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1月份去哪裡旅遊好
長江三峽盡享兩岸秋色美景
漫山紅葉歷來是長江三峽冬季著名的景色,巫山地處三峽腹心,又是三峽地區紅葉最多的地方。
巫山紅葉的觀賞期長達3個月左右,自高到低從11月初一直延續到次年1月底,初冬時一片火紅,極具觀賞性,走進巫山,如同走進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紅葉畫卷。
最佳觀賞時間:
11月中下旬到12月中下旬這段時間,但作為春夏之交的十月,不僅秋高氣爽,也可以提前感受三峽那秀麗而雄偉的風光。
蘇州天平山天平紅楓甲天下
蘇州天平山有「天平紅楓甲天下」之譽,其以怪石、紅楓、清泉並稱「天平三絕」而名聞天下。
白居易、范仲淹、康熙、乾隆等都曾在這里留下遺跡,明清以來,更是因為乾隆下江南四游天平山後,演繹出深秋賞楓的人文習俗,在秋季的天平山,古楓吐艷與江南園林融為一體,別致盎然。
最佳觀賞時間:
2015年天平山紅楓節時間為:2015年9月26日黃金周起,到2015年12月13日結束。
最佳觀賞地點:
半山腰楓林上方的望楓台是最佳觀賞處。那楓葉顏色的變化往往頂部先紅起,由上而下,循序變化,遠望猶如一抹淡紅雲霞飄忽山上,很是壯觀。
另外,從九曲橋上隔著一湖秋水觀對面山上層層疊疊的紅色,有一種寧靜而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也是賞楓不錯的地點。
福建泰寧原生野性的山水、古韻猶存的明城
福建泰寧是繼武夷山之後第二個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的旅遊景區。「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這「四個一」是對泰寧自然人文的高度概括。
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夏季最佳。泰寧氣候屬於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氣候。夏季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盛行東南風,冬季受西北冷空氣侵襲,又具有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季無酷熱。冬季無嚴寒。四季溫和濕潤,光照充足。
江西婺源鄉村美景如水墨山水畫
秋天,無論在婺源的哪個角落,都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意境、田園詩般的安寧,滌盪你煩躁壓抑的心情,讓你頓覺心曠神怡。
你可以抓住這好時機,行走於山水間,穿行於古巷阡陌,合著秋之韻律,調節飲食起居,過一段「懶識人間真滋味」的日子。
最佳觀賞時間:
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和北方的紅葉相比,南方的楓樹宛如一個少女顯得有些害羞。它們先是一小輟一小輟地變紅,然後再向周身慢慢彌漫。等到下霜,它們也不過剛剛變成彩色的樹。
四川米亞羅領略秋天的「楓」情萬種
米亞羅,我國最大的紅葉景觀區,位於四川阿壩理縣境內。三千三百道溝,三千三百道梁,溝溝有紅葉,溝溝有融雪,溝溝有泉涌。山被紅葉遮掩,水被紅葉浸染,道被紅葉鋪成,一簇簇、一團團燃成米亞羅秋的火焰。
最佳觀賞時間: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米亞羅的紅葉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地從山頂紅到河谷,滿山紅葉競相爭艷。
當秋風乍起之時,沿雜谷腦河谷兩岸密林中的楓樹、槭樹、樺樹、鵝掌松、落葉松等漸次經霜,樹葉被染成為綺麗的鮮紅色和金黃色。
這時候,萬山紅遍,層林盡染,3000平方公里的紅葉,如春花怒放,紅濤泛波,金黃流丹,三千里紅葉裝飾著三千里江山。
騰格里沙漠到金黃的世界撒野去
夕陽西下的騰格里沙漠,起伏的沙丘如金色的海浪,柔美的線條使它具有一種非凡的韻致,壯美而溫柔,蒼涼而雄渾。
深入沙漠腹地,綠草茵茵、綠水盪漾的月亮湖和天鵝湖,猶如仙女滴落的眼淚,為浩瀚廣漠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中衛市海拔在2955米到1100米之間,日照充足,受沙漠氣候的影響,降水偏少,年平均氣溫為7.4℃。春季氣候寒冷乾燥,風沙猛烈,夏季乾旱炎熱,晝夜溫差大,秋季微寒,溫度適中,冬季寒冷。
在騰格里沙漠的眾多原生態湖泊中,人們常去的有月亮湖、天鵝湖、太陽湖等。
月亮湖,蒙語稱為「騰格里達來」,它地處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個有6000萬年歷史的原生態湖泊。更為稱奇的是,站在高處看月亮湖時,會發現湖泊的形狀酷似中國版圖。
另外,月亮湖是騰格里沙漠諸多湖泊中惟一有海岸線的原生態湖泊,所以,它一半是淡水,一半是鹹水.
