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1)北京俊偉國際漁具批發擴展閱讀:
北京的重要地位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在古代,漢民族在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中,北京一直被視為中原地區的門戶之地,因其地理位置尤為重要,故為歷代統治者高度重視,除北京地方行政建置之外,重要的國家行政機構甚或全國的政治中心往往亦設治於此。
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都,在三千多年的滄桑歲月中,北京以都城之貌出現於歷史舞台共有13次。其中,諸侯國都兩次,封建割據者立都三次,以陪都面貌出現一次,作為正式國都則有六次,即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此外,明末李自成攻佔北京之後,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稱帝,然形勢所迫,次日即撤離京師,算上此次李氏一日之都,北京為都共計13次。
諸侯國都主要是周初分封之後的薊都與燕都。在古代文獻中,薊從有記載之始就與都城結下了不解之緣。周初武王分封之際,封黃帝之後(一說堯之後)於薊,這就是北京為都之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貳』 峻緯潮汕話怎麼念
尊位
『叄』 麥哲倫500 如何設置內蒙地區的 北京54坐標系
鄂爾多斯市省坐標轉換區域化參數:
DX = 16
DY = -147
DZ = -77
DA= -108;
DF= 0.0000005
中央子午經度:111
『肆』 收集一些關於北京城歷史的資料。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5代封建王朝遼的陪都及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設計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被稱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
古代,相傳黃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現在北京附近的涿鹿打敗九黎部落,殺死了他們的酋長蚩尤,並建立部邑。到了黃帝的第三代,額項曾到幽陵祭樞,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區的總稱,到帝堯時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4)北京俊偉國際漁具批發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為1264年營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設計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城池過大,不利於防守,於是徐達決定將北城牆向南移2.8公里,放棄城北的城市建設預留用地。
1398年,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開始削藩,史稱「建文削藩」。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於1402年奪得帝位,是為明成祖,於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
北京城建成後,曾多次面臨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築外城的建議。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開始修築前三門外的關廂城(三座獨立於城門之外的小城),但由於需要拆毀的店鋪民房甚多,民情洶懼,工程不久即停止。
『伍』 (峻緯和(柏林)那個名字好
相比較來說,峻瑋這個名字會更好聽一些,能夠給人留下宏偉深厚,而具有睿智陽光的氣質感受。
非常具有自己獨特美好的寓意,內涵以及個性象徵,所以,作為名字的使用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起名字要注意事項
1、文武意境起名
文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有人崇文,有人尚武,但是也有人文武全才,這種文武的狀態也體現在起名上,文濤,文月等這些都說明父母比較崇文,但是武越,武勤就是尚武的體現,
但是有的父母就是文武都抓的話,直接和在一起連成一個「斌」字,一個字體現兩種意思,起名更方便。
2、在字音上,讀起來響亮、悅耳、注意陰陽平衡、富於節奏感
起名的音律聲調有以下四種:聲韻母相同、聲調相同;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聲韻母不同、聲調相同;
聲韻母和聲調都不同。第一種最差,第二、三種一般,第四種最佳。
3、在字形上,搭配協調、富於變化,便於書寫
在人的姓和名字的組合上,一定要字形美觀、書寫方便,注意肥瘦得當、長短搭配、充滿活力,平衡穩定,有出處來歷。
4、在字義上,寓意深刻、吉祥健康、積極向上
講究字義是取個好名字的起碼要求,人們以願望、理想、長相、經歷、時間、地點等起名,都是通過這些字表達出來的,名字的字義有本義和寓意兩種。注意名和姓結合起來的意義。
5、大自然景物取名
自然界中很多現象是我們不曾見過的,但是在跟自然接觸的同時,我們也喜歡了這樣美好的自然,
喜歡春的溫暖,夏的熱烈,秋的浪漫,冬的唯美,喜歡日照帶給我們光明,月色帶給我們意境,喜歡蟲鳴鳥叫給我們帶來美妙的樂章,
所以對於自然我們應該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起名的時候,可以根據大自然的東西進行選擇如:日、月、星、辰、朝、花、夕。
『陸』 中國的首都是
在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北京,簡稱京,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央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是全國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中心,也是國內國際交往的中心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
『柒』 2006年7月北京的降水量以及給北京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包括經濟和社會損失
