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這幾個品牌方便麵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是多少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市場競爭調研方便麵市場競爭調研 目前中國的方便麵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多家廠商紛紛逐鹿中原, 大大小小的多家企業絞 盡腦汁在爭搶中國這塊碩大的蛋糕! 以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統一、華龍等為代表的方便麵龍頭生產企業紛紛加大了新品 推出和推廣力度,如華龍在東北推出了東三福方便麵、白象面對高端市場推了 8848 大骨 皇面、康師傅在去年夏天推出了干拌面等,他們意欲通過差異化產品競爭力,開拓更大市場 空間。有資料表明,我國已成為世界方便麵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年產方便麵 498 億包,占 世界方便麵總產量的 61%以上;以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統一為代表的 4 家企業產量占 總產量的 61.4%,並占據了 72.4%的市場份額。 白象食品集團董事長姚忠良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方便麵 50 周年慶典大會上表示: 「地 球上 60 億人口的麵食文化,在下一個 50 年,會有一個輝煌的成就。目前,白象方便麵的市場佔有率已達 14.56%。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應州表示,未來 10 年,中國方便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康師傅將通過創新產品在減少內耗、價值提升方面不斷努力。 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食品事業本部總經理吳一挺說:「擺脫價格競爭,轉向價 值競爭是方便麵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 下一步, 統一方便麵將就完善方便麵食材及包裝的基 礎性研究、創新開發出適合消費者喜愛的方便麵、堅持方便麵產品質量安全等方向下工夫, 向消費者提供高價值的產品。」 康師傅 公司介紹: 本集團於 1992 年開始生產方便麵,並從 1996 年擴大業務至糕餅及飲品;康師傅作為中 國食品行業的領導企業, 目前本集團的三大品項產品, 皆已在中國食品市場佔有顯著的市場 地位。據 ACNielsen2009 年 12 月的零售市場研究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這期間本集團在方 便面、即飲茶及包裝水銷售額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54.6%、48.4%和 19.6%,同時穩居市場 領導地位; 經營理念: 產業報國,造福社會。 以上 4家企業可以算是中國市場上的排頭兵了;論實力,康師傅作為龍頭老 大當仁不讓,龍頭企業是方便麵老大。其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加上其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品牌知 名度進一步提升,挖掘了一大批潛在客戶;而台灣的統一企業,實例也不容小覷,其 明確的發展方向,實在的經營理念使得其在祖國這片市場上分得了一杯羹;土生土長 的今麥郎集體,有效的依託了其地理優勢,並充分展現了其在這一領域的蓬勃也行, 從其專為特定消費群體研發的方便麵種類可見一斑,而且其積極的理念,會贏的社會 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B. 北京方便麵的集團規模
北京方便麵是南街村集團產品之一,具有口感香脆,食用方便等優點,在90年代廣受河南及周邊地區歡迎。
方便麵廠是南街村集團的主要生產企業之一,總佔地面積70000多平方米,固定資產9500多萬元。現有員工1200多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150多人;公司設備精良,工藝先進,擁有12萬包以上東京面機、廣州人機等國內外先進方便麵生產線20條,其中清真方便麵生產線3條,日產方便麵400多噸。
方便食品公司已擁有「南街村」、「南德」、「北京」三大品牌,產品有麻辣、雞汁、牛肉、麻排、紅燒、骨香等不同規格、高中低檔100多個品種。種類有方便麵和鍋巴。
由於企業重合同、守信譽,始終堅持嚴格的品控和持續的改進,所生產的系列產品先後榮獲「部優產品」、「河南省重點保護產品」、「河南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並順利通過IS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南街村面,天下流傳。作為河南乃至全國方便麵市場的早期開拓者,方便食品公司秉承了南街村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的精神,始終堅持「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信譽求發展,以管理促效益」的企業方針,不斷改進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創新經營思路,拓展銷售渠道,在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中,實現了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C. 統一方便麵與康師傅歷年的銷量對比與分析
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已經是婦孺皆知,其市場佔有率已近半壁江山;幾年後,康師傅推出的茶飲料,又引領時代潮流,首開飲料市場「茶」之先河。據說,康師傅的締造者魏氏兄弟兩闖大陸,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是誰鼓起了他們再闖大陸的勇氣,策劃出「康師傅」而一炮走紅?又是誰引領康師傅進入飲料市場,開創「茶」之新品?
