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方直供 > 批發市場做流通是幹嘛

批發市場做流通是幹嘛

發布時間:2021-05-06 21:03:57

1. 小商品批發市場的作用

隨著入世以來我國市場競爭的不斷規范,一部分生產企業和零售商的規模得到了擴大並介入批發業務,使生產企業或零售企業直接構建起了交易渠道,部分業態或業種出現直接銷售渠道或直接采購源頭貨,縮短了流通渠道,降低了流通成本。但是,面對我國大多數中小生產企業和零售業組織化程度低以及在多數產品短缺的地方,對批發商渠道依賴性依然很強。
在入世五年來的市場競爭中,批發對商品流通功能與作用的趨勢越加明顯,主要表現為:
一是對商品合理流通的集散功能和商品需求信息的傳遞功能不可替代,幾乎所有的批發企業都將信息傳遞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要素,因批發業擁有的對促進上游生產環節產品結構的有效調整和下游零售業經營品種結構調整的功能與作用是其他任何環節所不能替代的;
二是對中小零售商提供低成本、齊全商品和配送服務的支持作用不可替代;
三是對生產、現代物流或配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吸納就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可替代。
以中小批發企業最活躍的場所――商品交易市場為例來看:
首先,規模較大的商品交易市場以其較多品種、較低流通成本、較高流通效率,應合廣大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經營活動的需要,深受中小批發企業的歡迎,像以小商品聞名的義烏,到2005年,在義烏商品交易市場從事批發交易的人員超過50萬人,帶動義烏市小商品製造業2萬多家,帶動義烏周邊地區小商品製造企業4萬多家,帶動產業就業100餘萬人,不僅體現出有集散功能的商品交易市場與小商品製造企業互動,也充分體現了流通帶動產業等經濟發展的活力。
其次,有集散功能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以其擁有的產業集群效應,承擔著市場信息反饋、價格發現、商品展示、采購配送、技術研發、國內外貿易等諸多功能,已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新型流通組織形式。
再次,商品交易市場與產業集群互動發展,不僅帶動了市場經濟中各種現代經營方式和多樣化的流通組織的發展,而且結合我國轉軌時期的經濟結構特點和發展要求,培養了一大批批發商業職業經理人和懂市場經濟運行的專業管理人才,這些人正積極實踐和探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特徵的新型流通方式,同時,正在為樹立民族產業品牌創造條件。

2. 有沒人在花卉苗木批發市場做過的,在花卉批發市場租商鋪做批發草花該怎麼運作進貨和流通環節怎麼運作

我就是種植苗木花卉的我是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鎮的我們這里是苗木花卉之鄉 需要進貨的話可以追問我

3. 義務批發市場有批發懷舊商品流通

如果你頗有天賦,勤勉會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會補之不足。

4. 產品走流通和走市場區別在哪裡

  1. 做市場指的是把產品賣到末端市場,提高末端能見度高,就是做市場

2.做流通指的是把區域內除總經銷外的其他批發商做起來,俗稱小二批.

5. 服裝批發市場的定義是什麼

服裝批發市場只是批發市場中的一種,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批發市場
批發市場的概念