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市境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接部位。東距渤海150公里。她的東南部為平原,屬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區;她的西部山地,為太行山脈的東北余脈;她的北部、東北部山地,為燕山山脈的西段支脈。
市界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9」26』至41」03』,東經115」25』至 117」30』。北京市區坐標為:北緯39.9」,東經116. 3」。各郊區、縣的地理坐標為:房山區,北緯 39. 6」,東經115.9」;門頭溝區,北緯39.6o」,東經115.9;大興縣,北緯39.7」,東經116.3」;通縣,北緯39.8」,東經116.6」,順義縣,北緯40.l」,東經116.6」;平谷縣,北緯40 1」,東經117.1」昌平縣,北緯40.2」,東經116.2」;懷柔縣,北緯40.3」,東經116.6」;密雲縣,北緯40.3」,東經116 8」;延慶縣,北緯40.4」,東經115.9」。
北京地理概況之山脈和山峰
一、 山脈和山峰
北京的山按城區的方位來說,分為北山和西山。總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北京西北部地區群山聳立,山峰綿綿,連岡疊嶂,壯麗雄偉。在這些山明水秀之處,蘊含著青山、溶洞、關隘、古剎等名勝古跡。
(一)兩山交會
北京的山由二大山脈組成,西部為太行山,與市區接近的是太行山余脈,人們稱作西山。這里叢林茂密、山濤雲海、廟宇棋布、洞壑深邃,造就出富有江南情調的景色,故古人有"十里青山行畫里,雙飛白鳥似江南"之贊譽。北京的北部為燕山山脈,層巒疊翠,自西向東直抵渤海之濱的山海關。宋蘇轍說:「燕山如長蛇,首銜西山麓,尾掛東海岸」。北京境內的軍都山、八達嶺、鳳駝梁等山峰,均屬燕山山脈,一般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二條山脈在何處交會,學術界雖有不同說法,但一般都認為,南口鎮北面的關溝,是二山的分界溝。在地質構造上,這里是一個大斷層,兩側的地殼運動不同,再加上山間小河流水沖刷、切割,逐漸形成關溝,成了二山交會的天然分界線。
(二)四大高山 北京境內有四座著名高山。
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第一高峰,座落在門頭溝區與河北涿鹿縣交界處。山 上 有大草甸子、白樺林、落葉松等植物及金錢豹、野山羊、野豬、山貓等野生動物。1981年引進的西藏、甘肅氂牛,已適應這里生活,並開始傳宗接代。 海坨山:海拔2234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座落在延慶西北邊緣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該山巨峰兀起,勢壓群山,是觀日出的好去處。延慶有「海坨日出」之景觀。
白草畔:海拔2035米,為北京第三高峰,坐落在房山與門頭溝區交界處。該山與百花山相鄰,均在二區分界線上,堪稱姊妹峰。
百花山:海拔1991米,為北京第四高峰。這一高度是過去公布的海拔數字,近來新勘測的海拔高度為2218米,應為北京市第三高峰。這一數字目前尚未被廣泛承認。
北京四季的氣候特徵
2006-4-13 閱讀次數:35次
北京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四季氣候特徵如下:
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乾旱多風沙。春季隨著太陽高度角的逐漸增大,白晝時間加長,地面所得熱量超過支出,因而氣溫回升迅速,月平均溫可升高9~6℃,3月平均溫4.5℃,4月為13.1℃。白天氣溫高,而夜間輻射冷卻較強,氣溫低,是晝夜溫差最大的季節。一般氣溫日較差12~14℃,最大日較差達16.8℃。此外,春季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由於急劇降溫,出現「倒春寒」天氣,易形成晚霜凍。並多大風,8級以上大風日數佔全年總日數的40%。當大風出現時常伴隨浮塵、揚沙、沙暴天氣。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說。
夏季:酷暑炎熱,降水集中,形成雨熱同季。夏季除山區外,平原地區各月平均溫都在24℃以上。最熱月雖不是 6月份,但極端最高溫多出現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極端最高溫為43.5℃。進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熱月份,平均溫接近26℃,高溫持久穩定,晝夜溫差小。夏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 70%,並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達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區易出現山洪,平原造成洪澇,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此外,山區熱對流作用較強,形成局部地區雷陣雨,並伴有冰雹,給農業造成一定損失。
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入秋後,北方冷空氣開始入侵,降溫迅速。因此,初霜凍的過早來臨時有發生。
冬季:寒冷漫長。冬季長達5個月,若以平均溫0℃以下為嚴冬,則有3個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區平均溫為-4℃以下,山區低於-8℃,極端最低氣溫平原為-27.4℃。冬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現連續一個月以上無降水(雪)記錄。冬季雖寒冷乾燥,但陽光卻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時以上,為開發利用太陽能創造了有利條件。
香港地理: 香港
地理概況
香港位於我國廣東省南端, 處於珠江出口之東, 西鄰澳門,
北接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按經緯度計算, 香港在北緯22度9
分至22度37分, 東經113度52分至114度30分。
香港原屬廣東省寶安縣, 全境包括香港本島、 九龍半島
南端及昂船洲、新界與大嶼山等二百三十五座大小島嶼, 總
面積約共一千八百三十平方公里。
香港島地勢陡峻, 太平山最高峰552米, 是全島最高山峰。
北岸與九龍半島相對; 中間為維多利亞港, 面積約六千公頃
, 吃水12米輪船可以自由進出, 是世界三個最優良天然港口
之一。港口有三個出入口處: 東邊入港水道鯉魚門; 西邊入
港水道琉璜海峽; 西北邊入港水道為汲水門。 九龍界限街以
北至深圳河以南稱北九龍, 英國租借後, 稱為新界。
