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島二月二吃什麼
餃子。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里,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龍抬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發,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
「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2.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1、油炸撒子
油炸撒子最早起源於山西臨汾地區的洪洞縣。這片土地曾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所以現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製作。「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是著名時令美食。
2、青團
江南地區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青團的飲食習俗。青團是用一種叫做漿麥草的植物用工具搗爛之後擠壓出汁液,把汁液與糯米粉揉捏成團,這樣青團那個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間包上紅豆沙製成的餡料,然後放在蒸籠中蒸熟,出鍋之後在表面塗抹上一層菜油,這樣青團就做好了。
3、子推蒸餅
子推蒸餅,俗稱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相傳是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一天,不舉煙火,也不進熱食,所以這一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子推蒸餅以精粉、豬板油、大蔥、香油、花椒粉、鹼為原料,經過和面、發酵、上鹼、揉面、擀麵、加料、揪劑、壓形、籠蒸等諸多工序製成。
4、大蔥和蛋餅
青島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大蔥和蛋餅的習俗,這樣意味著聰明伶俐,在以前青島的民眾還會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雞,稱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節的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雞和雞蛋。
5、雞蛋
在清明節有食用雞蛋的飲食習俗,起源於先秦時代的一些地方,並且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也就是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有一個好身體。清明節這天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拿來玩,主要有兩種雞蛋的玩法,分為畫蛋和雕蛋,而畫的蛋還可以食用,雕的蛋則是拿來賞玩的。
3. 大家最喜歡早餐吃什麼呢
我喜歡的比較傳統:油條蘸醬油配一碗泡飯,不過就這只有休息才有時間吃,平時上班沒功夫燒泡飯,買油條。
4. 高密正月掉棕色正常么
