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酥油茶怎麼做
酥油茶做法: 先用茶葉熬茶(最好用苻茶),只取茶水,倒入竹筒中,加入酥油,酥油是氂牛的油,塊狀的,放入後和茶水一起慢慢的打,邊打邊加入鹽,還可根據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搗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類,最後還應放上少量的食鹽、雞蛋等等打溶了就可以喝。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並加有多種食料經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禦寒,又能補充營養,因此,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賓客的珍貴禮儀。 味道很棒的哦! 在青海,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酥油有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調和著吃。逢年過節炸果子,也用酥油。
② 酥油茶怎麼製作
原料
酥油、茶葉或磚茶、食鹽
調料
牧民們傳統的提煉酥油方法是:先將從牛、羊身上擠出來的奶汁加熱,倒入特製的大木桶中(這種桶當地叫「雪董」,是專用來提煉酥油的,高約4尺、直徑在1尺左右),然後用專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來回數百次,攪得奶汁油水分離 [1] 。
製作編輯
方法一
磚茶呈固體狀,需要用刀切削,如砍柴刀等,得用力切削 [2] 。
鍋中加300毫升水煮沸,加3到5克碎磚茶,煮到茶水變黑熄火。
茶水變色後,可加入0.5克鹽。寒冷的日子裡還可以多加一些鹽。
再加入2克酥油(約湯匙的三分之二)。
水經茶水過濾網注入茶壺備用。通常使用小茶杯飲用。
方法二
先將奶汁加熱,然後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1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
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
製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
接著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茶桶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後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3]
酥油茶有各種製法,一般是先煮後熬,即先在茶壺或鍋中加入冷水,放入適量磚茶或沱茶後加蓋燒開,然後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苦為最佳。在這種熬成的濃茶里放進少許鹽巴,就製成了咸茶。如在成茶碗里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里。就成了最簡易的酥油茶。但更為正統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濃茶濾去茶葉,倒入專門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這是藏區群眾家裡常見的也是必備的一種生活工具,由筒桶和攪拌器兩部分組成。筒桶用木板圍成,上下口徑相同,外面箍以銅皮,上下兩端用銅做花邊,顯得精美大方。
牛羊奶經過這樣搗打後,其中的油質浮出水面,將它用手提出。壓裝於皮翼中,冷卻後便成酥油,進入21世紀以來,手搖牛(羊)奶分離器已經逐步代替了手工搗制的舊工藝。酥油以夏季從氂牛奶里提煉的金黃色酥油為最好,從羊奶里提煉的則為純白色。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敬神供佛時,點燈、煨桑等都離不開酥油。酥油還可以軟化皮革,以便揉搓皮繩革條,在牧區,男女青年還用它擦臉,以保護皮膚,防曬抗寒。被譽為青海塔爾寺密宗「藝術三絕「(酥油花、堆綉、壁畫)之一的酥油花,更是以其獨特的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馳名中外。
酥油花是一種獨特的雕塑藝術,它用酥油揉以各色礦物顏料塑成形態各異的形象,大至山川人物,小至花草蟲魚,無不逼真細膩,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藏區絕少產茶,製作酥油茶的茶葉,最初多來自中原地區。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4、5世紀時,吐蕃軍隊就曾通過與內地的戰爭奪得了大量茶葉,但直到公元5世紀以前,吐蕃社會還沒有形成飲茶的習俗,茶葉也只是作為一種珍貴的保健品而為社會上層所珍藏。唐朝開元年間以後,隨著唐蕃之間交往的增多,飲茶習俗漸漸傳入吐蕃。
③ 藏族的主要飲料是酥油茶和青稞酒嗎
藏族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說藏語。藏族聚居地區高山連綿、雪峰重疊,平均海拔4000米。藏族地區草原遼闊、森林茂密,水利資源豐富,地下礦藏十分富饒。太陽輻射量大,對開發利用太陽能、對農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藏區種植青稞、小麥、豌豆、蠶豆、玉米、土豆、油菜等農作物,還有蘋果、梨、桃、葡萄、香蕉、桔子等果樹。藏族人以勤勞、智慧而聞名。藏族人民幾乎人人能歌善舞。
藏族的主要飲料是酥油茶和青稞酒。喝茶時一般是邊喝邊添,而不是一口氣喝完。喝酒要求客人「三口一杯」即首先將酒杯斟滿,請客人喝一口,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一直到第三口,最後滿杯喝乾,此後才能自由喝。宴會敬酒時還要唱敬酒歌。
藏族喜歡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製作各式各樣精美的首飾,戴在頭上和胸前腰間。
