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裡有個家傳古瓷器碗,哥窯瓷器,有紫口鐵足之特徵,金絲鐵 線,無款,底足口沿呈黑色並帶有銹紅色,...
如是哥窯瓷器,市場拍賣價值要在1000萬以上。
㈡ 哥窯開片瓷碗什麼時代
南宋
哥窯瓷又稱哥瓷,南宋龍泉青瓷窯系中—些技術力量很強的作坊,受官窯工藝的影響,生產出的一種釉面滿布碎片紋的青瓷。
哥窯瓷,瓷器的釉面滿布碎片紋,是由於胎體原料受熱時膨漲系數大於釉層的膨漲系數,在瓷器燒成後冷卻時,胎體將表面玻璃釉層拉碎,即為百圾碎。由於胎釉密合極佳,釉層不剝落,也不劃手,除了出現奇特自然的片紋,沒有任何有礙使用之感。
(2)批發青島開片紫口鐵足擴展閱讀
哥窯瓷特徵
其一,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米黃、粉青、奶白諸色。
其二、「金絲鐵線」的紋樣,哥窯釉面有網狀開片,或重疊猶如冰裂紋,或成細密小開片(「俗成百圾碎」或「龜子紋」),以「金絲鐵線」為典型,即較粗琉的黑色裂紋交織著細密的紅、黃色裂紋。明代《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其三、「攢珠聚球」般的釉中氣泡,哥窯器通常釉層很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這是辨別真假哥窯器的一個傳統的方法。
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鑒定》一文中說,官、哥釉氣泡密集似"攢珠",是指哥窯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表上。這類特徵不易模仿。
其四、「紫口鐵足」的風致,哥窯器坯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部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黃褐色,同時在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鐵足」之說,這也是區別真假哥窯器的傳統方法之一。
㈢ 「開片」是什麼意思
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
開片又稱冰裂紋, 按顏色分有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
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系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制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
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制中的一個缺點。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宋代的汝、官、哥窯都有這種產品。以宋代哥窯產品最為著名。
(3)批發青島開片紫口鐵足擴展閱讀:
常見的瓷器開片分為以下幾種形式介紹:(註:這些對開片紋理形容詞的描述各自認知不一,僅供參考)
1「冰裂紋」開片
是形容在釉面上形成了像冰一樣清徹的裂紋。這種裂紋十分緻密,沒有縫隙,雜質無法侵入,歷經數百年,仍然顯得晶瑩剔透。汝窯的冰裂紋開片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開片的汝窯瓷器色澤獨特,隨光變幻,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之美妙,似玉、非玉、而勝玉。
2、「文武」開片
形容陶瓷器物上下左右,通體開片。
其中呈大型的不規則開片,比喻為「文片」,當中又套有較小型的開片,比喻為「武片」。自古以來就有「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比喻,以此來形容這類開片的形式頗為恰當。
這種開片以宋官窯、哥窯特徵最為顯著,也是這類瓷器除紫口鐵足之外最大的特徵。宋官窯粉青釉葵口盤局部 「文武開片」
3、「魚鱗」狀開片
形態是在肥厚釉層的層與層之間產生的層間開片現象。
這是一種十分獨特的開片現象,主要集中在北宋汝窯、宋官窯和少數南宋龍泉窯製品上,其他品種未曾見過。
這是故宮藏北宋汝窯三足奩的局部開片。可以從圖片上清晰地看出這種層間層層疊疊、晶瑩閃亮、猶如魚鱗狀一般的開片。
原因是這類瓷器釉層厚,如此厚的釉層可能是多次上釉形成的,每次上釉都要等乾燥後再施,故各層釉之間薄厚不均,瓷器燒成後,層間應力不同,在層間產生斷裂。
4「金絲鐵線」型開片
傳世哥窯瓷器的特殊紋飾。
因開片有大、小之分,大開片呈深灰似鐵,小開片呈醬褐色,似金絲而得名」。這種釋義僅將開片的特徵表述出來。
這種開片屬於人工二次開片,這在古陶瓷品系中是絕無僅有的。古代工匠利用哥窯出窯前驟然冷卻的方法,釉面內應力急劇釋放產生大的開片。然後將瓷器浸泡入含鐵的溶液中,裂紋將鐵物質吸附進裂紋內形成「鐵線」效應。
再將這種一次開片的瓷器放入窯爐內烘烤,不等釉面熔化,再進行第二次驟冷,使釉面再次在大開片中產生小開片,再將燒成的瓷器放入陳腐的茶葉水中,裂紋再將茶鹼之類的色素吸附進縫隙中,就形成了大片套小片,鐵線裹金絲的藝術效果。
㈣ 開片瓷瓶,有紅線,什麼年代
這件瓷器出現了「金絲鐵線」和「」紫口鐵足「」特徵,這是宋代哥窯的典型特徵,作為底足出現的芝麻狀支釘痕,又是以宋代汝窯為典型特徵。鋪首為羊,歷史上商代的四羊方尊有此紋飾特徵,那麼,集眾多藝術特徵為一體的藝術品,就是現代藝術精品,因為古代無法把如此多的特徵集中於同一件器物上,這只有現代工藝可以做到。
㈤ 有件疑是宋代哥窯瓷器,符合百圾碎、金絲鐵線和紫口鐵足等特徵,現用60倍放大鏡拍的照片,請專家鑒定!