膠東半島位於山東省膠萊谷底以東,是山東半島的一部分,包括山東省的文登市、榮成市、威海市、煙台市、乳山市、海陽市、萊陽市、棲霞市、蓬萊市、長島縣、龍口市、招遠市、萊州市、萊西市、即墨市、青島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高密市、昌邑市、安丘市,共22縣市。東、南、北三面環海的半島地區,氣候良好,四季分明,由於受海洋的影響,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溫變幅較小,冬季比較溫和,夏季無酷暑,1月均溫在0℃以上,7月均溫25℃左右,全年無霜期約165~250天,年平均降水量約600~700毫米。膠東半島地區的主要氣候特點:在溫度方面,半島西部高於東部,北部高於南部,沿海高於內陸,其中包括威海、煙台、萊州、平度、蓬萊、龍口、青島,年平均氣溫12.0-12.6℃。其降水量在東部地區較多,西部:大澤山、萊州、龍口、招遠、蓬萊的降水量較小,在676.4mm左右。日照時間從半島東部沿海向西北丘陵山地呈遞減狀態,西北的大澤山、龍口、蓬萊等地多達2834.43小時。然而在半島近2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又分為幾個不同的小區。半島上丘陵起伏,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花崗岩組成,最高峰嶗山海拔1130米。農作物可一年兩熟,主產冬小麥、大豆、玉米等。盛產梨、蘋果、葡萄等水果。海岸線曲折,多深水港灣,如青島等。 [編輯本段]地質與地貌膠東半島屬中朝准地台膠遼台隆。太古代片麻岩和片岩等深變質結晶岩廣泛出露,白堊紀末有廣泛的火山岩噴發和酸性岩漿侵入活動。中新世以後,渤海總體大幅度下陷,成為華北—下遼河沉降帶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斷裂—拗陷盆地。上新世末,特別是第四紀以來渤海海峽斷裂下陷,山東半島形成。全區被北北東—北東和北北西—北西兩組斷裂分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斷塊,經長期剝蝕分割,形成較破碎的低緩丘陵。少數山嶺突出丘陵之上。半島南部的嶗山主峰嶗頂海拔1133米,為半島最高峰。中北部的牙山、昆嵛山、偉德山以及羅山、大澤山、艾山等,多為近北東走向。山地丘陵間有桃村地塹盆地、萊陽斷陷盆地和膠萊凹陷平原等。沿海有寬窄不等的帶狀平原,以蓬(萊)黃(縣)掖(縣)平原面積最大。膠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島嶼羅列,是華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區。膠州灣的青島、芝罘灣的煙台、威海灣的威海、石島灣的石島和龍口等均為中國著名港口。半島沙嘴沙灘發育。沙洲發育之地,島陸相連形成陸連島,如煙台附近的芝罘島、龍口附近的屺島。沿海島嶼除渤海海峽的廟島群島外,均分布於近陸地帶,較大者有象島、莫邪島、杜家島、田橫島、劉公島、雞鳴島、崆峒島、褚島、蘇山島和南黃島等。 [編輯本段]氣候膠東半島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1月均溫-3~-1℃,8月(最熱月)均溫約25℃,極端最高溫約38℃。10℃以上活動積溫為3 800~4 100℃。年降水量650~850毫米,半島南側在800毫米以上;西北側濱海平原約600毫米。年降水量約60%集中於夏季,且強度大,常出現暴雨。降水年均相對變率約20%。年均相對濕度在70%以上。半島東側南部沿海4~7月多海霧,年均霧日30~50天。水系半島水系發源於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獨流入海,河床比較大,源短流急。河川徑流洪枯懸殊,汛期集中全年徑流量的70~80%,水位、流量過程線隨降水變化而迅速漲落,但一般不致為害。