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什么能做的这么大,有什么优势
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
“这个地方原来很穷,农业自然条件不好,很多农民只好外出经商,摇拨浪鼓卖糖。义乌政府在当地老百姓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在很多地方都在驱赶‘马路市场’的时候,只能考虑接纳他们使之能够生存下来。不敢说义乌市领导有先见之名,当时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为了扶持农民,为了发展经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浙江行政学院副院长马力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正如马院长所言,今天的义乌是波浪鼓里摇出来的,虽然义乌领导没有先见之明,但义乌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义乌人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开放城乡市场。放开手脚经商的农民如鱼得水,纷纷加入经商队伍。这期间,部分经营户通过经商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买进机器办起加工厂,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的家庭经营模式。
义乌政府的慷慨接纳使当地老百姓的生存条件改善了,从政府角度讲,税收增加了,城市发展就更有底气了。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市场一经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后,商人们就蜂拥而至。一时间,金华、永康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义乌,义乌市场逐渐强大,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散中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
人们所赞誉的“义乌模式”背后其实市场是义乌经济的命脉,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义乌市政府始终牢牢把握市场资源和物流场站两大资源的调控权。从马路市场到中国小商品城成功上市,从市场规划到市场建设,从行业布局到市场管理,从市场硬件提升到市场功能提升等等,政府都会倾全力来组织、实施好,始终牢牢把握住对市场资源的调控权。同时,物流场站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一个配套设施,他们始终坚持政府投资建设,然后以最低廉、最合理的价格租给货运公司经营的运作模式,努力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牢牢把握着市场资源,最终形成“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有机地结合。
⑵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特色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由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两个市场簇群组成, 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 ,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招商网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品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以上。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8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500余家。2002年5月,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来义乌视察,为市场挥毫题词:“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起早、影响力大。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05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80.98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6.61亿美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
随着全球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外向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小商品产业集聚发展,以义乌为中心在金、台、温、丽等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小商品产业带,促进了市场产业簇群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管理规范,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的专业市场,2003年,自主编程开发的我国首个专业市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了使用,实现市场开发、商位租赁、经营户行为规范、商务信息等服务全电脑管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其中,国际商贸城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市场。2005年,国际商贸城被批准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是全国首个购物旅游景区。
2000年以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入世为契机,确立“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全新目标,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购物旅游业,加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于2002年10月份开业;义乌海关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上市场于2002年相继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F、G区于2004年10月份开业,二期市场H区于2005年10月份开业;世贸中心、会展中心扩建等工程正在筹划中,展示出一幅雄伟的国际化蓝图。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总投资7亿元,于2002年9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余个商位11000多户经营户。 国际商贸城一区主体市场一楼主要经营花类(仿真花)、花类配件、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和普通玩具;二楼主要经营头饰、珠宝首饰;三楼主要经营喜庆工艺、装饰工艺、瓷器水晶、相框和饰品配件;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设有台商馆、南方瓷都德化区、深圳原创礼品区等特色区块,汇聚了国内档次最高的工艺陶瓷、水晶、琉璃等工艺品的生产企业。