新界丘陵起伏, 大霧山海拔957米, 是全區最高山峰。在
界限街以南的大陸部分,是南九龍半島。
九龍北面一帶, 山嶺連綿, 成為天然的屏障。 港九兩岸
的交通, 長期以來依靠天星小輪和油麻地公司小輪往還聯系
, 自從一九七二年八月, 耗資三億二千萬元的海底隧道工程
竣工, 啟用通車後, 香港島與九龍半島從此歷史性地連接起
來, 成為一個整體。
香港的山丘主要由花崗石和火成岩構成。 這兩類岩石通
常頗易挖掘, 可供作填海物料。 從近海地區挖掘的沙粒和礫
石, 為本港提供有用的資源。
香港的礦藏有鉛、鋅、石英、綠柱石和石墨等, 但產量
不多; 鐵礦主要在馬鞍山, 開采多年已盡, 該處礦場已於六
○年代中停產關閉。花崗石均供建築用途。
由於不斷移山填海, 市區自然景觀大變。 一些本來是花
崗石山丘, 多已夷為平地, 供作填海物料。全港已發展土地
, 約有四千公頃是填海得來的。
香港全境領域之中, 海域約佔三分之二。 由於本港的海
域, 面闊水深, 群山屏障, 是可供船隻停泊的理想海港, 所
以一直以來既是國際航運的主要通道, 又是世界上最繁忙的
港口之一。
民政區劃
自1999年2月28日起, 香港島及九龍區共劃分10個民政區。
香港島分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分黃大仙區、
深水埠區、旺角區、油麻地區、九龍城區、觀塘區, 皆隸民
政署。新界民政署下設元朗理民府、屯門理民府、 大埔理民
府、沙田理民府、荃灣理民府、西貢理民府、離島理民府等7
個理民府。
氣候
香港位於亞熱帶。每年近半年時間氣候溫和。 受季候風影
響。冬季吹北風或東北風, 夏季吹南風或西南風。
一月和二月雲量較多, 間中有冷鋒過境, 吹北風, 氣候
乾燥。市區氣溫通常徘徊在攝氏十度上下, 有時更低。 新界
和地勢較高地區, 有時降至攝氏零度以下, 並有結霜現象。
三月和四月, 間中極為潮濕。 而向東南的高地或由鯉魚
門至藍塘海峽一帶, 時有毛毛雨或濃霧, 能見度甚低, 航空
及渡輪服務受嚴重影響, 甚而間中中斷。
五月至八月的天氣炎熱而潮濕, 間中有驟雨和雷暴。 下
午氣溫經常升逾攝氏卅一度, 甚而達至卅四度; 晚上則保持
在攝氏廿六度左右, 而且濕度頗高。 七月通常有一兩個星期
的天氣較為晴朗乾燥, 有時晴朗天氣會持續較久。
九月, 是較多受熱帶氣旋影響的月份。 北太平洋西部和
南中國海, 每年平均約有卅一個熱帶氣旋形成, 其中半數達
到台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一一八公里或以上〕。 當熱
帶氣旋集結在本港東南約七百至一千公里時, 本港天氣通常
晴朗而且異常炎熱, 但黃昏時卻可能有局部地區性雷暴。 若
熱帶氣旋中心移近本港, 風力將會增強, 廣泛地區有大雨。
熱帶氣旋帶來的豪雨可能持續數日, 引致山泥傾瀉和水浸 ,
造成嚴重的災害。
本港各區的每年平均雨量差別很大, 橫瀾島約為一三○
○毫米, 而大帽山附近則超過三○○○毫米。 八月是全年最
多雨量的月份, 天文台錄得該月份的平均雨量為三九一點四
毫米。一月是最乾旱的月份, 平均雨量僅有廿三點四毫米 ,
全月大約只有六天下雨。
飲水
香港缺乏大河及湖泊, 食水的供應就完全依靠在較大的山
谷如石壁、大欖涌, 或船灣和糧船灣洲等沿岸海灣興建水塘,
利用巨型堤壩圍住港灣和水道, 以收集、儲存雨水。
每年由四月至十月, 雨季期間所錄得的雨量, 約佔全年
總雨量百分之八十。在乾旱的年份, 水塘存水量減少, 政府
採取節約措施, 減少供水時間。
本港曾經由於存水量不足, 而實施過嚴厲制水。 一九六
三年六月起, 每隔四天供水四小時, 港府並採取緊急應變措
施, 租用運油船由珠江口運淡水來港, 注入水塘。
另一次嚴重乾旱出現於一九六七年; 由六六年八月到六
七年六月, 連續十個月。
為尋求徹底解決食水問題, 當時的總督柏立基, 覺得單
靠建築水塘, 依靠天然雨水, 難以徹底解決供水問題。 便於
六○年四月, 委派代表到深圳, 洽談由深圳水庫供水給香港。
十一月十五日達成協議。
為把深圳水庫的淡水接駁來港, 港府也動用了龐大資源
, 敷設巨型水管, 把深圳水庫的水接引至大欖涌水塘。 一九
六一年二月, 深圳水庫正式開始向香港供應食水。
港府於一九六九年計劃興建之萬宜水庫, 於一九八○年
二月竣工, 其儲水量可達卅四億四百萬立方米。
由於人口的增加, 工商業發展, 對食水的需求日增, 所
以中國對本港供水, 仍是主要來源。一九九一年根據協議 ,
中國供應食水已增至每年五億七千萬立方米, 並將分期繼續
增加, 到一九九四至九五年時, 供水量會增至六億六千萬立
方米。除固定數量供應之外, 如遇雨水不足的年度, 香港亦
可額外向中國購買食水。
人口
香港地狹人眾。土地面積僅有一千七百五十平方公里, 但
人口卻多達五百八十二萬二千五百名〔一九九一年底人口普
查資料〕, 是世界上人煙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一九九一年全
港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五千三百九十人。 根據一九九一年
人口普查資料顯示, 港島、 九龍及新九龍的人口密度為每平
方公里二萬六千九百五十人, 新界則為二千五百六十人。 由
於新市鎮不斷發展, 人口從九龍和新九龍流入新界, 使人口
分布情況出現重大改變。
過去十年來香港人口的年齡, 一九八一年, 十五歲以下
的人口佔24.6%, 一九九一年則佔20.9%。同期內65 歲或以
上人士所佔比例, 則由6.6%升至8.7%。由於這些轉變, 就
業年齡人口〔15歲至64歲之間〕所佔比例由一九八一年 68.7
%升至一九九一年的70.4%。 受供養人口比率〔即年幼及年
老人士與15歲至64 歲之間人士的比率〕由一九八一年的千分
之455降至一九九一年的千分之421。
與十年前比較, 本港男性居民對女性居民的比率已下降。
一九九一年, 男女居民的比率是每1000名女性對1040名男性
; 而一九八一年則為每1000名女性對1084名男性。 一九九一
年人口普查顯示, 全港人口中, 香港出生的佔60%, 中國出
生的則佔34%。
語言
香港是國際性都會, 世界各國人民在此居住、營商或旅遊,
都融洽相處。各種語言和文字都可自由使用。 但只有英文和
中文才是法定語言。一九七○年以前, 官方的文件以英文為
主。七○年七月中, 香港十七個學生團體舉辦公開論壇, 發
起「爭取中文合法化」行動, 要求港府將中文列為法定語文。
九月間, 香港政府成立委員會, 研究公函應用中文問題; 十
月, 立法局通過, 今後的會議中, 議員可以自由選用中文〔
廣東話〕或英語發言, 並增設即時傳譯系統。 官方的重要報
告或刊物如年報、憲報等, 分設中、英文兩種版本。
香港居民以華人佔多數, 故使用中文和廣東話者約佔百
分之九十, 其他如福建、上海等地區方言也通行。 中國實行
開放政策後, 港中的文化交流、貿易往還日趨密切, 故此 ,
普通話也日漸受重視。學習普通話的風氣亦日漸普遍。
澳門的地理
��澳門位於廣東省珠江口西側,北靠珠江三角洲,東隔伶仃洋,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連
磨刀門,和珠海市的灣仔、橫琴島隔水相對,北接珠海市的拱北。澳門距中山市40公
里,距廣州市145公里,距香港61公里。地處東經113°34′47〃—113°