今年5月,《商界名家》記者與亞洲管理大師白崇賢的一次交談中,白大師首次袒露了他12年前在台灣為魏氏兄弟策劃「康師傅」,爾後擔任康師傅顧問又為其戰勝競爭對手的全過程。他聲稱他就是康師傅的師傅……
兩闖大陸的魏氏兄弟找到了我
那時,我在王永慶台塑集團旗下的台育企管顧問公司當董事長。康師傅還沒有出世,康師傅的締造者魏氏兄弟經營著從父親魏德和手裡接過來的「鼎新油坊」。1988年,大陸向台灣開放,一直想將父親的「鼎新油坊」做大做強的魏氏兄弟,推薦兄弟中的老么魏應行到大陸考察市場。魏應行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因為他家的企業是油坊,辦企業的思路總離不開食用油,在考察中,他總是把眼睛盯著食用油市場。他發現大陸市場幾乎全是散裝油,上等食用油在大陸市場是個空白。於是,決定在大陸開發「頂新清香油」。
1989年,魏家與北京農工聯合公司合資成立了北京頂好清油公司。
接著在中央電視台進行廣告轟炸。然而因大陸的老百姓習慣了廉價的散裝油,對十幾塊錢的瓶裝「清香油」難以接受,使得魏氏的油品銷售失敗,接著,魏氏兄弟,又開始試推「康菜蛋酥卷」和一種蓖麻油,結果又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和瓶裝油一樣,高估市場。從1989年至1991年,魏應行從台灣帶到大陸的1.5億元台幣,一大半都打了水漂,他不敢再往前走了,他准備打道回府。
那天,他在北京至深圳的火車上,肚子餓得咕咕叫,於是從旅行袋裡掏出一包方便麵充飢。這時好幾個乘客問他:「這方便麵在哪兒買的?」然後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盯著他手裡的方便麵。這一「問」一「盯」,使他腦子里靈光一閃:方便麵有市場,為何不生產方便麵呢?
回台後,魏應行把在列車上的「發現」,很快變成了現實,四兄弟開始改行做方便麵。當時,在台灣,方便麵是統一集團的天下,而魏氏的企業小而無名,生產出來的方便麵無人問津。怎麼辦呢?創業一敗再敗的魏氏兄弟,找到了我,向我討教創業方略。我見四兄弟個個血氣方剛,正是人生創業的最好年齡,於是,我很願意幫「四兄弟」一把,便建議他們到大陸去闖。
魏應洲卻搖著頭說:「兩次闖大陸,我們都失敗了,我們想還是先從台灣做起。」
我問:「在台灣你們能做什麼?」
四兄弟都望著無言可對。我告訴他們:「台灣的食品業已經有了味全和統一,水泥業有「台灣」,塑化業有台塑,金融保險業有國泰人壽,所有行業的市場幾乎都被強勢企業佔領了,無論在台灣創辦什麼企業,其市場空間都是很有限的,再說,小河難養出大魚,要做大,就得到大陸去發展,那裡市場寬闊,起點是平等的。」他們聽我這么一說,覺得有道理,但兩次在大陸實踐的失敗,又使他們心有餘悸。
我看出了四兄弟的心思,又繼續對他們講:「你們在大陸的失敗不是創業本身的失敗,也不是產品的失敗,而是策劃的失敗。」我這里強調「策劃」,是想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既推銷自己,又點醒處於企業迷霧中的魏氏兄弟。第一個目的達到了,魏氏兄弟是明白了企業失誤的病根,在於沒有策劃好;第二個目的沒有達到,幾天之後,當魏氏兄弟決定挑選策劃大師為頂新做策劃方案時,並沒有直接選擇我,而是採取市場化操作,在台灣媒體上登出招標啟事,徵求「頂新方便麵」進入大陸的策劃方案,公開向社會競標,我只能是競標者之一。
我的方案一舉「中標」
在接觸魏氏兄弟之前,我已經為東南亞近500家企業進行過策劃、咨詢。我對這次競爭奪標非常自信,並認真地寫好了「頂新」的策劃方案。在策劃方案里,首先對頂新進入大陸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我認為,頂新進入大陸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時——中國政府需要大量引進台資,並提供一些優惠政策,良好的政治氣候,大大地降低了關系成本;地利——大陸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大陸生產的方便麵包裝簡陋,食之無味,而頂新的方便麵若能以大容量,精選調料和精美適用的包裝進入大陸市場,加上台灣的產品對大陸人很有吸引力,勢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人和——創業就靠一口氣,而兄弟四人「團結一心,共謀大業」所凝成的一股盛氣容易取得突破性的成功。