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池的人口民族
2010年全市總人口為399.19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9.40萬人相比,十年間共增加19.79萬人,增長5.22%,年平均增長率為0.51%。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間年平均增長0.56%下降0.05個百分點。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336.92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9.51萬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2.59萬人,減少6.28%,年平均減少0.6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98.83萬戶,家庭戶人口為328.16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8人減少0.46人。 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72.94萬人,佔51.33%;女性人口為163.98萬人,佔48.6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1.17下降為105.46。 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5.63萬人,佔22.45%;15-59歲人口為214.51萬人,佔63.67%;60歲及以上人口為46.79萬人,佔13.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2.86萬人,佔9.75%。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0.97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3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7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個百分點。 民族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壯族最多,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82.64萬人,佔83.89%;漢族人口為54.28萬人,佔16.11%。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45萬人,減少 7.58%;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8.14萬人,減少6.03%。 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4.47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8.82萬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0.9萬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0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464人上升為429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034人上升為85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8731人上升為3291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6097人減少為3858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6.71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77萬人,文盲率由5.7%下降為4.96%,下降0.74個百分點。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4%,總量達46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104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5%,五年累計實現190億元,人均財政收入122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8%,總量達132億元,增速比「十五」加快13個百分點。
2011年1-9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3.31億元,同比增長5.6%;1-10月,財政收入完成41.03億元,同比增長20.06%。
2012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97億元,下降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80億元,下降7.0%;第三產業增加值193億元,增長3.4%。財政收入44.56億元,下降12.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6億元,下降36.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為294億元和114億元,下降24.12%和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億元,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5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647元,增長12.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2%,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4%目標之內。
2013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518億元,增長6%;財政收入50.23億元,增長12.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0億元,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0億元、增加值125億元,分別增長1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0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20元,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2.8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2%以內。
201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01億元,增長8.1%;財政收入54.67億元,增長8.84%(不扣除不可預見的政策性退稅1.98億元,完成56.65億元,增長1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1.6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4.33億元、增加值137.26億元,分別增長10.8%、1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79億元,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0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770元,增長11%;招商引資內資到位249.23億元,增長8.3%,外資到位1.01億美元,增長44.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8%。 1991-2002年,河池市國有工業企業有運輸車輛廠、有色工業集團公司、水泥總廠、特種水泥廠、汽車修配總廠、糖廠、造紙廠、礦業公司、電業公司、經濟貿易中心、橡塑工業總公司和工藝製品廠12 家。有8 家為生產企業,涉及行業有機械、建材、礦冶、化工、製糖、造紙、食品、服裝、木器等。主要工業產品有:方向盤拖拉機、小四輪後驅動拖拉機、水泥、白砂糖、赤砂糖、酒精、白酒、鉛銻精礦、鋅精礦、高鉛銻合金、鉛錠、2 號銻、金錠、銀錠、Sb2O3 塑料編織袋、服裝、3 號、4 號衛生紙、80 克每平方米B 級牛皮紙、瓦楞紙、本色松木漿板、「168」 牌系列高級圓筒衛生紙、餐巾紙、木衣架等。
2011年1-10月,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9.65億元,同比增長24.59%,其中有色金屬和電力行業分別實現增加值50.25億元和40.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5%和0.79%。