對批發市場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是場所論,即認為批發市場是指商品批量交易的場所;二是組織論,即認為批發市場是指為商品批量交易提供服務的流通中介組織。其實兩種解釋是不矛盾的,它們都只是對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加以描述,從市場演進歷史看,先有批發市場的場所,而後政府為了規范交易行為,就專門鼓勵投資興建商品批發市場的經濟組織,這樣,新的流通中介服務組織又促進了批發市場作為一種交易場所的發展。在社會化大流通的情況下,批發市場組織既有政府興辦的,又有企業興辦的,但無論投資主體是誰,都十分重視其經濟效益。
此處所指批發市場也有二層含義:一是作為場所名稱,是指商品交易規模較大的商品交換的場所,相對於零售市場而言,批發市場為買賣雙方提供經常性地、公開地、規范性地進行某一種類或多類商品批發交易,主要不針對最終消費者的一種商品交易市場。一般是在城鎮集市貿易市場、專業市場基礎上自發形成的,大多位於交通便利之地,交易主體不固定,交易者無需經過資格審查就可進入市場,交易成本較低。這種形式被人們認為是批發市場發育的早期形式。二是作為一種流通組織形式,它是由政府或政府團體或個人選址投資興建的專門的批發市場,建有專門的建築物,由專職人員提供商品流通的物質技術手段和勞務服務,市場具有明顯的界標和專門管理人員和管理組織,進入市場交易的主體必須經過考核登記,取得法人資格。組織內部制定了嚴格的交易資格審查制度和交易結算制度。一些現代化的批發市場往往具有商品集散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價格形成功能、交易結算功能、信息中心功能、主題會展功能、綜合服務功能等多項功能。它是一種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市場形態。我們重點研究的就是這種含義的「批發市場」。
一般而言,批發市場有以下特點:首先,批發市場中被進行交易的客體是農副產品、日用工業品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等商品,而不是勞動力、房地產、證券、技術等無形商品或特殊商品;其次,在批發市場中商品交易是批量成交,是連續生產和零售的中間環節,是商品流通的主要環節;再次,人類社會出現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便產生了交換的場所——市場,但只有當商品發達到一定程度,流通產品品種增多,數量增大,批發交易從零售交易中分離出來後,才產生批發市場。
一般發達國家工業品、生產資料、大宗農副產品和小麥、棉花的批發交易在稱為交易所的市場內進行。因為這些國家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相當發達,這些產品又具有易於規格化、標准化、耐貯藏等特點,且這些國家商品交易的法規制度非常健全。在這種條件下,不需要把這些產品都集中到批發市場再分散開來,而是在交易所簽訂購銷合同之後,即可以把產品按約定時間從賣方直接運到買方,這類商品交易所的英文名稱是「Commodity Exchange 」,而不是批發市場「Wholesale Market」。所以一般發達國家所謂批發市場,是指進行農副產品特別是鮮活農副產品批發交易的場所。如日本《批發市場法》中規定批發市場的交易客體是鮮活商品,指蔬菜、水果、魚類、肉類等鮮活商品及其他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用的食品。韓國《農水產品流通和穩定價格法》則規定農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客體是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及農水產品部規定的林業產品,包括糧食、果蔬、花卉、肉禽類、魚貝類及林業產品等。

6. 做市場商品流通需要什麼

從80年代開始的中國商品流通渠道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疏通」,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僵化的計劃流通體制阻礙「貨暢其流」,不能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和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之弊端。應當說,通過十多年的改革,這一目的已經基本達到。中國商品流通渠道的改革,應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新的階段的改革目標,不再僅僅是「疏通」,而應當是「優化」。即通過政策引導、法律規范和市場機制的共同作用,促使中國的商品流通渠道更加合理化、經濟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更好地促進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國商品流通渠道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框架體系。我們已經很難用經濟類型或系統隸屬關系等方式來對目前的商品流通渠道進行評價。而只能從商品進入市場的主要通路以及消費者接受商品的主要途徑兩方面來對中國當前的商品流通渠道作一分析。

首先,從商品進入市場通路來看,中國目前的商品流通在其最初環節上主要是通過四種方式(或者叫四種渠道)進入市場的。

一是生產企業直接在各地區設置銷售機構,形成自己的銷售網路。這些銷售機構有些是企業派駐的辦事處,有些是銷售分公司。他們的任務是向當地的主要零售商店和產品用戶推銷商品,一般不再通過中間批發商。但是如果銷售機構承擔著向周邊地區擴展產品市場的任務的話,則可通過向周圍地區(如縣以下的)商業批發機構推銷他們的商品,這種商品流通渠道是工業自銷發展到成熟狀態的典型形式,也是國際上常見商品流通形式,其一般適合於規模較大的企業對於價值較高、體量較大、購買頻率較低和品牌選擇性較強的商品的銷售活動。我國目前大多數的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都是通過這樣的流通渠道。

