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湛江市紙寶香燭批發在那裡有
我會去中秋節三縣?地級市下轄
右側的頭在湛江,雷州,廉江市,湛江市,吳川市,徐聞縣,遂溪縣赤坎,霞山,麻章斜坡訂單。
1。
黃金海岸地區的海長廊,位於麻斜輪渡海濱公園,海洋公園,南部和北部的湛江市的大洋路,海長廊觀海長廊的總長度 - 2.5公里,總面積?這? 19公頃,南區和南部,北部地區分為東,西兩側的稱號觀海公園路東站,繞過西方中心廣場公園,一個長而窄的海螺,月亮島,紫荊廣場,寬闊的道路北廣場面積?空間,不同規模,不同功能,活動和各種植物,有序的區域分布和結構響應的優勢。
2。鏡子湖 - 湖光岩
有用的信息:磁碟3,6,9,湛江市,公路運輸,6 /距離僅18公里,約45分鍾車程,到達湖光岩瑪珥湖。門票50元/人。瑪珥湖,自行車出租,自行車,5元/人/小時(另一種存款200元或身份證),騎自行車環島,45分鍾,每周2或3不包括觀光活動的時間,和瑪珥可以坐纜車到中途繞湖游10元/人,約30分鍾(中間的汽車價格),慢慢欣賞風景秀麗的湖泊。然而,最好的建議,整個湖面的位置是望海樓(1元/人)。
的摩天輪湖旅遊東大門,東大門生態廣場(湖光岩東大門的主入口和景觀,包括塑料石材廠龍科技走廊,湖,和平鴿廣場,風水球生態公園,壯觀的火山遺跡(典型的瑪珥火山口站點配置文件火山噴發層管理是一種天然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壯觀的輝煌)→明確景區步行或旅遊火山科學館(180萬年前,火山火山彈直徑木材引導遊客的動物和植物化石,以及一些罕見的壯觀的火山瑪珥湖火山礦地質背景和形成過程中,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原始熱帶雨林直徑(直徑友仁你爬在岩石上的概念,百)→楞嚴寺旅遊生態健康的水擺夷「(建於隋唐晚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驚人的大雄寶殿 - 大雄寶殿的天然岩石洞)→雷州登上的火山建設老院子(→望海樓反映民俗文化雷州,古民居,我的歌台,雷州,雷州古代農業),整個畫面的湖泊。
東海島,湛江市,中國東海旭日 - 東海島
旅遊黃金海岸度假區,在全國第五大島 - 東海島東。相當南太平洋日出,28公里長,寬100-300米,海灘 - 龍海天沙灘長的海灘度假勝地,俗稱55000畝避難,澳大利亞,中國南海綠色長城「的著名酒店的海灘,拉伸,在該地區唯一的山 - 龍東洲56個火山錐峰分水嶺安全帶?在湛江市,水的溫度正在逐漸改變程度分為三黃海,不到兩米的,海是深綠色的,通常是溫暖,塑造小於5米長天。冷,最遠的層深藍色的太平洋。
交通:直接從市霞山東堤站巴東島度假村門票:10元,開放時間為8:00 - 22:00。
湛江 - 東海島(包括私家車),大約每20分鍾
霞山 - 東南驅動器(業主需要發送一個請求到東島,因為火車站附近的汽車峽山指令的位置)巴士票價
東海島巴士站峽山,每次15分鍾,50分鍾,10元車費。在
NAO洲雲「 - 和NAO洲<BR / NAO島,島上的燈塔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燈塔建於1898年,其高度為81.6米和5米硇洲島,馬山,底部寬23米,寬4米,花崗石塊堆棧頂部,整個頂部的塔燈殼水嗎?水晶磨鏡前在水平方向上的輻射范圍26海里的文化和歷史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宋的竇Zhenbiao墓海邊岩石擱淺的中國東海頭海底世界的後宮,天津宋皇城遺址昨天一整天八角井,宋皇宋皇庭宋皇碑村紅馬研究所長?村竇Zhenbiao墓和宮保坊,有興趣的。然後,您可以繼續在島上的漁民,漁民出海捕魚體驗生活。木炭鮑魚和龍蝦,在這里,千萬不要錯過了
交通:霞山 - 東南車程約四點,五分鍾(人均15元),東,東南,東南的島渡輪碼頭(10美元到15美元,人均20分鍾的快艇,硇洲島)直接計入峽山船舶NAO洲洲。每天從6:00至18:00,18:00,你可以試試自己的運氣,看看加班渡輪遊客,所以我想回去在上午,國家審計署大陸的快艇在買海鮮的海鮮市場海鮮市場打來回,150米的碼頭,非常接近。
