紛圍了上來,沿著鐵疙瘩的形狀:"是把寶劍!""好長的寶劍呀!"人們奔走相告,並三五成群、饒有興味地猜測著寶劍的來源和用途.興奮的文物工作者聽到消息生急匆匆地趕來,他們邊維持著秩序,邊小心翼翼地用大卡車把大鐵劍運到博物館.細心的文物工作者對鐵劍進行了測量:長7.5米、重153908公斤.鐵差不多有三層樓房那麼高,無法把她樹立起來,只好讓她平躺著.
兗州金口壩
金口壩 位於兗州城東泗河上,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設施。如一條巨龍橫卧於碧波,擋住泗河水使之西流,灌溉農田。壩體全以巨石砌成,兩石之間以鐵扣連接,金口(扣)之名由此而來。壩之始建可以上溯到北魏,在壩附近河道中出土的守橋石人銘文中,有延昌三年(514)兗州刺史元匡修壩和疏浚河道的記載。此後歷代都曾重修,尤其是元代以後,由於引泗濟運,金口壩更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該壩不僅是水利設施,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還是泗河上的重要橋梁,有其重要的戰略價值。據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居所距壩不遠,他和杜甫賦詩相別「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中的「石門」,就是金口壩。金口壩一帶人文底蘊豐厚,自然景色優美,「金口秋波」是古代兗州八景之一。近年國家已撥款對壩進行了維修加固,並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少陵台
少陵台位於兗州九州大道中段(原少陵西街)。明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為魯王,藩兗州。兗州城南擴,為紀念杜甫,在杜甫登樓處城牆保留一段,改建成台,遂稱少陵台。為兗州八景之一,謂之「南樓夕月」,南樓遺址土基——少陵台,現為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在台周圍以磚砌牆,加以保護,可供登臨。
北齊沙丘城造像殘碑
1993年出土於兗州城東南泗河中。殘碑高38厘米,長141厘米,現存於兗州市博物館。
青蓮閣
位於兗州城東金口壩之北的泗河西岸。是為紀念李白而建的一幢閣樓,兩層三間,磚木結構,初建無可考。明代嘉靖年間知縣李知茂重修,後傾圮。清道光年間邑令馮雲宛鳥 重建,閣內奉祀除李白外,還配有李白兒女。
4. 在兗州哪裡有批發水果的
目前最大的。兗州西馬地批發市場啊。
5. 兗州聯城是什麼地方
兗州聯城是一家位於山東的一家公司
6. 山東省兗州市黃金閣街在什麼地方
西關雙合聚南,往西走(老大街西)集市口往裡打聽去吧!
7. 山東兗州屬於哪個市
兗州區,濟寧市轄區之一,位於山東省西南,濟寧市區東北部。
自1984年4月起,兗州縣隸屬濟寧市,下轄十三區(鎮),三十五個鄉,六個街道辦事處,五個居民委員會。但是在2013年10月18日,撤市設區,兗州市改稱兗州區。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濟寧市下轄2個市轄區(任城區、兗州區),7個縣(微山縣、魚台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代管2個縣級市(曲阜市、鄒城市),市人民政府駐任城區。並有設有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商貿物流園區等功能區。
其中兗州區下轄行政區:鼓樓街道、龍橋街道、酒仙橋街道、王因街道、黃屯街道、新兗鎮、興隆庄鎮、大安鎮、漕河鎮、小孟鎮、新驛鎮、顏店鎮。
(7)兗州哪個地方批發香子一擴展閱讀:
五代十國時期,梁、唐、晉、漢設兗州秦沂節度使,屬河南道,治瑕丘。到後周時期,因慕容彥超據兗州時反叛,遂降兗州為防禦州,領六個縣。
明初,嵫陽並入兗州。兗州轄三縣,隸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為魯王,藩兗州,升兗州府,隸屬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復置嵫陽縣為兗州府治所在地,轄濟寧、東平、曹、沂四州二十三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滋陽縣城區稱兗州縣,農村稱滋陽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市縣合並,稱滋陽縣,隸屬尼山專區。
1962年1月,滋陽與曲阜分治,滋陽縣改稱兗州縣,隸屬濟寧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