進行可行性分析後,我又對頂新的戰略布置進行了設計:先在北方建立根據地(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市場大於南方)打開突破口,再通過京廣線向南方挺進(由北方人來影響南方人的食品愛好),然後向東、西部輻射(由南、北方人愛吃方便麵來使東、西部人產生從眾心理也跟著吃),最後佔領整個中國。在企業形象設計上,我強調產品命名最好避開「頂新」,因為「頂新」在台灣沒有名氣,也不要用「頂益」,「頂益」在大陸遭遇兩次失敗。應該用一個通俗易記的與老百姓接近的名稱,因為方便麵是大眾產品,名稱也應該大眾化。後來他們用了「康師傅」做產品名,其理由是:大陸北方老百姓喜歡把一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都叫師傅;在南方的工商企業,一般稱年紀大的人叫師傅,是一種「尊稱」。 「師傅」 既通俗又專業還能受人尊敬。每個師傅都有姓,姓什麼呢?最後他們用了健康的「康」字,因為「頂新」的方便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以此塑造「講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專家」形象,隨著,廣告詞也呼之欲出:「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經過績效比較,魏氏兄弟覺得我的策劃方案確實棋高一著,最後決定選擇我的策劃方案。
康師傅在大陸一炮打響
1991年,天津科技開發區招商,魏氏兄弟帶著我的策劃方案來到大陸,將北京的頂好清油公司轉移到天津開發區,注冊了頂益食品公司,開始轉向生產「康師傅方便麵」,這次,魏氏兄弟幾乎把所有的家當都押進去生產適合大陸消費者口味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從此,中國的方便麵提高了一個檔次。
「康師傅」上市後,接著進行廣告轟炸,廣告畫面一改過去用真人做廣告的老套套,別出心裁地採用一個比較易記憶的廚師模樣的動畫人物做廣告。當「康師傅」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一出現,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快掀起一股搶購狂潮,這股狂潮又很快傳染了批發商,一度出現頂益門前排長隊、批發商提著一袋袋現金來訂貨的場面。於是,頂益利用批發商的預付款,很快購進一批國外先進設備擴大生產,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招聘員工快速培訓,僅一年之內在天津上了三條生產線,迅速佔領北方市場。
就在康師傅投放大陸市場的第15天,統一也跟蹤康師傅來到大陸投放統一方便麵。在台灣財大氣粗又處於方便麵霸主地位的「統一」舉起「降價」的武器,對康師傅進行阻擊,將與康師傅同樣包裝、同樣內容、同樣價格(3元一包)的統一方便麵,降為2.8元一包,與康師傅競爭。
統一降了價,康師傅降不降價?魏應洲又找我商量。我的回答是:「不能降價!」魏應洲問我:「為什麼不能降價?」我說:「康師傅是第一品牌,如果學統一降價,你的消費者就會找你退錢,因為他吃了很多3元一包的康師傅,現在降成2.5元,或降成2.7元,他就覺得以前吃虧了。降價,這不是第一名牌的人應該做的事。再說,拼價格,康師傅不是統一的對手,統一是老品牌,資金雄厚,生產規模大,康師傅若在價格上與統一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
「那怎麼辦?」魏應洲非常著急地望著我。我斬釘截鐵地說:「一點不能降價,反倒要升價!統一賣2.8元,我康師傅要賣3.2元。原價3元和2.8元太接近,應該把它拉開一個檔次,升到3.2元,這樣消費者心裡會想,好就是好,不好的才會降價,賣不出去才會降價,康師傅不僅不降,反而還在升價,康師傅就比統一好。」