二是生產企業利用各地的中間商經銷其產品,或作為代理商幫助其開拓市場。這種流通渠道同傳統流通渠道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越過了產地采購商直接同銷地的批發商發生聯系,而在銷地利用的則仍然是商業企業,依靠商業渠道來為企業開拓市場。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流通渠道仍然是一種主要類型。利用中間商的情況也有不同,有的只是將其作為一種流通中介,同中間商保持著一般的買賣交易關系;有的則委託中間商進行獨家經銷或獨家代理,甚至建立起穩定的「一對一」的產銷代理關系,實際上是將中間商作為自己的專職銷售機構來對待。前一種情況比較適應於市場面廣、購買頻率高、商品價值不大的日用消費品,如煙、酒、食品及零售的日常消費用品;後一種情況則同生產企業自設銷售機構差不多。

三是生產企業通過交易市場(集貿市場)來銷售其產品。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集貿市場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由單純的農副產品交易發展為既有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又有日用工業品,甚至還有生產資料;交易方式也由以零售交易為主發展為批零結合,甚至以批發為主;市場設施也由簡陋的就地設攤、以路為市,發展為建設起高標准化、大規模的永久性交易市場。目前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等沿海省市都已出現規模龐大、商品眾多、交易量可觀的工業品交易市場,並呈現出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如廣東的家電市場、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常熟的服裝市場、溫州的鞋業市場和浙江桐鄉的羊毛衫市場等都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專業化商品交易市場。進入市場的主體,主要是各產業生產企業,也包括一部分中間商。大多數交易市場都發揮著一級批發和二級批發的功能,甚至成為一些大城市零售商店的主要貨源基地。到1995年,全國城鄉集貿市場的總數已達82892個,比1985年增加了35%,交易總量達11590.1億元。從通過交易市場進行的商品情況來看,大多為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的產品,其中一部分是大企業著名的品牌產品,但經營這些產品的大多並非生產企業本身,而是中間商。

四是生產企業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這種企業直接銷售的方式目前在中國商品流通渠道中也佔了一定的比重。大部分生產資料是通過生產企業直接銷售的方式進入市場的,也有相當部分消費品是通過企業直銷的方式賣給消費者。在消費品方面,值得注意的直銷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在集貿市場的零售活動。生產者通過在集貿市場同消費者的直接交易來實現商品的全部流通過程;二是設立品牌專賣店,專門銷售某企業(某品牌)的商品,由於專賣店通常都是由生產企業自己開設,並直接面對消費者,所以也是直銷形式之一;三是通過對消費者直接的推銷或傳銷活動來銷售商品,其中包括上門推銷、座談直銷和多層傳銷,其中有些直銷形式(如多層傳銷)雖然因有爭議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仍然被允許進行一定的試點,從而也構成了中國當前商品流通渠道的形式之一。