2012年全年實施工業項目597個,完成投資60.48億元;實施更新改造項目497個,完成投資57.41億元。酒業、食品加工、繭絲綢產值增速分別達66.5%、24%、11%。廣西有色金屬產品、酒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啟用,廣西繭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工建設。河池·南丹工業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有色金屬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華錫集團、泰星公司分別成為錫多金屬礦物加工、電子焊接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市級工業園區籌委會,優化市級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機制,籌建河池大任產業園和化工產業園,推動河池·都安臨港工業園建設。全市新增微型企業1200家、廣西著名商標5件。 1991-2002年,河池市每年的糧食播種面積都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0%以上,通過進行基地和示範片建設,改善農業設施,大力推廣良種和農業科技,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和行政執法,科學種植,除1994 年因遭受百年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而減產外,其餘年份的糧食單產和總產都不同程度提高。2001年,全市糧食總產達9.41 萬噸,為歷史新高。同時,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來的土地因地制宜種蔗、種果、種菜、種桑養蠶,促使農民增加經濟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1 年的464 元上升到2002 年的1511 元,農民生活明顯提高。
1995 年,河池市農業局獲農業部授予「農業系統實施貧困地區『溫飽工程』 先進單位」 稱號,農業局長廖天培獲農業部授予「實施貧困地區『溫飽工程』 先進個人」 稱號。1998 年,農業局幹部覃炳利、吳孟星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 稱號。2000 年,市農業局被評為「河池地區農業系統先進單位」,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授予「『基點調查』 先進單位」 稱號,潘壽寶、韋美秋等11 人獲自治區農業廳授予種子系統、基點調查、農技推廣先進個人。
2012年落實各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補貼資金2.45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00萬噸以上,新增經濟作物25.82萬畝。桑蠶、糖料蔗等特色農業規模達288.7萬畝,比上年增加20.42萬畝,其中桑園面積、鮮繭產量連續7年保持全區第一。牛、山羊飼養量和出欄量、內陸大水面開發養殖面積保持全區第一。固定資產或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10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7家。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5.5萬畝。耕地佔補實現平衡,新增耕地面積3000公頃以上。 河池金城江機場,位於河池市西北方向的見塘山,距離河池市中心37公里。是「十一五」時期國家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的支線機場之一,機場跑道長2200米、寬45米,航站樓面積4200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C。
河池金城江機場於2006年6月被列入國家西部地區新開工的12項重點工程計劃,機場海拔675米,可起降CRJ200、ERJ145、B737-700、A320等多個機型。 2014年8月28日正試投入運營。 河池是桂西北區域中心,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樞紐,還是歷史的「兵家喉地」。河池背靠大西南,面迎東南亞,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河池交通便利,金宜一級公路、宜柳高速公路、黔桂210國道、水任(金城江區水任村至南寧北)高速公路的建成,為河池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證。
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順利建成通車,標志著河池中心城區不通高速公路歷史結束。
2012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1786.858公里,其中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1262.51公里,三級公路994.883公里,四級公路7807.699公里,等外公路1721.766公里。各項公路里程指標分別為2002年管養公路總里程的1.90倍。河池基本實現了市政府通高速、縣縣通二級、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標。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率比2002年增長69.9%;全市1499個建制村通等級公路1267個、佔84.6%,比2002年增加920個,增長2.65倍。 水資源豐富,有紅水河、龍江、刁江、盤陽河、清水河、澄江、大小環江、布柳河、下梘河。船運方便。
2012年,全市內河航道總里程1001公里(其中國家高等級航道Ⅳ級航道416公里),比2002年增加133公里、增長15.32%。
『貳』 砂糖橘什麼價
現在的行情是四塊錢左右,超市裡一般都是這個價
『叄』 河池什麼地方種沙糖桔沃柑最多
河池基本都種植有柑橘,非常多的。
第一是種植地的選擇,這是種植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塊好的土壤對於果樹的生長還有後期的產量都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好的種植地會給後期的管理帶來不小的幫助,所以說這個果園的選擇還是要非常仔細認真的。而種植沃柑的話,我們最好選用那種土層比較厚的,土壤比較肥沃,還有就是周圍能夠有遮擋眼光的東西,這樣可以讓果樹充分照射到陽光。附近最好就是有比較充足的水源,方便澆灌,然後周圍不要有污染的廠房之類的建築。
第二就是定植,在定植之前我們要先對選好的土地進行整理,對土地進行翻耕,這樣可以讓土壤變得疏鬆,而且還可以把土裡面一些可能會影響果樹生長的東西給除掉。翻耕的同時記得要施肥,這樣可以讓土壤更好的吸收肥料,給果樹前期的生長會帶來不小的幫助。我們翻耕的時候要注意深度,不要太淺,最好就是30公分左右,還可以弄一些弧形的壟,弄完這些就可以進行定植了,定植的時候要控制好植株之間的距離,大概有個一米的距離就可以了。
第三就是管理工作,其實在種植前有一項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對果樹種植密度的管理,合適的種植密度可以讓沃柑樹更好的生長,直到最後收獲都是有幫助的,所以種植時候的密度和最後的產量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在種植前就要根據果園的面積來計算一下種植的密度,不過一般都是用的前密後疏的方法來種植的,最開始就是兩米乘一米,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果樹有嚴格的管理。
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就需要觀察果實的情況了,不過這一年我們不需要一味強求產量,因為前期還只是一個摸索的階段,等到第三年的時候就可以把產量給提高一些了。而到第五年的時候,密植的管理就需要改變了,變到四米乘一米,再過個兩年的時間,還要再進行變化。這幾年密度的變化就是為了能夠在以後一直有一個好的產量,所以這些工作都是一定要做的,只要做完這些工作之後,後期在密度的管理上就會方便很多了,而且每年的產量也都會非常穩定了。
種植之後,對於果樹的管理也是有要求的,當幼苗長到四五公分的時候,就需要追肥了,這時候選擇的肥料最好就是氮肥,施肥的次數也比較多,大概是半個月一次就需要追肥了,可以選用「沃葉水溶肥」,這樣才能夠加快幼苗的生長速度。然後就是當幼苗有二十公分的時候,為了讓分枝能夠長得更好,我們就需要進行一下摘心的工作,特別是在剛種下去的第一年,這個工作一定是不能夠少的。在我們施肥的時候,記得澆水也要同時進行,這樣可以讓肥料更好的被土壤吸收。
沃柑的生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而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針對樹的樹形來做些工作了,不要到太晚的時候來做這些工作,因為這個樹形很快就會形成的,等栽完苗之後就可以進行定幹了,等樹干有長到三十厘米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它剪短一些了,這樣就可以讓分枝長得更快一些。要是發現長出來的枝幹不是很整齊的話,我們可以對一些比較長的枝條進行一下處理,保證每根枝條的生長狀況都是差不多的。
『肆』 四川內江有砂糖橘嗎
四川內江在北山坡應該有砂糖橘。如果要批發到那裡去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