如遇暴雨則山洪暴發,加以河口受海潮頂托,往往加重了洪水危害;枯水季節河床暴露,甚至發生河水斷流和枯涸現象。植被與土壤 天然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樹種有櫟類,如麻櫟、檞、枹等樹,以麻櫟最多,但常因放養柞蠶而伐去主幹呈灌木狀,構成山地丘陵特殊的「柞嵐」景觀。針葉樹以日本赤松為代表。植物區系中有亞熱帶成分,如苦木、山胡椒、三椏烏葯等;還有東北區系成分,如蒙古櫟、遼東櫟、赤楊等。20世紀初引種了黑松、日本落葉松等樹種。山東半島開發歷史悠久,原生植物破壞殆盡。地帶性土壤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稱山東棕壤),一般分布在緩坡地和排水良好的平地,多已辟為農田和果園,發育成熟化的耕作土。低山丘陵中上部殘積、坡積物上的粗骨棕壤土層淺薄,質地較粗,多種植花生、甘薯等作物。半島的果樹栽培以蘋果、梨、葡萄為主,著名者有煙台蘋果、萊陽茌梨、平度大澤山葡萄。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膠東半島經濟開發較早。公元前8世紀的春秋時代,漁鹽業已逐步發展。戰國時代,冶鐵業和絲麻紡織已有較高水平。漢代成為著名的東方谷倉。唐代登州、萊州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港口。鴉片戰爭以後經濟畸形發展,青島,威海先後被德國和英國割占。1949年以後,半島地區優勢條件才得以發揮,成為全國著名的花生、果品、水產品和柞蠶絲生產基地。青島和煙台現正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 [編輯本段]飲食文化(一)日常食品魚,漁家人離不開魚,舊時的漁村在青黃不接之時,家家糧食斷了頓,魚則成為漁家的主食。老人們常說「那時候來了個討飯的人,咱拿魚打發他,哪有飯給他吃?魚是不值錢的東西,要出嫁的姑娘拿一簍魚換幾根絲線做綉鞋,漁家過年船幫上貼的對聯是用幾十隻大螃蟹換來的。漁家人喜食刀魚。在捕刀魚的旺季,小舢舨剛上岸,婦女們便涌到海邊挑撿,把細小的刀魚和小蝦撿出來,扔在大場上晾曬,叫作曬「腥糞」,「腥糞」是用來做莊稼肥的(現在用來做飼料)。把寬厚的刀魚剖凈後,擱在大鐵鍋的箅子上。順著大鐵鍋的邊緣豎著盤放,一條接一條,條條首尾相接,密密地盤放滿滿一鍋後,只撒點鹽蓋上鍋蓋去蒸,待燒熟後,招呼孩子們過來,每人一條,孩子們象啃青玉米棒子一樣,拿在手裡。在沙灘上又跑又跳,邊走邊吃,漁家孩子自小剔刺就十分麻利,僅一會兒功夫,一條魚就進了肚,於是高喊著「還要一條!還要一條!」而再僅吃半條,肚子就飽了。這種寬厚的大刀魚味道鮮美,而且越吃越香。一方面是因為是在旺季捕獲的,漁家人都喜食旺季捕獲的魚,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魚在產量多的旺季臨近產卵期,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產卵前的魚味鮮美,使人吃起來感到很香。另一方面是由於這些魚是剛從海上捕上來的,鮮度好。下過海的漁民都有這種體會,在海里吃剛捕上來的鮮魚味道最鮮美。漁民在海上捕了魚放在小船上的鐵鍋里,加點自製的豆瓣醬,再不加任何佐料,煎熟後,吃起來口齒留香,味鮮無比,欲罷不能,是任何大館子名廚精心烹調都無法比擬的。漁民們說:那魚要是上了岸,即使還是活的,吃起來味道可差多了。舊時海邊人吃魚種類很多,但只吃海魚,不吃河魚,嫌河魚有股「泥腥味」,70年代有一次大旱,塘里的水乾涸了,大大小小的河魚白花花地死在塘里,無人理睬,如今,魚市上賣的河魚還蠻貴的,有的人居然花錢買回來「嘗鮮」。當然,漁家人現在吃海魚也不象過去那樣視魚如草,魚成了金貴的東西。膠東沿海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麥、大豆、地瓜等。