其次,從消費者接受商品的途徑來看,我國商品流通渠道的變化主要是體現為零售形式的變化。目前我國一些主要城市裡的商業零售形態除了傳統的綜合商店、專業商店和百貨商店之外,超級市場、便民店、專賣店、郵購商店、自動售貨機等新型的零售業態都已出現。消費者接受商品的便利程度越來越高。中國的商業企業已經逐步懂得如何根據環境變化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採取相應的零售形式,從而使商品能比較順利地進入消費領域,隨時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然而,雖然目前中國的商品流通渠道已經基本實現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多渠道流通,但是這種在計劃經濟同市場經濟交替轉換時期所形成的流通格局,仍然是很不成熟的,存在著大量不合理之處,有些甚至對經濟的改革與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當前流通渠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品流通渠道分散無序地發展,形不成合理的規模效應,造成商品流通成本的上升。八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商品流通渠道的改革,主要表現為各系統各行業紛紛自辟渠道進行商品流通,其目的主要在於加強自控能力,增加流通的便利性。然而,這樣做法勢必造成在相當部分的自營流通體系中,商品流通規模的大大縮小,從而造成流通成本的普遍上升。據有些行業的統計,單位商品的流通費用增加了一倍,甚至一倍以上,從而造成流通效益的下降。以上海為例:1991年商業的銷售利潤率為3.51%,1996年已下降為1.28%。特別是五金交電行業,原來是利潤較大的一個行業,而1996年的銷售利潤已下降為0.43%。當然這里還有一些別的因素,但商品流通規模的縮小,形不成合理的規模效應,不能說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部分流通企業片面追求流通利潤,導致商品在流通領域不合理的倒手和滯留。流通體制改革以後,有大量的資金和企業進入流通領域,謀求在這一領域中獲利。這些以謀利為主要目的流通企業,往往並不是以加速商品周轉,降低流通費用為己任,而是採用屯積緊俏物資,進行轉手倒賣的方法謀取高額利潤,其結果往往是造成一些重要的商品和物資在流通領域反復周轉,多次倒手,價格疊漲。可謂是「商品搞旅遊,價格滾綉球」。在80年代末,某些商品和物資特別緊張的時候,甚至還出現過倒賣「批文」的現象,嚴重擾亂了流通秩序,破壞了商品流通的合理性。對商業企業在考核指標上的不合理也會導致商品流通的不合理。例如國有商業系統長期以銷售額作為考核商業企業業績的主要指標,結果導致一些商業企業之間將商品相互轉賣,以形成虛假的銷售額,這些問題都對形成合理的商品流通體系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三)部門和地區的經濟分隔造成了流通渠道人為的阻斷,阻礙了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和全國性流通組織的形成。十多年來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並未根本解決各系統(部門)和地區對流通企業的行政干預和直接控制的狀況。為了保護部門或地區的經濟利益,各系統和地區往往對系統外或地區外的商品流通活動採取限制或排斥的態度。比如,工業系統的自營流通渠道往往出現同商業系統的流通渠道搶貨源、爭市場的狀況;一些地區往往會對本地區的流通企業,特別是商業批發和零售企業下達對本地產品的采購指標和對外地產品的訂購限額;對於跨地區建立商品流通網路和進行流通企業的兼並合作等工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限制和干擾,從而很難順利地建設起全國范圍的暢通無阻的流通網路和體系。與此相應,流通企業要脫離地區的從屬關系而成為全國性的流通企業,也往往十分困難。然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商品流通必然應當實行跨部門、跨地區的流通,形成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和全國性的流通企業。這就必須對目前的流通管理體制實行進一步的改革。

(四)對全社會商業在管理上的不統一,使不規范的流通行為屢禁不止。目前,商業的管理體制仍然是以主體管理為重心的系統管理,即每一個企業都屬其所在的系統管理,而且不管其經濟行為屬什麼性質,都必須由所屬系統管理,外系統無法干涉,這樣商業的行政管理部門實際上無法對商業系統之外從事流通行為的企業加以管理,從而就造成了對全社會流通行為在管理上的不統一。各個地區在對流通行為的管理上也存在著同樣的不統一狀況,往往是「此地非法,彼處合法」、「對甲非法,對乙合法」。這種在管理上的「政出多門」不統一、不規范的狀況,客觀上為一些不良的和非法的商品流通行為的出現和蔓延創造了環境條件,從而使經營假冒偽劣產品、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屢禁不止,影響了商品流通渠道的改革正常和健康地發展。