海南三亞三亞,不只是海
11月份的三亞,既避開了節假日的擁擠,又多了一份嫻靜美。去三亞,第一件事當屬看海。
亞龍灣是三亞較為成熟的海灘,從天堂熱帶雨林公園的觀景台上可以俯瞰亞龍灣全景,這里是《非誠勿擾2》的拍攝地,舒淇走過的藤橋,住的鳥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三亞,這兩個地方不容錯過,也可以一並聯游。
看海,其實去一個海灣就足矣,如果你覺得亞龍灣,蜈支洲島這樣的地方開發過於成熟,沒有你想要的原始自然味,那麼海棠灣的椰子洲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椰子洲島長滿了椰子樹,位於河海的交界處,天然未開發,島上無人居住,白沙細軟,在這里露營,野炊,看夕陽,想必世外桃源的感覺也不過如此。
三亞,不只是海,還有獨特的原生態黎苗文化,以及原始熱帶雨林。
『貳』 西安什麼地方賣蕎麥面
西安,長安縣鳴犢鎮就有批發蕎面的
求採納
『叄』 成都著名小吃一條街在哪
1、華興街
外來遊客必打卡的地方,小吃一條街上好吃的很多,傷心涼粉、菠蘿飯、冷串串、烤魷魚等應有盡有。成都華興街是一條和總府路相平行的背街,一邊沾染了總府路的大道貴氣高樓林立,另一邊卻是舊房老屋,原汁原味,被稱為「鬧市中的鬧市」。
2、玉林生活廣場
玉林是傳統的城南富人區域,遍街的美食、酒吧,燒烤、火鍋、串串、小龍蝦應有盡有。這里非常適合喜歡夜晚吃喝玩樂的人們。
3、光華村
每個大學旁邊都有小吃街,都是圍繞校園學生而搭建起來的,學生的口味都是比較挑的且消費能力有限。所以一般這些地方聚集了有眾多的美食且價格便宜。光華村最出名就是西南財大後門的小吃街。脆皮鍋巴土豆、沈媽砂鍋、缽缽雞、烤麵筋、好吃還不貴。
4、錦里
這里有成都最傳統的美食,當然成都人早已不稀罕去錦里吃那些傳統美食。這里是外地人的天堂,他們來成都必到的地方,錦里還挨著武侯祠,所以遊玩武侯祠可以到錦里吃美食。錦里幾乎擁有了所有的成都特色小吃:甜水麵、臭豆腐、蕎面、三大炮、牛肉焦餅、黃醪糟、糖油果子。
5、峰度·峰雲街
這里有獨具特色的美食,也是成都吃貨們喜愛的地方。峰雲街位於劍南大道與天府一街交匯處,擁有渝金記曉宇火鍋、丼致火鍋、董記川道拐耗兒魚、三岔湖野生河鮮館、樂山百年寬寬干鍋、大牛潮汕鮮牛肉等特色大眾美食,除此之外,還擁有BeerCastle進口啤酒館、青慕法式鐵板料理、米利亞俄羅斯餐廳等舌尖頂級美味。
『肆』 成都哪條小吃街好吃
1、文殊坊片區
(1)文殊院寺廟側門斜對面,【張涼粉】,門口有棵歪脖樹。門面就只有2個小店面,裡面不太干凈,桌椅也是比較老舊的,服務員都是大媽級別的。
主要賣涼粉,有各種主食類東西做成的涼粉,有熱涼粉也有普通的涼粉。最近幾年從開始賣涼面、甜水麵、涼蝦啥的。
價位:全部都是幾元錢一碗。
飯點去需要排隊,自己去窗口拿涼粉。
(2)就在張涼粉的旁邊,有【少吃小吃】和【夫妻肺片】共同組成的一個院子,裡面賣
成都
的各種特色小吃,也買炒菜。
堂子大,寬敞明亮,把票給服務員就等著給你端上桌。
價位:從幾元一碗的三合泥到幾十元一道的宮保雞丁類的川菜炒菜都有。
(3)在文殊院景區最南邊的一條小巷子,專門買吃的,推薦【三大炮】、【牛肉焦餅】、【火鍋粉兒】、【酸辣粉】、都是幾元一碗。
(4)在文殊院區域周邊有推著三輪車的,賣【糖油果子】那個可以有!拿著邊走邊吃。一般是3—4元一串4個。現炸出來的熱乎的最好吃最酥脆!