玉米餅子、又稱「大餅子」、「粑粑」、漁民們常說:玉米是個賤東西,產量高,給點腥肥它就長。由於其產量高,分布十分廣泛。玉米餅子的做法很簡單,將玉米面加點涼水調和,放在手裡摶摶,待大鐵鍋燒熱後,貼在鍋邊上,家裡人口多的,黃燦燦的餅子圍著鐵鍋貼一圈,十分好看,如果鍋底正煎著鮮魚,則更加誘人。餅子是粗糧,沒有刺激性的副食和著一起吃往往感到難以下咽,漁家婦女趕海時總願揣著塊餅子,在海邊就著餅子吃生蠣子肉。平時,吃餅子就大蔥蘸醬,這種醬,有自己磨製的豆瓣醬,但更多的是魚醬或蝦醬,有牙扁魚醬、蝦頭醬、蟹醬、鮐巴拐子醬……這些魚蝦醬和著餅子吃,極其下飯,正是「臭魚爛蝦、下飯的冤家。」餅子就鹹菜也很下飯,海邊人腌萊不用鹽,而用「魚鹵油」。每逢秋天,婦女們把大蘿卜切成厚厚的長條兒,放在腌鹹菜的陳湯里(有的人家裡有幾十年前的老陳湯,越陳越香),放它一年半載,拿出來吃時,蘿卜條腌成了橙紅的顏色,吃時只能啃一點點,很咸,卻不是單純的咸,而是又香又鮮,餘味無窮,拿一塊啃半天卻不捨得放下,這時候冷餅子、燒焦了的餅子,全吃得下,再喝兩碗溫開水,肚子就撐圓了。饅頭,又稱「餑餑」,形方的叫卷子,「餑餑」一般比「卷子」更精緻,以前「餑餑」一般拿來饋贈親友,「卷子」是家裡蓋新房,管人家吃飯時才蒸的,自家人只有年節時才能吃上白面饅頭。包子,又名「萊餑餑」或「大菜餃子」,主要有發面、燙面、冷水面幾種,漁家常用海白菜(又稱海青)和肉包包子,還有蟹黃包,青島一帶有對蝦小籠包、大雞包等。餃子,又名「水包」,漁村餃子皮薄餡多,肉餡餃子與其他地方相同,海邊人喜歡鮁魚餃子和蠣餡餃子。鮁魚餃子,取新鮮鮁魚,去內臟、頭、皮、洗凈後,平切兩半取出魚刺,將魚肉與韭萊、油、鹽、味精等加水攪和調製成餡,皮要又大又薄,包好後,有的形如拳頭大小,每碗只盛二、三個,一般人吃八、九個盡飽,這種水餃以長島最有名,吃起來又嫩又鮮,極為酣暢。 海蠣子餃子是用海蠣子肉和新鮮燙熟蘿卜絲調製成餡,味道清新而鮮美。面條,最好吃的要屬魚面,以水煮鮮魚塊,待開鍋,加面條、青菜再煮,飯熟,魚面、菜、湯混在一起,即連湯帶面吃下。餅,有發面餅、燙面餅、油餅、家常餅、單餅、餡餅、火燒、蒸餅等等。地瓜。在山東沿海,地瓜的栽種也十分廣泛。災荒年間,地瓜是漁村老百姓的救命糧,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很多人因飢餓而死,一些身體強壯的,餓得全身浮腫,舉步維艱,仍硬撐著去山上開荒,栽幾棵地瓜苗,到了秋上,那些地瓜喝著海風瘋長,刨出來的地瓜個個象「小娃娃」大,很多老人都感慨地說:地瓜救了咱的命,咱這輩子再沒吃過那年秋天那麼好吃的地瓜。地瓜除了煮食外,還有許多吃法:煮熟,搓之為「泥」,用以和麵粉作餅,和玉米面貼餅子,和豇豆蒸成豆包。擦地瓜成絲,加水煮成稀粥,以前在稀粥熟後加糖精,現在有的加白糖,喝起來甘甜潤滑,俗稱「地瓜稀的」。將熟地瓜剝皮、切片、晾大半干,封存缸中使生粉狀白醭,用作零食,也是舊時海上漁民必不可少的「干糧」。如今城裡商城的食品玻璃櫥里也擺放了紅薯脯、紅蘿條,但不及鄉下老百姓自己做的軟和、甜爽。在文登、榮成,有一種食物稱為「起糕」,做起來比較復雜,將地瓜面放入盆中,細細灑水,反復調和,令其潮濕而不粘濕,在鍋中設篳子,鋪籠布,用細羅將和好的地瓜面篩在籠布上,加水蒸熟,切方分食,甜軟而有「咬勁」,配稀飯食用,風味獨特。豆面粑粑,用新玉米和新黃豆三比二混合,在石磨上磨出新面,即用以下鍋,此面非常講究,糧不新不佳,在機磨上磨面不佳,玉米與黃豆分別磨出後再行混合的不佳,磨出的面存放太久不佳。做餅子時,以溫水和面,反復以拳搗杵,不時添加冷水,使面中生出泡沫,如果泡沫滿盆,掐少許面,以碗盛水,放面於水上,倘若面馬上散沉,仍欠火候,需要再搗杵,直到面與泡沫充分混合,取面放水上飄而不沉時才為合格。這時,貼至鍋邊,(如貼玉米餅子類似),如同時燜魚,魚與粑粑一起出鍋,比玉米餅子就魚吃還香,有諺語「魚就豆子粑粑,一下子撐死仨」。以菜代糧,方法很多。