到達硇洲碼頭,看立刻集中在幾個吃飯的地方,漁民出海捕魚的碼頭和後緣。
湛江港灣攬勝遊玩攻略:景點沿途湛江海灣紅嘴鷗遊艇之旅,湛江港(散貨碼頭,集裝箱碼頭,20萬噸鐵礦石碼頭,30萬噸油碼頭大地灣橋文化博物館),特別是該島上的紅樹林,十里林臨南窪島筏南油基地,海軍基地,和海長廊,海濱公園碼頭長橋,湛江海灣的美景。筏海鮮或遊艇出海捕魚,深海游泳運輸履約方,燒烤,自助餐,海,煙花爆竹等活動。
廣州灣旅遊峽山歐洲風情街(又名「:峽山法國,附近)的歷史風貌峽山街道,海灘道,漢口道峽山枇杷街 - 逸仙路湛江市體育中心(免費),街道赤坎去。霞山區步行街的菠蘿蜜街---赤坎幸福路BR / 7。廣東省湛江市
湛江蚝菜:生蚝,贏得了美味的牡蠣頭可能並不大,肉質緊湊,靈活的,甜的,甜一口咬下去,湛江的做法大蒜燒,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牡蠣。
螃蟹:螃蟹放在桌子上的菜,雞肉,海鮮,湛江,廣州開胃等到最後幾乎湛江沿海各地的青蟹,螃蟹的質量青蟹蟹,吳川市,安東近海石油流米色,多汁,味道鮮美,著名的螃蟹生產。便宜的螃蟹
蝦:湛江市,全省著名的蝦產區,每年超過200萬噸的丹老蝦,南美白對蝦的長頭發在郊區在20世紀70年代初,嘗試是成功的,蝦養殖場於1985年在沿海城市,建造的大型蝦養殖。公司成立於1991年,總輸出的9824噸,從幾畝到18畝蝦池塘投放。雷州,廉江市坡頭區,麻章的主產區,包括長營,價格高的水三等獎4畝的土地南部蝦養殖場,蝦味天然海洋天然海水蝦,質嫩,大蒜,煮,煮當地的美食蝦,鹽和胡椒蝦的味道更加明顯。大多數養殖對蝦出口的收購。
白切雞:有很多地方有吃白切雞的習慣,但湛江特別喜歡白切雞湛江節日食品,吃宴會菜餚。當地人做3味元素的選擇是選擇一個普通的雞,燉雞,燉的雞,當地的細骨雞養殖場,從來沒有雞,90%的烏雞,浸信會,雞肉,雞肉熟姜,蒜,本地雞熟嫩骨頭,非常可口。
白色的狗切:湛江人吃狗肉,他們是非常特殊的飲食習慣,如白切,但全年找人,,吃野生七夕吃夏至狗「,每當夜幕降臨,美味熱狗攤銷,市徐聞,雷州,遂溪縣,展位街道,慢慢品嘗白切狗海祭村談論
合適的鞋湯,沙螺湯:沙螺蟲,當地著名的海鮮陰腎,高級酒店坐落在一個家庭中,龍蝦,龍蝦村,區東南海島硇洲島硇洲島城市,你可以吃新鮮的,當地人都非常喜歡昆蟲,龍蝦,沙螺湯,粥
講座龍蝦龍蝦標本硇洲島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技術,在國內和國外銷售的產品,
水母:高蛋白的海鮮,營養價值高,可以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在日本等國際市場。吳川市水干塘坡頭區,武漢市黃陂區,主要生產刺痛梅紅色刺痛了高品質的紅葡萄品種,他們的眼睛的顏色是不錯的,脆脆的,風味獨特,吃不厭。吳川市一般產100噸中浸泡在過去的幾年中,大量的加工貿易出口。海蜇涼拌菜的地方。
鰳魚:全市知名的資深海洋魚類,肉類和魚類菜餚是美味的清蒸鰣魚魚的主產區專業硇洲島,徐聞縣東部沿海,黃驊沿海城市的咸魚,雷州半島,廣東省,香港和宴會珍品。
花鰻黃魚捕撈區域沿海岸近年來,生產和育種酒店銷售市場,當地美食,蒸花活鰻魚燒烤便宜。花環中
海參:城市是非常有名的水產品,蛋白質含量高,高品質,低價格的價格,炒
河巴比倫:巴比倫當地菜餚貝類,吃田螺攪拌,廣州等。在扇貝的海鮮,遂溪縣郊區,高檔酒店,您可以享受江鮮干貝海參菜餚。城市吃蝸牛的形狀。 BR />木葉的文件夾:木葉文件夾木子導游告訴我描述到離開本地電話,但我的同事告訴我,這是所謂的木葉文件夾的具體確切的名稱或離開你去探索,如姓名,木葉夾三明治,兩葉包小釀糯米團子(通常是菠蘿蜜葉或香蕉葉)的木葉文件夾芬芳甜美的糯米粉混合作餡皮膚,香噴噴的花生鰍,蝦,腌蘿卜,甜的糖充滿了椰子,芝麻,花生,混合甜白黃咸
原來印度的900年的歷史,並介紹中國文化,菠蘿蜜菠蘿蜜菠蘿蜜是熱帶常綠喬木水果桑科巨大的成熟果實在7月,最重達40軀干公斤,被稱為水果之王,水果,切開的水果,晶須是相互金橙果肉包大小包鬍子無味單獨的一個巨大的核熟栗子的味道,肉很香,甜蜜蜜的。
湯是真正的美味餐廳湖光岩瑪珥湖魚頭湯配料燜幾個小時,呈現出乳白色,香
油炸蝦糕:湛江市,鎮,炸蝦餅文件的香氣溢出生產方法:調糊,米粉,放入蔥花,蝦,,穿著小鐵加把油燒熱,炸至金黃色,加入少量的鹽,一盤生菜,誘人的香氣。
