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田有什麼特產
古田特產有:
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繼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第七批定點市場後,2005年被列入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古田銀耳」證明商標獲國家商標局批准登記注冊,古田銀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目前全縣共開發30多個菌類,共有23家民營食用菌科研機構,90多家食用菌菌種場。全縣農村80%以上農戶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直接從事食用菌生產人員達20多萬人,食用菌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1/3。2005年食用菌(鮮品)產量34萬噸,產值9.6億元,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稱號。古田縣是目前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品種最全、科技實力最強、營銷網最廣的食用菌生產大縣。銀耳作為傳統的保健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結構符合現代人的消費潮流。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銀耳80%以上產自"食用菌之鄉福建省古田縣",1998年古田食用菌產量達1.8萬噸(干品),總產值近4.2億元,其中銀耳產量8000噸。
寧德竹編寧德地區各地的民間傳統工藝之一,以古田、寧德、屏南、壽寧等縣(市)為最。古田竹編早在20世紀30年代製作的竹枕在國際萬國展覽會比賽就獲優等獎。1959年古田竹編的花籃、花筐、提盒等被編入《福建工藝美術選集》。現在的產品有瑰麗花籃、竹蝶、角目提籃、「貓盒」、玉青花插等近百種。編工精製 典雅美觀。產品已在十幾個口岸出口,遠銷歐美亞等地區,深受歡迎。寧德馬記竹枕是寧德三大傳統竹藝品之一,形成方矩狀,柔軟富有彈性;並以黑白蔑條拼織出吉祥字畫圖案,甚為典雅。自問以來,飲譽海內外。壽寧竹編做工精細,工藝精湛。產品有飾物、器皿、人物、動植物等,可作為玩具、生活用具和紀念品。屏南竹編廠生產各種竹編,設計新穎,製作精細,色彩鮮艷,為福建省四大竹編工藝出口廠家之一。
古田紅曲為食品工業中起發酵、防腐、生香、染色等作用的添加劑與佐料。以古田所產最佳,故稱。該曲呈顆粒狀,暗紅色或鮮紅色,質輕,曲粒端部有放射狀的數條生物紅色素,有特殊香味,置水中懸浮水面而不下沉。按其發酵時間、重量、色澤分為庫曲、輕曲、色曲、市曲4種。紅曲對人體有葯理功效,能消食、活血、健脾、益胃,治跌打損傷、婦女血氣病及產後惡露不盡等症。
古田油柰是福建省名、特、優水果 。古田縣自然生態和地理環境優越,栽培歷史悠久,群眾栽培技術力量雄厚,是油柰的原產地和主產區。2001年全縣油柰 栽培面積已 達5.4萬畝,總產量2.7萬噸,總產值6700萬元以上,油柰生產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一大產業和農民脫貧奔小康的主要途徑之一。古田油柰系薔薇科、李屬中的一個變種。古田油柰桃形李實,果形大,單果重80~120克,最大單果350克,果皮黃綠色,果肉黃色、肥厚、細嫩、清脆、汁多,味清甜 ,品質極佳 。果核小,半離核,核頂部常與果肉分離,而形成果腔,此為柰 的主要特徵之一。油柰營養豐富,具有清熱、利尿、潤肺、消積食、開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成為八閩佳果的佼佼者,倍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1989年省科委將古田油柰列入星火計劃的發展項目;1992年上海科教電影廠將古田油柰拍成科教片--《八閩佳果--古田油柰》向全國播放;1993年9月國家科委授予在柰豐產栽培技術研究做出貢獻的古田縣農業局經作站"國家科委星火三等獎";1995年2月古田油柰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9年《古田油柰》產品標准由福建省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1999年國營古田湖濱茶場生產的油柰獲得「綠色食品」稱號,並於2001年5月榮獲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馬蹄筍竹筍在寧德山區一帶均有,且種類繁多,其中以古田縣黃田鎮和水口鎮一帶的馬蹄筍聞名遐邇,其筍個大如拳,質白清脆,形似馬蹄,故稱馬蹄筍。 古田香菇:香菇是寧德地區一大特產。其中以古田縣人工栽培香菇為最。它原系野生食用菌,可蔬可葯的山中珍品,近年來古田首創露天袋栽香菇,產品暢銷國內外。
柿丸古田縣特產。為馳名八閩的乾果之一。柿丸甜而不膩,並含有較多的磷、鈣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清肺、止咳、補血的功能。
杏鮑菇學名:Pleurotus eryngii (DC.e.F.)Quel. 別名:剌芹側耳。隸屬於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杏鮑菇菌肉肥厚,質地脆嫩,特別是菌柄組織緻密、結實、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蓋更脆滑、爽口,被稱為「平菇王」、「干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適合保鮮、加工,深得人們的喜愛。杏鮑菇的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菌蓋寬2~12cm,初呈拱圓形,後逐漸平展,成熟時中央淺凹至漏斗形,表面有絲狀光澤,平滑、乾燥、細纖維狀,幼時淡灰墨色,成熟後淺黃白色,中心周圍常有近放射狀黑褐色細條紋,幼時蓋緣內卷,成熟後呈波浪狀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無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寬,乳白色,邊緣及兩側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側生。杏鮑菇屬於中低溫結實性菌類。子實體發育適宜溫度范圍10~15℃,我縣通常在11月底開始栽培。採取室內菌袋層架栽培。栽培主料有棉籽殼、木屑,其他輔料有麩皮、糖、碳酸鈣,料:水=1:1.4~1.5。杏鮑菇是古田縣近年來開發的珍稀菌種,2000年全縣栽培2000萬袋,產量1000噸。