切菜為餡,以玉米麵包成餅子狀,叫作「菜餅子」,海邊人常剁海菜為末,摻玉米面,貼海菜餅子。最常見的還是「渣」,又稱「豆沫子」、「菜豆沫」即古之謂「半菽」,是以少量豆面和大量野菜煮成。做渣的野菜很多,牟平、乳山一帶用野芹菜,榮成,文登一帶用蘿卜纓子,海陽縣用沙里沙,俗語「沙里沙,好擦渣,大人吃,孩子抓。」公認的「渣」中佳品,是芋頭葉子,夏秋間鋤芋頭時,取嫩葉,掛在檐頭下晾乾,擦渣時用水泡軟剁碎即可。這種「渣」香味別致,極受歡迎,民間有俗語:「芋頭渣炒三遍,魚肉都不換。」海邊山區的野菜種類極多,不僅可用來擦渣,還可煮食、涼拌、腌鹹菜。幾十年前,由於口糧不足,漁村人經常挖野菜充飢,令他們十分不解的是,常年吃不飽肚子而*野菜度日的許多人竟意外長壽,而且身體硬朗,很少生病。其實,千姿百態的野生蔬菜,屈身於山澤泥淖,棲息在山邊岩縫,練就了一身傲霜鬥雪,抗蟲驅病的本領,又不經任何培育,土生土長,無污染,是全天然的綠色食品。它具有很高葯用價值,而且能夠提供大量的氨基酸和種類齊全的優質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許多種植蔬菜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目前,許多國家都把野菜譽為「健康食品」、「天然食品」,野菜不僅進入漁家人的萊藍子,而且擺上了豪華賓館的席面。(二)節日食品過年在漁家十分隆重,年前殺豬宰羊,蒸各種各樣的棗餑餑、大餑餑、萊餑餑,准備過年。年三十的晚飯是團圓飯,作為年飯,一般要有十碗萊,叫「十大碗」,謂之十全大福之彩,有魚、雞、豬、羊肉等。吃飯時忌諱很多,不許說「不夠」、不許罵人,不許把筷子橫放碗上等等。除夕之夜,是一年之中最為忙碌的一晚,除了與其他地方一樣敬天地祖先以外,有的漁家過去都要在海灘嶴口進行祭祀海神的儀式,俗稱「謝年」。謝年要准備豬頭、羔羊等五牲和極豐盛的餚饌,表示漁民對海神的還願。祭祀儀式極其隆重,海口上,鞭炮不熄,香煙繚繞。除夕夜要吃餃子,餃子里包紅棗、硬幣等,吃到棗的認為有喜事,吃到錢的認為能發財,因而,那些熬不住困的孩子也被叫起來吃餃子,以圖吉利。初一早晨,有的地方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紅燭,掀起炕席照照,然後把各個角落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驅走黑暗,把邪惡之氣趕出去。而後是貼春花,把剪制精美的龍、鳳、老虎等貼在門上、窗上、牆上。初一早晨也要吃水餃,初一的餃子非得煮破幾個不可,但不可說「破了」,而要說「掙了」,意為發財掙錢。從初一到初二,連續不斷鳴放鞭炮,到初二日落後山送年。送年時也要擺供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正月初七為「人七日」,吃糕,吃面條。正月十五,元宵節,在膠東吃元宵不很多,通常還是擺酒席,吃水餃。二月二,俗稱龍抬頭,家家早起蒸糕,以祝春龍起蟄,糕一般有黍米糕和高梁米糕,又叫黃米糕和紅米糕,有的地方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龍,謂之神蟲,放在糧囤和麵缸里,祝願糧面用之不盡。清明節。榮成、文登一帶蒸面燕,即把面做成燕子狀,蒸熟後用高梁稈吊起,燕子尾下繫上彩色布條,掛在家裡。長島地方又說這天是「驢生日」,此日必吃高梁米稠粥。飯熟時先盛一碗餉驢,故有歌唱道:「打一千罵一萬,忘不了清明這碗飯。」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雞蛋,漁村一大早起來吃安康魚,文登、乳山一帶習慣早起用多種鮮花浸泡的水洗臉。長島在端午早晨拉過露水後,又到海灘的礁石下去摸鮑魚,謂之「摸房檐」,據說這天鮑魚爬上來特別多。曬衣節,六月六為曬衣節,即墨人說是海蜇生日,這天天落一雨星就生一海蜇。