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设施精良,市场内设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广播系统、电子信息咨询系统、宽带网络系统、自动扶梯、消防安全监督控制中心;市场人流货流通畅,汽车可直达市场二、三、四楼。同时,融入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信服务、中庭休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环境优美,商业气氛浓厚,充满生机,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中心。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区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为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2005年,市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2008年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信用监管示范市场”称号。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核心工程和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由F、G两个主体交易区和两个联接体组成,市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占地483亩,投资约20亿元,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主要经营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雨具、钟表等六大行业。市场建筑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主体市场,四至五层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特色精品馆和外贸采购服务中心,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二区(F/G)市场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商贾云集,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于2005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46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6000余个。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一楼经营笔墨用品、纸制品和眼镜;二楼经营办公学习用品和体育休闲用品运动器材;三楼经营化妆品、拉链纽扣、服装辅料;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五楼为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吸引了意大利、日本、巴西、非洲、西班牙、马来西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入驻经营。三号联接体地下一层为皮革交易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三区(H)设有高架车道,汽车可达各个楼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四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余个,经营主体19000余户,总投资30多个亿。市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东西两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还拥有4D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娱乐服务。
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技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现在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义乌国家商贸名城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建筑。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坐落于义乌市诚信大道以南、银海路以北、东临37省道,西与国际商贸城四区相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占地266.2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分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拥有商位7000余个,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吸纳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配有电子商务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物流短驳配送系统、金融服务系统,中央空调、大型电子显示屏、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环绕高架车道、大型停车场、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全球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⑶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这个问题有点难
首先,义乌人多地少,导致这里的居民以买卖为生,这点成就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主题。
其次,改革开放初期,义乌政府的领导人做出的明智决策,搞市场,发展经济,给义乌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再次,义乌国际商贸城把市场经济和会展经济结合起来,二种模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然后,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独特的对商位产权的控制,对摊位炒作的管理,对市场景气程度的调控
还有,义乌市政府对小商品城的大力支持
还有,义乌聚集了全国,全世界的商人,商品,他们在义乌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资产,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
还有义乌金融机构对市场的支持和依靠
市场的成败,商人和商品是最重要的
其次才是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先进的管理制度
⑷ 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产生发展