雷州白(米):價格雷州半島寺朝拜的周期吃雷州白色(MB)是一個著名的白色(MB),雷州半島雷州半島,其生產的高品質糯米粉,椰子以上的高溫蒸汽纖維,糖作餡,做皮膚光滑雷州工作糖不夠甜,每天三個文件,不到50%,日本和數百個公平的國慶假期參加美食節的銷售,接收,廣東省雷州半島。
?餃子:雷州大餃子有悠久的歷史,有一天,南方實踐共享的基礎上,蓮子,豬肉,糯米皮,紅棗45小時,釀香菇,海南粽葉包裹,蒸或烤煮熟的雷州人經常吃牛肉餃子,吃餃子,牛肉湯
甜糯米甜的,但不是很流行的在本地大米煮熟的米飯,加香酒精,甜正常消費的歷史,加入少量紅糖,雞蛋,熟食品的酒餅氣密容器在冬季,再加上一定的溫度,發酵時間為36?48小時前滿月在一個碗里,吃的健身地方城市和農村婦女坐月,最終甜,一個月提前,加少量吃的飯酒香港浸會大學碗強大的氣,促進血液循環,滋養身體。甜蜜的生日客人門壞了,窮人是最負盛名的歷史雷州烏石生產甜美的今天,你可以賣一個農貿市場,每公斤價格 BR />絲甜土豆粥:甜土豆絲粥推出廉價湛江市,廉江市人民填滿他們的胃,後來幾乎消失,盛產水稻,糧食短缺然而??,流行,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薯絲粥成了一個時髦的食物紅薯絲綢城安鋪的粥,粥加白紅薯切成絲城市的高檔酒店。賣紅薯絲粥局外人,尤其是在夏季,湛江味道,其味道甜土豆絲粥更受歡迎湛江雞,非常有趣/>推薦餐廳:地址:湛江市海濱長廊,有很多的具體的數字,我忘了::湛江海洋世界(海洋世界,海洋世界),但你只需要問一個計程車司機問。
魚類批發市場附近的渡輪
馬斜坡網站:東風市場地點:湛江市31
棲霞鏈接:湛江市赤坎著名的海鮮市場,中國的南方共同市場和南北南橋晶元市場。
提醒:市汽車總站 - 湛江市赤坎區海田碼頭
特呈島,遠離麻斜渡口乘船過海。
2. 浦東炒貨批發市場
上海市閔行區漕寶路1288號鑫品批發市場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浦東新區滬南路2000號
上海中山副食品批發市場 古宜路100號
上海龍上山珍批發市場 北翟路1905號
上海真如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蘭溪路187號
上海曹安路批發市場 武寧路2255號
上海曹安滬太農貿批發市場 滬太支路718號
上海炒貨市場主要有瓜子、核桃、花生、堅果、豆類、栗子等9大類數十個品種。據統計,上海市民炒貨全年消費額約10億元,春節期間消費額約達3億-4億元。 不過,市民得注意別圖便宜購用馬路上流動攤販兜售的炒貨。上海炒貨行業協會會長尹文明日前介紹,這類廉價炒貨有的外觀特白、特亮,有的吃口特甜、特咸。小販可能在生產過程中超標猛加甜味劑,甚至違禁使用會危害健康的雙氧水、工業鹽、泔腳油。 尹文明說,市民應盡量到正規的超市和食品商店裡選購品牌炒貨或有QS標志的炒貨。消費者若發現劣質炒貨可舉報,舉報電話:64879422。 「游擊隊」兜售的瓜子、松子、栗子等吃口特甜,因為這些炒貨往往大量添加了甜味超過食糖300倍的糖精。糖精是鄰苯甲醯磺醯亞胺的納鹽,按規定只能微量添加。 海外的一項實驗發現,攝入大量糖精鈉的老鼠會生膀胱癌。有些小作坊先用糖精水浸泡瓜子、松子、栗子,翻炒時再噴灑糖精水。行家說,這類炒貨絕對不能讓孩子常吃,因為吃這類炒貨,等於吃進「甜毒」。 工業鹽售價只有食用鹽的一半,但未經提純,含有亞硝酸鈉、氯化鎂等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雜質。 流動攤販和一些路邊小攤頭的「椒鹽松子」、「椒鹽花生」售價比超市裡的同類炒貨便宜,吃口又特濃,「跑」得比其它炒貨快。這類炒貨往往是用濃度非常高的糖精水、工業鹽水拌炒出來的,瓜子、花生表面上白花花,實際上粘上了高濃度工業鹽。 雙氧水是過氧化氫溶液的俗稱,能起漂白、防腐作用。但過氧化氫會與食品中的澱粉形成環氧化物而導致消化道病變。工業雙氧水還可能含有砷和重金屬等多種有害物質,會嚴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一些路邊小販兜售的「奶油瓜子」特別油亮,這種「特亮瓜子」並未添加礦物油或蠟燭油,因為礦物油成本高,蠟燭油易凝固。「特亮瓜子」在炒制過程中,加了較多的豆油。不過,一些小作坊大量使用的「精製油」很可能是從飯店泔腳中提煉出來的「泔腳油」,因為私下上門推銷的「泔腳油」售價不到普通精製油三分之一。「泔腳油」看上去如同普通豆油一樣,但油分子的化學結構異化,吃了對健康有害。
