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圃臘味的生產情況
據了解,黃圃鎮現有200多家臘味生產企業及配套廠家。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革新和產品創新,黃圃臘味已由原來單一的臘腸品種發展到50多個系列品種,包括臘腸、臘潤(肝)腸、臘金銀潤(肝)、臘肉、臘乳豬、臘鴨、臘鴨包、臘鴨腸、臘醬封鴨、臘豬利(舌)、臘豬腰、臘雞、臘鵪鶉、各種臘魚等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港澳台地區及南美、東南亞等地。2004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黃圃鎮為「中國臘味食品名鎮」,為全國最大的廣式臘味生產基地,市場佔有率居國內臘味市場第一。
2. 黃圃臘味如何製造
把粉腸掰衣,將肉料切成粒塞進腸衣內,再用水草分截綁好,懸掛在屋檐下,經數天風干日曬,便製成了臘腸
如果要其它品種的,就在粉腸里加入相應的材料即可
3. 湖北哪裡有臘味買臘雞,臘鴨,臘排骨,臘狗肉,臘肉
看你要買當地的還是川味的還是廣東臘味啊,如果當地的當然去超市一定有的,但不一定很正宗,但質量安全點。也可以去市場里找啊,應該會有的,但現在的季節不好找,而且市場里賣的不一定有QS之類的質量安全認證的,要謹慎。最好有朋友帶去吧,這樣當地人就會知道哪裡有好的臘肉賣,當然你的當地人朋友也要有一定歲數,起碼30來歲才知道的。如果你要買廣東臘味,我看你只能上網買了,廣東中山黃圃是廣東臘味的最大生產基地,網上找今榮臘味吧,廠家東西好吃。四川臘味有幾個品牌都不錯的,但現在必須找有QS的廠家或商家,食品安全態重要的~
4. 黃圃臘味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原料。
生產原料取自按養殖規范飼養,符合質量要求的鮮活畜禽(豬、鴨、魚、雞等),經檢疫合格後宰殺,肉質新鮮、無污染、不得混有其他雜質。
1. 臘腸:取150日齡至180日齡, 體重達110kg至120kg的豬,宰殺後切取無軟骨及結締組織的豬腿部瘦肉,脊部皮下脂肪及腿部硬脂肪。
2. 臘肉:取150日齡至180日齡, 體重達110kg至120kg的豬,宰殺後切取後腿肉為瘦肉原料,肥肉原料為各個部位的皮下脂肪。
3. 臘鴨:取180日齡至200日齡, 體重達2kg至2.5kg的鴨。不得使用瀝青、松香等化學物質褪毛。
4. 臘魚:取體重0.5kg至1.5kg的魚。
(二)輔料。
黃圃臘味特點之一是糖、酒用量相對較大,產品甜味偏重,酒香濃郁。黃圃臘味通常只添加白砂糖、食鹽、醬油、酒作為調味料,不添加五香粉、豆蔻、桂皮、花桂椒、八角等植物類香料及人工或化學合成的香精。其主要輔料為:
1.臘味酒:主要採用黃圃地區生產的臘味酒,要求其通過優質高粱釀制而成,酒香純正,酒精度含量達到55%以上,具有色清、香濃、醇甜、余香的特點。
2.醬油:主要採用黃圃地區通過天然生曬釀制而成的醬油,要求其醬香濃郁,具有獨有的酯香氣,香氣豐富醇正,顏色為鮮艷的紅褐色,體態澄清,濃度大,顏色持久不變、味道鮮美,鹹淡適口。
3.腸衣:主要採用黃圃生產的天然生曬豬腸衣,要求其以豬腸膠原蛋白纖維為原料製成,表面收縮均勻、爽口。
(三)加工。
經選料、配料、腌制後,利用自然條件進行風干晾曬,然後入烘房至烘乾為止。不經煙熏,不添加防腐劑,生產具有季節性,為每年的立秋後至春節之前。
1. 臘腸:原料驗收→解凍→切肉→配料→拌料→灌腸→刺孔→晾乾→烘焙→包裝。
2. 臘肉:原料驗收→解凍→切條→清洗→配料→腌制→晾曬→烘焙→包裝。
3. 臘鴨:原料驗收→解凍→分割→上鹽→腌制→漂洗→定形→晾曬→烘焙→包裝。
4. 臘魚:原料驗收→洗魚→去雜→配料→腌制→晾曬→烘焙→包裝。
(四)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臘腸:肥肉呈乳白色,瘦肉鮮紅、棗紅或玫瑰紅色,紅白分明,有光澤;腸體乾爽,呈完整的圓柱形,表面有自然皺紋,斷面組織緊密;咸甜適中,鮮美適口,臘香明顯,醇香濃郁,食而不膩。
(2)臘肉:瘦肉呈棗紅色或暗紅色,肥肉淺金黃色,鮮明光潤,切面透明或白色;臘香味純正、濃郁,具有糖、酒香味,無異味;肉條均勻,肉身乾爽、結實,肉頭不垂下,肥瘦層次分明,緊貼完整;咸甜適中,肥肉爽脆可口,瘦肉嚼後回香。