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了藏族人。在歷史的各個朝代,藏漢各族交往密切。藏族人信奉以佛教演化而成的喇嘛教。喇嘛教的黃教首領是達賴和班禪。藏族過去是封建的政教合一統治體系,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藏族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我還想知道]
藏醫藏葯非常著名。藏醫自成體系。藏區有豐富的葯材資源,有蟲草、貝母、雪蓮、紅花等。
最能體現藏族人民建築藝術的創作是宮殿、寺院建築。舉世矚目的布達拉宮是藏區現存的最高、最完整的古代高層建築,是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便開始修築的土木石結構的宮殿。
④ 酥油在哪裡買
酥油
[編輯本段]製作指導
1.先將牛奶或羊奶稍加熱,然後倒入專門打制酥油的木桶中,桶里有長柄活塞,藏語稱為「甲羅」。活塞比木桶內壁稍小,可以上下自由活動;
2.奶倒入木桶後,即用「甲羅」用力上下攪動近千次,奶中的油水即自行分離,油浮在上面,用手捧出,灌進橢園形或長方形皮口袋中,冷卻後即成為塊狀酥油。牛奶打制的酥油呈黃色,羊奶打制的酥油呈白色;
3.這些酥油製成後即可保存起來隨時食用或外運出售。制酥油後剩下的水可以飲用,也可製成「曲拉」(即奶渣)等奶製品食用。在牧區,也有的將奶倒入陶罐中,反復搖動製成酥油。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調理身體,黃牛、山羊酥油則涼息風熱,氂牛、綿羊酥油性熱,能祛風寒。
[編輯本段]每100克的營養成分
能量860千卡
蛋白質1.5克
脂肪94.4克
碳水化合物1.1克
膽固醇227毫克
維生素A426微克
核黃素0.01毫克
維生素E2.45毫克
鈣128毫克
磷9毫克
鉀188毫克
鈉73毫克
鎂2毫克
鐵0.4毫克
鋅0.12毫克
硒0.7微克
銅0.18毫克
相關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較適合缺乏維生素A的人和兒童食用;
2. 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患者忌食;孕婦和肥胖者盡量少食或不食。
⑤ 藏族的特色食品
藏族的特色食品:
1、糌粑是藏族的一種重要食品,製作很簡單,將青稞炒熟後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食用方式多樣,最常見的是用手在小碗中把茶汁、酥油與糌粑、奶渣拌勻並捏成小團而食。
2、酥油是藏族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是一種粗製的奶油,與內地黃油相似,是從牛能奶中提制的奶油製品,含脂肪約80-90%,還有不少維生素A,每兩酥油約可供給熱能400多卡、維生素A200國際單位。
3、各種飲料是構成藏族群眾營養食品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來說藏族人民主要的飲料有酥油茶、清茶、甜茶、鮮奶和青稞酒等。而其中的酥油茶、清茶與主食糌粑同時食用外,也當作每日食用的飲料。
4、風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初冬時節,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通風處,任其冷凍並逐漸自然風干,到來年二三月份食用時,不僅肉質鬆脆,口味也獨特。
(5)青海酥油茶批發電話擴展閱讀:
四大藏餐風味
1、羌菜,指高寒牧區的飲食,為高原牧區風味,其菜系風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單一,重於咸、淡、鮮、酸、香。具有調理適應高山寒涼氣候之功效。以乳酪、牛蹄、酸奶、酥油等為主要原料。
2、衛藏菜,指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使用的飲食。主要是農區或半農半牧區風味,其特色是:取料廣泛,除了奶製品、牛羊肉外,還有各種農作物,因此葷素配合得當,工於火候,調味以鮮咸,淡爽。製作手段也比較豐富,重於煮、炒、燒、悶、炸。
3、榮菜,指低海拔的藏東南地區飲食。取材於高山森林,以菌類野生葯材為主,製作原始、風味清鮮、咸中帶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尤以烤制香豬見長。
4、宮廷菜:指在原有的各種藏餐的基礎上,精工細做,博採各家之長而形成的綜合菜餚,材料都取之本土,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技法全面、色澤美觀、滋味清鮮,是藏餐中的精品,各地方的人都能接受。
⑥ 請問在西寧能喝到正宗的酥油茶嗎
除非有藏族朋友在!否則是喝不到的!呵呵!西寧人比較喜歡喝奶茶!可是和你聽過的珍珠奶茶不一樣哦!
⑦ 一般藏民家酥油茶做法
酥油茶做法:
先用茶葉熬茶(最好用苻茶),只取茶水,倒入竹筒中,加入酥油,酥油是氂牛的油,塊狀的,放入後和茶水一起慢慢的打,邊打邊加入鹽,還可根據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搗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類,最後還應放上少量的食鹽、雞蛋等等打溶了就可以喝。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並加有多種食料經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禦寒,又能補充營養,因此,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賓客的珍貴禮儀。 味道很棒的哦!
在青海,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酥油有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調和著吃。逢年過節炸果子,也用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