3. 按照種子如果害怕埋沒,那它永遠不能發芽,這樣的距離,句,鮮花,礦石蠟燭航船等事務中,選擇兩個作為陳
如果帆船害怕風暴,那它永遠不能遠航
4. 南寧哪裡有做蠟燭的石蠟原料賣具體在哪個地方
廣西南寧市梅花礦燭廠
地址:中國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廣西南寧市魯班路尾肉聯廠後面附近
聯系電話:86-0771-3859220
廣西南寧盛輝燃料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86 0771 2042913
地址:中國廣西南寧市五一中路21號
這兩個你地方你可以打電話問下。
希望能幫到你。
5. 誰知道礦鹽價格
供應喜瑪拉雅礦鹽燈燭台,酒吧,飯店,咖啡廳,家庭用 35.00/個 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 35.00/個 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 35.00/個 供應水晶鹽燈 45.00/個 供應燒烤鹽,烤肉鹽,食用礦鹽 60.00/塊 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天然型) 35.00/個 供應溫泉礦鹽 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 45.00/個 供應溫泉硫磺礦鹽 供應溫泉用黑礦鹽 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 40.00/台 供應舔塊,天然礦鹽豐富礦物質 供應食用礦鹽,喜瑪拉雅礦鹽石材石料 供應水晶鹽燈 130.00/個 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 40.00/個 供應飼料鹽磚,牛鹽磚,礦鹽磚 批發供應水晶燈,水晶鹽燈,晶石燈,礦鹽燈 40.00/個 供應喜瑪拉雅礦鹽燭台,酒吧,飯店,咖啡廳,家庭用 35.00/個 供應水晶鹽燈 130.00/個
6. 礦燭是由石蠟製成的,從一支燃著的礦燭可以觀察
礦燭是由石蠟製成的。從一支燃著的礦燭可以觀察到很多現象,請你根據下列提供的項目仔細觀察礦燭的燃燒,並填空。(l)礦燭的頂端熔化成___液態___態;
(2)熔化的___石蠟___沿著礦燭周圍淌下;
(3)熔化的石蠟在下淌過程中又__凝固____起來。
(4)燭芯上吸有熔化的__石蠟____;
(5)原來白色的燭芯在火焰中變成___紅色____色;
(6)燭焰從內往外可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焰的顏色是_不_____的(相同、不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燭芯附近的火焰中,ls~2s後取出,發現處在外焰的部分___最先___(最先、最後)炭化,說明外焰溫度___最高___(最高、最低)。
7. 礦燭色是什麼色啊
蠟燭也被稱為礦燭。這個顏色也就是石蠟的顏色,近似於半透明的無色。
8. 安慶市太湖縣的風土人情
一、飲食
1、飯食
傳統主食是秈米干飯。麥類、豆類、玉米(俗稱五穀)、高粱(俗稱)、山芋等均視作雜糧,間或配搭食用,以求飯食多樣化。建國前,貧困戶或逢災荒年景,大麥、山芋等充作主食。傳統習慣是一日三餐,早餐用小麥麵食,建國前只富裕家庭偶或為之,建國後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部分城鎮居民中已成習俗。
2、菜餚