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产生是集聚的效果,归根究源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会产生大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⑸ 你们感觉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的批发市场,会衰败吗,
会衰败的,不过不是最近,在很长的时间里面义乌小商品城这类的批发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的,线下的市场依然会存在。而且和电子商务密切结合起来。
⑹ 浙江义乌,具体是怎么发展经济的
提及义乌,几乎所有东南沿海的中国人都会在脑子里反应出一个词:小商品市场。是的,这个现在看来是浙江甚至中国经济活力最为强劲的县级市,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小商品市场在进行。作为一个标志,义乌在央视的城市形象广告上描述自己是“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这个城市只有1000平方公里出头的面积,本地人口是60多万,但几乎容纳了一倍的外来人口。而且在这些外来人口中,还有相当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官方的数据说是8000人,而根据记者了解,民间的说法高的达到上万人。 草根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
“这个地方原来很穷,农业自然条件不好,很多农民只好外出经商,摇拨浪鼓卖糖。义乌政府在当地老百姓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在很多地方都在驱赶‘马路市场’的时候,只能考虑接纳他们使之能够生存下来。不敢说义乌市领导有先见之明,当时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为了扶持农民,为了发展经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浙江行政学院副院长马力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正如马院长所言,今天的义乌是波浪鼓里摇出来的,虽然义乌领导没有先见之明,但义乌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义乌人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开放城乡市场。放开手脚经商的农民如鱼得水,纷纷加入经商队伍。这期间,部分经营户通过经商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买进机器办起加工厂,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的家庭经营模式。
义乌政府的慷慨接纳使当地老百姓的生存条件改善了,从政府角度讲,税收增加了,城市发展就更有底气了。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市场一经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后,商人们就蜂拥而至。一时间,金华、永康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义乌,义乌市场逐渐强大,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散中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平面地描述义乌是困难的,在几大市场密如洪水的人流、物流和几乎看不到的资金流中,你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义乌。好在我们更试图从纵向去解剖这个一无资源,二无国家投资的草根城市发达的路线。这样会清晰得多,也会容易得多。鸡毛换糖:民众贸易的草根基础义乌商人宗承英现在成了企业家,他递过采的名片是义乌梦娜袜业公司的总经理。工厂的规模不小,员工有3000多人,是义乌数得上制袜厂。尽管人们提起义乌的袜业马上会想到“浪莎”,但是宗似乎并不认可“浪莎”的工厂做得比他们两兄弟的好。“他们比较重视宣传,因为主要的市场都在内销上,所以品牌很重要;而我们的销路有很大一块在外贸上,所以在宣传上比他们要弱一些。”“我在商海里扑腾已经有30年了,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做企业上。以前碰到过一个做生意的女老板,她很羡慕我们做实业的,心思少。可是我对她说,做实业实在是一件很累的事,利润倒反而是做生意的好得多。要说实业,那也就是一个稳字,其他和做生意都没法比。”宗有资格来说这个话,因为他就是一个从生意人转化过来的企业家。而在义乌,几乎所有的本地企业家都是从生意人转过来的。“最早的时候大概要到1970年,我就开始做生意了,从鸡毛换糖开始。所有义乌上了年纪的生意人都是从这个小生意开始的。没办法,义乌穷啊,人均地只有几分,如果老实呆在地里的话家里吃的肯定不够。所以农民都时兴在家里用红糖熬成糖饼,用担子挑着到外面去换鸡毛,回来到社队企业里可以换点钱,他们用鸡毛做浙江城里家庭常用的鸡毛掸子,这点钱拿来贴补家用。”“鸡毛换糖时间做长了,人心也野了,总想做点生意。后来就偷偷地找到苏南的一些社队企业,找关系批点钮扣之类的日用品来本地的小店卖。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所以得偷着干。前一天在生产队里请好假,夜里就出发,走到义乌车站,坐晚上的汽车到嘉兴是早上,换到苏州的车,中午到苏州,下午到厂里拿货立即回头,晚上到嘉兴,坐夜车回义乌正好是凌晨直接下地干活,收工了以后再把回来就藏在家里的货拿到要货的小店里。”宗说这样辛苦两天的收人大概就可以相当于在生产队里一两个月的工分值。对于宗的这段经历,老资格的义乌本地退休干部冯志来评价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根源。“如果没有这些老百姓被生活逼着走出这条路,义乌接下来的小商品市场就是开起来了也不会兴旺。他们在一条条贸易线路上走来走去,摸熟了每条线路的货源、下家,才有了市场的根基。而这些根基的起点,几乎都可以归纳到义乌传统中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鸡毛换糖中去。”从地摊到大棚的起步1984年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关键点,时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看到了义乌街上越来越多摆卖各种各样商品的人群,在政治形势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决定把这些马路摊收归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于是决定投资几十万建一个大棚。小商品市场的雏型就这样诞生了。据义乌本地的新闻报道说,因为这件事,谢高华这个本地干部到退休之后都受到本地人的高度尊敬,义乌的第一代商人还经常会把一些礼品送到这个已经毫无权力的老人家里。在某种意义上说,建一个大棚本身是小事,但在民众看来,却是一级政府对原来处于谁都不管状态下的市场的认可。而此时宗承英在干什么呢?他在跑单帮。“当时我去了广西做生意,一开始是在柳州桂林摆地摊,卖的还是日用品,而且是什么都卖。但是货源慢慢地从苏南地方转到了义乌本地,因为这时候义乌人已经有很多从苏南拿货到本地卖了,他们拿货量大,价钱比我们拿得便宜多了。而我们就在义乌拿货销到外地去,一年到头在外面卖,每年回来几次而已。”宗记忆犹新的是广西的小偷特别多。“但是他们不大敢偷义乌人的,因为那时候在那里的义乌人已经很多了,而且相互很团结,小偷知道偷义乌人东西被抓到是很惨的,经常会被打个半死。所以我们的势力在当地也很大。”“后来当地也开始建市场了,我们就进市场经营。而我的经营范围也就缩小了,我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卖钮扣,并且开始和家里人有了分工,有人专门在义乌和温州的桥头拿货,我在广西那边卖。