35′20〃,北緯22°06′40〃—22°13′01〃。
澳門地區由澳門半島、(乙+水)仔島和路環島組成。目前,澳門半島面積9.1平
方公里,(乙+水)仔島面積6.33平方公里,路環島面積8.07平方公里。由於不
斷填海造地,澳門的陸地面積不斷增大,已由1912年的12.69平方公里擴大到現
在的23.5平方公里。
澳門的水資源
澳門地區由於河流早已填塞成馬路,因此地表水十分缺乏,地下水又污染嚴重,所以
水資源非常缺乏。雖然澳門氣候濕熱多雨,但蒸發強烈,加之面積狹小,蓄水條件很差,
而且僅僅依賴降雨也無法解決用水問題。
為了解決淡水供應不足,自50年代開始,澳門在灣仔鎮興建了竹仙洞水庫和銀坑水
庫,由內地向澳門地區供水,以滿足所需用水的供應。內地每年向澳門供水近300萬立
方米,使澳門的缺水狀況有所改善。到1979年6月,珠海每天又從大鏡山和梅溪水庫
向澳門增加供水1.4萬立方米,年供水量達500—600萬立方米。另外,珠海還在
前山水道建造了南屏抽水站送水至馬鞍山水塘,再經拱北夏灣加壓輸向澳門,年供河水量
達到800萬立方米。此後,又由拱北自來水廠直接向澳門北區供水。至1987年為
止,珠海每年向澳門的供水量已達2623萬立方米。
為了徹底解決澳門供水問題,澳門與珠海自1985年合建了磨刀門供水工程,初期
日供水量約20萬立方米,以後達到45萬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目前澳門用水的需要。
由於澳門人口近年來日益增加,再加上工業用水量激增,內地將會向澳門地區輸送更
多的用水,預計到2000年將達到9500萬立方米。
澳門的人口
澳門早期人口很少,1924年全澳人口18.4萬人,到1950年全澳人口也不
過為18.7萬人,到1960年不足17萬人。80年代後,隨著移民的擁入,澳門的
人口迅速增加。1980年全澳人口為268300人,1985年增長為408500
人。
澳門的人口統計工作始於1878年,一般情況為每10年進行一次。1991年,
澳門進行的第13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至1991年8月底,全澳人口總數為
401873人,其中居住人口354528人,流動人口47345人,人口的年齡結
構屬成年型人口城市,老年人口(65歲以上)為6.6%,14歲及以下為25%,人
口的構成比例,96%以上為華人,其餘為葡萄牙人及其他國籍的人士。
到1995年底,澳門的常住人口約為42.44萬人,人口增長速度有所放慢。
1995年全澳新生嬰兒5800多名,出生率為0.141%;死亡1351人,死亡
率為0.032%。
澳門的海灣
澳門的海岸線長達937.5公里,屬於比較曲折的華南港灣地型,可供船隻灣泊的
海灣很多,數百年前曾繁盛一時。但由於澳門位處珠江口外緣西側與磨刀門口灣之間,深
受珠江口淤泥及磨刀門沖積扇的影響。因此,目前澳門除了九澳灣、竹灣、黑沙灣外,其
他港灣或是開辟為港口碼頭,或是因為淤泥堆積或填海已消失殆盡,所留下的不過只是一
個歷史名詞而已。
澳門的氣候
��澳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低緯,又位於海岸地區,深受海洋和季風影響,因此,
澳門的氣候具有溫暖、多雨、濕熱和干濕季明顯等特點,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主要分冬
夏兩季,春秋短暫而不明顯。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
12月—次年2月為冬季。夏熱多雨,冬稍乾冷,春溫多霧,秋日晴朗。
澳門的年平均氣溫為22.3℃,氣溫的年較差為14℃,變化比較平緩。其中1月
最冷,平均氣溫14.6℃,但最低氣溫仍在5℃以上,最冷的紀錄是-1.8℃。7月
最熱,平均氣溫28.5℃,最熱的紀錄是38.9℃。
澳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6.4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4,是華南地區日照時數
和太陽能資源較多的地區之一。夏秋日照時數較多,冬春日照時數較少。
澳門的地貌
澳門過去是廣東省中山市(古稱香山縣)南端的一個屹立在海中的小島,隨著西江泥
沙的不斷沖積,使澳門與大陸之間由於海水對流關系形成了一道沙堤(蓮花莖,今關閘馬
路),才與大陸相連接,成為一個半島。
澳門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不高,主要由低丘陵地與平地組成,低丘陵面積從南向北減
少,平地面積由南向北增加。
澳門半島為一條狹長的地帶,形狀像是一隻靴子。半島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與華南沿
岸山脈震旦走向相同。半島上有蓮花山、東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媽閣山
等山脈,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半島上除
了連島沙洲和附屬堆積地區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於不斷移山填海,半島的面積也
不斷增加,差不多約有半數土地是填海造成的。半島的東西兩岸地形各不相同,東岸面對
大海,風浪較大,因海水侵蝕有不少海崖和海穴,西岸岸線較平直,面臨內河,受西江影
響沉積淤塞,南環海岸海水較深,堤岸迂迴,東北部分地區早已填築成地。
��(乙+水)仔島的山脈主要由花崗岩構成,為東北至西南走向,並支配全島丘陵呈起
伏狀。其中最高的是大(乙+水)山(雞頸山),海拔159.1米。全島原為大(乙+
水)仔和小(乙+水)仔兩個小島組成,後因河海沖積被連島沙洲連接起來。(乙+水)
仔島的西北岸海水較淺。
��路環島的地勢為全澳最高,全島丘陵起伏,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
和東部,山岩性質以花崗岩與火山岩為主。疊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環島的最
高點,也是全澳最高的山峰。因為路環離華南海岸較遠,堆積較(乙+水)仔稍緩,沿岸
海水較深,北岸為峭崖,南部西向海洋,海岬和海灘相間。
台灣地理>>
在東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間,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它形似一片巨大翠綠的芭蕉葉,漂卧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之中,這就是我們祖國的寶島——台灣。
台灣地區總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由台灣本島和周圍所屬島及澎湖列島組成,共有大小島嶼100多個。
台灣,西隔台灣海峽與大陸相望,東臨太平洋,向北渡海可達日本,向南可通往東南亞、太平洋及印度洋各國,是我國與太平洋各國的交通樞紐。
1、台灣地貌