素菜分蔬菜和豆製品兩大類。傳統蔬菜品種繁多,但有季節性。春有白菜苔、豆芽、芥菜、蓬篙、菠菜、春筍、藕等;夏有黃瓜、瓠子、南瓜、冬瓜、茄子、辣椒、豌豆等;秋有豇豆、黃豆、豆芽、絲瓜、茭瓜、扁豆等;冬有蘿卜、白菜、冬筍、藕。調味菜有大蒜、蔥、韭菜、生薑。建國後外地傳入不少新品種,如花菜、馬鈴薯、梅豆、包心菜、菜筍等。加上用暖室培育,不少蔬菜突破了季節界限。常年供應的豆製品有豆腐、白乾、醬干;節日還加制千張、豆皮(腐竹)、生條。葷菜分肉類、禽蛋、水產三大類。肉類以豬肉為主,牛羊肉很少,傳統習俗不食狗肉。禽蛋類以雞和雞蛋為主,鴨、鵝次之;建國後少數人飼養鴿子,尚未推廣。水產類有鯉、鰱、青、草、鯿、烏、鯰、大頭魚,東南鄉泊湖還盛產銀魚。另外還有黃鱔、白鱔、甲魚、蝦子。至於野味,建國前有獵戶專門捕獵,山區尤多,獵物有野豬、兔子、雁、山雞、野雞等。山區腌野豬肉和東南鄉腌野雞是建國前民間傳統佳餚。群眾普遍有腌制食品習慣,蔬菜類大部均有腌制;葷菜有臘肉、咸魚、咸雞、咸鴨、咸雞鴨蛋等。冬末,幾乎家家都用豆腐製作腐乳。
3、飲料
(1)茶:縣內山區歷來產茶,建國後又向縣東南丘陵地區推廣。對尊貴客人或喜慶節日來人,除奉茶外,還加奉糖果點心招待。解渴無定時,需要保溫。建國前傳統保溫方法有二:一是在木製或棕編暖壺桶中鋪上棉絮或稻草之類,將盛茶的茶壺放入其中,壺嘴露在外面,以便傾倒,可保溫約6小時。二是將茶壺置放鍋台上留有熱水的座罐中,或放進取暖用的大火桶內,有的乾脆放進尚有餘熱的灶膛內。建國後,熱水瓶進入千家萬戶,普遍採用現沖泡現飲用的方式。
建國前,貧困戶連劣質茶葉都買不起,便用山楂葉代替,勉強可用。為方便行人途中解渴,交通要道還建有茶亭(又名涼亭),山區更多,義務供茶多由集體負擔。
汽水、咖啡、果汁等飲料,建國前只在官紳富戶中偶見。建國後市場均有供應,還增加麥乳精、益壽精等營養飲料。夏季,縣城、徐橋等地還有冰棒廠生產冷飲,用西瓜解渴也很普遍。
(2)酒:是佐餐飲料。縣內建國前無酒廠,只有少數私人酒坊,生產量少。農村中等以上家庭大都是請酒匠上門,或獨戶或聯戶釀酒。以白酒為主,兼及糯米甜酒。外地輸入的瓶子酒量少價昂,群眾多買散酒,以斤兩計量,家庭都備有酒壺,作盛酒、斟酒用。建國後縣有酒廠,外來瓶酒品種繁多,啤酒、香檳等新品種也為群眾普遍接受。
縣內傳統設宴必備酒,尤其是喜慶筵席還有敬酒、陪酒、猜拳行令習慣。
4、傳統食品:
下述傳統食品,有些雖非本縣獨有,但具有一方特色。
(1)豆把:用秈米加綠豆或黃豆、蕎麥,添水磨漿,在熱鍋中燙成面盆大薄餅,切成條狀,曬干收藏備用,食時可煮可炒。用肉片、青菜炒的鮮豆把是群眾極喜食的傳統食品。
(2)掛面:將小麥粉加鹽和水搓成條後,懸木製架子上拉長曬干,長4尺左右。它比機制面條柔軟鮮美。用肉絲及青菜等蒸炒的面條是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
(3)狀元糕:將秈米、糯米摻合,用石碓舂成粉,加水,放進固定模子中蒸熟,形同方印,底邊稍大,中以少量芝麻粉作餡,面上用圓筷印幾個紅點,講究的加印「狀元及第」4字。此食品多用於新女婿或外孫上門時作回敬禮品,以示吉祥。
(4)秈米粉發糕:秈米加水磨漿發酵後,加糖或糖精,放進蒸籠中蒸成不同形狀的粑類:置茶盞中蒸熟者叫「黃糕」;散置籠中形同餅子者叫「發粑」;鋪滿籠中形成整塊蒸熟,面撤芝麻粒,食時切成小塊者叫「封糕」。
(5)糯米圓子:糯米或略加秈米磨漿曬干備用,食時略加水和,用糖拌黑芝麻作餡,作成餅狀蒸熟。它與外地年糕各呈特色。多用作喜慶禮物,饋贈親朋鄰里。
(6)貫香糖、泥鋪糖:均用秈米熬的飴糖(俗稱板糖)和芝麻為原料。貫香糖以板狀質硬的飴糖捲成長約一寸、直徑約八分的筒狀,中實黑芝麻,外灑白芝麻,食時香脆。泥鋪糖以泥狀飴糖作成長三寸左右條狀,中略加黑芝麻粉作餡,外灑白芝麻,食時甜軟。建國前,縣城及各鄉鎮均有私人糖坊做此類食品出售;建國後,貫香糖還作為本縣傳統食品外銷。
(7)爆米糖:將糯米蒸熟曬干,再放入鐵鍋中炒熟,體積增大,成為爆米,然後將飴糖(或加紅白糖),在鍋中加熱溶化後,再倒入爆米揉壓成條狀,切成長方形米糖。此物可充飢,可作禮物,原料現成,農村春節前幾乎家家皆製作。建國後爆米機出現,用生米直接製成爆米,更為簡便。
二、服飾
1、衣服
質料:建國前廣大群眾以家織土布為最主要衣料。縣東南鄉產棉花,農戶家家紡織。徐橋地區盛產的「橋庄布」能染成青、藍、黑、綠、黃、紫等不同顏色,為全縣群眾普遍採用。機織布(舊稱洋布)如龍頭細布、竹布、嗶嘰、府綢、斜紋單雙面卡嘰等,市面也有供應,但只有中等以上人家才添購一些,以應作客或喜慶節日所需。至於絲綢和細麻製品(夏布、香雲紗)、皮毛等,只有官紳富戶使用。毛線和機織棉成衣(俗稱衛生衣)也是如此。