(五)「灰色渠道」的存在,對正常的商品流通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在近幾年的市場商品流通活動中,存在著一種處於政府監督管理之外的「灰色渠道」,其主要表現為:進口商品從非正規的渠道進入市場(如通過走私進入國內交易市場或通過地下經紀人進入商業企業);一些商品交易活動通過未經登記的經紀人或貿易機構進行;一些商品交易行為以無發票或收據的方式私下進行等等。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初我國的進口家用電器中有80%以上是通過「灰色渠道」進入市場的,如1991年市場銷售錄像機119萬台,而通過進出口公司正式進口的,只有11萬台,還不到10%。這些「灰色渠道」的存在,由於大多可以避免正規渠道所必須交納的部分稅費,對正規渠道流通的商品形成了不平等的競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而且由於這些通過「灰色渠道」流通的商品處於社會監管系統的視線之外,往往也成為一些假冒偽劣產品,甚至有可能對社會生活形成危害的商品的主要通道。當然,在市場經濟發育還不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還未形成的情況下,「灰色渠道」的現象很難完全消除,而且有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正規渠道的不足。但是若不對其加以引導和限制,則有可能影響商品流通渠道的發展,甚至擾亂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秩序。

中國商品流通渠道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反映了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不成熟,進一步的改革應當充分考慮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市場、大流通的客觀背景,力求形成比較合理的流通渠道體系,使中國的商品流通渠道更為優化。



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既是一個新舊體制的轉換過程,也是一個新體制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就象任何實行市場經濟制度的國家一樣,市場經濟體制的最終成熟總是要通過對於大量初級和原始的不合理因素的調整與克服。但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在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轉化過來的,所以計劃經濟同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一面,對於促使市場經濟成熟化程度的提高,仍是能發揮很大作用的,中國流通渠道的改革和優化,應當同時考慮到對於一般的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所出現的不合理因素的克服,和對於計劃經濟中已形成的適應社會化大生產那部分因素的利用。可以說,經過十多年的改革,現在已到了不再是單純由社會各方面的因素自發調整而促成社會商品流通渠道發展,而應當通過理性化的自覺調節來促進社會商品流通渠道優化的時期了。因為只有通過自覺調節,才能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熟步伐。從當前來看,可以考慮從以下五個方面對中國商品流通渠道實行優化重組,以增強其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和提高其現代化的程度。

第一,組建大型的流通企業集團,在商品流通領域發揮主導作用。

流通主體是構成商品流通渠道的基本要素。對於流通渠道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市場控制能力的流通主體。大部分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是如此,我國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流通領域的狀況也是如此。而當前我國商品流通領域所出現的一些無序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目前流通領域缺乏真正具有市場控制能力的流通主體。這正是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的表現。因此要使中國的流通渠道得以優化,很重要的問題是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場控制能力的流通主體,並使其在商品流通領域發揮主導作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營商業企業盡管在規模和實力上確實具備巨大市場控制能力,但是由於經營機制的不善,難以起到優化商品流通的主導作用。改革之後,大多數國有商業企業進行了重組和改造,也已形成一批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流通組織;社會其他方面的流通機構通過十多年的發展,有些也已趨向成熟。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商品流通領域的主導力量。問題在於,目前這些流通主體普遍存在著經營規模不大,經營區域有限,系統或地區的從屬性過強等問題。特別是國有商業企業,大多仍未最終擺脫政府的行政力量的控制和干預,這些情況都嚴重阻礙著這些流通組織迅速成長為對全國市場具有控制能力的流通主體。因此,應當下決心將其中的一部分流通組織,真正發展為具有市場控制能力的流通「巨人」,目標是建設起一批實力強大的全國性的流通企業集團。

從措施上可以考慮:(1)支持和扶植幾個具有強勁發展潛力, 且各種基礎條件較好的流通企業(集團),通過聯合、兼並、參股、控股或連鎖的形式,向全國拓展,建立起全國范圍的商品流通網路,形成對全國市場的控制能力;(2 )利用目前已在全國擁有分支機構或銷售網路的工業、房產或投資性的企業集團,促使其同現有的流通企業聯合或增強自身的流通功能,使其發展為流通領域的「巨人」。這些全國性的流通企業集團,應當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促銷流的功能於一體,能組織起大規模的商品交易、儲運和分銷的活動,能為各生產企業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流通服務。有了這樣一批全國性的實力強大的流通企業集團,就不僅能對全國的商品流通活動起到主導和控制的作用,而且也可能大大地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促使商品流通渠道的優化。