台灣本島為中國第一大島,北起富貴角,南到鵝鑾鼻,長約394公里。東起秀姑巒溪口,西到濁水溪口,寬約144公里。面積35873.2平方公里。台灣是一個多山的海島,以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為骨幹,與台東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脈一起,狀如五條巨龍伏卧於海島上,統稱台灣山脈。其中玉山山脈中段最為高峻,主峰玉山海撥高度為3997米,是台灣的最高山峰,也是我國東部的最高峰。山地面積佔台灣總面積2/3,餘下的1/3為平原丘陵地區,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帶。
台灣河流、湖泊眾多。大小河流共計608條,但一般較短。長度超過100公里的僅有6條,最長的河流是濁水溪,全長186.4公里。其下游土地肥沃,是台灣最重要的農業區之一。主要的湖泊有日月潭、澄清湖、珊瑚潭、青草湖等。其中日月潭最為著名,它不僅是台灣最大的天然湖,也是台灣乃至全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日月潭水面約9平方公里,湖中有一形如珍珠的小島,名珠子嶼。以珠子嶼為界,北半湖狀如日輪,南半湖形如弦月,故名日月潭。
2、台灣氣候
台灣地處溫帶與熱帶之間,北回歸線橫穿其境。氣候特點為高溫、多雨、多風。
台灣的夏季長達200天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長夏無冬。常年氣溫差異不大,最熱的地方最熱的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27—28度,最冷的地方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15度,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2度左右。
台灣降水量豐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而且一般來說,山區降雨多於平原,北部的基隆平均每年有214天下雨,年降水量超過3200毫米,距基隆市南10公里的雪山山脈的火燒寮山,年平均降雨6700毫米,最高曾達到8408毫米,是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就全省而言,台灣也是我國年降雨量最多的省份。
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其與海洋季風有密切的關系。冬季東北季風強勁,使迎風的東北地區也就變成了雨季。夏季盛行東南和西南季風,來自大洋深處的季風同樣為台灣帶來大量的雨水。同時台灣還是我國受台風影響最大的一個省份,每年6至10月為台風季節。
3、台灣美譽
台灣山地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2%左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的多種樹木,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其中又以樟木最為著名,樟腦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台灣一向被認為是有種必獲的「農業樂園」,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甘蔗、茶葉的產量也很大,被譽為「台灣三寶」。台灣曾有「海上糧倉」、「東方糖庫」、「茶葉之鄉」等美稱。
台灣四季鮮果不斷,因此也被人稱為「芬芳甜蜜之島」,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之鄉」的美名。
台灣的礦藏資源有上百種,主要有金、銅、煤、石油、天然氣等。水利資源也頗豐富。
新疆地理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70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它的東面和南面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全區面積為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均佔全國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她相當於45個台灣省。或相當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4省區面積的總和。新疆除東南部連接甘肅、青海、南部連接西藏之外其餘均與鄰國交界:東北部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毗鄰、西北部同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接壤西南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邊境線長達5400多公里、佔全國陸地邊境總長度的四分之一。她是我國邊境線最長的省區。新疆各族人民大多居往於水土豐沃的綠洲和山地草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2人是中國地廣人稀的省區之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它的東面和南面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全區面積為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均佔全國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她相當於45個台灣省。或相當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4省區面積的總和。新疆除東南部連接甘肅、青海、南部連接西藏之外其餘均與鄰國交界:東北部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毗鄰、西北部同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接壤西南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邊境線長達5400多公里、佔全國陸地邊境總長度的四分之一。她是我國邊境線最長的省區。新疆各族人民大多居往於水土豐沃的綠洲和山地草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2人是中國地廣人稀的省區之一。
『捌』 誰能給我一些有關北京(或中國)缺水的資料(數據)
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嗎?