這種氣泡應該是清的風格,另外宋的燒窯溫度都較低。開片不會這么直,因為窯溫度的關系。開片走勢會有彎曲。曲而不值。參考。
㈥ 鈞窯瓷紫口鐵足的特徵
1、汝窯
汝瓷雄居宋代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五大名窯之首,
後因宋金戰亂而失傳,傳世品僅有60餘件.汝瓷胎質細膩,工藝考究,以名貴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隨光變幻.其釉色,如雨過天晴,溫潤古樸,其釉面,平滑細膩,如同美玉.器表呈蟬翼紋般細小開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陽光下時隱時現,似晨星閃爍,在胎與釉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2、官窯
官窯瓷器選料精細,用料考究,胎質細膩,胎色呈紫黑色,足邊及口沿釉薄處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官窯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瑩潤如玉,光澤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黃等多種.釉面紋片是官窯器物的特徵之一.它無精美的雕飾以嘩眾,也無艷彩塗繪以媚人,唯以古樸莊重的造型、瑩潤如玉的釉色、鱗鱗如波的紋片協同紫口鐵足之美,形成了和諧優美、神完氣足的藝術珍品.
3、哥窯
哥窯器物胎色較深,胎質細膩,足邊及口沿釉薄處也可見深色胎,製作工藝精湛,裝燒方法亦採用支釘支燒或墊燒,一些盤爐器物的足底有極為規整的圓形支燒痕.釉色以青灰、米黃為多,釉質肥潤,釉面有細碎的片紋,紋分兩種,一種開較大的黑色片紋,另一種是在黑色片紋中又開細小的黃色片紋,俗稱「金絲鐵線」,是哥窯器物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4、鈞窯
鈞瓷以釉色窯變見長,素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雙」的特點.同樣的釉色,入窯經1350度高溫燒成後,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樣,並出現人們意想不到的景觀效果.
5、定窯
定瓷胎質堅密、細膩,釉色透明,柔潤媲玉.定窯以裝飾見長,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輔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窯以白色為多,之外有紅、黑、紫、綠諸色.
㈦ 開片是什麼意思
開片: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始械鬥的意思。
(1)【拼音】hoi1 pin2(廣州話拼音);kāi piàn(普通話拼音)。
(2)【廣州話解釋】黑話,表示開始械鬥。其中的「片」字作動詞解,表示揮動刀具橫向劈砍。
(3)【普通話解釋】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
瓷器表面有紋路的,叫做「開片」。分為「大開片」、「小開片」。小片細碎的,而自然的開片,則是瓷器歷年既久,表面釉層漸漸內裂,或呈魚子紋,或成牛毛紋。無論何種紋形,開坼都與胚胎無關,開片紋痕絕不會深入,而僅僅開在釉面上。
(7)批發青島開片紫口鐵足擴展閱讀
宋代官窯器的紋片有大小開片兩種,大開片紋痕長而粗壯,有的紋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經線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樣垂披於臀,有「牛毛紋」之稱。
小開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幾條較長較粗的紋痕。紋痕的顏色以鱔血、魚籽黃、墨色、油灰居多,鱔血者為上品。胎色的差異。宋代官窯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鐵足」特徵的形成,完全是由於胎色所致。
而雍正的仿宋官窯器,胎色為白色、灰白色和淺灰色,這樣的胎色在器口釉薄處和足根露胎處不可能形成紫口鐵足。底足的差異。宋代官窯器有滿釉裹足支燒和足根露胎墊燒兩種,前者器底有支釘痕,後者足根露胎為鐵足,足部修胎比較粗糙,底部無款識。雍正仿宋官窯器除了足根施以醬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細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