(3)臘鴨:體表光潔,呈黃白色或白色,腹腔內壁乾燥、有鹽霜,肌肉切面呈淡玫瑰紅色;肌肉切面緊密,有光澤;煮沸後肉湯及肉味芳香,液面有大片團聚的脂肪,肉嫩味鮮。
(4)臘魚:醬臘魚呈醬褐色,表面有醬料;魚體基本完整,體表光潔,組織緊密,軟硬適度,肌肉切面有光澤,堅實不離骨,咸甜適宜,具有魚乾的特有香味。
2. 理化指標:
(1)臘腸: 項 目 指標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蛋白質,% ≥ 22 20 17 15 脂肪,% ≤ 35 45 55 65 水分,% ≤ 25 食鹽(以NaCl計),% ≤ 8 總糖(以葡萄糖計),% ≤ 26 (2)臘肉、臘鴨、臘魚: 項 目 指 標 臘肉 臘鴨 臘魚 水分,% ≤ 25 25 40 蛋白質,% ≥ 8 - 40 脂肪,% ≤ 70 - - 總糖(以葡萄糖計),% ≤ 20 20 20 食鹽(以NaCl計),% ≤ 8 10 10 黃圃臘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黃圃臘味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
5. 黃圃臘肉 簡介
黃圃的歷史悠久,早在100多年前,黃圃人就創造了臘味製品。相傳,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冬季一天,黃圃一名叫王洪的賣粥檔主,因天氣奇冷,陰雨紛飛,准備好的豬肉、豬肝、粉腸等肉料因無人光顧而賣不出去。王洪只好用鹽、糖、醬油等調味料把肉料腌起來。誰料連續多天陰雨不晴,肉料始終無人問津,王洪嘗試把粉腸掰衣,將肉料切成粒塞進腸衣內,再用水草分截綁好,懸掛在屋檐下,經數天風干日曬,便製成了今日的臘腸。由於臘腸吃起來香口不膩,別有一番風味,王洪便如此炮製,把臘腸作為一門生意經營,設檔出售,購者日眾,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聰明能乾的黃圃人,依照腌制臘腸的方法,後來又製成了臘肉、臘鴨等臘製品,並且不斷研究改進生產工藝,由全手工生產發展到半機械化生產或全機械化生產,由風干日曬發展到木炭烘房烘烤,再發展到太陽能乾燥技術。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黃圃鎮黨委政府為了促進臘味行業的發展,積極採取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等優惠措施,大力扶持臘味行業的發展,使臘味行業得到迅猛發展。一些本來在四川、湖南等地開設臘味生產廠場的本地人也紛紛把廠場搬回黃圃。伴隨著臘味行業的發展,其它食品行業在黃圃也逐漸發展起來,稻米蔬果加工、乾果飲料、水產品加工、包裝印刷等行業也加入到黃圃食品產業的發展行列,使黃圃以臘味為代表的食品產業越做越大,成為門類較齊全、具有一定發展規模、初步形成產業鏈條的區域特色產業。可以講,黃圃食品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為起步階段,初步形成了臘味、腌製品等特色食品的生產;改革開放至上世紀90年代初為發展階段,食品生產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乾果、稻米、飲料、糖果等食品加工迅速興起;90年代初至今為壯大階段,食品產業企業不斷增多,企業規模不斷增大,形成了產業鏈條。
6. 黃圃臘味
120年前,黃圃人王洪發明一種製作臘腸的獨特工藝,此後,這種工藝陸續傳至東莞、廣州和香港等地,最終形成了享譽全國的廣式臘腸。
近年來,中山市黃圃鎮依託傳統工藝,發展以黃圃臘味為主體的特色食品產業,初步形成了臘味、乾果、飲料、水產品加工、稻米蔬果加工、食品印刷包裝、冷藏儲存、養殖、種植等九大行業為主的食品產業體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區域特色日漸明顯。2004年,黃圃鎮成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的全國首個「中國食品工業示範基地」和「中國臘味食品鎮」稱號。今年,黃圃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工業經貿洽談會」,向世界客商推廣黃圃臘味的「世界口味」。
