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開封市區哪裡可以批發零食
第一原來的曹門批發部已經搬遷到原來老21中的對面。那個院子里和外邊的臨街房都是。 第二。西司廣場向西下那個橋。往西走到頭。順著路拐右手邊。也有一個批發部。
『貳』 開封興盛德花生
關鍵得看合不合當地人的口味,我同學帶去福州,那邊的人不是很喜歡,但是帶到四川那邊都說很好吃,還看當地飲食習慣了,可以多找點當地的朋友嘗嘗,讓他們評價一下
『叄』 鄭州金水區哪有買開封興盛德花生的 喲品種比較齊全的 求地址 求電話 謝謝謝謝!!!!
就在衛生路與崗杜北街交叉口往西30米路北,鄭州興盛德花生總店
『肆』 開封賣興盛德麻辣花生的地方是那條街
興盛德在開封有很多分店,我常到位於中山路新街口(宋都御街口)的二師附小大門向南十米的拐角處買。那裡是興盛德開的最早的店,絕對正宗。
『伍』 開封有一家買花生米的老字型大小,求名字及詳細地址,下周去出差,同事們都要吃!!!
河南大學老校區南門、西三十米路南。白記花生糕…興盛德花生。如果實在找不到,可追問,我可以把電話號給你…我是在他家租房的房客,但現身在外地
『陸』 開封白家花生糕廠家電話號碼
,你可以不打想要有自己的像胖子局一下這個電話號碼。
『柒』 開封市長青花生種子公司電話
小籠灌湯包 開封小籠灌湯包已有百年歷史,創始人是黃繼善。現有國營第一樓包子鋪經營,是著名風味面點。 原料配方: 精粉5公斤豬後腿肉5公斤小磨油1250克醬油400克料酒150克薑末150克味精55克鹽100克白糖35克 製作方法: 1.將豬後腿肉絞成餡,放入盆內,加上醬油、料酒、薑末、味精、鹽、白糖。冬季用溫水4升,夏季改用涼水3.5升,分5~6次加入餡內,攪成不稀不稠的餡,最後放入小磨油攪勻。 2.將面倒入盆內,兌入2.5升水(冬季用熱水,春秋季用溫水,夏季用涼水),把面和勻。和面時不要將水一次倒入,先下少許水,抄成面穗,再逐步把水下足和成面塊揉勻。反復墊面三次,將面由軟和硬。再用手沾水扎面,和成不軟不硬的面塊。 3.將和好的面從盆里抄在案板上,反復揉,根據面的軟硬情況適當墊入乾麵,反復多盤幾次,搓條,下成15克重的面劑,擀成邊薄中間厚的薄片,包入20克重的餡,捏18~21個褶。 4.將包子生坯放入直徑32~35厘米的小籠里,用旺火蒸制。蒸的時間不宜過長,長了包子易掉底、跑湯,要隨吃隨蒸,就籠上桌。食用時配香醋、蒜瓣。 產品特點: 皮薄餡大,灌湯流油,成品出籠後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去像菊花。 第一樓包子 這是開封從古至今就有名的第一樓包子,它的特點就是皮薄餡鮮,屬於灌湯包。皮不是發酵的面蒸的,就像餃子皮,但很爽滑,餡鮮而細膩。配上老陳醋,味道更獨特。 馬豫興「桶子雞」 桶子雞系開封特產名菜,它選用當地的優質筠母雞,採用百年老湯煨制而成。色澤金黃,肥而不膩,鮮嫩脆香。「馬豫興」是開封有名的傳統食品老店,全名「清真馬豫興雞鴨店」。最初於清同治三 年(1864年)由馬永嶺在鼓樓東南側設店開業,桶子雞是其經營的主要品種之一。 「馬豫興」桶子雞體形渾圓完美,色澤鵝黃,油潤光亮,食之肥而不膩,咸香嫩脆,略透荷香,成為開封酒會宴席上必備名菜。 燒雞,北宋稱「熝雞」。熝,即煨烤之意。北宋時期東京(開封)城內經營熝雞的名店眾多,爭相媲美,製作工藝極高。 