建國後家織土布逐步淘汰,機織布大為普及,並增加燈芯絨、平絨、華達呢布、派克布等不少花色品種。絲綢、呢絨、皮毛也開始進入工農家庭。70年代,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產化纖、呢絨產量日增,到80年代已成為服裝主要質料,有取棉布而代之的趨勢。
樣式:建國前男式(包括兒童)上衣普遍採用對襟式,褲子是疊腰便褲,長袍多用於老年人。至於夏布、絲綢、皮毛等質料的長袍,只有公職人員和富有人家使用。長袍外面加罩的馬褂,抗日戰爭前就少見,建國後絕跡。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服裝的主要樣式為襯衫、中山裝、制服、西裝、夾克,冬春還加披大衣。建國後襯衫、制服等樣式逐步向工農推廣,形成普遍樣式。
建國前,女式(包括兒童)上衣普遍採用大襟式,褲子亦系疊腰便褲。旗袍,秋冬季還在袍面加西式外套,只青年女學生和富家少婦穿用。裙子有長短之分,長裙拖至腳面,中老年婦女喜慶日期穿一穿;短裙也要長至膝蓋,系青年女學生和富家少婦專用。建國後,旗袍一度絕跡,大襟上衣逐步向對襟轉化。建國初女幹部和女學生還盛行列寧裝、春秋衫。
進入80年代後,服裝傳統觀念大為改變,加上外地城市甚至港澳的成衣大量湧入,不但樣式新穎,品種繁多,花色也突破男女界限,並迅速向本縣城鎮和廣大農村普及。
2、鞋、襪、帽
鞋:建國前,群眾普遍自家製作。春、夏、秋著尖口或圓口淺幫布底單鞋,冬季著蚌式棉鞋。婦女還喜歡在鞋面上綉上花卉,老年婦女則綉(壽)字圖案。兒童還穿虎頭鞋,意在避邪。雨鞋有兩種:一是用布作成夾棉鞋式樣,鞋底釘滿鐵釘,再塗上桐油,可防潮。二是半截高底木屐,套在布鞋外面,使布鞋底不接觸地面。長途旅行或勞動時則著麻制或稻草制的草鞋。當時市場也有膠鞋、皮鞋、皮底布鞋、力士鞋、球鞋(運動鞋)供應,但價格昂貴。
建國後,家制布鞋逐步減少,桐油雨鞋絕跡。城鄉人民主要是購鞋穿用,鞋類品種也繁多。
襪:從民國初年到80年代,襪子質料和樣式的演變大體分為三個階段:30年代以前,主要是用布縫制的長襪,有單夾之分;冬季,部分男子還用布片將腳先包起來,再套上襪子,以利於禦寒。從30年代到60年代,主要是棉紗(或絲)織襪,有長短之分,也有厚薄之別。70年代以後,卡普龍襪、尼龍襪、絨毛襪大量上市,棉織襪趨於淘汰。
帽:建國前勞動群眾大都是夏、冬兩季才戴帽。夏季為草帽,帽沿窄者形同禮帽,寬者形同斗笠。冬季防寒主要有氈制平頂瓦罐帽、棉線或毛線編織的尖頭帽,能將長帽邊放下護住耳朵和頸脖的馬虎帽。老年還有棉織的風帽,兩邊護住耳朵,後拖一尺左右的長方棉片,可護後頸脖和背脊心。公職人員和商人主要戴禮帽、瓜皮帽(六合帽)。學生有單棉製服帽。博士帽也偶有所見,只限於地位較高的知識分子或公職人員。
婦女春、夏、秋三季一般不戴帽子,勞動婦女在室外勞動則用布片或毛巾蓋住頭頂及兩耳遮陽,叫做頭巾。冬季中老年婦女防寒多用頭箍(兩塊半月形黑絨布片,一端縫結並飾圓珠或嵌彩色玻璃圓片,置前額正中,布片朝後護住兩耳,另一端縫短帶,束於腦後)和包頭(長四五尺軟紗,疊纏腦部),也有少數知識婦女用毛線織成的平頂帽。兒童多戴棉紗或毛線鉤織尖頭帽、狗頭缽帽,還有形同風帽的虎(狗)頭帽,上綉虎(狗)頭形,拖片下系有小鈴。
建國後原有帽式一部分淘汰,如瓜皮帽、馬虎帽、頭箍、包頭等;禮帽一度絕跡,80年代又興起。保留式樣,在質料和樣式上也有所改進。另外,還有大量新式帽子出現,如八角帽、幹部帽、鴨舌帽、風雪帽、太陽帽等,還改變了建國前婦女一般不戴帽子的習俗。
3、飾物、發型
頭飾:婦女的頭飾與發型密切相關。建國前成年婦女的發型大體分三類:一是蓄滿發後梳,在腦後挽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形髻巴,俗稱「饅饅頭」。為固定髻巴須用絲網、夾子簪子。簪子呈條狀,銀制、銅制或木製插在發髻中間。有的還在髻巴上加插幾根泡針裝飾(泡針為二寸來長銅或鐵針,一端有彩色圓球)。逢喜慶日還在兩鬢或髻巴上插上絹制或絨制花朵。有些中老年婦女,不挽髻巴,將頭發疊在腦後,用一大發夾罩住,俗稱「烏龜殼」。青年婦女還喜在額前留一排短毛,長及眉際,稱為「留海」或「坎毛」。二是梳辮子,這是婦女婚前的普遍發式。抗戰以前大都梳一根長辮拖在後背,上扎彩色頭繩,有的還加系綵帶或花夾子裝飾。抗戰後梳雙辮風氣興起,直至建國後。三是剪齊耳短發,是青年女學生和女公職人員發式,除需用夾子外,不加飾物。女性頭部飾物還有耳墜,或稱耳環。