古田臍橙「紐荷爾」臍橙原產於美國,由華臍芽變選育而來。1992年由古田縣科委名優水果場從外地引進。經過十多年來在我縣試種、示範和推廣證實,「紐荷爾」臍橙已完全能適合我縣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該臍橙樹勢生長旺盛,枝梢短密,葉色深綠,果色橙紅,果面光滑,果實呈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多為閉臍,果肉細嫩而脆,味香汁多,口感清甜,平均單果重300~350克,大者達750克以上,是饋贈親友佳品,深受大中城市消費者青睞。「紐荷爾」臍橙投入產出期較短,一般定植後第三年就能掛果生產,四年以上成年果樹,一般畝產可達2500~3000公斤,壽命可長達40~50年,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近年來,「紐荷爾」臍橙已成為古田縣農村脫貧致富的主栽水果品種之一,屬短 平快項目。原古田縣車站下崗職工曾天坤通過種植「紐荷爾」臍橙走上發家致富道路,今年產量達5萬公斤,產值在30萬左右;水口鎮溪嵐村鄭作恆於1999年種植800多株,第三年該臍橙盛產,今年單株收入達200多元,今年該臍橙市場售價都在8元/公斤以上。據農業部門統計,全縣現種「紐荷爾」臍橙致富的有500多戶,僅松吉鄉寶溪村就有80多戶農民種植,有10多戶收入在10萬元以上。
2. 食用菌之都古田作文
中國菌業深厚的歷史積淀,為古田菌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礎。古田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勞創新,培育出享譽中外的古田「銀耳之花」,使之成為古田食用菌的標志。目前,古田縣已經成為中國知名的「食用菌之都」,其中銀耳產量佔世界銀耳總量的90%。
參觀古田食用菌博物館和食用菌批發市場,是我們此次采風的最後一個行程。目的是為了更好了解古田食用菌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狀況,進一步宣傳和推廣古田食用菌培育生產基地的創舉,以便讓更多人對它了解。
走進博物館,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中國食用菌的發展進程以及古田食用菌的發展優勢。作為健康的綠色食品,食用菌的發展前景,猶為廣闊。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理解,綠色食品將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人們更願意看到和享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食品。而菌類食品,正是這種原生態健康食品之一。
琳琅滿目的實物和圖片,在柔和的燈光之下,帶我們走進了這個食用菌的大世界。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以及她賦予我們的真實感覺。許多肉眼無法看到的生命,在特定的條件下,在適合的溫度中,在短短的時間里,迅速裂變成為一種新的生命。
世界上的食用菌種類繁多,估計有2000多種,能大面積人工栽培的種類,目前只有40~50種。而在中國,根據網路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食用菌已知品種有938種,隸屬於166屬,54科,14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和牛肝菌以及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等。
眾所周知,食用菌除了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之外,還有明顯的葯用價值。特別是對於腫瘤細胞的抑製作用,得到了近代科學家的充分認可。食用菌的抗癌作用主要來自於食用菌中的多糖體,這類化合物雖然對腫瘤細胞沒有直接殺傷作用,但能刺激抗體的形成,提高並調整機體內部的防禦能力,以減少此類疾病的侵害。此外,食用菌還能降低某些物質誘發腫瘤的發生率,並對多種化療葯物有增效效應。
中國是食用菌資源和種類豐富的國度,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國家之一。11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記載。而至少在800多年以前,香菇的人工栽培,也已在浙江西南部等地開始。草菇的栽培則是在200多年前的閩粵一帶開始,這些技術一直流傳至今。70年代以來,古田的食用菌栽培技術突飛猛進,連續取得了銀耳、香菇、竹蓀的人工栽培三大突破,並保持了長久的發展勢頭。
做為世界第一的古田銀耳,是古田菌類栽培的拳頭產品,有資料顯示,它約佔了世界同類產品的90%,不愧為中國食用菌之都。據相關報道,2012年古田縣共栽培各類食用菌11.96億袋,總產量近71萬噸(鮮品),生產產值達36.8億元。在十一五期間,全縣食用菌產量增長70%,年平均增長14%;生產產值增長149%,年均增長29.8%。
有記者從當地政府部門了解到,自2011年以來,該縣按照「基地化、工廠化、品牌化、科技化」的發展戰略,從抓好菌種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科研開發、標准制訂、產品質量、菌政管理、技術培訓、項目推進、品牌建設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推廣食用菌栽培先進、適用技術,做好科技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做大做強「古田銀耳」品牌,努力提高食用菌產業化水平。
古田食用菌連續20多年來的高增長,和充分調動市場經濟,開發市場潛力,以及政府的支持,菇農的努力,和高度重視科技,開創品牌戰略等諸多舉措是分不開的。
隨著講解員的腳步徐徐前行,在她娓娓的訴說中,讓我們對食用菌的感受,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新鮮和好奇感。雖然,眾多的食用菌一直是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生活食品,但是,如此種類繁多的食用菌,在博物館中井然有序地排列著,並附有諸多的圖文講解和花樣裝飾。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產生了置身於菌類世界之中的感覺!