在中國,一談到水資源,就會冒出這樣的論點: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這個論點構成了中國許多水利工程的理論基礎,比如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大西線調水工程等等。
什麼是水資源?如何計算和評價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張光斗先生在《我國水資源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和陳志愷合作)一文中,將水資源定義為該地區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總和。根據這個定義,中國的水資源為二八一○○億立方米,總量佔世界六分之一。但是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佔有量是世界的四分之一,畝均佔有量是世界的四分之三。根據張光斗先生的這個定義,對中國各河流流域、各省市的水資源進行了計算。這個水資源量的計算也就成為國家眾多重要決策的基礎。
為了解釋這個水資源的定義和計算是錯誤的,在這里先提兩個最簡單的問題,請讀者思考。第一個問題是,北京和上海比,哪個城市的水資源多?第二個問題是,江蘇和新疆比,哪個地區的水資源多?
根據上述定義,北京的水資源總量是四十點八億立方米,而上海的水資源總量只有二六點九億立方米,北京的水資源總量比上海多一三點九億立方米,約是上海的一倍半。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為三七五點七立方米,而上海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二○一點二立方米,北京的人均水資源比上海多一七四點五立方米,是上海的一點八七倍。新疆的水資源總量是八八二點八億立方米,而江蘇的水資源總量只有三二五點四億立方米,新疆的水資源總量比江蘇多五五七點四億立方米,約是江蘇的二點七二倍。新疆的人均水資源量為五七七三點七立方米,而江蘇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四八○點九立方米,新疆的人均水資源比江蘇多五二九二點八立方米,是江蘇的十二倍!(劉昌明、何希吾等:《中國二十一世紀水問題方略》,以上資料為一九九六年數據)
人們常在報紙和雜志上看到這樣的數據: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水平的八分之一,是世界水平的三十分之一。但是為什麼不報道,從同樣的水資源計算出發,上海的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水平的十二分之一,是世界水平的四十五分之一?人們知道新疆是乾旱地區,有許多沙漠,而江蘇是水鄉,河流湖泊眾多,怎麼可能江蘇的水資源少,條件差,新疆的水資源反而多,條件反而好?
如果張光斗先生的水資源的定義是正確的話,那麼中國需要的不是南水北調,而是北水南調了,因為南方的上海比北方的北京更缺水,江蘇比新疆更缺水。更沒有從長江通過五條渠道(東線、中線各一條,西線三條)向北方調水的道理,因為不但上海、江蘇人均水資源量少,就是安徽、湖北也在全國水平之下。
「中國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大國」
一反「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的觀點,黃萬里教授在《增進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途徑》和《論降雨、川流和水資源的關系》中提出:
「我國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大國,其時空分布也較合適。這可以從水文氣象原理、實測有效雨量和引用川流,及人口實用水量統計幾方面來證明。我國在各地區耕地上無霜期內所利用的有效雨量與引用川流量所合成的水資源總和,在全球為第一,所謂第六位是指剩餘的川流。」
黃萬里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了水資源定義的三大錯誤:第一:只計算地表徑流和地表徑流形成的地下水,而忽略降水的作用;第二:忽略水和熱、光、土壤等條件的空間和時間的組合;第三:忽略客水的作用。
黃萬里教授在《增進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途徑》一文中通過中國和歐美的對比,給讀者一副清晰的圖像:
「我國東部平原是廣闊的可耕地,在北緯二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間近海降水量自二千毫米向北遞降至五百毫米。北京處北緯四十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六百毫米左右,對比西歐北緯五十度上下的西歐各國首都,巴黎六百毫米,倫敦、柏林、華沙、莫斯科五五○毫米,大致相近,主要是由於我國大平原的緯度較低之故,而北緯四十度的馬德里也只有四二五毫米,再南上海增至一千毫米,香港、廣州約二千毫米,雨量之多更非歐洲各國可比了。至於東京有一七五○毫米,因它原屬島國;美洲西岸的溫哥華有一○五○毫米,舊金山只有五二五毫米,大陸中部的丹佛只有三百毫米,東岸的紐約則有一○七五毫米,因其瀕臨大海,地近半島之故。印度德里處北緯二十八度,也只有六五○毫米。美國南部的新奧爾良瀕海,北緯三十度,稍北於我廣州,也只有六五○毫米。所以,對比世界各地,我國的水量是豐富的,主要是地理位置,瀕海地緯較低,至於比緯度相近的各地雨量也較多,則另有其他原因。」
筆者居住的德國萊茵——魯爾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人口密度和中國長江三角洲相仿,年降雨量和北京相仿,同屬於半濕潤地區,卻不曾有如北京的缺水情況。雖然北京是中國最「缺水」的地區,北京二○○○年的人均生活用水每人每天三二二升,是德國一二九升的二點五倍。
北京地區的降水量為九十九點九六億立方米,而計算為水資源的只有四十點八億立方米。在中國用水的三大項目(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中,農業是最大一項,就是北京也是如此。降雨對於農作物生長至關重要,一部分被農作物和植物吸收然後蒸騰,這是農業用水的一個大頭,雖然未形成地表徑流,但這也是水資源一部分。