我建議他們把「康師傅」的價格抬高後,對市場又進行了調查,我發現當時大陸只能賣兩種方便麵,一種是進口的「高價面」,在機場飯店有售,價高難推廣,另一種是低價袋裝方便麵,口味差。為滿足大陸另一部分貪便宜的消費者,我又建議魏氏兄弟推出一種簡易的紙包裝方便麵,售價1.8元。你2.8元,我1.8元,比你還便宜,這樣消費者要吃便宜的,有1.8元,要吃貴一點的,有3.2元,另外,我還建議魏氏兄弟推出一種5元錢的牛肉麵。高、中、低三個檔次的康師傅同時打進市場。由此,統一阻擊康師傅的結果是,康師傅不但沒有萎縮後退,而且市場佔有率更大了。事後,不少商家的老總問我:「白教授,你幫康師傅反擊統一成功,採取的是什麼戰術?」我說:「這叫『商品價格的有效組合。』其原理是:如果產品價格都是高價位,就失去了低價位的顧客,如果都是低價位,就失去了高價位的顧客,只有高、中、低三種價位有效組合,才能贏得眾多顧客。」
康師傅價格的有效組合成功,我把它看成是局部的成功,因為產品的運輸渠道不暢,也會影響銷售額的增長。
當時康師傅在大陸的工廠都設在北方,產品要往南推進,運輸是關鍵。為此,我又為康師傅獻出一策——搭配術。我建議魏氏兄弟與鐵路局合作,為鐵路局提供500個車皮,這500個車皮由頂益來製作,**交給鐵路局掛靠。康師傅方便麵就擺在這500個車皮里,這個車次掛5個車皮,那個車次掛10個車皮,這樣,就可順利地將康師傅分銷到大陸的東南西北各省市,然後,通知各地經銷商來提貨。如車皮到了武漢站,康師傅就通知武漢站的經銷商來提貨。提貨的方式,我建議他們採取配銷系統,這個配銷系統也就是產品組合銷售,比如康師傅今天最暢銷的是牛肉麵,於是,一箱牛肉麵搭配一箱其它的方便麵。如果經銷商只要牛肉方便麵,不要其它的方便麵,那麼一箱牛肉麵貼價50元。
這種「搭配術」的實質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目的並不是硬性推銷滯銷產品,而是做做幌子而已。我了解經銷商的心理,你越是求他買,他越是不買,你越是不賣給他,他越是想買。應用我的搭配術,康師傅在經銷過程中不僅營業額在加大,而且利潤也在加大。也就是說,康師傅還沒有賣到終端消費者手裡的時候,頂益已經從經銷商手裡賺了一大筆。
我的策劃終於有了好的回報。只花了兩年時間,康師傅就在大陸市場打開了缺口,並在天津完成了三條生產線,鞏固了康師傅在北方的根據地,也是康師傅挺進大陸的第一個根據地。第一個根據地的成熟,為迅速擴大戰果,打下了強實的基礎,於是,我立即建議魏氏兄弟在大起點上完成戰略部署,將「康師傅」在天津的成功模式向全國鋪開,建立若干個根據地。魏氏兄弟採納了我的建議,1993又在廣州成立了第二家生產基地,形成一北一南的戰略格局。不久,又在杭州和重慶建起了兩家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隨後,在武漢也發展了一家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這樣,東西南北中五個根據地就在全國形成了。為了方便整體上的配送,魏氏兄弟甚至考慮到了每500公里設一個方便麵生產基地,到1996年生產基地已在全國發展到10個,生產線發展到110條,每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為康師傅指引第二戰場
有了錢怎麼辦?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僅要會掙錢,而且還要會用錢。康師傅在大陸實現擴大後,手裡很快集聚了一筆巨資。於是,我又幫助魏氏兄弟玩起了資本游戲——國際化運轉。我建議魏氏兄弟殺回台灣——用康師傅在大陸賺的錢收購台灣的味全。味全是台灣食品業的龍頭老大,以前康師傅在味全的眼中是瞧不上眼的小老弟,現在小老弟在大陸發了財,變成了大哥大,而味全卻日漸衰落。味全聽說魏氏兄弟要收購它,便獅子大開口,要價「300億(台幣)」,康師傅一甩手就是「300億」。其實,我建議康師傅殺回台灣收購味全是算過賬的,這「300億」對大陸的康師傅不但沒有任何損失,而且還有更大的利益可得。因為,康師傅把味全買了之後,處理他的房地產,就可得300億,這塊地皮在台北市區辦廠沒有太高的值價,當房地產賣掉還是值錢的。賣掉之後,再把300億拿到大陸,買其它的廠房,投資飲料業進行康師傅的品牌延伸——打造頂新第二艘航母,300億就可以增漲到3000億。