建國前男子發型有光頭、平頂頭、西式頭三類。平頂頭頂毛留得較長,約一寸左右,故又稱「鵝頭」。西式頭的頂毛有中分式、邊分式、後梳式,這是學生和公職人員的普遍發型。小孩發型與成年男女無大區別。
建國後至70年代男女發式變化不大。80年代受港澳及國外發式影響,男青年喜蓄大鬢角,俗稱「大包頭」。女青年花樣更多,燙發也在逐步推廣。
胸飾:婦女胸飾主要是項鏈,胸針只在知識婦女中流行。小孩則有項圈和項鏈,項鏈下墜一長命鎖或八卦圖金屬片,以示吉祥,建國後項圈被淘汰。
手飾:有金、銀、玉手鐲和金、銀戒指。男性只戴玉手鐲和戒指。建國後,佩戴首飾被視為資產階級生活作風,曾一度消失。80年代,佩戴戒指、項鏈、耳環等又在城鎮興起,但在農村尚未形成普遍風氣。
三、住宅
1、格局
建國前農村主要是聚族共居的整體式住宅,屋向大都朝南,正中為三重堂軒(住戶少的村莊只有兩重),屬全庄公有,為祭祖和辦理婚喪喜事公共場所。二、三重堂軒前有天井,兩邊開有邊門,朝東西方向各抽一條長弄(巷)。弄盡頭設有邊大門。各住戶沿弄兩邊建房,彼此相連,家門都開在長弄內;採光靠明瓦或天窗;屋多人家也有內天井的。這種住宅光線不足,空氣也不流通。一座整體住宅即是一個村莊,內住幾代以內同族,晚間關上堂軒大門和東西弄口邊門,即成一個整體,對防範盜賊很有利。如果人口增長,有些住戶便在整體建築外另建住宅,採取橫連幾間的平房形式,也有少數富戶建自成格局的單戶住宅。
城鎮商家沿街道兩旁建築的住宅都是採取前店後宅形式,第一重或一二重,兩開間或三開間作營業場所,有店堂、櫃台、帳房(俗稱銀房),後面緊接的二三重是店主住宅和廚房等。也有些富裕商戶,在店堂附近另建住宅,有院落,內含連三或連五一進兩重或三重的住房。一般居民住房在街道後面(俗稱後街)或巷道兩旁興建,根據地形安排,無一定格式。
建國前,房屋大多是土坯小瓦房,富裕戶則四周牆用青磚(紅磚,大瓦在建國後才出現)。富裕戶的住宅也有樓房,都是木板樓。鋼筋水泥結構房,只縣城有一棟,為一方姓軍官(師長)所建。
建國後,由於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住宅觀念的變化,民間住宅情況也大有變化。從50年代至80年代,建築質量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土坯小瓦平房——紅磚外框室內土坯瓦房——紅磚水泥結構的平房——鋼筋水泥結構樓房。從住宅形式角度看,農村絕大多數村莊突破了整體住宅框框,經過拆、遷、改建,多數戶是獨門獨戶住宅;少數村莊還統一規劃成一排排的機關宿舍式住宅。城鎮改建和新建的平房、樓房更多。
2、建房習俗
建國前在建築新宅過程中由於房主的祈福期望,加上傳統習慣影響,其中不免夾雜一些迷信因素。
擇基:選擇房基要請風水先生看風水,認為風水與家庭吉凶禍福有關,除此,還看住宅是否背風朝陽,地基是否乾燥結實,鄰居是否相近能互保安全等。
確定門向:風水先生選擇門向有其迷信的「風水理論」,有些人家斜開大門就是受此影響。一般門向都講究朝南,冬暖夏涼。東西向或北向的住宅也有,原因是受地形限制或為其他因素所致。
奠基:是平整地基,地基松軟還得夯結實。也有人家在平整地基後,立即將牆腳砌好,並認為最好經過一次雨淋,使墊腳石塊更好地落實。為圖吉利和表示祝賀,開始平基或砌牆腳時房主要鳴放鞭炮。
興工:動工之日稱為「起首」,鳴放鞭炮。山牆砌好後要擇時上樑,除鳴炮外,房主還要准備餅子或糖果、花生等食品由木工在樑上往下拋撤,任人搶拾,以示歡慶和吉利。梁兩端要系紅綠布條,還有的在樑上寫「上樑大吉」等吉利語,屋面瓦已鋪齊叫做「出水」,表示建築基本竣工,也要鳴炮祝賀。舊例,在「起首」、「上樑」、「出水」當天,房主要備辦酒席招待磚木工和幫忙雜工。
四、器用
1、廚房用具
建國前至50年代,群眾無燒煤習慣,作飯一律砌落地土灶,加煙囪的灶煙可外溢,平頭灶則煙漫廚房。相應的炊具有鐵鍋、座罐(砌在鐵鍋周圍燒水)、菜刀、鍋鏟、案板、火鉗、瓢勺、盆缽、碗盞、筷子等。中等以上人家還備有酒壺、酒杯、湯匙、蒸籠等。60年代以後城鎮居民開始燒煤(先煤餅後蜂窩煤),使用煤爐或另砌煤灶,燒飯菜多改用鋼精鍋。煤油爐也開始被群眾採用,作為補充。還有少數人家用沼氣作燃料,鍋灶亦相應改制。80年代電飯煲、電炒鍋、高壓鍋、電爐、燃氣灶等進入了城鎮居戶,並逐步普及。