那时候浙江人在广西那边的也越来越多,生意的利润很薄。不过我的生意还好,赚的就是断货的钱,我经常在市场里转,努力做到到货时间和人家不一样,别人大批货到的时候我不出货,专找大批摊位快没货的时候让义乌给我发。因为服装厂里来任务是没数的,而且时间很紧,如果市场货多他们就压价,没货的时候你涨个一分两分他们也要。这种生意的赚头就大了。”这个阶段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基本上就靠宗承英这样的商人在外面卖货支持着。与全国当时大量出现的地摊式和大棚式小商品市场没有多少区别,如果一定要说区别,就是支撑着这个市场的商人们因为眼光的不同而把在本地集散的商品多卖一点还是少卖一点的差别。宗承英与广西市场中其他地方商人的差别,最终将使义乌在小商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商业上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出货多,拿货的价钱就便宜,如果能始终保持着这种便宜的价格,这个集散地就成为一块洼地。洼地效应和种类的扩大“慢慢地,其他地方的人都知道义乌拿货便宜了,很多广西本地人也都开始到义乌拿货了。这些人在本地的销路更稳定,我们就开始转向了。”宗说。这是洼地效应的扩大。在90年代后期,义乌的名声开始大起来了,这种名声对义乌市场的扩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全国各地的商人都开始向义乌跑的时候,这个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内的大批发市场,而其他地方的小商品市场则成为它的零售地。此时,它在国内的地位已经开始稳固了。而这时候宗承英在干什么呢?他改行做花边了。“台湾人当时把花边叫蕾丝,他们那边这种产品很便宜,因为都是机器加工的。但国内用机器加工花边的工厂很少,价钱贵。所以我们在福建和他们做生意,其实我们也清楚,很多福建人是从台湾渔船上走私运货过来的,这个我们做不了,也不敢做。当时我们做的生意是在福建人手里买花边,再拿到义乌去卖掉。因为义乌的服装辅料价格便宜已经有相当的名气,很多服装厂都来拿。生意又简单钱又赚得多,是我做生意以来最好的一段时间。”此时宗承英已经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上有了几个摊位。而从宏观上看,他和众多的义乌商人一样,此时做的是扩大这个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范围,从经营品种上进一步巩固这个市场的地位。如果说价格低使义乌的小商品崭露头角的话,品种的逐步齐全则使它的磁吸力进一步扩大。一站式采购是所有工厂和商人的想法,而宗的努力正在给义乌增加这种力量。而此时宗承英的弟弟在做袜子生意,他拿货的地点在义乌附近的一个名叫诸暨大唐的地方,那个镇到现在为止都是著名的袜乡。“袜子的生意比我花边的生意做得长,因为浙江像萧山这样的地方都很快引进了花边机,生产出来的花边比台湾那边便宜多了。一开始台湾花边还可以以花色品种来取胜,但很快这边就赶上来了。这时候我就回义乌了,和弟弟一起做袜子生意。”宗说。“这时候义乌的市场开始扩建了,除了逐渐分布了好几个市场,我记得篁园等好几个市场都是那时候建的,小商品市场的生意也好得不得了。我们兄弟的摊位买得早,所以位置好,生意很多,但是上家的货经常跟不上,这时候我弟弟就动了办厂的念头。”而对于义乌市场扩建的事,现在在杭州阿里巴巴公司任战略发展总监的谢世煌研究过很久。谢所在的阿里巴巴公司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是新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块。但是谢毫不掩饰地说,义乌市场的发展给了阿里巴巴以很大的启发。阿里巴巴公司经常琢磨的就是义乌市场。“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小商人们喜欢在大棚式市场里挤来挤去,因为他们要的就是便宜。而大商人们成交一笔可能就是几百上千万,价钱上的一点点相差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金额,他们当然更想要交易时的舒适度。对客人的这些细微差别,做市场的不能不考虑。这样才有越来越旺的生意。”实业办厂的事宗家兄弟商量了好久,因为进实业确实不是件容易下决心的事,但是因为销路好,所以他们最后还是下了决心。“我说,要做实业的话,我们就要进最好的机器,做最好的东西。要和大唐那边的低档货拉开,才会有销路。”宗承英这样回忆他们在办厂时的考虑。事实上,宗氏兄弟的考虑又踩在了点上。在1995年以后,由于销量越来越大,义乌人发现围绕着小商品市场建厂已经是一件比较合算的事情。因为仅仅是一个小商品市场中的单一品种的销售,也已经足够发挥一个工厂的生产能力了。而掌握了实业,对于小商品市场中的商人来说,一方面是降低了运输和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工厂在自己手里使他们工商结合,可以比单个的商家和工厂对市场都更为了解,也更从容。“我们的运气很好,因为差不多就在我们的工厂投产的时候,老外开始在义乌出现了。他们对中高档产品的要求更多,订单下得也更大。不过价钱谈得很凶,好在我们有工厂在手里,如果我们做不了的单子,在市场里肯定没人做得了,甚至在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做不了,所以外销上升得很快。很多低档货他们又看不上,所以最后还会来找我们。很快我们的工厂就处于饱和状态了,直到现在都排得很紧。以前工厂里一线织袜工在包吃包住的情况下我们每月给他们的工资是500多元,但是人的流动量太大。因为生产紧,我算了算让他们在低工资下流动也不合算,所以后来干脆一次性给所有员工加到750元,让他们都稳定下来。”对于浙江的温州和义乌两个大商帮支撑起来的城市,深谙浙商之道的浙江大学经济系教授史晋川更看好义乌。“因为义乌更具有开放性,把天下的商人都集合到义乌来,把批零差价让给他们赚,然后让外国人以本地化的商业来进入他们自己国家,这显然对销售中国产品更有好处。
⑺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有哪些优势
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商位6.2万个,从业人员20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发达的市场[1] 中国小商品城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中国小商品城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其中,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是中国小商品城网上市场,有形市场商位全部搬上网站,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小商品城商品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8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500余家。2002年5月,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来义乌视察,为市场挥毫题词:“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中国小商品城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起早、影响力大。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中国小商品城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05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80.98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6.61亿美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 [编辑本段]开幕当日开始启用 中国小商品城新落成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于2009年10月21日第15届义博会开幕当日开始启用,总用地面积219亩,总建筑面积29.