1996年「康師傅」推出檸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又推出冰紅茶、綠茶和烏龍茶。2002年又推出「鮮的每日C」果汁飲品。如今「康師傅」飲品已處於中國包裝茶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包裝茶的銷量及銷售額市場佔有率分別達50.6%和52.3%,成為飲料業的領跑者。
康師傅的成功,我是為它做了些策劃,現在回想起來,那隻是一種思路,真正使康師傅走向成功的還是魏氏兄弟自己。「兵法」的價值不在於擁有,而在於應用
D. 為什麼「北京方便麵」還沒退出市場
一方面是90後的童年記憶,另一方面是方便麵中的知名品牌,所以現在的需求還比較高,還沒有退出市場。南方的小夥伴們或許都沒有聽說過這種方便麵,但是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對於河南人來說,北京方便麵還是很有名的。從外包裝上來看,北京方便麵就充滿了時代的味道,而且20多年來,北京方便麵在包裝上就沒有想過要革新。
南街村面,天下流傳。作為河南乃至全國方便麵市場的早期開拓者,方便食品公司秉承了南街村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的精神,始終堅持「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信譽求發展,以管理促效益」的企業方針,不斷改進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創新經營思路,拓展銷售渠道,在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中,實現了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E. 為什麼北京方便麵還有市場
北京方便麵又一種特別的味道,而且品牌效應產生的顧客忠誠度也很高。
對於很多人來說,吃北京方便麵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情感。
再說,北京方便麵的價格也相對便宜。其實,三鮮伊面的味道也不再如同以前一樣。但是,每次吃到三鮮伊面的時候,還是感覺很好,很舒服。
F. 中國的各大方便麵廠商的銷售額的排名
排名 康師傅 華龍 白象 統一
以下摘自http://www.cnflour.com/2009-12-11/2009121110352460804.asp
康師傅在中國方便麵市場份額為54.1%,排在後面的華龍、白象和統一市場份額分別為11.6%、10.9%及7.8%。從這一數據顯示中國方便麵市場的格局基本上形成,康師傅是「老大」,今麥郎和白象分別排在二、三位,而曾經排在老二的統一方便麵如今卻排到「老四」的位置
銷售額: (人民幣)
康師傅 171,41億
華龍 36.54 億
白象 34.33億
統一 24.57億
http://www.chinabgao.com/reports/110944.html
數字很具體,通過這兩個網站你能大概知道數量,但精確計算的數量歸為研究報告版權所有
G. 統一方便麵的市場份額是多少
根據AC尼爾森的資料,2005年末統一的MS是13%
康師傅是39%
H. 中國的方便麵市場
如果用「百花齊放」來形容數年前中國的方便麵市場,可以說一點也不為過。但是近幾年業內人士發現,過去方便麵市場那種「熱鬧」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三個主要品牌瓜分天下的「風平浪靜」的局面。方便麵市場的蛋糕究竟有多大?在消費結構發生變革的今天,消費方便麵的群體有怎樣的定位?人們的消費偏好及消費習慣又有哪些特徵?