傳統習慣是飲用河水或塘水,用木桶挑回貯存於陶制水缸內;少數人用井水;山區有自然條件的地方飲用山泉水。飲用的開水熱水用土灶上的鐵鍋、座罐燒。較富裕人家還備有鐵皮「催子」(中間燒火、周圍盛水,省柴火又加熱快)。80年代城鎮開始興建自來水廠,電水壺、電熱杯也被極少數人採用。
2、取火、照明、取暖、避暑用具
火柴在20年代本已普及,但部分貧困戶還沿用古老的火鐮刀擊石取火。汽油打火機建國前已出現,使用人極少。80年代又出現氣體打火機。
傳統照明方法是用菜油、梓油、棉油點燈,光線微弱,山區貧困戶還燃松節照明。縣內生產的土蠟燭和外來的礦蠟燭(俗稱洋蠟燭)也有供應,大都是喜慶日或祭祀時用。建國前煤油在各鄉鎮也有出售,普通群眾只點「洋油鱉」,火小、省油、煙大。中等以上人家才有玻璃罩子燈。商人還用體積大、光線強的煤油吊燈,懸在店堂內晚間營業;少數富商大店還點汽油燈。縣城、徐橋建國前曾有私辦電燈廠,時斷時續,抗日戰爭期間長期停辦。建國後用電燈照明已由城鎮向農村普及。
行路照明建國前有燈籠、馬燈、手電筒,山區群眾習慣用火把,還可避猛獸。建國後手電筒普及,城鎮街道都安裝了路燈。
群眾傳統取暖用具有手爐(陶制或銅制)、單梁腳爐和能坐人的木製火桶,富有人家還有火盆。有人還將銅制手爐置被窩中晚間取暖。熱水袋建國後較普遍,80年代又出現電熱毯。
建國前去暑用具除手搖蒲扇、芭葉扇、紙制摺扇外,商店和大戶人家還自製一種人力大風扇,扇面長三四尺,寬二尺多,用麻袋或布棉等製成,懸於梁下或樓下,加上長繩和滑輪,用人力拉送,扇面前後擺動幅度大,可供多人同時納涼。縣城、徐橋商家採用較普遍,由學徒做勞力。70年代電扇出現,80年代普及。
3、傢具
卧具:傳統卧具是木板架床。民國時期農村大戶還有一種祖遺的特大木床,床周圍和上頂均用薄木板鋪滿,正面兩邊還向前伸出三四尺,床前鋪滿踏板—兩頭有櫃,內盛衣物,上擺茶具、油燈等,小孩搖籃可放踏板上,前有一門可開閉,一張床佔半間屋,除木床外,還有夏季用的竹床,或在木床上加的竹、草席。結婚必置新床,上面還要飾以雕花。有錢人家還講究外來樣式,20年代流行蘇州式,30年代以後流行寧波式,並用棕綳代替木板。建國後工字床廣泛流行,大眾化.70年代後,出現的有高低床、鋼絲床、沙發床等。
盛物傢具:不外櫥、櫃、箱三大類。它們的演變大致是:櫥由雙扇木門古式櫥到上下兩層疊櫥到五斗櫥、大衣櫥、高低櫥等;櫃由木製小方櫃、長方櫃、雙合連櫃(可盛衣物或糧食,兩櫃並攏可當床用)到床頭櫃、站櫃等,箱子由木製、皮製到帆布制、人造革制等。80年代還開始流行組合傢具,集櫥、櫃、箱作用於一體。
農戶還有專貯糧食的桶壅、屯子和木倉等。
其他傢具:坐的長凳(板凳)、杌子、椅子(木或竹製)、春凳;放置物品或辦事用的有方桌、圓桌等。建國後興起的有折疊椅、沙發、小圓桌、辦公桌、三角架等。
80年代,縫紉機在城鎮幹部家庭基本普及,電冰箱和洗衣機也開始進入富裕家庭。
4、文化、娛樂、衛生用具
建國前,民間私人使用的簫、笛、京胡、二胡、口琴和留聲機等數量很少,鑼鼓大多是集體公有。到70年代開始普及收音機,80年代開始普及黑白電視機,錄音機、彩電、照相機較少。
建國前,讀書人家大都有書箱(形同木箱,立式,前有門)盛書,書架少見。當時毛筆字流行,毛筆、墨、硯台民間很普遍。
建國前,貧民大多不用牙刷,洗臉時用面巾擦幾下口腔。刷牙多用牙粉或淮鹽。建國後才普遍使用牙刷牙膏。面盆質量變化是由木盆到銅盆、搪瓷盆再到鋁盆、塑料盆。澡盆基本上是傳統木盆。建國前,貧困戶洗澡洗臉用土布片,建國後改用毛巾。
室內排便婦女多用馬桶,男子用便壺,農家還在室內置放便桶。其他衛生用具有掃把、簸箕、雞毛帚等。
5、煙具
群眾有吸自產土煙(絲狀、俗稱黃煙)傳統,還用以待客。即使不吸煙人家也大都備有煙具應客。煙具分水煙袋、旱煙袋。水煙袋,竹或銅制;旱煙袋,用細竹根一端裹上銅制煙窩。
6、出行用具
建國前,代步的有獨輪車,可坐人或載物。軟籃限官商大戶使用,用竹製成長四五尺、寬二尺左右、深尺許的橢圓形籃,內鋪被條,可坐可卧,二人抬。20年代縣城還有小轎行,租給官紳出行代步。建國後,自行車從城鎮到農村逐步普及,80年代還有少數人購置摩托車。出門遮陽有草帽、紙傘、布傘;防雨有斗笠、蓑衣、雨傘,建國前雨衣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