三鮮蓮花酥 三鮮蓮花酥,形態如同含苞初綻的蓮花,味道芳香、酥鬆可口,是開封著名的傳統糕點。三鮮蓮花酥選用精粉、白糖、雞蛋、豬油、麵粉按分配比例製成面團;把棗泥、山楂糕、蜂蜜、香精製成餡料,用面團包餡製成高樁、圓形坯子,最後,用刀輕刺三下,使餡外露,以雞蛋剝皮入爐烘烤。經精製加工而成的三鮮蓮花酥,色調淡雅逼真,形象維妙維肖。食之,使人心曠神怡,大有吞食仙果之感。 五香兔肉 一提起開封的五香兔肉,許多外地人都會贊不絕口。五香兔肉,工藝獨特,鹵制精良。一般選用1.5公斤以上的野兔製作。先將野兔開膛,剝以去內臟,風干七天以後,入冷水浸泡,然後剁成塊,用開水氽後洗凈,分層次擺入鍋內。擺放時在中間留一圓洞,再把花椒、大茴、小茴、砂仁、蘋果、豆蔻、丁香、冰糖、面醬、白糖等輔料按比例配好,放入圓洞中兌入老湯,用武火燒煮一小時後,再用文火煮一小時,涼後撈出即成。成品香味撲鼻,無草腥味,咸香發脆留味綿長。 開封套四寶 套四寶是開封的傳統菜餚,堪稱「豫菜一絕」。「套四寶」絕就絕在集雞、鴨、鴿、鵪鶉之濃、香、鮮、野四味於一體,四隻全禽層層相套,個個通體完整,無一根骨頭。每當酒席宴會上過幾道菜之後,這道菜便用青花細瓷的湯盆端上,展現在食客面前的是那體形完整、浮於湯中的全鴨。其色澤光亮,醇香撲鼻。當食完第一層鮮香味美的鴨子後,一隻清香的全雞便映入眼簾;雞肉吃後,滋味鮮美的全鴿又出現的面前,最後又在鴿子肚裡露出一隻體態完整,肚中裝滿海參丁、香菇絲和玉蘭片的鵪鶉。一道菜餚多種味道,不肥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綿長。套四寶屬衙門派,製作精細,色香味形十分講究,製作時費工費時,技術不過三硬不行,火候掌握不好也不行最復雜的是剔骨,全神貫注,猶如藝術雕刻。以頸部開口,將骨頭一一剔出,個個原形不變。有的地方雖皮薄如紙,但仍得達到充水不漏。剔骨後將四禽身套身、腿套腿,成為一體。套四寶始創於清末開封名廚陳永祥之手,陳曾為慈禧太後辦過「御膳」。陳家名菜達300多種,「套四寶」屬其的一顆明珠,目前由陳景和三兄弟繼承祖業,將此菜發揚光大。 鯉魚焙面 "開封溜魚焙面"是開封的傳統依然隹餚之一,久負盛名。焙面也稱龍須面。據《如夢錄》記載:明清時,開封每年農歷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筵客吃龍須面,節禮送面"。當時製作"龍須面"。只是用水煮熟,後改炎焙制的方法。故稱為"焙面"。 鯉魚焙面是開封傳統-名菜,由"糖醋熘魚"和"焙龍須面"兩道名菜配製而成。傳說,清代慈禧太後逃難時停留在開封,開封府名廚貢奉"糖醋熘魚"和"焙面"。慈禧見狀後,心血來潮說道,鯉魚靜躺盤中,大概是睡著了,應該給它蓋上被子,免得受涼。隨之起筷將"焙面"覆蓋魚身,"鯉魚焙面"從此傳為佳餚了。其特點是色澤棗紅,軟嫩鮮香;焙面細如發絲,蓬鬆酥脆。 鯉魚焙面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它是用開封黑崗口至蘭考東頭這段黃河出產的鯉魚(重一斤左右)。這種魚肉味純正,鮮美肥嫩。鯉魚經過初步加工後,兩側剞成瓦楞花紋,下入熱油鍋內炸透;再加以白糖、醋、薑汁、蔥花。 菊花火鍋 菊花火鍋盛行於晚清宮廷內,傳入開封以有近百年歷史。因開封的市花是菊花,因此原料來源得天獨厚。它以鮮魚為主(有「四生」和「八生」之別)。火鍋內兌入雞湯滾沸,取白菊花瓣凈洗,撕成茬絲灑入湯內。