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其中建筑主体会展展馆总建筑面积24万余平方米,可提供国际标准展位5300个。会展展馆主体地上二层,共设10个标准展厅,地上单馆面积8900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可以作为宴会厅兼用;地下一层设4个小型展厅及两层可容纳700辆汽车的停车场。[2]义博会自1995年开办来,已经历15届,刚刚结束的2009年第15届义博会成交额达到115.43亿元,比上届增长11.4%,其中外贸成交额为10.17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1.7%,内贸成交额为44.21亿元,比上届增长13.2%。展览成交额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日用品、工艺品、电子电器、五金机电和文化办公用品等行业。[3] 随着全球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外向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小商品产业集聚发展,以义乌为中心在金、台、温、丽等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小商品产业带,促进了市场产业簇群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编辑本段]中国小商品城管理规范 中国小商品城管理规范,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的专业市场,2003年,自主编程开发的我国首个专业市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了使用,实现市场开发、商位租赁、经营户行为规范、商务信息等服务全电脑管理。中国小商品城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其中,国际商贸城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市场。2005年,国际商贸城被批准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是全国首个购物旅游景区。 2000年以来,中国小商品城以入世为契机,确立“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全新目标,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购物旅游业,加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商贸城一区)于2002年10月份开业;义乌海关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网上批发市场中国小商品城网于2002年后相继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F、G区(商贸城二区)于2004年10月份开业,二期市场H区(商贸城三区)于2005年10月份开业,三期市场(商贸城四区)于2008年10月21日正式开业,三期市场五区正在建设中,展示出一幅雄伟的国际化蓝图
⑻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以来,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1个专业市场(义乌农贸城、家具市场、木材市场、义乌装饰城、物资市场、通信市场、家电市场、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出版物交易中心)、14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目前义乌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9105个子类170余万种单品;集聚了1.8万余件商标,800多件驰(著)名商标,6000余家总代理、总经销。
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发展报告中,称“义乌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和“信用示范市场”称号。2008年,义乌市场面对种种困难实现平稳发展,集贸市场成交额达492.3亿元,同比增长6.8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81.81亿元,同比增长9.6%。在中国小商品城逆势增长势头的带动下,全市其他各类市场发展也非常活跃,全市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13个,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5个。截止2008年底,义乌市场成交额已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万经商大军活跃在市场里;其中,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外商超过10000名。目前,义乌市场年出口标箱50多万个,出口215个国家和地区;经批准在义乌设立的境外企业办事处2300多家;境外客商在义乌银行开设帐户9000多个;联合国难民署、外交部礼品采购处、家乐福亚洲总部分别在义乌市场建立采购中心,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义乌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在这里,每年要举办40多场专业展会。在义乌,有设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及5个专业货运市场,有国内外货运经营单位600多家,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15家在这里设立办事处,开通250多个大中城市货运业务,5条铁路行包专列,20余条航线。义乌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
在这里,每周向全球发布世界首个日用消费品批发指数——“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指数的发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义乌小商品行情对全球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国小商品对全球定话语权,它的发布必将会成为世界贸易文化体系中一个鲜明的坐标。
⑼ 论述:小商品是怎样进入浙江义乌并发展壮大的
标题起的这么大
要死了啊
30年前,义乌是一个很少有外人知道的小地方,当地的民众也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一样,过着不富裕的生活。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在这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经商模式,大家称之为“鸡毛换糖”。在农闲时,作小生意的义乌人便挑着装满糖块儿的箩筐,走街串巷,用糖果从其他人那里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政府设立的商品经营部门,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赚点小钱,贴补家用。改革开放之初,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自己加工的手工制品、自家出产的农产品慢慢地被允许在集市上买卖,然而,当中间商贩卖别人生产或出产的东西,仍被视作非法行为而被政府禁止。此时,一些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的方式解决生计的义乌人开始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当时,有五个子女的农妇冯爱倩看到别人做小生意赚了钱便也开始在县城一个“马路市场”摆起了地摊。她谈到当时的情境时说:“当时家里有五个小孩和妈妈,我们八个人,他参加工作一个月20几块钱怎么养活?(为了生计)我就不管了,我就到百货公司批了货,跑到市场上去卖,但当时(有关部门)不准你卖。”