對比分析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實施的「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 中的有關方便麵市場的數據,或許能為廠家和商家提供解答這些問題的佐證。
機會挑戰共存:滲透率上升,食用數下降
市場空間:每年將消費400億袋
如果把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1998、1999兩年實施的「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有關方便麵的數據做一比較,則發現方便麵在都市居民生活中的滲透率較為穩定。調查顯示,1998 年,在12城市居民中滲透率為72.3%,而1999年同樣的12城市,這一數值上升了1.6 個百分點,為73.9%。這一數值的小幅變化,說明了方便麵市場已趨於穩定中的成熟,市場大格局已定;與此同時,小幅的增幅又證明了方便麵市場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有關專家曾預測,21世紀初的中國,方便麵年消費量將在400億袋,也說明了中國這個方便麵消費大國孕育著更多的商機。
1999年平均月消費量:由7.11袋降至6.9袋
當然,從新生代調查的數據看,目前市場上方便麵品牌已多達上百個,但真正成規模、有優勢的依然是」康師傅」和「統一」等少數品牌。盡管方便麵市場的滲透率在城市居民中已趨於穩定並略有增幅,但從城市居民食用方便麵的數量看,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3%,即:城市居民平均月消費方便麵由1998年的7.11袋下降至1999年的6.9袋,說明方便麵市場的蛋糕縮小了一大塊,這是廠家和商家不願看到的。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是:目前,一些更為方便快捷的方便食品正在排擠著方便麵市場,同時,城市居民消費方便食品的口味有了更高的追求。
從1998、1999兩年「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數據還能看出,台灣資本的「康師傅」和 「統一」方便麵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究其原因,是由於台灣企業對內地方便面市場的切入點較為准確,市場行銷策略更為合理。如台灣頂新集團九十年代初就對內地市場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在研究中,頂新集團發現:因加工技術的限制,內地的方便麵必須經過烹煮才能有彈性,同時,消費者為了改善口味,在烹煮的過程中,常添加各種配料,使這種產品同一般的掛面幾乎無異,差別僅在於烹煮的時間長短;市場所售方便麵的價格差距也極大,一般來說方便麵的售價僅幾毛錢,品質與包裝技術較差,如裝面的保麗龍碗,常因無法承受高溫而軟化。相反,品質較佳的進口或走私泡麵,價格往往是當地產品的十幾倍。因此,不論從面體的品質、配料、包裝或產品價差來看,均顯示了內地方便麵市場的巨大潛力。
頂新的市場研究還發現,方便麵食品本身有其獨到的優點,諸如生活需要、攜帶方便、產品變化空間大、運輸方便並有利於行銷廣大區域、單價低易於普及等,因而只要產品口味、品質能形成本地化,自然能有競爭力。
在弄清了內地方便麵市場的市場環境與產品特徵後,頂新集團便把開發方便麵產品,確立為其多角化投資中的一種策略。1991年,頂新集團考慮到未來南進策略所需的交通運輸通道,在北方第一大港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了天津頂益,輻射人口近3億的華北地區,從此拉開了攻佔內地方便麵市場的序幕。從頂新集團的成功中,我們可以獲知,深入研究市場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商家必爭之地:上海、北京、天津和沈陽
從1999年新生代「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有關數據發現,不同城市居民在消費方便麵產品上有著明顯的地區差異。從圖一中可以看出,鄭州、濟南、天津和沈陽等城市對方便麵消費熱情較高,表現在方便麵的消費比例較高;而武漢、上海和青島等城市居民消費比例則相對較低。