黃萬里教授指出,中國的降水大部分發生在夏季氣溫高、作物盛長的時期,而很少發生在冬季有霜期,作物不生長的時期,這就是水資源年內分布得合適。對比與華北平原同緯度歐美國家,降雨在年內分布比較均勻,冬季降水不少,但在有霜期,農作物不生長。所以在這些國家農作物只有一年一熟。而中國的水、熱、光、土壤條件的結合,可以一年兩熟。所以說,我國水資源不但總量豐富好,而且年內合適的不均勻分布也好。當然黃萬里教授也指出了中國春夏交際之時,降水不足的缺憾。
水資源條件是人類文明產生發展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人類在別的星球上尋找生命,首先是尋找在那裡是否存在水。非洲埃及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那裡是尼羅河三角洲,水資源條件好,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但是按照張光斗先生的水資源定義,那裡的水資源條件是世界上最差的。開羅年的年降雨量只有三毫米,無法形成地表徑流,所以水資源總量為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也為零。但是,埃及文化怎麼能在這個水資源總量為零的地方發展呢?正如黃萬里教授所指出的,依賴的是尼羅河的流水。「尼羅河長約五千公里,其流域面積極廣大,相當於埃及地區和尼羅河三角洲不知要大多少倍。按阿斯旺導出的年流量可以代表開羅下游三角洲的水資源。這些水都是從外地來的,稱客水資源。」
再看北京,當初北京被選作京城,是因為北京的水資源好。北京大學地理系侯仁之教授對此有專門的論述。當初皇帝看中的是靠近永定河的這個有利區位。評價北京水資源條件,不能不談永定河的水資源,不能不談客水資源。現在北京供水的很大一部分依靠密雲水庫。評價北京水資源條件,不能不談潮白河的水資源。沒有永定河,當初北京就不會被選作京城;沒有潮白河,中央政府可能早就遷都別處了。
最後看看上海,上海市政府要把上海建設成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上海的水資源好。按照張光斗先生的水資源定義,上海水資源條件比北京還差許多,這個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怎麼打造?評價上海的水資源條件,不能不談客水資源,也就是長江、黃浦江等河流的水資源。
政府推卸責任讓百姓怨天
黃萬里教授正確地指出:「當地年降水量是主水資源的指標,它乘以地區的面積就是主要水資源量;而從外地引來的徑流乃是客水資源。其量決定於外地的水文條件,兩者皆不可廢。必須指出的,決定客水大小的仍是外地的年降水量,它總是水文條件的主宰。我國的水資源情況是,不僅主水——年降水量充沛,而且客水也豐富,主要是由於客水的乘雨面積大於主水面積的幾倍。因此,本地降水不夠,盡可引用河水。」
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嗎?回答是否定的。就是從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來看,中國和德國的情況基本一致。是錯誤的水利理念,錯誤的水資源計算,導致了錯誤的措施,以致造成患水多(洪澇災害),患水少(旱災),患水臟(污染嚴重)的局面。那麼為什麼要高喊「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呢?這是政府推卸自己的責任,讓老百姓去「怨天」,而不要「怨人」的最後途徑。
-----------------------------------------------
據中國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資料,全國大中小城市六百多座,缺水城市已有四百多座,其中108座城市特別缺水。在城市之外,廣大的農村,也已開始出現缺水的問題。以北京而論,預計到2010年年水資源一次需求總量為46億立方米以上,但可供給量僅有30多億立方米。
缺水的情況加劇,不僅是因為中國大陸特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還因為經濟發展、人口增多,開發建設活動擴大,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不力。河流的開發利用率已超過30%到40%的國際生態警戒線,生態用水已被大量擠占破壞了河流的自然生態,而不論城鄉,地下水也已經出現嚴重的超采;還有人為的對水資源的破壞,比如山西的採煤,已令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運移嚴重破壞,山西成為全國最缺水的省份之一。
再說水體的污染。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的資料,全國已有1/3的水體喪失了直接使用功能,重點流域40%以上的水質沒有達到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近海水域也受到污染,赤潮不斷發生。水污染已經波及農村,不止農產品可能受到污染,全國三億多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合格。
另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執法調查,全國七大水系中劣五類水體佔30%左右,這意味著水體已經失去使用功能,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淮河,五類水已佔60%以上。另有專家對180個城市的調查分析,全國地下水已經普遍污染。水污染問題嚴重和加劇,是因為高消耗、高污染行業盲目擴張,污染處理不力,以及執法不嚴。在「有水皆污」的情勢下,水污染的事件,基本上又無日不有。
面對嚴重的缺水,當局採取了兩手治理,一手是加快調水工程,緩解特大城市的缺水情況,比如正在加緊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目前已開展東線和中線工程,其中中線工程為保北京奧運會,預計2008年年高水1.5億立方米進北京。另一手是面對全國性的缺水,試圖實施水量分配,省一級的水量分配,由國務院的跨流域管理機構與省級政府協商制訂,省以下級政府主管部門協商制定。第一個水量分配,已據新實施的「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由8月起統一調度。