待菊花清香滲入湯內後,將生肉片、生雞片等入鍋湯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撲鼻,別具風味,被視為火鍋家庭中之上品。 大京棗 大京棗是開封糕點的傳統名產,素負盛名。大京棗古稱「蓼花」,它以優質糯米、糖粉、飴糖、植物油等為主要原料,經過制坯、油炸、透漿、拌糖粉幾道工序製成。成品呈圓柱形,金黃色,外粘白糖,外觀飽滿,膨脹適度,內部組織為絲網狀,無空洞,無硬心。吃著酥香可口,入口即化,營養豐富,是老少皆宜的美味糕點。 燴面 用上好的羊骨湯加上枸杞、沙參還有很多葯善墩的哦! 雙麻火燒 此點是開封名小吃。多作早點、夜宵。配油茶吃。 原料配方:麵粉2.5千克植物油1千克大料面5克芝麻500克鹽50克 製作方法: 1.制芝麻仁:將芝麻用涼水浸泡至用指一捻能去掉皮時,撈出瀝干水分,用石臼搗或用抹布裹住揉搓,將芝麻皮去掉,成芝麻仁待用。 2.制酥:鍋置火上,倒入油600克,燒至八成熱,將鍋端離火口。放入麵粉1.5千克,用鐵鏟翻勻,攤在案板上晾涼後,加入鹽、大料面,用手揉成酥面團。 3.制皮面:將另外1千克麵粉倒在案板上,中間扒一下小坑下入400克植物油、約500毫升水,拌和均勻揉光成皮面團。 4.成型:按皮面四成,酥面六成的比例,用皮麵包著酥面,擀成1厘米厚的長形片,順長折起來再擀薄,反復二三次。最後捲成卷。揪成50克一個的劑子,逐個揉圓,用手按扁。另取如小棗一樣大的面塊,沾上油,包在中間,用擀麵杖擀成邊厚中間稍薄的圓餅。把圓餅兩面刷上水,粘上芝麻仁,正面(即光面)粘的芝麻多些,背面粘的少些。逐個做好放在案板上。 5.烤制:鏊子放火上,擦凈,燒至七成熟,用刷子刷上一層油,將做好的餅背面(收口的一面)向下,放在鏊子上焙。至底面發黃時翻身。鏊子上再刷油,燒餅在鏊子上邊焙邊轉動,焙成均勻的金黃色時起出。再將餅下入爐膛內烤。先烤背面,燒至餅虛紅黃色即成。 產品特點:口感酥焦,透五香味。 芝麻翅中翅 到開封你要吃正宗的豫菜——這里可是千年開封府啊!豫菜的用料一般都很家常,妙在調味和火候。芝麻翅中翅其實就是腌雞翅外裹蛋汁再蘸芝麻,放油中炸。炸熟的蛋汁酷肖蟬翼。豫菜中難得有這樣美麗又美味的菜。 紅薯泥 凡吃過杞縣紅薯泥的人,無不嘖嘖稱贊杞縣人的獨具匠心。名食紅薯泥的主要原料就是我們常見的紅薯,有些地方也叫「白薯」、「地瓜」、「番薯」。它的製作方法很講究,需先把紅薯煮熟,剝掉外皮,去其內絲,用干凈的白布包裹起來,軋壓成泥,然後將白糖倒入鍋內化成糖漿,兌入香油、紅薯,不斷攪拌,呈柿紅泥狀。裝盤後,分層放山楂丁、玫瑰片、青紅絲、桂花糖即成。此菜味道甘甜,爽口開胃,色澤鮮艷,營養豐富。 花生糕 開封盛產花生,以花生為原料製作的花生糕,獨具地方特色,久負盛名。該品以精選花生仁為主料,輔以白糖、飴糖等。經過熬糖、撥糖、墊花生面,刀切成形等工序製成。成品呈片狀,多層次,顯細明網路,疏鬆度強;食之口酥鬆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為廣大群眾所喜食。 可以自己動手的風味 小吃:http://www.zzcable.net/2007/ViewInfo.aspid=222參考資料:河南特色名小吃: http://www.ggyea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