(5)【宮廷糕點】在文殊坊主路的東頭東門牌坊那邊。西門有家「聞酥園」我不喜歡,奶油太重。
主打各種面點,排長龍是必須的!看大家買的比較多的是【各種桃酥】、【千層酥】、【蝴蝶酥】、【綠豆糕】、【雜糖】、【拿破崙】、【豆糕】、【泡芙】、【肉鬆蛋糕】……
2、總府路片區
(1)【賴湯圓】、【夫妻肺片】,老字型大小國營餐館。就在總府路上,分別是兩家的,之間隔著啥賣衣服的之類的。
主打就是招牌的賴湯圓、夫妻肺片。另外還有蛋烘糕、雞絲涼面、三合泥、各種川菜等。
(2)總府路背後和它平行的小巷子,【華新街煎蛋面】也有寫成華興街的。老面館子新裝修。番茄雞蛋面還是一樣的味道。湯寬面細。
3、青石橋片區
(1)【肥腸粉】。就在青石橋水產品批發市場的那個十字路口。
招牌就是肥腸粉,有素粉就是沒有肥腸的。有辣味兒和不辣的完全白味兒的。買之前一定要說清楚。吃的時候配一個鍋盔是最好不過的了!
(2)【蕎面】很早很早,青石橋還沒有改造的時候就有了,還是以前那樣用木頭工具做蕎面,現榨現做。面條很細,味道很足!還有和粉兒一起的叫做「鴛鴦」的吃法。
價位:大概是8元一碗。
(3)海鮮自助燒烤。既然是在海鮮批發市場,這個肯定是少不鳥的!價格私以為小貴,不過勝在新鮮。
4、後子門片區
【擔擔面】。也是緊挨國營老店,年初才裝修了。店面顯得更明亮了,更現代了,還有了WIFI。
招牌:擔擔面、蹄花兒湯、牛肉鍋盔。
5、馬鞍路片區
最著名是的馬鞍路路的肥腸粉,很小個店面,名字就叫肥腸粉。
這條街還有很多小吃店,各種家常川菜小炒等。
『伍』 長春市會展中心附近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大餐就不說了,各式的餐館看招牌就眼花了,說哈小吃,轉個強人的推薦:
一環路東三段祥和里,有家重慶土灶火鍋味道不錯,兩個女老闆很美哦!斜對面有家竹子屋,菜品都是與竹子有關的,客人也對,味道尚可!繼續往前走,有個面館在煙草專賣的對面,泡豇豆面巴適(27、34、72路)
建設路那邊82信箱宿舍後門正對到有個擺攤攤賣缽缽雞的,晚上才擺出來,我每天晚上就去吃n串,味道不擺了。(27、34、72、6、76路)
原川劇二團旁的青蛙火鍋,他們寫的是「特色湯鍋」哈,現在攢到新鴻路108號,就是電信營業廳的斜對面。我吃過無數次都還是喜歡吃哈。名字叫「四合院」。(27、34、72路)
牛王廟的吳記怪味面搬到書院街切了。牛王廟的家常面好像馬上也要拆了,味道不咋樣。鹽市口廣場斜對面的小巷裡頭那家蕎面搬到陝西街西段切了,青石橋附近學道街那家是新開的,不要上當。牛王廟的吳記怪味面。好吃慘了,面裡面的那一些燉的稀爛的肘子肉,加上亮燦燦的紅湯,真是非常舒服。但是現在好象搬遷到署襪北街去了,據說還是24小時營業。(4、38、55、58、98路)
牛王廟的家常面去晚了只能在街邊吃!(27、34、12、47、3路,個人認為,可能現在已拆遷了)
現在新修那座安順「廊橋」臨河有排新開的酒吧,有一個胖太婆鹵的雞翅尖之好吃!(49、76、18、31、60路)
望平街上「三隻耳」冷鍋魚,6點以後去排隊要排2個小時能吃上。(76路。另在玉林南街有一家分店。望平街成華國稅旁的川東人家,雞雜隈鍋好吃慘了。(76路)碾河東北角,一家面館,晚去沒面了。(4、58、81、98、27、34、72路)
游樂園後門旁邊有家灌湯包子好吃。從灌湯包子這條路往石油路方向走,右手邊有家鵝掌湯鍋,味道不錯。(6、72、60、61路)
新華職高門口的燒烤,絕對巴適。就是不曉得拆遷走沒有。(4、98、58、81路)
猛追灣街上還有一家玉排骨,沙鍋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6、5、80路)
青龍巷的「葉鴨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鴨,老闆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到烤鴨,晚上6點基本基本就不營業了,而且開了大概20多年了,從來沒有擴大過營業面積,最近拆遷到文武路,公安局旁邊。四二0廠宿舍與五冶宿舍區之間的路上有家「辣王」炒地龍蝦。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鍋,味道很好,但是裡面小偷眾多,從老闆到服務員,個個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裡面數次丟過包包,現在不敢去了。(太誇張了3、4、98、58、81、27、34、72路)