面對嚴重的水污染,當局想出六大措施,即重點治理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遼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這是重點污染流域;嚴格管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包括關停並轉一批高污染企業;加快建設城鎮水垃圾處理設施;防範水污染事故;改善水環境品質,保證江河必要的生態基流;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面對水危機,實施這些辦法已是不易,但這些辦法大多隻能緩解,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面對空前嚴重的水危機,中國大陸當局必須全力治水,以法治水。除了建立國家水權制度,將水資源的使用權、監督權、綜合規劃等以法律形式明確起來;而對水務市場,則要在實施市場化改革,形成一系列供應和調整機制;對水環境的保護,更要在法律程式明確下,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長效防治機制。也就是說,要釜底抽薪,從根本上化解危機。
-----------------------------------------------
1、北京的水荒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北京水資源的形勢十分嚴峻。據專家估算:到2010年,平水年份北京將缺水11.85億立方米,枯水年份將缺水近20億立方米;到2020年,平水年份北京將缺水23.76億立方米,枯水年份將缺水30.9億立方米。
目前,北京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佔有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北京現在年來水量只有15億立方米左右,超采地下水26億立方米,連年的大量超采地下水已經使北京周邊地區形成了2100平方公里的漏斗區,水位已經降至海平面五六十米以下。可以說,繼續超采地下水已經十分困難。
現在,很多人把南水北調工程看成解決北京缺水難題的良方。但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020年才能全部竣工,即使到那時北京可分得的水量也不過12億立方米,與缺水30億立方米仍然相差很遠。何況,中線工程流經的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是缺水大省,如何分配這些水資源將會大有爭議。
北京凡是能建水庫的地方也已建完,基本無潛力可挖。唯一準備建設的張坊水庫也僅可增加供水1億立方米,抵不上官廳水庫、密雲水庫未來減少的蓄水量。
更為嚴峻的是,科學家們預測,由於受地球溫室效應和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至少在未來一兩個世紀內,全球乾旱問題將更加嚴重,中國北方的缺水問題將更趨惡化。
------------------------------------------------
我國淡水的人均佔有量之少,只相當於前蘇聯的1/7、美國的 1/5、世界平均數的1/4,為人均水量最低的國家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西北荒漠地帶實在不亞於非洲沙漠地區因缺水、乾旱而直接威脅生存的衣索比亞等國家。世界目前總的淡水量較之一個世紀前大體相等,只是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然而50多億人口卻是本世紀初期的3倍還要多,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程度還在與日俱增,一方面是人均水資源的擁有量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人均需求量卻大幅度上升,兩種相悖的大趨勢,使人類對水的憂患已經和石油危機相提並論。
中國的水危機不能不影響到城市。我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為缺水的陰影籠罩、制約。據著名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張光斗先生幾年前的估算,北京每年缺水10億多立方米,其中城區缺水7億立方米,郊區缺水3億立方米。這10億立方米只能靠采地下水來補足。北京地下水位連年下降,有的地段已深到30多米。北京有多少眼井?這里抽不出水了再打新井,井愈挖愈深,水愈來愈少,僅僅1983年,在水荒的驅趕下,北京就打了4萬眼井。古都是千瘡百孔的。沒有確切的數據告訴我們,北京如今的地面還能承載多少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但目光所及,四合院在不斷地拆、樓群在不斷地蓋是毫無疑問的。北京的現狀只是華北缺水區的一個縮影。華北缺水區人均水資源量為我國平均數的1/5,世界平均數的1/21。其中山西能源基地、北京、天津、唐山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又只有這個地區平均數的3/5,是最嚴重的缺水區。厄爾尼諾現象一天比一天使人類在困惑中成為熱門話題,中國自然不能例外,我們已經習慣了暖冬,在原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幽燕之地,如今一個冬天只有一兩次小雪,然後是苦夏、苦旱。北京的旱情還在發展之中。1993年密雲、官廳兩大水庫來水量銳減,僅5.5億立方米,比1992年少5.2億立方米。1994年旱情依舊,官廳水庫已無水可供北京,只剩下密雲水庫一盆清水了。1993年,北京的地下水位又下降2米,到2000年北京的地下水位將降到70米以下,這是一個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危險的數字!我們的首都將不再擁有堅實的地基。我們飲用水的硬度將大大超過國家標准——由25德國度激增至50德國度。到時候,北京現有的水井大部分將報廢,郊區沒有合格的地下水可以飲用,我們的後人何以為生?我們的未來何以為繼?水,我們缺水。清清的水,長流的水是一種形象的提醒:生命、萬物,這地球上的一切,都因為可以延續而美麗。
中國南方新興城市深圳,這是以奇跡般的經濟起飛而著名於世的一個城市。可是深圳缺水,按最低用水額計算,深圳每天的缺水量仍在10萬立方米以上。深圳有的官員認為,深圳建設中最大的失誤是對水的重視不夠。如深圳這樣對水重視不夠的城市還有多少呢?有一種前景是可怕的,我們卻不能略而不提:沒有穩固的生態平衡的城市,是脆弱的,有崩潰的危險。水,真是太重要了,富裕的、貧窮的,誰都離不開水。
『玖』 為什麼北京比西安更適合做中國首都
一講到定都遷都,免不了要搬這段老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