第二,強化企業對流通成本的高度重視和核算意識,准確選擇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

高效和經濟是流通渠道合理性的主要表現。前一階段商品流通渠道的改革,主要是考慮了提高流通渠道的效率,特別是生產企業大規模的自行銷售網路,主要是出於能促使自己的產品迅速分布到市場上去,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之目的。在當時專職的商品流通企業流通效率確實不高的情況下,自行銷售的做法是正確的。然而,十多年的改革,已使一批新型高效的流通企業出現在市場上。於是現在的企業就應當在自行銷售還是委託流通企業代理銷售之間重新選擇,因為採用自行銷售的方式,自然可能消除委託銷售所產生的交易成本,但同時必然會產生組織自行銷售機構以及維持其有效運轉的管理成本。而且對於一個對市場流通業務不太熟悉的生產企業來講,這種管理成本有時是很高的。所以目前對流通方式的選擇,應當主要體現為對於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比較。如果交易成本大於管理成本,一般應發展自行銷售系統;但如果管理成本大於交易成本,就不宜發展自行銷售系統,而應當以委託銷售為主。當然,流通成本僅是選擇渠道的標准之一。此外,如流通效率、流通服務等也是企業選擇渠道的重要標准。但是提高商品流通的成本意識,對於優化商品流通渠道來說是很重要的。具體而言,應當促使企業對現行的商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所形成的流通成本進行一番分析和評價。對於成本較高的流通渠道應當進行調整。同時專職流通企業也應當促使自己的流通成本不斷下降,並使其公開化,以產生對生產企業的吸引力。

第三,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根本上抑制投機倒賣和「灰色渠道」的發展。

造成市場無序和混亂的重要原因是投機倒賣和「灰色渠道」現象的存在。這些行為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往往會損害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當然,通過法規和管理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機倒賣和「灰色渠道」的發展。但是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逐步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則是從根本上消除投機倒賣和「灰色渠道」的利益基礎,最終促使這些現象逐步消亡的重要前提,從形成投機倒賣和「灰色渠道」的環境條件來看,有四個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即「雙軌價格」、「優惠政策」、「多元管理」和「區域保護主義」。由計劃價格和市場價格並行而構成的「雙軌價格」,由於客觀存在著價格上的落差,就有可能產生通過套購計劃商品,須由「灰色渠道」進入市場而獲得的利潤。所以只要實行價格並軌,這種套購牟利的行為就自然會消失,這一點在目前的市場上已基本解決了;「優惠政策」主要體現為商品在不同地區或不同企業可形成不同的交易條件,這也可能造成利用條件差異而產生的投機商業行為。因此,今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建立,應當減少乃至根本取消各種「優惠政策」,使市場交易條件在部門和地區間趨於平等,就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投機性的商業行為;「多元管理」即為對市場流通行為管理主體及管理規范的不統一,就有可能使一些流通經營者利用這些管理政策上的差異,「打擦邊球」,採取不規范的流通行為。因此,通過流通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強對流通行為的統一管理,是消除不規范流通行為的重要前提;「區域保護主義」,往往會導致因保護區域利益的需要,而對投機倒賣和「灰色渠道」等不規范的流通方式也聽之任之的不正常現象,因此,從根本上消除「區域保護主義」或盡可能減少「區域保護主義」對商品流通行為的影響,也是抑制非規范的流通行為的重要環境條件,所以說重組和控制中國的商品流通渠道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整個社會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