义乌老百姓要求政府允许其摆摊经营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解放了思想的当地政府也在考虑如何发展地区经济,1982年,当时的义乌县政府毅然做出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开放市场并提出了“兴商建市”发展战略。1982年9月,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义乌经济自此拉开了飞速发展的大幕。义乌市副市长李旭航介绍说:“义乌土地资源贫瘠,基本没有资源,地理位置并不优越。这么一个地方要想迎接改革开放的春风,要怎么发展?他只能靠做小买卖的经商传统,靠义乌人的诚信经营、勤劳致富。1982年当时的义乌市政府应群众要求做出一个决定,确定兴商建市这么一个发展战略。”
在“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了整个义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精明的义乌人把目标盯上了那些像别针、纽扣、袜子、打火机等不太被别人重视的小商品。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到1991年,义乌的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小商品市场。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义乌市政府在“兴商建市”战略的基础上,以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确立了制造业是义乌经济发展支撑的理念,超速发展制造业。提出了“贸工联动”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义乌小商品的本地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一大批在中国乃至国际知名企业在义乌成长壮大起来。义乌市副市长李旭航介绍说:“贸工联动战略实施以后也是非常成功的,到今天,义乌市场有30%的商品是义乌产的,而且现在义乌现在有25000家企业,其中有很多企业是本行业里最大的企业,比如说世界前五大制袜企业、世界最大的吸管企业、世界最大的拉链企业、世界最大的饰品企业。义乌现在有一个企业群,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处于全国一个非常领先的地位,是中国日用消费品12个领域里的生产基地。”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新的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义乌的城市建设和和提升义乌经济结构,成为了摆在义乌市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李旭航副市长介绍说,经过反复研究,义乌市政府决定实施国际化战略:“本世纪以来,义乌市政府在考虑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结构的提升。最后决定为迎接中国加入WTO和全球一体化的机遇,实施义乌的国际化战略。”
义乌确立了国际化经营战略后,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战略设计。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义乌的国际化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面积已经突破400万平方米,商户突破7万户,现有43个行业,1900多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义乌的小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商品超过50万个标准集装箱。义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2005年,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联合发布的《震惊全球的中国数字》报告中称,义乌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以及义乌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客商到义乌采购。来自伊朗的商人哈迈德·纳斯尔在义乌从事进出口袜子生意已经有5年了。谈到义乌能够吸引众多外商前来采购的原因时,他表示,除了中国生产的商品物美价廉之外,义乌的飞速发展和良好的商贸环境也是他们选择义乌的重主要原因。他说:“义乌商贸环境非常好,每年这里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与六个月前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六个月前的袜子市场还在另外一个地方,商铺较分散,但仅仅六个月,上千个销售袜子商铺都搬到了福田国际商贸城中,商户们之间有竞争,袜子的样式和种类更加齐全,对采购商来说更好更方便了。”
与纳斯勒一样,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乌马鲁也是被义乌良好的环境吸引来的。在他看来,义乌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说:“在中国我可以找到我需要的东西,同时我也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商环境非常好,在这儿,你不会遇到任何麻烦,就如同在家里一样。如果你是来采购的,那么有人会把你直接带到厂家,挑选你要的货物。完全不用担会遇到麻烦,甚至连小偷都没有,因此中国非常好。”
现在,在义乌像纳斯勒和乌马鲁这样常驻义乌进行商贸活动的外商有1万多人,他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义乌设立的外资机构代表处也达到了1900多家。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久前义乌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改革开放典型。李旭航说:“义乌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乌模式很好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就是除了尊重群众的首发性,除了尊重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以外,政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牢牢掌握主导权。义乌政府在义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据义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义乌将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到2020年,义乌要基本实现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