牛王廟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晝可羅雀,夜則人潮人海中。來牛王廟,吃非首要,重在學習蜀都之腐敗氛圍,重在看遍全城美女。(估計也拆遷了。27、34、72、12、3、47路)
九眼橋星橋電影院門前小巷,一家三娘串串香,不一定天天開門,但味道的確不錯,特別是牛肉,吃了一遍還想第二遍。(60、27、34、31、18、49、76路)
電子科大南院外面那條路上有家「回民餐館」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等等非常好吃,值得去吃。
青羊區
永陵路口到北巷子方向,有家九尺鵝腸火鍋店,味道鮮美,環境衛生,俺吃火鍋的唯一地方,鮮鵝腸、嫩牛肉,推薦!(109、94、25、42、302路)
博美裝飾城(就是太升南,北路交界的那個十字路口)往紅星路方向走,在工商大廈對到的那個小街裡面有家錦新生煎包子,包子不咋樣,煮涼粉很好吃。!(4、6、28、54、98路)
體育中心順城街那道門旁有家紅灶老家川菜館,兔頭與雙流老媽兔頭有一拼,還有霍香魚頭不能不吃(當然不吃霍香者例外),毛芋頭也不錯,蘸白糖吃起滑膩香甜。(16、99、56、75、55、64路)
西安路上棗子巷附近有家老朋友火鍋好吃,就是有點辣,雪花筍子一定要吃,又嫩又脆,還有紅味的嫩牛肉,麻辣鮮香!
西南財經大學南側門外有一家『月梅燒烤』店,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那裡的燒烤和大盤雞也很好吃,還有其他很東西,曾經在西南財大學習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店!(35、17路)
撫琴小區有一家萬春奄鹵味道還不錯。(27、34、43、11路)
蘇坡橋有一家「道君鵝腸(鴨腸)」生意只火爆~~鵝腸和鴨腸、鴨舌都是當天的,絕對新鮮(因為老闆本身就是開養殖場的),價錢只公道,腸腸15塊一斤,質量絕對好!!最好吃鴛鴦鍋,白鍋的湯很滋補,燙完菜來一份銀絲粉,下到白鍋裡面煮熟和到湯湯撈起來吃(不要蘸油碟)~那個感覺只有吃了才曉得了~~記到,一定要到最後一家,招牌是「道君」的,因為在它的前面沿街都開了很多火鍋,本來是想借光的,但是幾乎都門可羅雀,「道君」就是最後一家了,且有300多桌子,和免費停車場。絕對適合廣大腸腸愛好者消費!(17、84路)
五丁橋頭的香辣蟹就是好吃。(109、33、57、25、54路)
長順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點以後去就沒有位置了。(94、13、5、58、47、109、93路)
東城根街北沿線菌王火鍋,湯鮮菌嫩,營養豐富。(4、98路)
包家巷有個小館子「羅羊肉」,當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點。槐樹街「葉抄手」不擺了。
青羊小區有家很簡陋的串串香,才5張桌子,不過味道好極了。(27、34、11、43路)
五丁橋口光頭香辣蟹在外地比較有名,但個人認為現在已經不行了。(109、33、57、25、54路)
華協電影院後面的「署前街」口,有家無名包子鋪,包子味道極好,現在還開著。(64、4、56、62路)
武侯區
國學巷往南門大橋走,紅門街小學旁一家串串,好像是叫「燕來」,喜歡吃香菜牛肉的無論如何都要去吃一盤哈,先做好等號30分鍾的准備,但是絕對值得,當然,你可以去早點搶位置免得等哈。(28、82、110路)
剛吃了成都老公館的菜,雖然貴了些,但能吃到許多四川美味菜餚,特別是「涼粉鰱魚」「辣椒兔」、「櫻桃肉」,嘖嘖!味道正宗。(109路)
雙楠有一家「老吳家」的「武陵山珍」,全是野山菌類火鍋,味道特鮮,更適合怕麻辣的朋友一品。(45、51、52路)