第四,建立以行為管理為重心的社會化流通管理體制,「以法治亂,循法興市」,最大限度消除不規范的市場行為。

如上所述,要優化中國的商品流通渠道,首先應規范市場流通行為,而要規范市場流通行為,就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社會化流通管理體制。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使社會商品流通的主體擴大。原有的商業管理部門實際上無法對全社會的商業流通活動實行統一和有效的管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目前的管理體制是實行以主體管理為重心的系統管理。各系統的流通企業主要歸屬各系統的管理。這樣就容易造成「政出多門」,整個社會的商品流通活動就會缺乏統一的規范,而構成無序狀態。因此改變這一現象的基本措施是建立起以行為管理為重心的社會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系的特徵是:政府主管部門管理的不是流通企業本身,而是管理其流通行為。不管是哪個系統的企業,只要發生流通方面的行為,就要被納入管理范圍。而對於所有企業流通行為的管理能夠覆蓋全社會,從而使市場流通的行為規范得以統一。從進一步的角度講,只要能真正建立起以行為管理為重心的社會化流通管理體制,政企分開的問題也就能比較順利地得以解決,從而使流通企業能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得到健康發展。

第五,廣泛採用現代化的流通方式和流通技術,努力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優化商品流通渠道除了促使流通渠道有序和規范地運行之外,還應努力提高流通渠道現代化的水平。商品流通渠道的現代化,一方面表現流通方式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流通技術的先進性和高效性。

從流通方式的角度講,通過發展同市場發展相適應的多種流通業態是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如通過建立購物中心、超級市場、連鎖商店、自動售貨機、商品目錄店以及郵購和網路銷售等零售業態,增強商品的購買便利性;通過建立配銷中心、配送中心、交易市場、商品交易所、會員制批發超市等方式,增強企業的商品分銷能力。通過建設流通中心、物流基地等大型商品集散中心,增強商品流通企業的綜合服務功能等等,都是促使流通方式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從流通技術的角度講,在商品流通活動中引進現代科學技術,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質量,同樣是促使商品流通渠道現代化、合理化的重要途徑。如廣泛利用電子計算機管理商品流通的有關信息,建立起組織商品流通的管理信息系統,是促使商品流通合理化、高效化的重要基礎;運用現代運籌學、網路技術等科學原理來規劃商品的分銷方法和運轉途徑,也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必要措施;此外,在商場設計、商品儲運、商品包裝等方面的技術改進,也都會對流通效益的提高帶來很大的影響。

因此,在研究中國商品流通渠道的重組時,必須站在面向未來的角度,高起點地加以規劃,使新時期的商品流通渠道能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7. 批發市場與交易市場有何區別

批發市場是:專門從事大宗商品交易的商業活動的場所。是商品流通中的第一個環節。一般商品購銷量大,流通范圍廣,一般是生產者相互之間、生產者與批發商之間直接進行商品交換。
而交易市場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了,可以是生產者相互之間,也生產者與批發商,還可以是批發商與零售商,采購商,直接消費者,夠銷量可大可小

閱讀全文

與批發市場做流通是幹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烏批發花市場在哪裡 瀏覽:445
昆明副食品批發公司電話 瀏覽:849
去東海批發水晶便宜嗎 瀏覽:558
中大t恤布料批發價格表 瀏覽:916
義烏兒童袖套批發 瀏覽:65
找北京布鞋批發店 瀏覽:16
貴陽什麼地方批發瓷磚 瀏覽:113
河北礦棉板批發 瀏覽:711
長春市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462
青島高頻電磁加熱批發 瀏覽:213
合肥礦用開關櫃批發 瀏覽:410
臨沂嘉興水果批發市場香蕉價格是多少 瀏覽:830
什麼水果批發可以加盟 瀏覽:597
永年螺絲批發市場地址 瀏覽:906
廣西殺菌燈工作燈廠家批發 瀏覽:506
歐妮批發商 瀏覽:538
外轉子空調風機批發商 瀏覽:297
浙江柯橋批發格子布的地方 瀏覽:728
陶瓷佛像批發廠家地址銅像 瀏覽:853
河北金鋼網鋁型材批發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