好多朋友在每個食用菌的標本窗口靜靜凝視、傾聽、議論,盡管擺在我們面前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菌類標本,但那些我們未曾聽過、接觸過的培植故事,一點一滴地寫在這里,讓我們耳目一新!從頭到尾,隨著講解員的腳步,我們在食用菌博物館轉了一圈,從這個門口進去,又從另外一個門口出來,最後往樓下的批發市場中走去。
從井然有序的博物館走到堆積如山、人來人往、討價還價聲音雜躁的批發市場中,是一種聽覺、視覺和感覺的大轉變。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堆堆各種各樣的干鮮貨物,在市場的每個角落裡堆擠著。貨主和商販們三五成堆地討價還價,搬運夫和司機們三五成群地各處流動,或者在裝貨,或者在缷貨。
從這里,許多食用菌被送往全國仍至世界各地,讓人們分享著這得天獨厚的天然綠色食品,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給我們帶來人間美食。從這諸多的貨品中,我們能感受到古田人的辛勤和智慧,他們在為人類創造健康環保和綠色生活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幸福和財富。世界,是一個認真而又誠實的共嬴圈。
拋開原生木材種植而採用雜物種植,是古田食用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變廢為寶,資源再利用的發展舉措,是人類文明和科技進步的最新證明。未來的人們,將越來越離不開生態與環保的責任。
今天,食用菌的開發和種植,是人們在保證食品來源又不破壞生態環境下進行的。他們通過收集動物的糞便、木屑、腐爛木材、稻草、秸稈、棉籽殼、麥麩、米糠等人們淘汰或者較少使用的雜物,加入菌種培育種植,通過悉心照顧,最終收獲綠色食品。
在這里,我們看到一群忙忙碌碌的人們。他們播種著辛勤,收獲著幸福;他們充實著今天,展望著明天。一年又一年的美景,讓他們在陽光下,更加幸福起來!
3. 古田縣興業食用菌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古田縣興業食用菌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成立於2001年10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批發、零售等。
法定代表人:闕慶洪
成立時間:2001-10-31
工商注冊號:32100000007023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揚州湯汪鄉同心村朱庄組壩基路88號
4. 福建省最大的菌類市場
福建福鼎閩浙邊界農貿中心市場
簡介: 福建福鼎閩浙邊界農貿中心市場是福鼎市市場建設管理服務中心下轄的 12 個農貿市場 之一, 佔地面積 12036 平方米, 實用面積 12524 平方米。
福建省閩浙邊界蘑菇專業市場
簡介: 閩浙邊界蘑菇專業市場成立於 1998 年,佔地 3880 ㎡,建築面積 7800 ㎡,年交易 蘑菇達 15000-20000 噸。
福建省古田縣食用菌批發市場
簡介: 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建在聞名遐爾的「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省古田縣,佔地總面積 4.8 萬㎡,工程總投資 6000 多萬元,設有商用鋪面 110 多間。
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鎮蘑菇市場
簡介: 市場佔地 20 畝,商戶 60 家左右,年交易量 0.5 萬噸,交易額約 1 億元,主要銷往 國內市場,少量銷住香港、澳門地區,成為福建省最大的雙孢菇交易集散地。
福建省古田縣吉巷鄉食用菌交易市場
簡介: 市場建於 2006 年,佔地面積 1 萬㎡,商戶 35 家左右,主要交易品種有銀耳、茶薪 菇、香菇、毛木耳、大球蓋菇、雞腿菇、猴頭菇等,年交易量 0.6 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