廣式臘味鼻祖百年傳統工藝
提起臘味的由來,幾乎每個黃圃人都會講一段「古」。原來早在100多年前,就是黃圃人創造了臘味製品。
相傳,1886年冬季的一天,黃圃一名叫王洪的賣粥檔主,因天氣奇冷,准備好的豬肉、豬肝、粉腸等肉料因無人光顧而賣不出去。王洪只好用鹽、糖、醬油等調味料把肉料腌起來。誰料連續多天陰雨不晴,肉料始終無人問津,王洪嘗試把粉腸掰衣,將肉料切成粒塞進腸衣內,再用水草分截綁好,懸掛在屋檐下,經數天風干日曬,便製成了原始的廣式臘腸。由於臘腸吃起來香口不膩,別有一番風味,王洪便如法炮製,把臘腸作為一門生意經營,購者日眾,深受歡迎。
聰明能乾的黃圃人,依照腌制臘腸的方法,又製成了臘肉、臘鴨等臘製品,並且不斷研究改進生產工藝,由全手工生產發展到半機械化生產或全機械化生產,由風干日曬發展到木炭烘房烘烤,再發展到太陽能乾燥技術。黃圃臘味亦逐步走出家門,走向國門。
改革開放後,黃圃鎮黨委政府為了促進臘味行業的發展,積極採取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等優惠措施,大力扶持臘味行業的發展,使臘味行業得到迅猛發展。泰和臘味、銀華臘味、建華牌臘腸……一批批臘味名優產品和臘味生產企業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黃圃因臘味而名震四方。
7. 廣州市最大的臘貨市場在哪(臘肉、臘魚、臘鴨等)
沒錯,一德路那有很多,
去看一下了。
8. 黃埔臘味有哪些
黃圃的臘味種類有很多,生產廠家也有很多,
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家獨領風騷了,
臘味種類有:臘腸、臘魚、臘鴨、臘肉、臘鴨腎等等;
好的廠家有:泰和、金煌、皇上皇都很不錯的。
9. 黃圃臘味有什麼特色
聰明能乾的黃圃人,依照腌制臘腸的方法,後來又製成了臘肉、臘鴨等臘製品,並且不斷研究改進生產工藝,由全手工生產發展到半機械化生產或全機械化生產,由風干日曬發展到木炭烘房烘烤,再發展到太陽能乾燥技術。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黃圃鎮黨委政府為了促進臘味行業的發展,積極採取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等優惠措施,大力扶持臘味行業的發展,使臘味行業得到迅猛發展。一些本來在四川、湖南等地開設臘味生產廠場的本地人也紛紛把廠場搬回黃圃。伴隨著臘味行業的發展,其它食品行業在黃圃也逐漸發展起來,稻米蔬果加工、乾果飲料、水產品加工、包裝印刷等行業也加入到黃圃食品產業的發展行列,使黃圃以臘味為代表的食品產業越做越大,成為門類較齊全、具有一定發展規模、初步形成產業鏈條的區域特色產業。 未來中山前就已經嘗過黃圃臘腸香,飯桌上,全家人都對其贊不絕口,就連一向對吃很挑剔的奶奶都一個勁地誇「香」。 圖片1 黃圃,西北與順德為鄰,東北與番禺隔江相望,為中山最北部的鎮區。相傳宋代兵災,南雄珠璣巷先民乘筏逃難到此,看到遍地黃花,美如園圃,就在這里登岸定居,稱之為黃圃。 黃圃臘味歷史悠久,以其選料精、製作巧、色香味美而馳名中外,為廣式臘味之名產,黃圃也因此而被譽為「臘味之鄉」。 相傳,始作臘腸的是大黃圃一賣粥檔主,名叫王洪,人稱老洪先生。光緒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氣奇冷,雪雨紛飛,王洪准備的豬肉、豬肝、粉腸等粥配料賣不出去。於是,他用鹽、糖、醬油等把肉料腌起來。連天陰雨,王洪只好將粉腸掰開,將豬肉切粒,塞進腸衣,用水草分截綁好。經數天的風吹日曬,天晴時,王洪的製品吃起來別有風味,且耐儲藏。王洪如法炮製,設檔出售。豬肉輔以腸衣製成,形如豬腸,故名臘腸。風味獨特、耐儲藏,臘腸名聲日噪,求過於供。黃圃人爭相仿製。後來,更有黃圃人依照腌制臘腸的方法,用五花肉製成臘肉,名為臘味。 珠江三角洲天熱潮濕,聰明的黃圃人製作臘味時採用鹽、糖、醬油、酒腌制後再曬干,不僅色香味美,而且耐潮濕。之後,黃圃人又以這種方法對豬的各個部位進行製作,總結一出套腌制的配方和製作花式品種的方法。自此,黃圃臘味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