人南立交橋附近上班,最近發現一特好吃的特色店,在武候區,新加坡花園附近,過了二環路人南立交橋第一個小口子轉右,到了家樂福南門店轉左,找到紫荊東路轉右,第一個丁字路口轉左,50米遠有家「稻香村火鍋」,特色風味是火鍋料爆炒兔頭和鴨下巴,巴適慘了,價錢又不貴!二樓有茶座,在該店吃風味的客人免費打麻將喝茶,隨便你耍好久哈。(93、61路)
成都磨子橋新世紀電腦城後面有一家匯川魚館,IT業者無人不知,他的辣子魚和涼拌蘿卜絲非常好吃。另有一特點,老闆一般會親自幫你點菜,速度奇快,熟客點菜時間一般不超過15秒。不足之處,價格偏貴。(27、34、12、19、72、49、76、503、110、55、6路)
雙楠置信北街有家「四川好人」餐廳,弄的川東鍋兒巴適得很,每次我們都吃得油暴暴的。老闆是電影演員雷漢(就是演哈兒師長里頭那個毛軍長的)。另外,他們泡的泡菜才安逸,有7、8個品種,還有土豆泥.....(51、52、45路)
在高升橋的七道堰街(交警總隊賓館前面),有一家豆花飯,味道好極了,而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塊五一人,葷豆花五塊五一人,豆花和飯隨便吃,可以點菜,葷四素一,特別推薦:鮮肉圓子和酥肉,好吃啊!!!(27、34、19、72、77、1、57、53、110、11、19、84路)
玉林的串串已經濫了,紫荊南路的一排重慶火鍋店,味道,價格,服務都很好。(93、61路)
菊樂路上「宣兔頭」,雙楠小區「周大媽」兔頭別有風味。(72、45路)
棕北有家跳跳魚,是白湯熬的魚蘸碟子吃,那個嫩哈。(76、114、77路)
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蔣烤鴨」,現在拆遷武侯大道。肖家河沿街有3家連著的鋪面賣燒烤,味道還可以。但個人認為成都的燒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燒烤還是雲南和海南的比較好吃。(93路)
濱江路原南紅游泳池邊,有家」PAUL「酒吧,是兩個老外兩口子搞的,西餐非常地道。是成都老外的根據地。價格非常便宜。(55、6、28、8路新南門下,從汽車總站那往人民南路走)
肖家河有一家黃辣丁,味道異常鮮美,地盤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憑欄而吃,可惜河水有點臭。但不影響魚的鮮嫩美味,吃完魚後再喊老闆開火下素菜,特別推薦藕片和黃瓜,我們每一次吃到最後都有人要脫下褲子下鍋去撈干凈才罷休。(93路)
玉林中學(高中部)旁邊的小街上有個大盤雞,28元(小份,送三盤手工面,送三個二兩白酒),四個人可以吃飽。(109、61、11路)
玉林菜市有一家重慶盆盆蝦,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個味,還有田螺,(老闆說是胡(音)螺,不懂哈)爽!!!(16、99路)
在菊樂路一家蔣排骨,原家在郫縣,味道也不錯。(72、45路)
錦江區
四川大學東區電信科斜後方有家賣餃子的,什麼餡都有,而且好吃,每天中午人爆滿。(19、35路)
錦江區紅旗橡膠廠後門處有家餃子館叫"春陽水餃",有點歷史了,有紅味和清湯兩種,分餃子和抄手,味道巴士慘了,好霸道哦,呵呵。
郭家橋西街上有個「老捏兒」每天晚上擺一盆「缽缽雞」,比那個廖記棒棒雞好吃多了!(19、35路)
鹽市口廣場斜對面的小巷裡頭那家蕎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55、1、43、56、38、45路)
華興煎蛋面的紅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109、61路)
玉林華興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館的招牌肉園子好吃!(109、61路)
文化宮背後旦旦面那條小巷裡面,有家沙鍋飯,冬天去吃正爽。(4、98、58、81、45路)