另外,從群體千人數指標,可以判斷消費群體規模大小,即判斷市場容量。如果把20 城市消費方便麵的總體人群看作一個「完整的蛋糕」的話,那麼,從圖二可以明顯地看出,最大的兩塊便是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市場,它們分別占據了15%和13%的份額。雖然在圖一中兩城市的消費比例不是很高,但由於兩城市人口基數較大,從而使之成為方便麵消費最大的兩個市場。此外,圖二也顯示出天津和沈陽是方便麵的另兩個主要市場,分別佔20城市總市場的8%和7%。如果我們把上述4城市的蛋糕作一簡單的加和,則佔到20城市總體的 45%。可見,在方便麵市場上,上述四城市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要想在方便麵市場有所作為,上海、北京、天津和沈陽無疑是市場爭奪的重中之重。當然,對於弱小者來說,也可以避開這幾個城市,集中力量主攻其他城市。
競爭態勢:寡頭壟斷市場
優勝劣汰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基本法則,方便麵市場同樣在遵循這一普遍的規律。可以看到,全國方便麵市場經過幾年的大洗牌後,所剩的基本是有經濟規模、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少數幾家,呈現出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
依據「賣方集中度的產業組織理論」,當賣方集中度(這里的賣方集中度是指前幾位品牌累計的市場佔有率,如前四位被稱之為CR4)大於50%、且有顯著經濟規模、產品差異大,又有較高進入壁壘的行業稱為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而把賣方集中度介於10%—50%、廠家數目相對較少,存在較顯著的規模經濟,產品差異中等或較大,又有一定進入壁壘的行業稱為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而對於賣方集中度低於10%,廠家眾多,產品差異很小或較小,無明顯經濟規模,也能自由進入的行業稱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
按照這一理論,新生代的研究人員考察了1999年「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中的21個全國性方便麵品牌,依據累計品牌的消費人數,得出方便麵行業的行業集中度曲線。從圖三可以發現,CR485.3%,CR272.1%,集中度十分之高。可見,方便麵市場已經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前兩位的寡頭就是來自台灣的康師傅和統一兩大集團,它們兩者的市場佔有率就達到了整個行業的72.1%;緊隨它們之後的是華豐和美廚,不過,它們的份額相對較小;其餘品牌則在這四個巨人面前不值一提。
接下去,新生代的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各城市市場的品牌競爭狀況。從附表中看出, 「康師傅」在20城市的滲透率均排第一,「統一」在14城市排名第二位,一些地方品牌在某些城市排在第三、四位。應該說,現如今,除了「統一」尚能對「康師傅」構成威脅外,其餘品牌在全國范圍內都不能對其構成威脅。雖然一些地方品牌在某些城市佔據了一些份額,但中國的方便麵市場已經是「康師傅」的市場,「康師傅」當仁不讓地坐上了中國方便麵市場的龍頭之位。
由此,方便麵行業已完全進入寡頭壟斷時期。其特徵表現在:寡頭企業在消費群中已形成不可動搖的地位,其他企業在一段時期內很難進入這一市場,競爭主要在寡頭之間展開。此外,寡頭企業要想維持霸主地位,除了對產品質量及特色不斷改進外,廣告宣傳也是其不能忽視的,廣告宣傳是維系企業生存、穩固品牌形象的極為重要的手段。另外,寡頭企業還時刻在關注行業內其他寡頭及品牌的變化,以防止其對自身品牌及企業地位、經濟狀況的影響。
其實,一個真正有實力的品牌離不開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所以研究分析消費者的特徵及消費行為,對品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是所有品牌能否佔領市場的關鍵。
透視購買者:男性、年輕人居多
研究消費者不僅僅局限於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對於消費者的人口統計特徵、生活態度及其他行為的分析研究,也將有助於對產品品牌的深入了解,也將為生產企業改良產品特質、制定營銷策略、編制媒體投放計劃等,起到基礎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作用。
每月消費11袋者,占消費者總數的19%
如果我們把食用方便麵的消費者分為輕度消費者(每月消費2袋碗桶或以下)、中度消費者(每月消費3—10袋碗桶)和重度消費者(每月消費11袋碗桶或以上),那麼,20城市重度消費者占消費者總人數的19%,輕度消費者占總數的22%,中度消費者占總數的55 %。雖然重度消費者僅佔全部消費者的19%,但其消費量卻占總消費量的45%,可見重度消費者的重要性。