即墨吃涼面,長島、榮成等地吃包子,俗話說:「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伏日,漁村在伏日都吃面條,這時海上蛤正肥,婦女拿著刨子、簍子去趕海,早早地趕回去,用它下面條。 。七月七日,乞巧節,膠東家家戶戶烙「巧果子」,即以木模磕小餅烙食,小餅式樣各異,其中有面剪刀、面小簍、面果、茄、瓜、石榴、小猴、小雞、小鳥、金魚、蝦、蟹、獅子狗……烙好後用線穿起,給小孩掛在脖子上邊吃邊玩,親友之間也互相饋送。八月十五,吃月餅,包餃子,漁村有的地方做面箭,吃芋頭、花生、蘿卜、地瓜。冬至,漁村在冬至都吃餃子,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小年,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小年」,祀灶多用甜和粘的食品,威海一帶用糯米餅和小糖瓜,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向玉帝匯報這一年人的善惡情況。因此,用糖瓜和糕粘在灶王爺的嘴上,他上天「會多說好話,少說壞話。小年這一天,漁家孩子都圍坐在村裡製作糖瓜的大屋裡,吃著糖瓜,聽老人們講灶王爺的故事。過小年家家戶戶吃水餃,因此,供品除了糕和糖瓜外,還有水餃。(三)禮儀往來食品禮儀往來食品有特色的主要有結婚、女兒回娘家、生孩子「看喜」等互相饋贈的食品。舊時漁家女遠嫁,正月初三回娘家,有錢人家的姑爺趕一匹騾子,騾背上馱著一左一右兩個大筐簍,一頭坐著媳婦,一頭裝著回丈母娘家的禮物,有女兒親手為自己父母做的里表一新的鞋,有單的,也有棉的;有婆家送給親家的禮物:兩瓶老燒是親家爹最喜歡的,還有各種面點,當地特產等。女兒回娘家,娘家回禮不甘示弱,回送的大餑餑一定要更白、更精、更好吃,面要用頭面(精粉)而且發面要恰到好處,發好後,拚命揉,揉得時間越長越好吃,當雪白的石榴狀的餑餑出籠,一家人才鬆了一口氣,點上紅點,做為女兒帶回婆家的回禮。除此之外,還必備「海腥」、干魚片、鹵的和腌的咸魚、干螃蟹肉、蝦虎仔、魚仔、烏魚干、魷魚干、海螺肉、蝦米、蝦皮、蝦醬……足夠女兒大半年吃的。這是幾十年前的習俗,如今女兒回娘家多了些時興食品,也沒有人騎毛驢了,大都騎上「電驢子」(摩托車)。在掖縣等地,婚前男家向女家送麵粉,女家用此面做「富貴」、「魚」、「鴛鴦」,所有這些麵食「主件」件上,又插滿鳳凰、燕子、荷花種種小麵食,還做一種麵塑,大魚背上插一個小面人,叫做「王小摸魚」。所有這些總名「早花」,意為「富貴有餘」、「早生貴子」。結婚之日,所有陪嫁品的「盛器」(箱、盆等)上都需做印紅印的大紅火燒壓著。另做面魚,佛手等油炸食品放置「席頭盒子』』中,隨身攜帶,留以餉新郎者,名為「體己干糧」。新娘三日歸寧,由娘家再回婆家時,需做包子數十個,炸面魚、翻白果、「荷葉」各數十個。乳山、文登、榮成等地,新娘歸寧,娘家要准備「媳婦餅」,這種餅要用上等好的白面、雞蛋、花生油、白糖精製而成,烙餅時,家裡要揭開席子,(燒炕太熱,以免燒焦)請鄰居中揉面能手,烙餅高手,忙碌大半天,很是辛苦。榮成有些地方要烙幾千張小餅,幾十幾百張大餅,烙得越多越說明娘家人大方。烙得好吃,說明娘家人手巧能幹。如今,年輕人嫌麻煩,姑娘結婚時攜帶的「媳婦餅」數量少了,老人們對這種變化也能夠接受。漁家人富了,一些古老的習俗改變了,然而,那些最能熱辣辣代表海邊風味的飲食習慣卻永遠不會改變。那些離開故鄉幾十年的,甚至是漂泊在異國他鄉的遊子至今都念念不忘故鄉的餅子就臭蝦、豆子粑粑,想念兒時坐在船頭嚼著魚頭喝口酒的舊時光。
+1
已贊過
末 ヲ
的感言:
謝謝
2009-08-14
5. 吃喜面男孩幾天女孩幾天
吃喜面的話,男孩幾天女孩幾天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我們這邊是100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