(好象拆遷了)金家壩有家光頭魚火鍋,用花鏈肉燙,味道比較正宗,不過相對辣一點,而且鋪面很小,稍晚就沒有位置了。煙袋巷的火鍋粉,好吃。伊藤樓下的牛肉粉。好吃。(6、28路)
何氏冷鍋魚。總府街王府井背後,即春熙路之馬路正對面,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聞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視,即睹冷鍋魚。店上牌匾只寫冷鍋魚三字,名頭卻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後\"s冷鍋魚,婦孺皆知。所謂冷鍋魚,即紅湯煮沸之魚片也。味極美,鮮中帶辣,辣中帶鮮。且有新鮮筍干輔之,更具風味。汝問何魚?不曉得也。(4、98、81、58路)
賴湯圓。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麥當勞亦不及。吾最愛其中珍珠圓子,個小,入口冰涼,糯而不膩。厭甜食者忌。(4、98、81、58路-老字型大小之一)大慈寺,錦江區政府旁邊的小街上有一家雲南過橋米線,味道不錯!(4、98、81、58路)
鹽市口廣場,大業百貨的對門,有一家張烤鴨,不錯。(55、1、43、56、38、45路)
在龍舟路有一家孔亮鱔魚火鍋,味道鮮美!價格合理,是我吃過眾多中比較好的一家。(6、28、55、49、76路,又,在二環路成溫立交橋下也有一家)
金牛區
會展中心背後,有兩家川菜很有名,朋輩餐當家菜牛肉園子湯和涼拌白肉,好吃。另外有家「紅刪福川菜館」,鍋碗瓢盆都是川西風格,每道菜都別具風味,個人覺得:「酸辣蕎面」「土豆番茄匯麵皮」「蒜香小排」「牛肉焯瀾取薄傲拱杪懿犯傘奔
『陸』 成都哪裡有小吃一條街
成都錦里一條街,春熙路,文殊坊都有特色小吃。
『柒』 雲南特產燒餌塊的甜醬是怎麼配製的
燒餌塊主要原料還是米,只不過是將米壓成餅狀,用碳火烤熟後,拌醬吃。除了新米的自然香味外,精華就在抹的醬上,一般有甜、辣和腐乳三種,甜的主要是花生、芝麻;辣的就是正宗的香辣醬;腐乳就是自己腌制的(與商店裡賣的決不能相提並論),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要醬,也可以一個餌快抹兩份醬(先辣後甜),價錢一般一元以內一塊;糯米團就是將煮好的糯米,一粒粒晶瑩剔透很漂亮的那種,包上剛剛炸好的油條,捏成一團,再撒上糖、芝麻、花生,高級一點的還有玫瑰,又香又糯又軟--老人和孩子最愛吃;米漿粑粑、蕎面粑粑的主要原料依然是米,米漿的就是將米磨成漿,蕎面就加了蕎面(據說可以降低膽固醇、血脂什麼的),還可以加雞蛋,很香。
答案補充
甜的是甜醬油和甜面醬;鹹的是咸醬油、黃豆醬和路南鹵腐汁;辣的是什錦醬和丘北辣椒油;香的是芝麻醬和花生醬.一般是醬類蒸熟,用油炒加冰糖或白糖大概比例是1;0.4,慢慢推,不能炒胡,冒泡就差不多了,其他買現成的好點的就行,麻煩,很少做
『捌』 延安哪有土特產批發
南濱路瓜果蔬菜批發市場、
嘉陵路寶塔綜合批發市場
橋溝鎮南寨砭綜合批發市場、
寶塔橋右側鳳凰商貿批發市場、
紅棗、蘋果、梨、柿子、板栗、核桃、蕎面等
『玖』 西安本地特色美食
1、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庄從一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2、黃桂稠酒
陝西的風味菜點以其所包含的豐富歷史典故和文化情趣為越來越多的遊人所了解和喜愛。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於是陝西最有名的飲品黃桂稠酒就開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從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鋪,到處都在賣熱氣騰騰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給外地客說出幾句有關楊貴妃與稠酒的傳說來.