男性略多於女性,年輕人多於年老者
那麼,食用方便麵的消費者是怎樣的一群?新生代1999年「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結果顯示,單身上班族及青年學生是方便麵的忠實消費群,特別是男性群體,重度消費者佔53.3 %,比調查總體男性51.5%略高。另外,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重度消費者佔46.7%,低於男性6.6個百分點。
從重度消費者的年齡分布來看,重度消費者的分布從年輕到年老逐步降低;與調查總體相比,在15—24歲年齡段,重度消費者的比例達到29.2%,遠高過調查總體23.4%的水平;在55—64歲年齡段,則正好相反,調查總體在此年齡段的比例為11.4%,而重度消費者的比例為7.5%。可見,對於方便麵產品而言,年輕群體更偏好,而老年群體則對此類產品不是很感興趣。
單身和學生群體消費慾望最高
從重度消費者的婚姻狀況來看,以已婚人士為多數,但與調查總體相比,單身者的比例高出調查總體5個百分點,可見單身人士消費方便麵的熱情更高。
從重度消費者的工作狀況來看,在人數上還是以全時性固定工作佔了46%;此外,學生群體佔了總消費群的17%,此比例高出其在調查總體比例中的5%,可見,方便麵更符合學生群體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圖方便的心理特點,因而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喜愛。
綜上所述,年輕男性及男學生對方便麵的消費傾向性最高。這可能與青年男性在飲食方面較為馬虎,加上工作與學習較為繁忙有關。這樣,方便麵在其生活中,既可以當點心、宵夜,又可以當正餐,因而成為其真正的方便食品。
消費者生活態度:喜歡流行和時尚
在「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問卷中,新生代設計了89條關於生活態度的語句,請被訪者從「完全同意」、「趨向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對」到「趨向反對」、「完全反對」五個階段進行選擇。通過被訪者的回答,研究人員可以了解其獨有的心理脈絡和性格特徵。
新生代的研究人員引入一個TGI指數的概念。TGI(TargetGroupIndex)中文譯作「目標群體指數(傾向性指數)」,是指某一子群、某一指標的比例,與總群同一指標比例之比,再乘以標准數100所得的值。其最基本的目的是精確地描述目標群體的特徵,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態度、生活形態和媒體接觸習慣,為更有效地制定市場營銷戰略和廣告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這里我們列舉出方便麵重度消費者趨向同意TGI指數排名前10名的觀點,從中可以了解其心理特徵和性格特點。
根據圖七看出,方便麵的重度消費者是追求流行和時尚的一族,他們在實用和流行之間較多地選擇了流行,如果東西壞了,他們寧願扔掉,而不是拿去修理。他們更注重休閑和消遣,他們會花較多的錢用於休閑活動,他們更願意與朋友出去吃飯,而不是在家裡與家人吃飯。在對廣告的評價中,他們更傾向於同意電影廣告比電視廣告好的觀點。
最佳廣告投放媒體:電視
廣告的訴求對象是消費者,如何把信息有效地傳遞給消費者是廠家和商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因而,研究消費者的媒體接觸習慣對他們選擇廣告媒介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1999年「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有關數據可以看出,電視到達率最高,報紙排在第二,雜志和廣播次之。
因而,對於購買頻度高且已進入成熟期的方便麵產品來講,電視廣告無疑是最佳選擇。但如何更有效、全方位地利用電視媒體,把有用的、真實的產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恐怕不是每一個方便麵生產企業都能做好的。此外,企業也可利用戶外媒體製造品牌形象,加深其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關於這一方面,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能做更詳盡的分析,限於篇幅,這里不再贅述。
摘自《http://www.zjgx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