黃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釀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黃桂而得名。此酒狀如玉液,綿甜醇香,回味悠長,據說其歷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經考證,在蒸餾酒發明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一直喝的就是這種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此處所說的"斗酒"即是指稠酒,關於這一點近年來出土的唐墓壁畫亦可為證:1992年在長安縣南里王村出土的韋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圖,圖上有兩個女童從兩側端酒上席。有考古專家指出,這畫上的酒是從旁邊現壓現端,一如李白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所描繪的景象。其關鍵是一個"壓"字,即用人力使酒汁與酒糟分離開,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型大小"飯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3、蕎面餄餎
西安城牆內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地方名叫教場門,顧名思義,大概是當年八旗兵、綠營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門"沒有看到過,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教場門"三個字出現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後面還掛著另兩個字"餄餎"。
因多用蕎麥面製成,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面餄餎。據有人考證說此食物在元代已經有了,根據是元人王楨著的《農書·蕎麥》節中有"北方山後,諸郡多種,磨而為面或作湯餅,渭之河漏。""河漏"、" 餄餎",兩者在讀音上無論按普通話還是陝西腔都很相近,也許後者是前者的轉音吧。
4、灌湯包子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陝西涼皮
陝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里,僅舉出幾種。
麻醬涼皮 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麵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秦鎮涼皮 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漢中涼皮 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製作時,將磨碭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岐山擀麵皮 岐山縣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麵筋,把澱粉擀成薄餅,上蒸籠蒸制。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制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味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麵筋涼皮 主產於關中地區,加工時,要先洗出麵筋,澱粉調成糊,盛入金屬涼皮籮上鍋蒸制。調制時,加入蒸烹麵筋塊、時令蔬菜,調味品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除以上幾種外,陝西還有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
6、泡泡油糕
特點: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
主要原料:水燙面、黃桂、白糖、桃仁、玫瑰、大油。
簡要介紹:泡泡油糕是用水燙面、大油、黃桂、白糖餡等原料製成,製作方法獨特精製。其主要特徵為色澤乳白、表皮膨鬆,猶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可謂巧奪天工,深受人們的青睞。
7、岐山面
陝西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其基本製作工藝是:面條要用手擀成,並達到面薄條細、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准。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薑、食鹽、調料面、辣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炒好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時先將面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面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麵食。
在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享有盛譽的西安永明岐山面館是西安市規模最大的一家岐山面館,永明岐山面繼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遺風,並運用現代科技進行了工藝創新,使永明岐山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湯,回味長"的15字特色,以極富營養價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莖,葉,花,藻)和五色(紅,黃,白,綠,黑)再配以數十種名貴調料烹制而成,營養成分平衡,營養價值極高,實屬價格低廉的大眾營養快餐。
8、葫蘆頭
葫蘆頭原於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其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後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春發生泡饃館新添\'海味葫蘆頭\',增加了海參,魷魚,雞絲等原料,味道更加鮮美。 奶湯鍋子魚 始於唐代宮廷食品\'乳釀魚\'。以黃河鯉魚為主料,用雞,鴨,肘子,排骨燉成白色湯汁,配製後盛入銅火鍋,上席時以西鳳酒燒沸,夾魚塊蘸姜醋汁食用。魚肉細嫩,湯汁鮮美。
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風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饃有相似的地方,即同為掰饃,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豬腸。葫蘆頭相傳源於唐代,名醫孫思邈到長安一家專賣豬腸的小店吃飯覺得腥味大,油膩多,得知製法不得當,便傳授竅道,並留葯葫蘆讓店主調味,店主為感激孫思邈,特將葯葫蘆高懸門口?quot;雜糕"也改稱"葫蘆頭"了。
9、肉 加 饃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臘汁肉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經世代流傳、演變,遂成今日之秦味臘汁肉。樊記臘汁肉已有近百年歷史,由一姓樊小販所創。由於其選料精、調味全、火功到,又經長時間煨制,顏色紅潤、軟爛醇香、久貯不變。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之贊譽。 近年來,在製作工藝上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濃郁噴香,深受食者歡迎。多次被評為省市名優小吃。1989年又以其風味獨特博得贊譽,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用剛出爐的白吉饃夾著吃,則饃香肉酥,回味無窮。
10、餃子宴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稱的上一絕的莫屬"餃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這種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的宴賓筵席, 故稱之為 "西安餃子宴".尤為中外旅客所稱道的是,上百種餃子,配以不同的餡,捏成不同的形狀,玲瓏剔透,或蒸或煮,好吃好看,每一款都有一個雅緻的名稱和傳說,真是讓人眼花繚亂,贊不絕口。"西安餃子宴"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5個高、中、低檔次、由180餘種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餃子分別組成,可謂"一餃一格、百餃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